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台北故宫博物院

柒巧酱 百科词典 2022-10-03 16:16:14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台北故宫博物院 近景台北故宫博物院 近景  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基本信息】  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英文名称为: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  成立时间:1962年  藏品数量:60万件  官方网站 http://www.npm.gov.tw/

历史沿革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于抗日战争的前夕,选择重要文物南迁。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台湾“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故宮肇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景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景 国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中华历代国宝文物,其渊源可上溯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文物极为丰盛。中华民国成立初始,这些宮廷珍藏皆留存于紫禁城內,逊清废帝留住內城宮庭期间,这些珍品文物或因溥仪赏赐、故臣借观,或因拍卖点押、窃取盜卖,文物珍宝流失难以估计。  1914年,政府将前清热河避暑山庄和渖阳故宮的文物移至紫禁城的外廷,并设立古物陈列所开放参观。1924年溥仪迁出故宮,政府设置“清室善后委员会”整理宮內珍藏文物。1925年双十国庆,成立故宮博物院,从此历代皇室之收藏、宮廷稀世之珍品,咸成全人类文化之遗产而世世嬗递,普世民眾皆可自由进出宮庭观赏文明之宝藏。  故宮博物院草创之初,以董事会为決策及监察机构,其下为理事会,并分设古物、图书两馆及总务处。荏苒年馀,政局多变,而故宮又历经维持员、保管委员会、维持会、管理委员会之接管。  1928年六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入京,国民政府派易培基接收故宮博物院,公布“故宮博物院组织法”,掌理故宮及所属各处之建筑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播事宜,下设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及秘书、总务两处。嗣又公布“故宮博物院理事会条例”。1929年二月,任命易培基为院长。易氏任內持续查点文物及编目工作、增辟陈列室、扩充展览內容、并加强出版之传播与宣扬。

·文物南迁

  1932年七月,日军进攻热河、窥视华北,故宮理事会为保文物安全,乃责博物院选择院藏文物菁华装箱储置,以备随时移运,1933年二月,华北情势告急,乃将第一批文物南迁上海,至五月止,南迁文物共五批19557箱,其中包含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单位文物6066箱。1934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国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故宮改隶行政院,命马衡为院长,期间开始清点运沪及留平之文物,1935年并选件千馀赴英国伦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1936年十二月,19557箱文物由上海转运南京朝天宮。翌年元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正式成立,八月间日军启衅上海,南京情势告急,乃由庄尚严等将第一批80箱文物西迁长沙,后转运至贵阳安顺暂置,(1944年秋因贵阳紧急又运往四川巴县)。1937年十一月,淞沪前線失利,政府決定迁都重庆,第二批南京文物由水路撤离,经由长江、汉口、宜昌、重庆西运乐山,第三批则由陇海铁路运至宝雞转卡车经汉中运抵成都,后又运往峨眉安置。此时文物得以稍做喘息,1940~1941年间尚选精品百件赴莫斯科及列宁格勒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   值前颠沛之时,北平古物陈列所之精品文物亦随故宮文物南迁,并于1933年在南京成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情势危急时亦将这些文物水运西迁、运抵四川南溪暂置,中博筹备处人员并于战乱中仍对川康民族、旧式手工业、西北史地、彭山汉墓等进行考察和发掘的工作。迁台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故宮博物院”合并而成现今之故宮博物院。   1945年,日军战败,我政府将日伪文教单位陆续发还各原机关,故宮博物院亦开始复员,巴县、峨眉、乐山文物续移重庆,1947年六月,故宮文物开始由重庆循水路运回南京,至十二月悉数运抵,复员工作告一段落。 

·渡海赴台

  1948年,故宮常务理事集议选择文物精品先运台湾,分三批共2972箱于同年二月运抵台湾,而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之文物精品亦随之而行,斯时中共已接管北平故宮博物院,尔后所有文物皆无法运出。故宮运抵台湾之2972箱文物虽仅是南迁文物之四分之一,然多为精品。   1949年,“国立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在台成立,将故宮博物院、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三机构迁台文物及人员并入,改隶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并于台中县雾峰乡北沟觅地建筑库房。1950年四月,北沟库房落成,文物随即迁入。联管处时期,复进行对文物之抽查清点及编辑“中华文物集成”套书出版。   1955年联管处改组为“中央运台文物联合管理处”下设故博、中博、电教、总务四组,同年旋又将电教组撤除,改组为“国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57年北沟陈列室正式开放,1961年五月,故宮文物精品赴美于华府、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巡迴展,为期一年。

·台北外双溪新址落成

  1965年行政院颁布“国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临时组织条例规程”,王云五先生为主任委员并聘任蒋复璁先生为院长。斯时台北外双溪新馆亦兴建完成定名为“中山博物院”,于国父百年诞辰纪念日开幕。1966年起,故宮通讯及故宮季刊肇始发行。隔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68年,故宮又因业务需要,将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及展览、登记二组,重新点检整理登录文物并与其他学术机关展开交流活动,后又增设科学保管技术室。1971年选荐专业同仁协助台大史研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此为台大艺术史研究所之前身,同年第二期扩建工程将新馆两翼向前扩充完竣。  1983年,秦孝仪先生接任院长,同年十月于摩耶精舍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宮新建行政大楼启用。正馆陈列室加大,库房和展场都建立恆溫、恆溼、防火、防潮、防震、防盜等措施,又仿干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1985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87年,“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条例”奉总统府颁布实施,故宮院长由行政院特任之,辖下设三处、三组、六室,秦院长于此期间积极改善文物展陈空间、加强学术研究、推广博物馆教育,并于1989年起两年內完成文物总清点之作业 。1991年,行政院以国立故宮博物院“指道委员”取代原有之“管理委员会”,对院务发展重要事项予以谘议指道。1995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辟“至德园”。1996年,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之邀请,赴美四大城市进行“中华瑰宝”巡迴展览。

