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运动

怎么知道哪里有篮球比赛(想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到东莞看看)

新浪哥哥 体育运动 2022-10-26 21:12:12

怎么知道哪里有篮球比赛(想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到东莞看看)

东莞的NBA级别球馆东莞篮球中心正举行一场CBA比赛。万佩珊 摄

怎么知道哪里有篮球比赛(想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到东莞看看)

一名小朋友拿着篮球注视着父亲在球场上的一举一动。篮球在东莞不但有群众基础,也后继有人。万佩珊 摄

上月,广东女篮(东莞新彤盛)历史性首夺全国冠军,广东男篮(即东莞银行队,又常被球迷称为广东宏远队,下称“广东宏远”)也闯进了CBA总决赛。这两支队伍的优异表现,让东莞篮球距离包揽全国男女篮双冠军仅一步之遥。

2015年,广东省篮球联赛首次举办,至今已经举办四届,东莞队四年全部夺冠;2018亚运会,以东莞麻涌队为班底组建的中国三人篮球男队夺得亚运冠军;2018年省运会,东莞男篮获得冠军;2019年,省女子篮球联赛东莞成功卫冕……

全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东莞篮球多年来横扫全国大小赛场,不禁让人心生好奇:为什么偏偏是东莞?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踏遍东莞大街小巷,试图寻觅东莞的“篮球逻辑”,解码东莞的“篮球基因”。

●文:李彤晖张晓敏龚艺超

01崛起之路

从荒漠到绿洲

东莞筑起国人的篮球梦

东莞历史上一直是座运动名城,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便来自东莞石龙。至于篮球,从一开始,与东莞的渊源便相当深。

上世纪50年代,东莞人开始接触篮球,白天忙于生产劳作的人们每逢日落时分就不约而同相聚球场,一边看球,一边分享当天的趣事,篮球场成为联系大家感情的最大媒介,看球则成为当时的主要娱乐。

荣叔今年74岁,曾是一名铁路职工,对于小时候不穿鞋子、踩着泥巴打篮球的场景他历历在目。“以前我们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因为打篮球只需要一个球就可以打,不用裁判,不用界线,什么都不用,甚至连球框都可以自制,所以特别受大家欢迎。”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广东,激发了很多人的活力与想法,其中包括东莞人陈林。1993年,陈林拿着50万元前往北京,注册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队,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陈林曾说:“我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闯也愿意去尝试。”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成就了后来广东宏远的“八冠王”,奠定了东莞篮球城市的基础。广西的朱芳雨、辽宁的王仕鹏、的杜峰,他们都是国家队的主力球员,但他们的篮球路并不平坦。王仕鹏、杜峰都落选省队,朱芳雨则差点去了打棒球,巧合的是,他们都在东莞找到自己的伯乐。这些后来中国篮球的中流砥柱,虽然不是东莞出生,但却是在东莞被发现和成长。

同样是热爱篮球的东莞商人林勤曾说:“怎么把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就是要敞开胸怀、广纳人才、不问出处。”海纳百川的东莞,包容着全国人的篮球梦。

东莞篮球从荒漠到绿洲,陈林从拓荒者到铸造者,他的经历不但反映了东莞篮球的经历,更折射出东莞这座城市的崛起之路。2004年,广东宏远首次夺得全国联赛冠军,此后九年七次“称霸”,篮球“宏远王朝”成为现实。

俱乐部落户

篮球成为大朗人的共同语言

在广东宏远首次夺冠的第二年,东莞迎来了第二支CBA球队——东莞新世纪,东莞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两支职业球队的城市。

2003年,东莞新世纪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梁志斌来到大朗,发现这里爱打球的人特别多,很快他便决定把球队扎根在大朗,大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CBA职业球队的乡镇。

让一个职业俱乐部选择落地在户籍人口仅6.7万的小镇,足可见大朗人对篮球热爱到了何种程度。

上世纪70年代,虽然当时的场地条件简陋,但并没有削弱大朗人对篮球的热情,当时大朗每条村都会参加全镇的篮球比赛。叶渠发今年68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打球,是大朗篮球的见证者。“大朗篮球很早就有了,那时候都是在泥地上投篮,篮球框都相当简陋。”

