首页 > 体育运动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知乎者也 体育运动 2022-10-22 21:25:25

纯理论的角度,《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当年有篇分析On winning the penalty shoot-out in soccer(赢得点球大战),基于概率论、电脑模拟和数学建模,对五轮点球大战的最「合理」的安排是:

按日常罚点球的能力,将球场上的球员排个名。

  • 排名第五的,第1个踢-86.6%
  • 排名第四的,第2个踢-81.7%
  • 排名第三的,第3个踢-79.3%
  • 排名第二的,第4个踢-72.5%
  • 最佳点球手,第5个踢-80%
  • (依然没分出胜负)排名第六的,第6个踢-64.3%;
  • 后面如果还有,依次排名7、8、9…对应各自轮次。

McGarry, T. and Franks, I. M. (2000) On winning the penalty shoot-out in soccer.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8, 401-409.

这套点球安排是基于欧洲杯、世界杯、美洲杯…等洲际比赛(相比俱乐部比赛,国家队的杯赛遇到点球决战情况更普遍)积累的数据,结合球员压力、罚球技术、疲劳程度,得出的结论。

后面跟的百分比数据,是罚球的成功率。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06年世界杯点球决战,特雷泽盖第三个出场,骗过布冯却打在了横梁上


这套结论旗帜鲜明的反对「罚球最好的球员先踢点球」这个观点——因为认为罚第一个点球,球队和球员面对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即便罚丢)容错率也相比后面几个要更高一些。

而随着压力更大(更惧怕罚丢造成的后果、更需要承担一罚定音的责任……),越是平时罚球技术好的球员,越应该在后面登场。

至于5轮过后依然无法分出胜负需要靠突然死亡来一球一球的PK,那就用剩下球员里技术最好的,依次上去罚点球。

——但毕竟这是纯理论的一个结论,还需要结合球场实际,比如球员的疲劳度、罚球意愿性、球员抗压能力等等,临场微调。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踢球神经刀但点球绝对第一档的巴洛特利


回到题目「点球大战是第一个罚的重要,还是第五个罚的更重要?」,这套理论里也有说明:

  • 第1个罚点球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那么高,后续是有机会弥补过来的。包括数据上,罚中第一球的成功率也是所有点球中最高的;
  • 但从第2球开始到第5球,他们的命中率百分比相差并不大,且实际上这种百分比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所以论重要程度,第2-5都重要,没有特别的差别;
  • 从球员心理学角度上,纯理论分析并没有多大意义(踢球者在现场的心理活动未必有场外观众和解说员认为的那么“多戏”)。从最终结果反推,其实各种心理分析都能说得通。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指错并没有价值;
  • 同理,也不存在罚点球越到后面压力越大这一说法(该结论是反对这种观点的)。只不过越往后距离结果明晰越近,胜负的概率越来越往一方倾斜(如果某方领先较多)而已。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欧洲杯点球大战1比2落后英格兰时,皮尔洛依然用勺子点球罚进


以及,事实上,只有76.53%的点球大战踢满5轮才分出胜负,多达23.47%的前四轮就出结果了。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本赛季意大利杯决赛,尤文点球输给那不勒斯,C罗就没等到第五个出场罚球,球队就已经2比4输了


所以结合实际情况(依然是理论上)——

  • 如果点球大战次序安排者(通常是教练),想临时改变赛前点球计划,比如认为今天可能双方都压力巨大、踢不了几轮就分出胜负了,那也许会将罚点球技术最好的球员位置稍微提前,避免安排在第5轮、结果却压根没踢的情况出现
  • 队内点球能力排名第五的球员,理论上应该第1个站上罚球点。不过可以结合这场比赛的情况,让有进球的球员先罚。通常取得进球的球员,心态上会更坦然,压力要更小一些(毕竟本场也进过球了),即便万一没罚进,对球队也不见得就是彻底的灾难。 因而,当天有进球的球员(特别是进了多个球的),最合理的方式是安排在前3位、最好第1个出场罚球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08年欧冠点球大战,c罗打进一球,但第三个出场点球却罚丢了。好在最后球队依然胜出。