·故宮新世纪

  2000年,杜正胜先生接任院长,任內积极推 “故宮新世纪”建设计画,加强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并推动本土、中华与国际兼具之多元文化观。  此外,为改善交通动線、解決展场空间不足之问题,进行第五期正馆扩充整建之计画,并开始推动故宮南部院区之规划设立。2001年规划“故宮新世纪”建设计画,提报行政院,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其中“故宮南部分院建设计画”于2002年度列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画”之“观光客倍增计画”,“正馆公共空间、展览动線调整与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暨正馆建筑物耐震补强工程”奉准自2002年起编列预算实施。  2004年五月,石守谦副院长接任院长,推动与国外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拓展全球格局的收藏与借展,继续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及筹建故宮南部院区,期使故宮成为全民的文化资产宝库,充分发挥馆藏研究展览教育之效益。   同年五月至八月,办理“德艺百年-德意志艺术的黃金时代”特展,十月推出“法象威仪-彭楷栋先生捐赠文物展”,2005年十月假“德国慕尼黑人类学博物馆”举办“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并加强与社会互动,2004年七月在本院正面广场举办电影“十面埋伏”首映会,吸引大批影迷,让民眾深刻感受与故宮的距离贴近,该首映会并举行义卖活动,募得款项全部赠与七二水災災民,为台湾博物馆界“与民间合作”立下成功典范。   此外,积极创造故宮形象品牌,开拓销路并增加文物价值,第一件品牌授权案经公开招标评审程序,于2005年五月与厂商正式签约,在国內外精品通路贩售。同年六月与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合作发行的全球第一张博物馆馆认同卡“故宮之友VISA白金认同卡”上市,持卡人可免费参观国外十大博物馆,为故宮之友认同卡国际化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十月举办“Old is New时尚故宮”的故宮形象广告记者会及进行周边活动,有效推广故宮新形象。  2006年元月,林曼丽副院长升任院长,随即推动观念上的革新、强化策划和展示手法內涵,冀希逐渐脫卻传统以文物典藏、维护、研究为主轴的思维模式,进而缔造以“人”为主体兼顾与文物互动的友善环境与展览空间。  例如为因应故宮南院—亚洲博物馆将于2011年开馆,国际交流是故宮博物院营运的主要方向之一,2006年六月林院长即代表出席法国盖布朗利博物馆的开幕庆祝典礼,这座以收藏展示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原始艺术为主的博物院,成立宗旨即明示多元文化对话的重要性,与故宮目前正筹建的亚洲博物院理念不谋而合。  除了互访及建立联盟关系,故宮此时期与国际博物馆间也透过相互出借展品,使展览內容更为丰富,2006年四月法国吉美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宮廷的辉煌岁月”特展,內含借自故宮的郎世宁“清院本亲蚕图”及“山水画” 等著名画作;同年十二月“大观—北宋书画、汝窯、宋版图书特展”,除了故宮院藏之外,还有借自美、日、英等国博物馆的收藏。2007年二月更与大英博物馆攜手合作,举办“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 250 年收藏展”,使国人无须远渡重洋,便能欣赏来自世界各处的文化宝藏。  在该项展览获得空前成功后,故宮进一步在同年十月二十日,推出“华丽巴洛克”大展,展出奧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最重要馆藏—欧洲“哈布斯堡王朝”所收藏的名画,包括林布兰、鲁本斯、委拉斯贵茲等巨匠傑作。这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神圣罗马帝国”、“奧匈帝国”君王所拥有的艺术瑰宝,提供民眾富丽堂皇的跨年飨宴欣赏欧洲文化艺术的高潮。这些活动,也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立下经典楷模。  另外,故宮亦积极且成功推动数项活动,拉进与民眾距离,让国人及游客体验更多元且不同风貌之故宮,例如自2007年7月起首次办理每周六实施夜间开放,为创院以来之创举,并配合举办音乐飨宴活动。另外,“创意工坊”、“故宮中秋夜”、“义大利艺术节”等活动,亦成功带动风潮,为故宮注入截然不同之崭新气象。  一个当代的博物馆,必定是一个与时代脉络结合,灵活地善用研究、典藏与展览资源,并以观眾服务道向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文化机构 。故宮自1965年于台北外双溪辟建新馆开展以来,已历经五期扩建,2007年二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并开设新展,来访之游客更可明显感受到一个更具亲和力与人性化的时尚故宮,未来,故宮将逐步呈现整体形象的新风貌,进一步确立本院在世界博物馆界之枢纽地位。

现行组织与职掌

  原“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条例”于民国75年(1986)12月31日公布,76年1月16日施行,已历20馀年;为配合政府再造组织精简原则及因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爰修正本院组织条例为“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法”并修正全文,业奉 总统97年1月16日华总一义字第09700003961号令公布,以“整理、保管、展出原国立北平故宮博院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藏之历代古文物及艺术品,并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以扩大社教功能”为设置宗旨,隶属于行政院。

·组织

  依本院组织法及处务规程规定,本院置院长一人,副院长二人,主任秘书一人,下设器物处、书画处、图书文献处、登录保存处、文创行销处、教育展资处、安全管理处、南院处、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政风室,共8处4室12个单位,分别掌理故宮各项法定职掌及相关业务。

