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1993尼克松第二次次访华"

发布:米酒妈妈 时间:2022-09-27 15:12:50

1975年12月2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美国总统福特及国务卿基辛格。1972年,尼克松访华回去后不久,就发生了水门事件。1974年,福特继任总统后,中美关系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此之前,福特与邓小平进行了实质性的会谈。福特向中国方面表示,鉴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需待1976年美国大选后再仿照“日本模式”采取行动,要求中方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对此,中国方面表示,这不是“日本模式”。

毛泽东主席本来就对福特的对华政策不满,对于福特的夸夸其谈,毛主席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本钱,就放空炮。”福特没有听出毛泽东主席是在批评他放空炮,摇摇头说:“我不相信这点。”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福特显然是没有领教过毛主席的语言魅力。当年尼克松在跟毛主席会谈后,直到回国路上才恍然大悟,感叹“看来毛主席对世界的掌控,要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当福特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公报。

为了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决定,邀请已经卸任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早在1974年8月,尼克松辞职没几天,周恩来就发去电报,除了表达祝愿外,还邀请他再次访华。两个月后,尼克松因病住院,毛主席还亲自打电话问候,并表示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1975年8月,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代表中国再次向尼克松发出邀请。在此期间,毛主席还曾多次通过访华的外国要人传话,邀请尼克松再访华。

在中国的多次邀请下,尼克松心动了。他跟自己的老朋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商量,能否征得福特总统同意,他准备在9月份启程去中国。因为当时福特已经有了年底访华的计划,一个卸任总统在现任总统之前访华,显然于面子上不是太好。在基辛格的劝说下,尼克松放弃了这个打算。

原本,尼克松已经做出承诺,将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实现中美建交的目标。可是随着“水门事件”的政治丑闻越闹越大,尼克松在任期刚刚一半就辞职下台。此时,毛主席不断对尼克松发出邀请,一方面表示对朋友的顾念,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福特,你这个原尼克松的副总统,不要忘了尼克松的承诺。

然而,福特总统终究还是没有尼克松那样的魄力,在对华政策上显得太过犹豫。这一点,让中国政府及毛主席本人都感到不满。就在福特总统结束访华后,中国邀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女婿戴维访华。戴维的爷爷,就是那个在朝鲜战争中跟毛主席?交手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12月29日,朱莉和戴维飞抵北京,带着尼克松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信。遗憾的是,周总理当时已经无法再跟他们见面了。

12月31日晚上11点50分,1976年新年来到的前夕,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了他们两位。当时,毛泽东的身体也已经非常不好了,还亲自接见两位前总统的家人,足见其重视程度。

当两个年轻人走进房间时,毛主席在两位秘书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迎接他们。朱莉递上了尼克松的信,翻译唐闻生读了一遍:在其他国家,甚至在美国,都有一些人曾竭力反对我去北京,他们甚至至今还在继续尽一切可能来破坏我们在1972年开创的新关系。

毛主席听完后把信接过来,自己用英文念了一遍信末的日期和签名,说:“很好,谢谢他,我还要见他,尼克松总统。”戴维马上告诉毛主席,尼克松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毛主席说:“我习惯这样叫他。”

戴维接过话,“现在,在美国,反对我岳父的人很多,还有很多人强烈要求审判他。”“好,”毛主席说,“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然后加重语气说:“马上。”毛主席又转向朱莉:“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信里再加上一笔,说我等待你父亲再次来中国。”

谈到尽兴处,毛主席指着朱莉坐的沙发说:“你坐的沙发就是4年前你父亲坐的那张。”朱莉听了仔细看了看沙发,然后站了起来,对毛主席说:“主席,我想同戴维换换座位,这样,他就可以说也坐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座位了。”毛主席看着两个可爱的年轻人快速换着座位,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毛主席展现了极佳的精神状态,跟两位年轻人谈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工作人员一再示意时间已经不早了,朱莉跟戴维才起身告辞,毛主席仍觉得意犹未尽。他把双臂放在沙发的扶手上,对朱莉说:“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临走时,中国政府托朱莉夫妇转交给尼克松一份礼物。这个礼物是一只装在精美丝盒里的生日蛋糕。

中国的盛情邀请让尼克松很感动,他曾说:“离任以后,我才发现了谁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感受,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深有体会。这位促使中日建交的首相,同样因为一些丑闻被迫下野。当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专门登门拜访,说了一句“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老朋友的。”

就在朱莉跟戴维回去后不久,毛主席通过王海容?下达指示:派专机赴美,迎接尼克松。紧接着,新华社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四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这一消息瞬间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在这个时候对尼克松发出邀请,显然在刻意强调“福特小心迟缓的步伐和尼克松举世瞩目的破冰之举”之间鲜明的对比,从而清晰地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他们对中美关系的进展缓慢深感不满。这种“谁也想不到”的决定,也只有毛主席才能做得出来。

