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体育

王婧伊 百科词典 2022-09-23 13:47:40
北京马拉松赛北京马拉松赛 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类在劳动和生存斗争中,发展了走、跑、跳、投、游泳、攀越等能力,也改变了人本身的自然状况。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才从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广义上的“体育”

 2009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运会马拉松赛2009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运会马拉松赛 现代体育受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成为文化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人民的体质水平、体育普及的程度、体育的科学理论水平和体育设施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的运动成绩等。   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

狭义上的“体育”

  学校出现后,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为奴隶主子弟设立的学校中就很重视体育。“六艺教育中的“射、御”就含有体育的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般都重文轻武,忽视体育。但也有少数教育家如颜元仍坚持文武并重。他一方面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理学家提倡 “习静” 是“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另一方面强调运动的重要, 认为“常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养身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他本人还亲自实践,在他主持漳南书院时,除了教学生习文外,还教兵法和射、御、技击等科,开展举石、超距(跳跃)、击拳等体育活动。另外,中国古代在民间开展武术、摔跤、举石、气功等体育活动,强身祛病、练武抗暴,都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在西方一些文明古国有重视体育的传统,如古希腊的学校教育中,把体育列为重要内容,奴隶主子弟从小学起就要受到严格的体操和军事训练,学习角力、竞走、跳高、掷标枪和游泳。西欧中世纪,虽然在宗教统治的学校中,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不重视体育,但在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非常重视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等训练。  近代学校体育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家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轻视体育的思想,提出恢复古典教育中重视体育的传统,主张发展学生“强壮健全的体格”。17世纪,英国教育家J.洛克非常重视体育,认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主张儿童从幼年起就进行艰苦的身体锻炼。18世纪德国的教育家J.B.巴泽多于1774年在创设试验学校的“建校计划书”中规定:学生每天5小时读书,3小时体育、舞蹈、音乐以及其他活动, 2小时手工劳动。到 19世纪上半期,体育进一步扩展到民间。德国体育家F.L.杨以民族复兴为目的,首创德国式体操,推行体育普及运动,主张体育民众化、军事化。瑞典的P.H.林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的知识来阐明体育运动,并于1813年拟订了一套军事体操,即瑞典式体操。丹麦政府于1809年规定中等学校设置体操学科,后来扩展到初等学校。以后,体操便逐渐被各国规定为中小学校的学科。中国于1904年在 《奏定学堂章程》 中首次把体操列为正式课程。当时学校体育的内容主要是德国式的体操,到“五四”运动前后,英美式的球类和田径运动才逐渐被引进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学校体育十分重视。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4年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后改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了学校中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956年开始使用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指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可以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完善人体的形态和机能,增强体质,对于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再生产,延长人的寿命,都有重要作用。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类在劳动和生存斗争中,发展了走、跑、跳、投、游泳、攀越等能力,也改变了人本身的自然状况。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才从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学校出现后,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为奴隶主子弟设立的学校中就很重视体育。“六艺教育中的“射、御”就含有体育的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般都重文轻武,忽视体育。但也有少数教育家如颜元仍坚持文武并重。他一方面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理学家提倡 “习静” 是“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另一方面强调运动的重要, 认为“常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养身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他本人还亲自实践,在他主持漳南书院时,除了教学生习文外,还教兵法和射、御、技击等科,开展举石、超距(跳跃)、击拳等体育活动。另外,中国古代在民间开展武术、摔跤、举石、气功等体育活动,强身祛病、练武抗暴,都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在西方一些文明古国有重视体育的传统,如古希腊的学校教育中,把体育列为重要内容,奴隶主子弟从小学起就要受到严格的体操和军事训练,学习角力、竞走、跳高、掷标枪和游泳。西欧中世纪,虽然在宗教统治的学校中,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不重视体育,但在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非常重视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等训练。    近代学校体育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家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轻视体育的思想,提出恢复古典教育中重视体育的传统,主张发展学生“强壮健全的体格”。17世纪,英国教育家J.洛克非常重视体育,认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主张儿童从幼年起就进行艰苦的身体锻炼。18世纪德国的教育家J.B.巴泽多于1774年在创设试验学校的“建校计划书”中规定:学生每天5小时读书,3小时体育、舞蹈、音乐以及其他活动, 2小时手工劳动。到 19世纪上半期,体育进一步扩展到民间。德国体育家F.L.杨以民族复兴为目的,首创德国式体操,推行体育普及运动,主张体育民众化、军事化。瑞典的P.H.林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的知识来阐明体育运动,并于1813年拟订了一套军事体操,即瑞典式体操。丹麦政府于1809年规定中等学校设置体操学科,后来扩展到初等学校。以后,体操便逐渐被各国规定为中小学校的学科。中国于1904年在 《奏定学堂章程》 中首次把体操列为正式课程。当时学校体育的内容主要是德国式的体操,到“五四”运动前后,英美式的球类和田径运动才逐渐被引进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学校体育十分重视。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4年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后改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了学校中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956年开始使用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中国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体育体育平,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走、跑、 跳跃、投掷、 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现代生产劳动、国防建设以及生活、学习、工作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和卫生习惯,并使他们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通过体育教学和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勇敢、坚毅等道德品质。学校体育要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在普及的基础上,对那些在体育运动上有一定才能的学生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材。

大型运动会

  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世界运动会  亚非运动会  全非运动会  亚运会  东亚运动会  东南亚运动会  南亚运动会  中亚运动会  西亚运动会  泛美运动会  英联邦运动会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运动会  地中海运动会  法语系运动会  葡语系运动会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  马加比厄运动会

其他

·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  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娱乐体育

  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首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已成为继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之后的又一群众广泛参与的国际赛事活动首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已成为继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之后的又一群众广泛参与的国际赛事活动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观猎
下一篇:送邢桂州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