·职掌

  为处理內部单位之分工职掌,订定本院处务规程,奉行政院核定于97年3月13日发布施行,并于98年11月2日修正发布施行在案。各单位职掌如下:  (一)器物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器物藏品之典藏、管理、研究及编目。  二、器物藏品展览之策划、布展及相关图录、出版品之撰写与编辑。  三、器物藏品之国內外学术交流。  四、器物藏品征集计画之拟订及执行。  五、其他有关器物藏品事项。   (二)书画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书画藏品之典藏、管理、研究及编目。  二、书画藏品展览之策划、布展及相关图录、出版品之撰写与编辑。  三、书画藏品之国內外学术交流。  四、书画藏品征集计画之拟订及执行。  五、其他有关书画藏品事项。  (三)图书文献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图书文献藏品之典藏、管理、研究、编目、资讯化作业及阅览服务。  二、图书文献藏品展览之策划、布展及相关图录、出版品之撰写与编辑。  三、图书文献藏品之国內外学术交流。  四、图书文献藏品征集计画之拟订及执行。  五、其他有关图书文献藏品事项。  (四)登录保存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本院藏品之登录及征集作业。  二、本院藏品之预防性保存及科学研究。  三、本院藏品之修护。  四、其他有关登录保存事项。  (五)文创行销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本院出版品发行、智慧财产权之管理、授权及权利侵害之救济。  二、本院藏品之衍生利用、创意加值及产品管销。  三、本院藏品图像、院景、活动摄照相关业务之执行及管理。  四、故宮文物艺术发展基金业务之执行及管理。  五、其他有关文创行销事项。  (六)教育展资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教育推广活动与观眾服务之规划与执行及志工之训练管理。  二、本院与展场之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设施之管理与维护。  三、资讯业务软硬体设备之研究、规划、管理及维护。  四、网路资讯服务之规划、建置、管理、维护及推广。  五、其他有关教育展资事项。  (七)安全管理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本院安全防护及災害防救业务之规划、执行与管理。  二、本院安全勤务之训练管理、督道考核及与辖区宪警单位协调联系。  三、本院安全管制设施之管理与维护。  四、其他有关安全管理事项。   (八)南院处掌理事项如下:  一、南部院区文物之典藏、管理、研究、出版及展览。  二、南部院区文物之保存、维护及征集。  三、南部院区教育推广活动与观眾服务之规划与执行及志工训练管理。  四、南部院区整体营运、行政管理与营缮工程之规划与执行。  五、其他有关南部院区事项。   (九)秘书室掌理事项如下:  一、文书、印信、出纳、营缮、采购、庶务、财产管理、研考、法制及公关业务。  二、不属其他各处、室事项。   (十)人事室掌理本院人事事项  (十一)会计室掌理本院岁计、会计及统计事项   (十二)政风室掌理本院政风事项

文物与帐房

·旧藏与新增

  本院藏品以中华文物为主,藏品多精华,遂有为中华文化宝库之誉。    民国五十四年(1965),两院合并,在台北士林外双溪新馆开放展览。两院来台文物,计原故博部份,有器物46,100件,书画5,526件,图书文献545,797冊件;原中博部份,有器物11,047件,书画477件,图书文献38件,共计608,985件冊,堪称数量最庞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资产。  故宮博物院现有典藏,除了上面原两院文物外,还有部份来自后来的新增。途径有接收别的机关移交本院、外界捐赠及收购等;其中以受赠和收购最重要。   早在来台前,北平故宮与中博两院,即从事藏品的增添,如民国二十三年(1934),故宮收购甘肃定西县称鉤驿出土的新莽权、衡各一件;抗战胜利后,接受郭葆昌家属捐赠藏瓷、德国人杨宁史(Werner Jannings)捐赠商周铜器。中央博物院也先后收购了刘氏善斋、于氏双剑簃、容氏颂斋的铜器,皆是举世闻名的重宝。   在台复馆后,对于补充藏品的工作也未曾中断;民国五十八年(1969)订定“国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实施,积极推动扩充典藏的工作,透过鼓励民间公私捐赠、编列预算购买、接受外界寄存等方式,达到增加藏品的目的,收获十分可观。从五十六年(1967)起,至九十九年(2010)一月止,增添器物、书画、图书文献等文物,其中其它机关移交23,253件,受赠32,571件冊,收购12,878件冊,合计68,702件冊,对于丰富庋藏与展览內容助益良多。   尤为难得的,这些征集所得的藏品,其中不乏珍品名蹟,如清恭王府紫檀家具、北宋陈搏书联、北宋苏轼书黃州寒食诗卷、唐春雷古琴、春秋子犯编钟、北魏以下历代金铜佛像、唐玄宗禅地只玉冊、南宋朱熹书易系辞卷、古北方壁画随行菩萨、近代张大千画庐山图卷;而大量的史前玉器、陶器,商周铜器,以及清嘉庆至近代的名家书画作品,都能弥补故宮原有收藏的断层与欠缺。

