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窦姓

回味文海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39:47
【姓氏溯源】水姓←窦姓→章姓    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49位。

窦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夏王朝帝君太康之妃子后缗的避难之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夏朝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南岸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怀孕的妃子后缗也跟随着前去。   这时,有穷氏部落首领羿由于不能忍受太康的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拦阻和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汇黄河的地方一个地洞里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一百多天也不见太康回来,结果也被有穷氏部落人发现并关入窦(地穴、地洞)中管制起来。后来怀孕的后缗临近产期,就携带着儿子们想办法逃出了避难的窦,奔归有仍(今山东济宁),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太康失位后,经过了羿、寒淖的篡位时期后,由其弟中康(仲康)继位;中康逝世后,其子帝相继位;到帝相逝世后,由少康继位。   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在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命姓氏为“窦”氏,世代相传至今。   窦氏族人大多尊奉少康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窦公,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战国时期,魏国有中大夫窦公,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窦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氐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氐族库狄宥连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在史籍《魏志》中,记载有库狄宥连部,其实就是氐族的一支比较强大的部落。   在晋朝末期,库狄宥连部的首领以所居之地“屋窦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古城乡)为姓氏,称窦羽泥,族人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   窦羽泥后来率部与北魏政权抗衡,最终败北,整个部族被吞并入北魏王朝控制之中,逐渐融合于鲜卑族。   在窦羽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汉化姓氏者,称窦羽氏,后在北周时期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窦氏,在当时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权势集团。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北朝胡姓考》等的记载:   ⑴.鲜卑族没鹿回部,其首领在汉朝时期被称作拔列兰氏,到晋朝后期被称为纥豆陵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纥豆陵氏被改赐为汉姓窦氏,其后裔子孙皆称窦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⑵.鲜卑族娄提部,以首领名字为部称,后成为娄提氏。娄提氏在传至娄提·内干后分为两大支系:一支以娄提·拔(高欢)为主系,后成为北齐政权的缔造者,传到高澄、高祥后形成高氏一族;另一支则以娄提·窦泰为主系,传到窦孝敬后形成鲜卑族的另一支窦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朝时期蒙古乌扎喇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西北部)、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和(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东海女真卦尔察部、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jara Hala。   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女真族、锡伯族乌扎喇氏多冠汉姓为窦氏、吴氏、乌氏、武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元、明朝时期女真卦尔察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在东海女真卦尔察部中,有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满语为Ujara Hala,世居萨哈连乌喇(今黑龙江窦文村)、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和(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   乌扎喇氏族人中有一著名的乌扎喇·多罗岱,为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萨哈连乌喇(今黑龙江窦文村)。在明崇祯十五年(后金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乌扎喇·多罗岱在跟从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征攻明朝益津关(今河北霸州)时阵亡,清太宗追赠其为骑都尉,并令其侄乌扎喇·萨赖袭其职,后亦阵亡,再赠一等轻车都尉。   在乌扎喇·多罗岱阵亡后,其后裔族人中有以其故居地为姓氏者,称窦氏,在满清一朝中属于较早即以汉姓为姓氏的家族。

