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苏姓

霞姐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40:13
【姓氏溯源】 云姓←苏姓→潘姓     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1位。

苏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地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史籍《吕氏春秋》记载有“昆吾作陶”。《说文》及其相关著作也有“昆吾者,壶之别名。”“昆吾,圜器也。”昆吾氏也在中原地区活动。他们的踪迹与夏人相近,如在山西传说有夏都安邑的地方,有“昆吾亭”。河南濮阳为“颛顼之墟”,这里不仅有“昆吾台”,也有“昆吾之墟”,《竹书纪年》写道:“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帝芬”,有的书中记载为“帝槐”,是夏朝第八个王,属于夏朝中期。   据史籍《世本》中记载:“苏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史籍《元和姓篡》记载:“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邺西苏城是也。”在史籍《新唐书》中也记载:“苏氏源于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   有苏氏,“有苏氏”在商朝仍有活动,其重要人物是苏妲己。史籍《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在典籍《国语》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籍《史记》表述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苏氏”是商朝的重要部族,但与商王室的关系并不融洽;商王室讨伐“有苏氏”,掳得了美丽的妲己,而且殷纣王十分喜爱妲己的美色。   苏国的建立,是苏氏历史上的大事。西周政权建立后,周天子对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在史籍《左传·成公十一年》中记载:“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杜预注解为:“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   关于苏国的领地范围,据史籍《后汉书》中记载:“温,故国也,苏忿生封。”在史籍《括地志》中说:“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以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温就是是苏国国都,位置在今河南温县以西安乐寨与招贤一带。   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前期,周桓王将苏国的田地给予了郑国,这些地方有“温、原、缔、樊、隰城、攒茅、向、盟、州、陉、隤、怀。”其中,温、州、陉(邢),均在今温县境内。原、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境内。缔、向,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境内。隰城、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境内。盟,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境内。隤,在今河南省焦作市郊。攒茅,有考证为攒城与茅城,均在今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以上诸邑,很难说是苏国的全境,即便如此,也包括了今济源市与焦作市的全部、今新乡市的西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显然,苏国之境与姬康叔受封的卫国为邻。   关于苏国的爵位,在历史文献中皆称苏国国君为“苏公”、“苏氏”、“苏子”、“温子”等多种称呼,尽管当时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说法,但实际上执行得并不严格,因此,苏国可能为伯爵,否则国境不可能有如此之大,因此,其国君能够出任周王朝的司寇,称作“苏公”。   到了周襄王姬郑二年(公元前650年),北狄趁晋献公姬诡诸新丧而晋国国内大乱之时,攻占了晋国东边的骊戎地区,又顺带攻击苏侯所据的温邑,此时的周王室则按兵不动看热闹,北狄人遂放心攻打并灭亡了苏国,与周王隔河相峙。   苏国灭亡后,苏侯逃亡到与他保持有姻亲关系的卫国,而国人们则分逃到各个诸侯国。   从夏王朝中期始,自苏国灭亡,苏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苏氏。远徙他方的苏氏族人记住了“河内”和“司寇公”,并形成了最早的苏氏“河内派系”。其后裔也逐渐远迁到河南的杞县、原阳、沁阳、南阳、洛阳、嵩县,或迁移至陕西的武功、扶风等地。随着历史变迁,苏氏族人逐渐迁播到更远、更广大的地方。   第二个渊源:源于大月氏族,出自西汉时期西域的康居国苏韰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早在西汉时期,在西域的康居国(今新疆及中亚一带)有小五王,其中苏韰王居苏疑城。   康居国,与秦、汉时期的大月氏族属于同一民族,大月氏族在匈奴的威逼下远迁西方时,留下的一小部分族人组成了汉朝时期所称的康居国。   据史书记载:“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里”,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今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数次遣使入朝。