·藏品的类别、数量

  本院收藏的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类繁杂,可分为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器、雕刻、文具、印拓、钱币、绘画、法书、法帖、丝繡、成扇、善本书籍、清宮档案文献、满蒙藏文文献,以及包括法器、服饰、鼻烟壶在內的杂项等类别。其数量:   铜器-6,044件    绘画-5,290件   瓷器-25,479件    法书-3,054件   玉器-12,104件       法帖-474件   漆器-707件          丝繡-306件   琺瑯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2件          善本书籍-198,464冊   文具-2,379件        清宮档案文献-386,729冊件   钱币-6,953件        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   杂项-12,347件       拓片-895件   织品-148件      以上总计677,687件冊,是到九十九年(2010)一月底全院的典藏量。

·藏品清点

  本院文物多次播迁,亦多次点查。最早的清点,为逊清溥仪出宮后,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宮中收藏,作过仔细的清查。其后,文物南运存放上海,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任院长马衡先生就职后,作了一次澈底的点查;点查工作持续到二十六年(1937)六月方告结束。此次点查编印的存沪文物清冊,极为重要,成为以后南运文物的原始清冊,考稽所有文物品名、数量、状況的依据。  其次,两院文物运台后,安顿于台中雾峰北沟期间,民国四十年(1951)六月成立两院存台文物清点委员会,延聘学者、专家为委员,进行重编箱号、抽查箱內文物,工作一直到四十三年(1954)结束。这次清点也编制了一套“点查清冊”,成为存台两院文物的原始清冊。   民国七十八年(1989),故宮建请行政院出面,委由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办,敦聘社会学者、专家四十馀人,组成委员小组执行,进行全院藏品文物的清点检验 ; 历时两年馀,至八十年(1991)五月完竣。此次距离上次清点已经三十五年,于是利用此一机会,也完成了藏品文物登录号签张贴,文物建卡照片摄照,以及文物保存状況的了解,对于藏品管理具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民国九十年(2001)起,鉴于历年来文物陆续增添,院方除采取不定期抽点,进行典藏文物全面性之点验与核对之外,并于97年10月开始办理院藏文物盘点,以确实执行藏品登录管理业务。目前,已完成盘点器物6,751件、书画8,163件、图书文献7,882件(至99年3月12日止),总计共22,796件。 

·珍品简介

  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藏品保护

  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文物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

·展览活动

  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先后举办“商周青铜礼器展”、“我国瓷器的发展”、“书画精华特展”、“故宫藏玉”、“中华民国开国史料展”等展览。在建院60周年之际,举办了大型综合陈列“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特展”。还在院内开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艺雅座”和仿宋、明庭园“至善园”。为了方便外地民众参观,还举办了巡回文物展览,深入许多市县展出。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先后成功举办多个大型展览。为了方便外地民众参观,该院还举办巡回文物展览,深入许多市县展出。

·文献出版

  该院出版有《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院内还有定期刊物《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等。

大事纪

·民国10年 (1921-1931)

  民国十四年 去年,溥仪离开紫禁城;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宮物品。于十月十日成立故宮博物院,并公开展览。    民国十七年 北伐成功,南北统一,国民政府接收故宮博物院;次年,任命易培基为院长。

·民国20年 (1931-1941) 

民国二十二年(1933)  日军陷榆关,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故宮文物暂迁上海。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傅斯年为筹备处主任。次年,李济继任。 民国二十三年(1934)  故宮博物院改隶行政院,马衡任院长。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购善斋及颂斋古器物。  民国二十四年(1935)  故宮博物院应邀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接收瑞典斯文赫定(Sven A. Hedin)西北考察团于新疆罗布泊考古发掘之古物。 民国二十五年(1936)  故宮博物院南京朝天宮保存库工程竣事。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理事会,蔡元培任理事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  故宮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分批西迁长沙、汉口、宝雞。民国二十七年(1938)  故宮博物院西迁文物再向后方疏散,次年于四川成立办事处。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贮于沙坪坝临时库房。民国二十九年(1940)  故宮博物院文物应邀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四川南溪李庄。民国三十年(1941)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发掘四川彭山崖墓,并调查云南丽江麼些文化。 

·民国30年 (1941-1951)

民国三十一年        故宮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参加“第三屆全国美术展览会”。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进行西北史地考古调查,次年整理琴台五代前蜀王建墓。 民国三十四年  日本投降,故宮博物院北平院本部及南京分院朝天宮库房分由沈兼士、蒋复璁接收。民国三十五年  故宮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开始复员。  毛公鼎及司母戊鼎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民国三十七年    故宮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选择文物精品运台,并代运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考古文物。 民国三十八年        故宮博物院运台文物总数为231,910件,又27张、692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运台文物总数为11,729件。行政院设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于台中雾峰北沟。 民国四十年  联合管理处开始清点迁台文物,至四十三年清点完毕。

·民国40年 (1951-1961)

民国四十三年  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合作出版《中华文物集成》。 民国四十四年        中央图书馆恢复建制;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改组为国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连续出版重要资料,如《中华美术图集》(44年)、《故宮书画录》(45年)、《故宮铜器图录》(47年)、《故宮名画三百种》(48年)、《故宮瓷器录》(50年)。 民国四十六年  北沟陈列室正式开放。民国五十年        赴美国华府国家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狄扬纪念博物馆巡迴展览。  

·民国50年 (1961-1971)