得姓始祖

  少康、窦公、窦羽泥、乌扎喇·多罗岱。  

迁徙分布

  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约四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9%左右。   窦氏家族主要起源于今山东省的济宁一带,历商、周两朝,窦氏渐离开祖居之地,春秋时晋有大夫窦抽,其食邑在今太原城北古城村一带,战国时期魏国有窦公,在先秦时期,窦氏族人已有落籍今山西、河南之地者。   秦、汉之际,窦氏族人已在今山东观城以及河北武邑间地的观津一带落籍,文景之治时,该地出了一位窦皇后,她贵为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母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兄等俱封为列侯,长兄窦长君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弟窦广国封章武侯,连死去的父亲也得已封侯,堂兄窦世的儿子窦婴位至宰相,名震天下。窦广国之子窦定袭爵,至其孙窦常生,因大街免爵,窦常生一子在汉宣帝年间以二千石官吏的身份从观津迁徙到平陵(今陕西咸阳),至窦常生的五世孙窦融时,窦氏一族再次扬名天下,至汉明帝即位之初,窦氏家族同时在朝,就有一名三以,两名侯爵,三名娶公主为妻的,四名二千石等级的官员,在当时的京师洛阳,其祖孙官府相望,甲第连云,外威、功臣中无人能比。   此间至汉末,洛阳窦氏之女贵为汉桓帝皇后,窦氏家族权倾天下,不言而喻。汉末时期,窦武之孙窦辅为避仇逃于零陵(今湖南永州),曹操平定荆州后,他又徙居邺(今江苏南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窦氏族人已经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一支窦氏迁居今辽宁北部和北京一带。   隋、唐时期,窦氏族人依旧昌盛不衰,名人辈出,仅唐朝时期窦氏即出了宰相六名。   唐末五代时,窦氏族人南迁者始渐多起来,他们播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南宋偏安于江南之后,窦氏族人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渐广。   明朝初期,山西窦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   到了清朝时期,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如今,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省为多,约占全国窦氏人口的20%左右。

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观津县:汉朝时期置蓚县,属渤海郡。隋朝时期隶属观州,后来观州废黜,蓚县便归属德州。唐朝贞观元年改置观津县,唐永泰年间后期后属于冀州,属于清河郡。今地在河北声观津县南五公里一带地区。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观州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世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窦姓家谱文献

  河南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清)窦克勤纂修,窦容邃续修,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云南罗平淑基窦氏族谱,(清)窦暹等续修,窦垿续注,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承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窦氏族谱,(清)窦开惠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窦氏族谱,(清)窦志默等增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7年)增修。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河南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清)窦克勤纂修,窦容邃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南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丰江窦周氏宗谱二十八卷,(清)周向渠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邳县窦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民国)窦鸿年、窦意坪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两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窦姓字辈排行