1977年,他代表大朗队参加东莞县农民篮球赛获得冠军,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篮球教练,继续为大朗篮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时候,春节篮球赛已经成为大朗传统盛事,每条村都相当重视这个比赛,1990年,大朗第一个灯光球场建成,每逢春节全镇的人都会来到灯光球场观看篮球赛,万人空巷,这成为很多大朗人的共同记忆。

至今,叶渠发已经带过五代球员,篮球陪伴了发叔53年,他说:“我愿将全部交给篮球”。大朗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大朗人一路同行的精神象征。

4月的东莞阳光与雨水交织,在大朗一个广场上,4名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在屋檐下避雨,屋檐下狭小的空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手上的篮球来回传递。4月的天,娃娃的脸,很快雨水停歇,阳光洒在篮球场上,4名学生马上跑进球场,踏着地上的积水开始属于他们的篮球时光。

无论是年近七旬的发叔,还是这些年少的学生,篮球成为大朗人最热衷的休闲运动生活方式。每逢暑假,大朗的篮球场从早到晚都充满人气,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抱着篮球的孩子随处可见,“霸场”成为大家的常用词。有数据显示,大朗每年接受篮球培训的青少年超过1000人次。

篮球成为大朗镇的一个标签,联系彼此的一个纽带,目前大朗的篮球比赛覆盖广泛,从年头的春节篮球赛一直到年尾,全镇每年有超过500场篮球赛上演。大朗镇每年都会举办全镇的篮球赛,分为甲、乙、丙组,如此完善的赛制即使在很多城市也少见,大朗篮球深厚的群众基础可见一斑。

大量的比赛离不开一流的基础设施,全镇共有篮球场300多个,其中室内篮球场14个,平均每1000人就拥有一个篮球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就有2个篮球场。大朗的篮球氛围从娃娃开始熏陶,比如2011年,大朗培兰小学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了自编自创的“篮球操”,又如巷头会对本社区的青少年进行免费篮球培训。

有了这些基础作支撑,大朗男篮在东莞市篮球联赛中创下“九冠王”纪录。时至今日,大朗的篮球传统延续了近70年,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努力,让“篮球基因”在大朗这个小镇延续。

02篮球基因

火热的民间篮球

诞生草根球星的温床

《东莞体育志》曾记载过,上世纪50年代,东莞人李超就从莞城跑步到50公里外的广州,仅为看一场东莞男篮的比赛,东莞人对篮球的“瘾”可见一斑。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曾说:“我多次对国际友人,包括NBA高层官员说,你们想真正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去东莞看看。”

由于东莞一年四季都较为温暖,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在室外打球,所以从年头到年尾,这座城市的各个区域举行着大大小小的篮球赛。在这座城市里,你几乎可以找到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篮球联赛。

除了为人熟知的职业队比赛外,东莞的业余联赛已经覆盖全市,形成完整的赛事体系,从市级联赛到镇级联赛、村级联赛,三个级别的比赛层层递进。每年南城、厚街、麻涌的对决吸引很多人到场观战,这些比赛对球员提升个人能力、积累实战经验作用巨大。

曾庆鹏是大朗篮球队前球员,现在是一名体育老师。他是汕头南澳岛人,大学在广州体院就读,但并非篮球“科班出身”,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2003年,他在体院与妻子、茂名女孩梁晓华相识相恋。回忆当年,体院学生最常见的兼职是做裁判,曾庆鹏便经常利用假期做兼职,即使一场比赛几十元,还不够他吃一顿肯德基和来回的车费,他也乐此不彼。很快,梁晓华被曾庆鹏的阳光和上进吸引,两人走到了一起。

后来,曾庆鹏进入大朗队。大朗男篮不断创造佳绩,曾庆鹏在球场上优异的表现,让他成为功勋球员,名气不断上升,以至于在大朗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认出。

虽然不是CBA的职业球员,但市篮球联赛给了广大球员一个选择,就像曾庆鹏所说,“打不了职业联赛,但这里还有草根CBA”,只要心怀梦想、勇于付出,无论你来自何方,这里都能成为你的最佳舞台与归宿。在东莞,像他们这样的草根球星还有很多。

一流的基础设施

逾2.6万个篮球场承载着回忆和憧憬

很多来到东莞的外地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为什么这里的篮球场那么多?!