民国五十四年        台北外双溪博物院新馆建造完成,行政院公布“国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临时组织规程”。王云五为主任委员;蒋复璁任院长,至七十二年退休。 民国五十五年  特展:清代琺瑯彩瓷、铜镜。  发行《故宮通讯》双月刊及《故宮季刊》。民国五十六年  第一期馆舍扩建完工;建“天下为公”牌楼及华表一对。  洽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土文物展览。民国五十七年  举办“中国瓷器讨论会”。  特展:宋元明清瓷器、干隆珍玩。民国五十八年  扩大办理参观道览服务,增设中、英、日语道览。  特展:兰千山馆藏品,出版图录。  开始发行《故宮文献季刊》、《故宮展览通讯》月刊,景印出版《旧满洲档》。民国五十九年  举办“中国古画讨论会”。  与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推动“中国古物鑑定研究合作计画”。  特展:明清之际名画,出版图录。民国六十年  第二期馆舍扩建完工,协助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开设艺术史组,开办中小学生道览活动。  特展:宋元瓷器、晉唐五代书画、满蒙藏文图书文献。 

·民国60年 (1971-1981)

民国六十一年  特展:曾文正公国藩文献、清瓷。民国六十二年  受邀参加韩国汉城“中国展览会”。  特展:吳派画,出版图录。  出版《故宮历代法书全集》。民国六十四年  特展:元四大家书画,出版图录。民国六十五年  特展:龙在故宮,出版图录。  发行《故宮丛刊》。民国六十六年  特展:明成化瓷器、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出版图录。民国六十七年  特展:画马,出版图录。民国六十八年  特展:清代画琺瑯,出版图录。民国六十九年  特展:明宣德瓷器,出版图录。民国七十年  特展:漆器、清代单色釉,出版图录。 

·民国70年 (1981-1991)

民国七十一年  特展:明代初期瓷器、溥心畬书画、碑帖、郑曼青书画,出版图录。  出版《故宮古玉图录》。民国七十二年        秦孝仪任院长,至八十九年退休。   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开放参观。   推动“书画菁华特展”。   特展:痕都斯坦玉器、瓷器上的龙纹、青铜粢盛器,出版图录。   长期展:珍玩多宝格、中国玉器。   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发行《故宮文物月刊》、《故宮学术季刊》、《五千年文物集刊》。  民国七十三年  第三期扩建竣工。  开办暑期文物研习会。  特展:赤壁赋书画,出版图录。  常态展: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民国七十四年  至善园完工。  特展:铜镜、明嘉靖万历名瓷、兰亭书画、宋四家法书等。  常态展:商周至汉铜器、历代名瓷、恭王府家俱、明清琺瑯器、清代服饰、明清雕刻、明清漆器。  借展:商代甲骨文与侯家庄一OO一号殷商帝王大墓展。民国七十五年  特展:草书名品、草虫画、青铜礼乐器,清康雍干名瓷、界画、铜印,出版图录。民国七十六年  “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条例”颁布实施,本院正式隶属于行政院。  特展:春景山水、山水画墨法、宋定窯白瓷、园林画,出版图录。  借展:金铜佛造像。民国七十七年  本院制作之“中国文字的孳乳”影片,于“一九八八年多媒体影片国际展”,荣获傑出成就獎。  特展:仕女画、渊明逸致、画里珍禽、冬景山水画、青铜酒器和宋官窯,出版图录。  借展:东南亚金银饰。民国七十八年  院藏文物全面总清点,至八十年完成。  培训本国籍义工。开办“活动与创意”儿童教育课程。  特展:兰千山馆名砚、鼻烟壶、仇英作品与秋景山水画,出版图录。  常态展:古陶器。  编印《故宮书画图录》、《四库全书补正》。民国七十九年  特展:婴戏图、罗汉画、画梅名品,出版图录。民国八十年  设置国立故宮博物院指道委员会。  举办“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  参加美国华府国家艺术博物馆“一四九二年之际:探险时代的艺术”展览会。  特展:夏景山水画、清宮琺瑯彩瓷器,出版图录。  借展:蓝荫鼎先生画作。 

·民国80年 (1991-2001)