  • 有些球员即便从纯罚球数据来看未必是最亮眼的,但只要他在场,一定是会安排在点球大战中的。 比如梅西、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兰帕德、杰拉德…哪怕他们状态不佳(拿葡萄牙来说,穆蒂尼奥的点球数据实际上比C罗更亮眼,但真到关键时刻,C罗的点球优先级是一定优于穆蒂尼奥的);
  • 尽管前面把第一个罚球说的看似云淡风轻,但通常教练依然还是会安排罚球最“稳”的那个球员去确保命中。这个稳可能是点球技术好,可能是心态稳。 用98年世界杯的例子,出现的三场点球大战,第一罚都是球队头号点球手(唯一例外的阿根廷6:5英格兰,也是因为头号点球手巴蒂之前就被克雷斯波换下了);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 基于现有数据,面对罚丢就出局时,这个点球的命中率通常很低,起码多数要比罚球者的正常命中率低。相反,进就胜利时,点球命中率又普遍奇高,球员信心满满,常常高水准发挥;
  • 球员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罚点球判若两人,也是正常合理的情况。因为所面对的压力会完全不一样,所以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叫得上名的点球手”经常在大赛中失手,默默无闻或者在俱乐部不怎么罚点球的反而还挺稳的(这里也存在幸存者偏差);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有句话形容足球,「最理性的运动,偏偏最感性的踢。」

大意是,球场上很多行为逻辑,都能用最理性的方式分析出来(比如点球最合理的顺序,最应该派出场的球员),但技术分析是死的,真正踢球的人、球场上的变化是活的——这就让很多最理性的计划都赶不上计划——不然每场球比分都和各类菠菜公司、体育公司数据建模的结果一样了。

球员罚点球、门将扑点球的技术也一直在发生变化。比如90年代的统计数据,球员更倾向于在即将触球前观察门将位置的移动,然后再踢向另一个方向;到了98年之后,更多球员又开始按设定好的线路直接去踢球。

门将也有过提前判断做出扑救动作,和在罚球者触球瞬间再临场发挥的变化。

这些都说明罚点球并不是一成不变。


引申一点,

罚点球时多数人都关注罚球者,事实上门将的角色兴许更重要;

罚球者承受的压力,也要远远大于门将;

通常点球大赛前门将面对的,是背负着巨大压力又被研究得非常彻底的罚球手。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以兰帕德为例。

作为切尔西的点球主罚者(之一)和英格兰的点球大赛必定出场者,兰帕德点球未必是超一流的——确实有几次关键场次罚丢的情况——但依然算得上是优秀的点球手。

那么他罚点球时,门将判断准确的成功率是多少呢?48.5%。也就是说,门将有差不多一半几率判断对了兰帕德的点球方向(并作出了扑救)。具体到范德萨、雷娜、吉文等人,兰帕德被判断出方向的成功率又进一步上升,至62.5%。

前面说了兰帕德点球并不差,即便看起来门将都能轻易猜对他的方向,但实际上哪怕猜对,门将也只有27.3%的几率把这个球扑出来——即便扑对方向,兰帕德10脚里也有7脚球是能进的。因为兰帕德算是点球手里角度比较精准刁钻的那类,球速也很快。

只有这样的高球速 追求角度,才能击败门将。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所以想和门将玩心理战,真的得有大心脏才行,或者具备兰帕德这样踢点球的速度 角度的能力。要么是皮尔洛托蒂齐达内这些敢于点球玩勺子的,要么是巴洛特利这种特别擅长让门将提前错误移动的,否则老老实实踢点球,不够快不够准,就容易罚丢。


罚球者稍微一露怯,12码前胜利的天平就已经明显倾斜了。


世界杯点球成功率(理论上是否存在完美的点球大战罚球顺序?)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