据了解,目前东莞有记录的篮球场超过26000个,达到比赛标准的场地近2100块,以篮球场为主的多功能体育馆57座。基本上全市每个镇区和村(居)委会,都会建一个以上标准篮球场。以中堂镇袁家涌村为例,这个常住人口1万左右的村子拥有10个篮球场。更重要的是,这些球场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近年来,随着东莞市篮球中心落成投入使用,这个可以容纳1.6万名观众、号称CBA第一馆的球馆,吸引很多外地球迷前来“朝圣”。篮球场作为比赛的载体,对于打造城市篮球氛围有重要作用,它链接了球员、球迷、球队等一切要素。篮球场的数量决定了多少篮球爱好者能打球,篮球场馆的质量决定篮球体验的好坏,而这些因素集聚的人群决定了将产生怎样的篮球文化。

在东莞,几乎每走几步就能找到篮球场,不但周末“爆满”,而且民间高手层出不穷。对于大部分东莞人而言,记忆中总有一个球场,记录了他们的回忆,又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政府支持引导

花同样的钱,东莞收益更大

在走访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东莞篮球兴盛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支持且懂球。一座城市篮球要发展,政府的支持引导必不可少,从蓬勃的篮球赛事到随处可见的篮球场,可以看出政府对篮球运动的支持。

得益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宏远从全国各地招募篮球人才,时至今日,当年的篮球人才基本已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中流砥柱,有的成为教练、有的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这些专业人才以“仙女散花式”渗入东莞篮球,在东莞扎根、开花结果,为东莞培养了大量篮球人才,让很多与篮球相关的机构部门都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过去4年的广东省篮球联赛中,东莞队连续4次“称霸”,东莞花的钱并不比其他城市多,但同样的花费东莞的效果会比别人好,这离不开政府部门人士对篮球的“懂行”。

良好的人才储备

2018亚运会麻涌少年一鸣惊人

2018亚运会,以东莞麻涌队的黄文威、曾冰强、肖海亮为班底的中国三人篮球男队一举获得冠军。

“这些球员是什么来头?”“听说是东莞麻涌队的班底?”“真的没有打过职业赛吗?”夺金后,在知名篮球论坛虎扑上,全国球迷在主题帖下热议。东莞麻涌队球员平均身高只有1米85左右,而对手身高将近两米且为职业运动员,从表面看麻涌队并无任何优势。

但幸好,曾冰强和黄文威一直是东莞第四高级中学校队的成员,这所广东传统篮球学校在东莞中学生篮球圈是绝对的“豪门”。曾冰强和肖海亮都曾代表麻涌征战东莞市运会,三人都入选了东莞市队,参加广东省篮球联赛。彼此的默契成为他们比赛的最大优势。“一根手指做不了什么,但五根手指握在一起力量就会无限大。”黄文威笑着说。

有趣的企业篮球

在球场上谈生意事半功倍

在东莞,篮球不仅是比赛,也是生活,民间一直流传一个东莞篮球的段子——东莞工业发达,很多工厂谈生意都是在球场上谈成的。如果供应商能在球场上赢球,签单的概率也会更大;镇街和村对篮球的投入每年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有一种说法:“在这里,如果政府领导对篮球说不出一二,很难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陈华是东莞某毛织厂老板,他的厂区不算大,但在厂区的后门设置了3个标准篮球场,与此对应的是,不远处的停车场只有一个篮球场大。陈华表示,篮球场主要供员工工作之余消遣放松,平时也会举办一些与合作伙伴的比赛,他认为在球场上谈工作比在会议室的面面相觑自然不少,“试过好几单生意都是打完球就签约”。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是,在东莞,很多民营企业家都热衷投资篮球。陈华说:“投资篮球本身是一件亏钱的事,但它的转化往往是隐性的,它对企业名气和品牌塑造大有裨益,你看看恒大投资广州足球队前的年销售额和现在的年销售额。”