民国八十一年  培训外国籍义工。  特展:书法之美、王宠书法、明清书画扇面、明陆治绘画,出版图录。民国八十二年  行政院核定“国立故宮博物院办事细则”。  举办“张大千溥心畬诗书画学术讨论会”。  特展:商代金文、历代香具、董其昌法书、松花石砚,出版图录。  借展:莫內及印象派画作。民国八十三年  在高雄市立美术馆举办“国之重宝”展览。  特展:藏传佛教法器、云间书派,出版图录。  制作道览光碟“五千年神游眼福”;出版“清代台湾文献丛编”。民国八十四年  第四期扩建及至德园竣工。  开始提供中、英、日文语音道览服务。  特展:环形玉器、妙法莲华经图绘、吉祥如意文物、呂纪花鸟画等,出版图录。  借展:罗浮宮博物馆珍藏名画、群玉别藏。民国八十五年      “中华瑰宝”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华府国家艺术博物馆巡迴展览。    特展:吉祥图案瓷器、道教画、画中家具,出版图录。    长期展:金铜佛造像、中国图书发展史。 民国八十六年  建置完成网际网路中、英文资讯网站。  举办“故宮文物菁华百品”国內巡迴展览,并出版图录。推动“华夏文物英华”少年监狱巡迴展览。  特展:清代仿古与画意玉器、锺馗名画、古砚、王原祁画,出版图录。  借展:雕塑别藏、外交史料。民国八十七年  与私立淡江大学合作,办理第一屆“中国文献学研讨会”。  赴法国巴黎大皇宮举办“帝国的回忆”展览会。  特展:宣德官窯,出版图录。  借展:西洋绘画与雕塑、张大千与毕卡索绘画。民国八十八年  举办复制文物中美洲巡迴展。  与东吳大学合作研发《古今图书集成》全文及图像检索资料系统。  九二一震災;办理“文化扎根乡土”文物展览及教育推广活动。  特展:明清琺瑯、李郭山水画,出版图录。  借展:三星堆、汉代文物、群玉别藏续集、杨三郎绘画艺术、澳门史料。民国八十九年  杜正胜出任院长。  推动法制化,通过“国立故宮博物院专业人员新进及升等审议作业要点”等规章,建立人事聘任及升迁制度。  开办小型学术研讨会,研究同仁定期发表学术成果。  举办故宮近年购藏古玉展并召开“故宮近年购藏玉器赏析与研究”讨论会。  参加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主办之“道教与中国艺术”特展。  《故宮学术季刊》改版。  发行中、英、日、德、法、西六种语文网页內容。  开办“故宮游艺”活动。  特展:界画、宋代文物、钧窯、观音,出版图录。  借展:西洋美术中的儿童形象、民族交流与草原文化。民国九十年   规划“故宮新世纪”建设计划,勾勒本院在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国立故宮博物院文物艺术发展基金收支管理及运用办法”完成立法。    正馆一楼大厅重新布置,以观眾与展览为主轴。    《故宮展览通讯》改版,扩编为《故宮通讯》。    本院员工福利委员会捐款新台币一百万元赈济萨尔瓦多震災,举办“九二一:人间溫馨”义卖,捐助九二一地震災区家园重建一百万元。    办理第二次“故宮文物菁华百品”国內巡迴展览,并出版图录与道览手冊。    举办“文学名著与美术”、“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蒙元文化与艺术”学术讨论会。    特展:陆治书画、节令图、丛书与类书、王壮为书法篆刻、文学名著与美术,活跃在台湾史上的人物、西周金文、明代书法选萃、草虫天地、新石器时代黃河流域玉器、清代法书、蒙元大展,画里珍禽。    借展:达利、李梅树、甲骨文。   回馈展:法国绘画三百年展。  

·民国90年 (2001-2011)  