直到唐朝时期,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但被称为康国,列入昭武九姓国之中。   到东汉时期,康居国在今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分有一个小附庸国“于寅国”,其国相苏榆勒曾拥立广德为王,在于寅国与莎车王国的交战中起过重要作用。   康居国苏韰王,就是以所居之城“苏疑城”为部族姓氏称谓的,后汉化为苏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三韩麻斯部落,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中(马韩、牟韩、辰韩),有马韩部落廉斯氏族首领苏马諟,在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被汉光武帝刘秀敕封为汉麻斯邑君使,并赐姓为苏,苏马諟所统辖的汉麻斯邑隶属乐浪郡。   在苏马諟的后裔子孙中,多以苏为姓氏,称苏氏,今朝鲜、韩国、中国大陆朝鲜民族中的苏氏,其根源中的一部分即为苏马諟的后裔子孙。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汉时期辽东鲜卑乌桓部首领苏侯延,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东汉灵帝刘宏执政时期,在辽东郡有苏侯延,为鲜卑北支乌桓各部的两猛首领,拥众千余部落,自称峭王。   苏侯延所在乌桓各部,在东汉王朝强大之时与汉王朝关系甚好,后由于东汉末年中原内乱,国势急剧削弱,因此长期为汉王朝戍边的乌桓族人,乘机分庭抗礼,苏侯延也就拥兵为王,并与汉军对抗。   苏侯延后被东汉王朝所灭,部众为鲜卑慕容部吞并,其后裔子孙在隋、唐时期大多融合于汉族,汉化称苏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汉时期代北鲜卑慕容部首领苏拔庞,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北方的鲜卑族人,东汉永元年间(公元89~105年)就参加了东汉政权对辽东诸胡叛军的讨伐,其中鲜卑慕容部大都护苏拔庞在这次讨伐中立有显赫战功,被汉和帝刘肇封为率众王,并被赐金帛。随后,苏拔庞又在东汉王朝讨伐乌桓部的过程中再立功勋。   慕容·苏拔庞的后裔子孙,到南北朝北魏时期分衍有跋略部,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在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实施中,汉化为单姓苏氏,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突骑施部可汗苏禄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唐朝,属于突厥突骑施别种者,以苏禄氏为“可汗”,结众二十余万,雄居西域地区,后受西突厥阿史那可汗的辖制。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突骑施部的苏禄可汗与唐朝来往密切,突骑施·苏禄曾受唐玄宗封为左羽林军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进封为特勒遣侍御史,册立为“忠顺可汗”,赐汉姓苏氏,并与金河公主合婚。   唐玄宗曾在在丹凤楼专设御宴款待苏禄可汗的使臣,二者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友好关系。   突骑施·苏禄可汗的后裔子孙,在突厥民族被灭亡之后,多内迁中原,后逐渐汉化,融合于汉民族之中,称苏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首领苏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奚族,属于东胡支系,在唐朝时期居于北方地区,因受突厥民族的迫害,因此与唐朝关系一直较好,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其“大酋”名叫苏支,为世袭称谓。后因配合唐朝征战高句丽有功,整个部族内附,唐高宗李治专置了饶乐都督府,由苏支任都督,受到唐朝很好的待遇。   在奚族苏支氏族中,有以本族首领称谓汉化为姓氏者,称苏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龟兹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域龟兹国君主苏伐勃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朝西域的龟兹国主苏伐勃殃,于唐高祖时遣使来朝,勃殃逝世后,其子苏伐垒继位后又于唐太宗时遣使献马,被赐以玺书,抚慰甚厚,由此开创了数十年间的友好联系。   在苏伐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汉化称苏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清远国王苏唐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南方属于西南蛮的清远国王苏唐磨,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与诸多小族纷纷内附,被唐朝中央政府例授为将军、中郎果毅等职官。   第十个渊源:源于西羌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大勃律氏国君主苏弗舍利支离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唐朝西域有大勃律氏国,唐开元年间(公元714~741年)遣使来朝。唐朝正式册封其君“苏弗舍利支离泥”为王,又将其继任者“苏麟陀逸之”为王。后因吐蕃势力较大,而与中原疏远,唐朝大将高仙芝受命远征,平定后置归仁军,并授其新君苏失利之为右威卫将军,赐紫袍黄金带。   