他认为,东莞篮球的蓬勃发展与城市的工业化、开放精神密不可分。

兴旺的校园篮球

“班里一半男生放学就去打球”

阿健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六年级第一次接触篮球就喜欢上这项运动。松山湖中学的学习压力并不小,但阿健依然坚持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来到球场,哪怕只有短短20分钟。“当时下午五点半下课,不到七点就要上晚自习,这一个多小时内要吃饭、洗澡、洗衣服,但我还是一下课就去球场。”阿健笑着说,那么疯狂的唯一原因就是热爱,这种情况在松山湖中学并不是特例,班里的男生一半都是如此。

很快,阿健离开东莞上大学,才发现东莞的篮球气氛原来那么好,比如在阿健读书的城市,“篮球场少,球友水平也相对差点,感觉不是很有激情”。

如今,阿健已经工作几年了,依旧坚持每周到球场打三四次篮球,让他保持动力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种健康的消遣带给他很多成就感。他坦言打篮球十几年来,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朋友。“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大家本来素未谋面,但因为篮球而结识。以球会友一年后,就算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回国后还会有联系,有的人还会邀请我参加婚礼。”像阿健这样,在篮球陪伴下走过成长路的人,在东莞数不胜数。

一路追随的最佳“第六人”

“我们要捍卫这座城市的荣誉”

大雄是来自潮汕的“90后”,因为家人很早就在虎门工作,他从小在东莞长大,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2009年,当时广东宏远的主场还设在南城体育路,每逢比赛日大雄就会从虎门来到南城,刚工作的他会先看看票价多少,便宜就买票进场看,贵的话就会选择到旁边的饭店,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旁边球馆里传出来的声音。“那边一进球,就会叫起来,然后我就在屏幕上看到,相差大概一秒。”大雄回忆起当初的时光,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比赛日,球场旁边就会交通管制,水泄不通,这种景象在广东宏远搬迁到寮步后已经不复存在。

当时,大雄在虎门工作,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球迷,每周结伴看球,这成为大雄的最大乐趣。渐渐地,“看球找大雄”成为东莞球迷的一句口头禅。

通过口碑传播,球迷数量越聚越多,于是大雄组建了东莞球迷联盟,有了自己的球迷服、文化。至今东莞球迷联盟已经是广东知名的球迷组织,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沈阳等多座城市,为广东宏远呐喊助威,将来自东莞的声音带到全国各地,成为东莞篮球的最佳“第六人”。

从十几岁的少年到现在两个孩子的爸爸,大雄谈起这么多年与篮球结缘最大的感受是:如果纯粹在电视上看,很多东西看不到,比如一场“砍瓜切菜”的比赛,球员都很紧张,甚至有球员在场边呕吐,这些在电视上就看不到。“既然我在东莞发展,就要捍卫这座城市的荣誉,球员为球队付出很多,我们作为球迷更要努力。”他说。

■观察眼

全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

近年,“城市体育”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探索体育建设,越来越多体育元素在城市四处生长。通过体育,很多人得以了解到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文化、饮食、面貌。此时,体育是一座城市的窗口,让人们得以发现这座城市的美,是一座城市与外界连接的桥梁,让人们得以通过体育“走进”这座城市。

同样地,篮球是东莞最好的名片,是外界认识东莞的最佳媒介。在寻找东莞篮球基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东莞篮球的强大除了与基础设施、政策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东莞特有的精神文化密不可分。东莞篮球的丰实与辉煌,离不开东莞海纳百川的精神,离不开“世界工厂”的文化背景,更离不开敢为人先的态度。

广袤的东莞瞬息万变,这片土地上几乎每个人都与篮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草根球员、工厂老板到普通球迷,他们与篮球的缘分都深深植根在这座城市,篮球真正成为东莞的城市象征。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