毛主席此举可以说是戳在了福特政府心窝子上。当时美国正在大选,尼克松此时访华,必定会占据所有媒体的版面,福特的曝光度受到影响不说,还会引来他跟尼克松的对比。当时,福特政府有人认为,尼克松的访华行动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为此,有人指责尼克松这是对中国的“阿谀奉承”。不过这对尼克松来说,都算不得什么,1972年访华时,甚至有人称他为“朝毛”,即“朝拜毛泽东”的意思。不管福特政府的人如何跳脚,但尼克松作为一个卸任总统,以平民身份去哪儿都是他的自由,他们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福特能做的,只是限制尼克松的出行工具,不再为他提供军用飞机或医护人员,甚至所有费用都需要他自理。这一点让尼克松很不满,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四年前,福特还是他的竞选搭档,刚就任总统一年,就如此对待他。政客的冷漠,大概也莫过如此了。

毛主席正是得知了这一情况,才决定让外交部派专机到美国去接。四年前,尼克松政府还曾要求在访华期间全程使用“空军一号”,为此跟中国方面发生过争执。谁曾想,才过去短短四年,尼克松再访华时,是一架中国专机从美国将他接过来。

1976年2月20日下午10点16分,一架崭新的、中国民航波音707型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夫妇走下飞机舷梯。跟四年前一样,机场迎接的规格相当之高。

离开机场后,尼克松一行人坐着红旗轿车,直接到了四年前曾下榻的钓鱼台18号国宾馆。所有的接待规格,都跟四年前一样。甚至连第二天的国宴,都是一样的布置,一样的尊敬,一样的礼仪,就连餐桌上的10道菜也和当年一模一样。这让尼克松感慨良多。

而在当天早上,尼克松已经专程去拜访过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向她表示慰问。周恩来的博学多闻、彬彬有礼的形象,还让尼克松印象深刻,他称周总理为世界上伟大的谈判者。

2月23日上午11点50分,毛主席还在四年前的地方接见了尼克松夫妇。毛主席不顾重病,与这位老友长谈达1小时40分钟。跟四年前相比,毛主席的身体更差了,不仅步履维艰,甚至说话都有困难。

尽管如此,毛主席的思维依旧十分活跃,精神也十分集中,跟尼克松纵论国际问题,有时候怕翻译听不清楚,就抓起笔记本写出自己的论点。尼克松见状感到十分难受,慨叹: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有了四年前“哲学角度”的谈话,毛主席对跟尼克松的唇枪舌战显得颇有些兴奋。两人就“苏联是否存在阶级”的问题争论了一番,尼克松称俄国人告诉他说他们没有接济,毛主席连称“靠不住”。尼克松担心意大利共产党将在大选中获胜,将意味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后要瓦解。毛主席笑称西方对共产党过于害怕。事实上,意大利共产党在1976年的选举中获得了34.4%的选票。北约并没有因此瓦解,反而是到现在,欧洲各国共产党影响力不断削弱,北约倒是常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毛主席喜欢争论,特别是和隔海相互敌视了几十年的“头号敌人”同室争论,这更增加了毛主席的兴致和激情。来宾们也被毛主席的语言魅力倾倒,笑声不断。但他们之间也有共识,那就是要想建设一段时间的和平世界,中美两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尼克松离开时,毛主席颤巍巍地端起茶几上的青瓷茶杯举了举,示意尼克松也端起茶杯。尼克松被毛主席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愣住了,一会才明白过来,热情响应端起了茶杯,高高地与毛泽东碰杯。

毛主席边干杯边风趣地说:“我们是几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我不会喝酒……”

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多次提及上海公报,白宫不得不一再澄清,尼克松仅仅是以平民身份出访,所有的言论都不具备任何效应。然而当福特在一所中学作竞选露面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如果尼克松真的只是一个平民,那福特“为什么不像对待其他美国公民那样让他受到控告,而要特赦他呢?”让福特很是窘迫,一度下不来台。

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一位前外国元首了。仅仅半年之后,毛主席溘然长逝,尼克松为之洒泪。9月9日当天,尼克松发布声明:

1972年在北京会见时,我们两个作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学观点的领导人都认识到,中美友谊已成为对我们两国利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中美两国自那时起所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尼克松这些话绝不是流于形式的言辞,而是发自内心的话。两次会谈,让尼克松对毛主席深感佩服。在尼克松图书馆,竖立着10尊世界政治人物的雕像,都是尼克松最为钦佩的政治家。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穿中山装、脚着圆口布鞋,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的毛泽东主席。

在1976年的美国大选中,福特在普遍看好的情况下,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卡特。这是否与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卡特政府改变了福特政府的对华政策,于1978年12月15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