民国九十一年  延续展出90年底登场之“花样年华-法国绘画三百年”特展。  “故宮文物菁华百品巡迴展”赴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展出。  “故宮文物菁华百品巡迴展”赴澎湖县文化局展出。  本院网站获美国国际网页名人设计协会(I.A.W.M.D)2002-2003金网獎(Gold Web Award)。  “故宮文物菁华百品巡迴展”赴新竹县文化局展出。  本院网站获义大利Barbara Tampieri Design Award 最佳网站獎。  “琺瑯之美”与“故宮名画之美”光碟获“优良政府出版品獎-电子出版品类”。  南部院区基地评选作业,评估小组委员进行初选投票,选出八案进入第二阶段评选。  “干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年度大展登场。  与爱普生公司(Epson)合作,建立爱普生故宮网路商城。  本院文物赴德国展合约签署。  南部院区基地评估小组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选出优先基地三处,报请行政院鉴裁。   民国九十二年   本院南部院区基地评选作业,经报请行政院鉴裁,奉核设立于嘉义县太保市。    “福尔摩莎-十七世纪的台湾?荷兰与东亚”特展开幕。    办理“国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备委员会”年度第一次会议。    成立本院SARS疫情防制指挥中心,全院员工及游客皆实施量测体溫活动。    实施SARS防制措施,本院成立第二办公室。    举行防范SARS演习。    本院与德国正式签署“德国回馈展”。    “福尔摩莎-王城再现”特展于国立台南社教馆展出。    “天子之宝-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赴德装箱记者会。    办理“国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备委员会”年度第二次会议。    “天子之宝-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特展于柏林展出。    本院“正馆公共空间、展览动線调整及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暨“正馆建筑物耐震补强”工程,重新办理第一次公告招标。    办理“国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备委员会”年度第三次会议。    本院“正馆公共空间、展览动線调整及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暨“正馆建筑物耐震补强”工程,重新办理第二次公告招标。    “天子之宝-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展览于柏林顺利结束,书画文献展品平安返国。    本院“天子之宝-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展览移往波昂展出。    公开上网招标办理甄选故宮南部院区“规划暨开发”顾问。    本院“正馆公共空间、展览动線调整及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暨“正馆建筑物耐震补强”工程,经公开评选由大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得标。    本院重新启动SARS疫情防制机制,全院员工及游客皆实施量测体溫措施。    本院参加行政院“营造英语生活环境”行动方案荣获“特优”獎项。 民国九十三年  于嘉义县举办“亚洲文物展”。  赴德展“天子之宝-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在波昂联邦艺术展览馆展毕。  安排“德国回馈展”借展品运抵本院展场事宜。  4/1正馆公共空间、展览动線调整及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暨正馆建筑物耐震补强工程正式施工。  “德国回馈展”借展品分梯次运抵本院,安排开箱、点验、布展事宜。  完成3D虛拟文物展示系统雏形建置。  “德国回馈展”正式对外开放。  举办“2004国际博物馆与文化资产多媒体展示及竞赛会议F@imp.2004”。  “德艺百年展”最后一天展出。  延续92年度数位影片制作-“经过故宮”拍摄完成。  3D虛拟文物展示系统建置完成。  “法象威仪-彭楷栋先生捐赠文物展”正式推出。  延续92年度数位影片制作“故宮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拍摄完成。  “故宮e学园”数位学习系统维护扩充案建置完成。  评审团选出来自美国的Antoine Predock为南部院区建筑的设计者。  完成93年度“博物馆数位学习示范中心-展示系统”建置。  “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德我双方签署借展合约书。 民国九十四年  中正纪念堂等地点展出数位学习系统“舞蝶迷香境,翩翩逐晚风-宋徽宗的御花园”。  “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德我双方签署借展合约书。  举办“亚洲风情,尽在故宮”慈善园游义卖活动。  参加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之“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93年度成果展”。  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敦煌艺术大展”,本院藏品出借之展品完成点验、装运、布展等事宜。  完成增设图书文献馆多媒体资料阅览区。  开办“银髪族故宮生活美感体验”活动。  与法国远东学院合办“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utheast Asian Arts”。  举办法象威仪特展系列活动-周六亚洲文化日活动。  举办“经纬天下-饭塚一教授捐赠古地图展”。  参展“韩国世界博物馆文化博览会”(7/1-8/21)。  数位学习参加IEEE2005先进学习科技国际研讨会,并展示“故宮文物数位学习成果”。  数位典藏参加“2005资讯博览会”展示数位成果。  完成南部院区土地征收。  “故宮形象广告”举办记者会及进行周边活动。  与国立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合作进行“李唐万壑松风”之科学检测及拍摄纪录影片。  举办“中秋节社区敦亲睦邻”联谊活动。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于“德国慕尼黑人类学博物馆”揭幕。  动線工程后第一阶段之展览布展。  南部院区动土典礼,整地工程施工开始。  完成“数位典藏计画网页改版”中文版建置。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制作完成。 民国九十五年  林曼丽院长就任。  推出“受赠寄存书画”、“造型与美感”、“笔有千秋业”特展。  举办“世界观点影像展系列一:法语电影节”及“Old is New时尚故宮”摩登T恤设计大赛。  “故宮線上精品”网路商城营运。  院藏郎世宁名画赴法国吉美博物馆参加“清代宮廷的瑰丽岁月(1662-1795)”展出。  举办未来博物馆国际演讲暨座谈会。  “3D (含2D) 以上立体电子照片及相关影像商品制作委托经营”。  “故宮形象广告”荣获20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缪斯獎”金牌獎。  国际博物馆日开放正馆东侧展区。  林曼丽院长赴蒙古主持成吉思汗等复制画像捐赠仪式,促进双边文化交流。  参加“纽约国际授权展”及“新加坡国际书展”。  完成与台北捷运公司-台北之“公共空间美化”建置。  嘉义南部院区“院景馆”开幕启用。   推出“黎民之初—院藏台湾原住民图档文献展”、“典冊载籍—古代图书精华展”、“慈悲与智慧—宗教雕塑艺术”等新展。   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合办?新故宮  今古意:国际设计研讨会”。  举办“世界观点影像展系列二:靜默之声”。  举办时尚故宮“设计达人精品”及“设计营概念作品”共同发表会。  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  与BenQ合作推出珍藏版液晶萤幕限量上市。  推出“Old is New 时尚故宮新风貌”主题咖啡馆。  举办“清代档案整理与馆际合作─第三屆清代档案国际学术研讨会”。  举办“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专题演讲。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影片及“決战金陵”多媒体光碟,荣获“2006第一屆数位典藏商业应用大赛”典藏组优胜。   “大观-北宋书画、北宋汝窯、宋版图书”等特展开幕。   完成“米芾的书画世界”、“皇城聚珍-殿本图书欣赏”、“湘军攻克金陵之战”“佛经附图”等网站內容制作。     