  江苏徐州窦氏字辈:“玉胜景恒宝广公文庆德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复中在道佑尔万年”。   江苏句容窦氏字辈:“良世序绵长洪开祖德”。   江苏金湖窦氏字辈:“在如金元以连”。   江苏沭阳窦氏字辈:“洪连兆怀正新”。   江苏邳州窦氏字辈:“以礼道怀”。   江苏徐州、河南开封窦氏字辈:“玉胜景恒宝广公文庆德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复中在道佑尔万年”。   河南叶县孤山窦氏字辈:“子芝孙兰声华奕衣冠相继称巨族焉”。   河南叶县摩天岭窦氏字辈:“有发延万玉(青)书(贯)新尚济”。   河南潢川窦氏字辈:“玉应启瑞金可发祥德高望重渊源流长”。   河南获嘉窦氏字辈:“学宗永先庆承”。   河南窦氏一支字辈:“景守绍振志”。   山东岱岳窦氏字辈:“庭学田建桂海灿”。   山东肥城窦氏字辈:“继士庆昌梅永良方卜正志”。   山东桓台窦氏字辈:“希怀开清振维乃钦可承”。   安徽阜阳窦氏字辈:“长洪开逐肃振玉加邦”。   安徽窦氏一支字辈:“常怀顺祖德永念正加申”。   安徽宣城窦氏字辈:“云秀连登明”。   重庆永川、荣昌窦氏字辈:“明廷作栋梁”。   重庆大足窦氏字辈:“代兴正大光明远”。   四川合江窦氏字辈:“朝庭卫志国”。   四川达洲窦氏字辈:“德荣华登……”   四川三台窦氏字辈:“……文运积天开……”       江西武宁、湖北通山窦氏字辈:“秀联登桂仁”。   湖北老河口窦氏字辈:“大华延家培学”。   河北景县窦氏字辈:“书宝文(志)喜”。   陕西南郑窦氏字辈:“兴隆绍祖先荣华富贵永延年”。   新疆窦氏一支字辈:“海贵永世新”。   窦氏一支字辈:“鸣仲临禀阳庚诵扈猛敷融穆嘉万章统宾他勤真朗祜严略岳毅照彦德怀”。   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姒姓;望居扶风。典出窦氏起源和郡望。 2.五言通用联:   海上神山绿;溪边杏树红:全联指唐朝时期的诗人,元和进十窦鞏《游仙洞》诗联句。 3.六言通用联:   才俊名传四海;夏王威播九州:上联说宋朝初期的史官窦俨,字望之,蓟州人。有文才,历任晋、汉、周各代史官。宋初任礼部侍郎,凡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由他撰定。人称“才俊”。下联说隋朝末期的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清河人。公元618年建夏,称夏王,都乐寿。次年迁都洛州,后为李世民所败。 4.七言通用联:   广平子声大学士;张掖都尉安丰侯:上联说元朝时期的医学家窦默,字子声,广平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晚年加至昭文馆大学士。下联说东汉朝时期的大臣窦融(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新莽时,任水波将军。莽败,他率军归顺刘玄。后为钜鹿太守转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改,他联合酒泉、张掖、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被推为五郡大将军。光武即位,仍归汉,从破隗嚣,封安丰侯,累进大司空。   建隆编敕垂青史;针经指南耀禹域:上联说五代末期、北宋初期的大臣窦仪,字可象,蓟州人。学问渊博,历任后汉、后周朝官职,入宋,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后又为翰林学士,加礼部尚书。曾主撰《宋刑统》、《建隆编敕》。下联说元朝时期的医学家窦默,著有《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等。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全联指唐朝时期的诗人窦叔向《青阳馆望九子山》诗联句。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学士荣膺,共仰六儒佳誉;巍科高掇,争夸五桂馨香:上联说隋朝时期的学士窦士荣,为世人所重。下联说宋朝时期的窦仪、窦俨、窦侃、窦洅、窦僖五人登科。

窦姓名人

·窦姓历史名人

  窦漪:(公元前205~前135年),女;清河郡人(今河北清河)。著名汉文帝皇后,汉朝政治家。   窦融:(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汉朝大臣。窦氏一门贵显,有“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窦宪:(公元?~92年),字伯度,窦融曾孙,汉章德皇后兄;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外戚权臣。大破北匈奴,造成匈奴西逃中亚及日后的民族大迁移。   窦武:(公元?~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汉朝大臣。   窦婴:(公元前?~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人(今河北衡水)。著名东汉重臣。曾任丞相,在宫廷外戚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无辜遭处决。《史记》中说窦婴这个人的性格是“任侠,自喜”,《汉书》说他的性格是“侠,喜士”。  窦固:(公元?~88年),字孟孙;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将领、大臣。   窦涛:(生卒年待考),著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左司马、金城太守、武威太守、安南将军。  窦建德:中国隋末民变军领袖之一。  窦巩: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工五言诗。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  窦默:元代杰出的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和医学家。  窦叔向:唐代宗大历进士,著有《联珠集》行于时  窦燕山:弃恶从善典型人物,入选《三字经》  窦汉卿:金代医学家。  窦默:(公元1196~1280年),字子声,早年名杰,字汉卿;河北广平肥水乡人。著名元朝医学家。   窦尔墩:(生卒年待考),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著名清朝时期民间英雄。  

·窦姓近现代名人

  窦来庚:(公元1900~1942年),字峰山;山东临朐营子乡窦家洼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山东省保安第七旅旅长。抗日英烈。  窦子进:民国时期第一届立法委员。  窦文涛: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窦唯:音乐人,原黑豹乐队成员。  窦智孔: (英文名: Bobby Dou, 1979年9月28日) ,台湾男歌手及演员。  窦骁:(1988年12月15日~),男演员,在著名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出演男主角“老三”。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