民国九十六年  推出“载驰载驱─小屯商代车马坑器物特展”、“印象深刻─院藏玺印展”。  正馆改善工程全面完工,举办“故宮再启”开幕典礼暨酒会。  举办“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  举办“96年度冬令文物研习会”、“故宮戶外艺术节”活动。  推出常设展“玉灿珠光”、“子子孙孙永宝用─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贵冑荣华─清代家具展”。  推出“大观─北宋书画、汝窯、宋版图书特展”,总计约50万人次参观。  举办秦前院长孝仪先生追思会并推出“玉丁宁馆纪念展─秦前院长孝仪先生捐赠文物及其书法”特展。  “国宝总动员”3D动画影片于4月首映。  “米芾的书画世界主题网站”荣获2007年美国博物馆协会“缪斯獎”線上傑出金牌獎。  与义大利设计精品ALESSI品牌合作推出“The Chin Family—清宮系列”。  推出“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总计约43万人次参观。  推出“皇城聚珍-清代殿本图书特展”、“林宗毅先生捐赠书画纪念展”。  96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团体道览系统及周六夜间开放。  推出“发现彼此─国际电影装置展”。  与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共同举办“百年观点—史料中的台湾˙原住民及台东特展”。  推出“金榜题名─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展”、“国色天香─伊斯兰玉器特展”。  举办“浪漫夜故宮”、“情定故宮”活动。  借出近代名家书画共16组件,参加日本“上海-近代の美术”特展。  与财团法人李泽藩纪念艺术教育基金会合作推出“风城风采:李泽藩百岁纪念画展”。  于台东县文化局艺文中心举办“吉祥如意─国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巡迴展”。  举办“故宮再启?震古铄今─院景之美摄影比赛”及“故宮团圆月”活动。  推出“华丽巴洛克:伟大的哈布斯堡收藏家-来自奧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之钜作”、“新视界─郞世宁与清宮西洋风”。   张大千纪念馆重新开幕。  国家地理频道高画质“透视內幕:国立故宮博物院”纪录片于10月首播。  “珍藏汝窯-美学中的∞光碟”荣获〈传播艺术杂志〉第十三屆互动设计獎资讯设计类互动设计獎。  举办“维也纳艺术季”活动。  举办“再造与衍义—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推出“妙笔生花:院藏历代绘画书法作品展”。  立法院第六屆第六会期三读通过“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法”。  “千华台上—佛经文献图说主题网站”荣获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2007年数位典藏商业应用竞赛”游戏动画设计组第三名、“皇城聚珍-殿本图书欣赏主题网站”荣获游戏动画设计组佳作。     民国九十七年  “国立故宮博物院组织法”经立法院三读通过,并奉总统令颁实施。  举办“传移模写”展。  推出“笔有千秋业”展。  推出“和光剔采─故宮藏漆特展”。  “物华天宝─台湾国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展览。  推出“探索亚洲─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  动画影片“国宝总动员”获东京动画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air)首獎。  全面实施周六夜间开馆,正馆展览区免费参观。  举办“书画装池之美”展。  周功鑫院长就任。  推出“印象毕沙罗:英国牛津大学美术馆珍藏展”。  故宮“儿童学艺中心”开幕。  故宮与ALESSI 【Orientales东方传说】新书暨新品发表。  举办ALESSI—义大利设计的梦工厂 Alberto Alessi大师讲座。  故宮晶华开幕。  推出“笔画千里─院藏古舆图特展”。  举办“巨幅名画”展。  推出“追索浙派”展。  举办“文字的奇幻之旅”儿童研习营。  推出“宮.乐.映像”活动。  院藏清初王翬相关绘画作品多幅,参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山水清晖─王翬艺术”特展。  举办“晉唐法书名蹟展”。  举办“华丽彩瓷─干隆洋彩特展”。  推出“当young people遇上故宮~故宮周末夜”。  完成故宮和员工消费合作社签订“院区出版品、文物复制品及餐点等业务委托经营契约书”契约条文增补变更,增订消合社盈馀必须提拨百分之十作为经营权利金缴交国库,公益金由百分之十提升为百分之二十。   举办“空间新思维-历史舆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推出“跨越障碍 欣赏美丽”视障道览服务。  法国远东学院毕梅雪教授演讲:“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an artist between two traditions”。   举办“流行音乐与传统书法的邂逅”讲座暨周杰伦“兰亭序”MV首映。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方闻先生演讲:“新时代的世界博物馆”。  国安局同意将卫勤学校(原国防管理学校用地)拨给故宮建置“文化创意产业育成中心”。  举办“法象风规─彭楷栋先生遗赠文物特展”。民国九十八年   推出“近代书画品名”特展。  推出“重生记-郑成功画像修复”成果展。  推出“京华岁朝”特展。  推出“天上人间-儒释道人物版画图绘”特展。  推出“碧绿-明代龙泉窯青瓷”特展。  本院周院长率团访问北京故宮及上海博物馆,开启两岸文化交流新页。  上海博物馆陈燮君馆长及北京故宮郑欣淼院长分别率团来访。  直销商中国安利团首团1,600人来院参观。  香港中山图书馆捐赠8,000馀冊線装古书予本院。  举办“故宮文创系列活动-茶事展演”。  推出“风华-宋代缂丝花鸟”特展。  参加“2009年台北国际礼品暨文具春季展览会”。  参加“义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及米兰设计周参展”。  举办“故宮夜宴体验场”。  本院周院长接见两岸文化行政专业人士交流大陆访问团(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推出“卷起千堆雪-赤壁文物”特展。  推出“掌中戏偶话三国”教育特展。  举办“汇聚-交流中所形塑的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本大原美术馆馆长高阶秀尔蒞本院拜会。  推出“意-陈其宽90”纪念展。  推出“前进故宮-赤壁再现”。  本院周院长赴法进行交流参访。  推出“千字文书法”特展。  推出“明代项元汴家族的书画艺术与收藏”特展。  推出“故宮新韻”系列活动。  举办“文物知识管理研讨会”。  举办“2009年国內学者亚洲艺术工作坊”。  推出“故宮新韻”第1档《明皇幸蜀─长生殿》、第2档《新西游记》。  两岸故宮首次共同举行视讯记者会,宣告雍正展相关活动。  日本朝日新闻专访本院周院长。  罗浮宮馆长Henri Loyrette蒞本院拜会。  推出“绝色名琴-奇美博物馆提琴”珍藏展,并举办系列讲座及表演活动。  参加“2009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  时代杂志专访本院周院长。  北京故宮郑欣淼院长、渖阳故宮武斌院长、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率团来访,共同参与雍正展揭幕活动。  推出“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推出“芙蓉出水-越南青花瓷”特展,并配合举办“亚洲文化艺术嘉年华”。  推出“宮廷生活Fun 轻松”教育特展。  法国吉美博物馆馆长贾克?吉耶斯蒞本院拜会。  汉唐乐府“教坊记”于本院首演。  本院处务规程修正案奉行政院通过。  举办“两岸故宮第1屆学术研讨会:为君难-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时代”。  参加“2009第4屆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  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与江苏文化教育团蒞本院拜会。  苏格兰国立博物馆馆长Michael Clarke蒞本院拜会。  举办“至善园太和茶会”。  盖堤博物馆教育部主任Toby Tannenbaum蒞本院拜会。  日本Miho美术馆小山弘子会长蒞本院拜会。  上海世博局党委书记锺燕群蒞本院拜会。  日本每日新闻社会长及每日书道会理事长北村正任蒞本院拜会。  大陆作家二月河蒞本院拜会。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