在苏失利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汉化称苏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宋朝,位于今湖南新化、安化的梅山蛮首领苏方、峒主苏甘所部与诸蛮互有争战。后在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被章悖率宋朝官兵以武力平定。留居新化一带者成为汉族,并成为当地大姓。南逃湘南者成为瑶族,有的并远徙两广,云南及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   在云南黎县黎州诸蛮有雨林蛮,其头领苏吠在宋太祖时被授为怀化将军,说明苏氏蛮族虽与宋朝有矛盾,但仍保持有较为友好的关系。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苏氏,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大多取自经名首音。据文献《回教民族说》中记载:“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中国回回氏氏来源》中说:“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阿拉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氏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裔便均以苏为氏。   苏氏中也有的是改氏。元朝时期,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穆斯林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裔便以苏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元史》、《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等的记载:   ⑴.如今居住在山东省鄄城县的苏氏居民,一直认定自己是蒙古族后裔,而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苏氏宗谱》为证。据该《苏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并由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诅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元大都被徐达、常遇春攻破之后,义王孛尔只斤·和尚乘乱出逃,按《元史》记载:“至正二十八年,顺帝将北奔,诏淮王帖木尔不花监国,和尚佐之。京城将破,即先遁,不知所之。”因此,终有明一朝,人们都不知义王孛尔只斤·和尚的下落。其实,眼看元朝即将灭亡,孛尔只斤·和尚携带家人潜往山东鄄城,然后改汉姓为苏氏。由于该支《苏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和尚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山东省鄄城县的孛尔只斤·和尚苏氏之后代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的后代。 按:   孛尔只斤·脱欢,为著名的元朝初期将领,他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第九个儿子。   孛尔只斤·脱欢在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农历6月被晋封为镇南王,之后领十五万元兵出征安南(今越南),结果败绩。元世祖以其“丧师辱国,断其朝请”为罪名,在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61年)澈其王号,改其徙驻江苏扬州,直到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孛尔只斤·脱欢病逝在扬州。   孛尔只斤·脱欢有六个儿子,其第三子为孛尔只斤·宽彻不花,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晋封威顺王,镇守武昌。他也有六子,分别是:孛尔只斤·别帖木儿、孛尔只斤·答帖木儿、孛尔只斤·报恩奴、孛尔只斤·接待奴、孛尔只斤·佛家奴、孛尔只斤·和尚。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孛尔只斤·宽彻不花与其子孛尔只斤·别帖木儿、孛尔只斤·答帖木儿率军进攻红巾军徐寿辉,结果被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击败,俘孛尔只斤·别帖木儿。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孛尔只斤·宽彻不花与其弟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以兵镇怀庆,未几,复还武昌,再命其子孛尔只斤·报恩奴、孛尔只斤·接待奴、孛尔只斤·佛家奴以大船四十余只水陆并进,至沔阳攻倪文俊,且载妃妾以行。船至汉川县鸡鸣汊搁浅,遭到倪文俊的火攻,孛尔只斤·接待奴、孛尔只斤·佛家奴皆死,孛尔只斤·报恩奴自杀,妃妾皆陷。孛尔只斤·宽彻不花逃走陕西,后战死于成州。   孛尔只斤·宽彻不花逝世后,其子孛尔只斤·和尚被元顺帝敕封为义王,侍从在元顺帝左右,后在元朝末期辅佐叔父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监国。   据考证,今天生活在山东省鄄城县的孛尔只斤·和尚苏氏之后裔子孙多达四千余人,皆已经完全汉化。   ⑵.蒙古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汉义“山”,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黑龙江多金(今黑龙江上游与讷穆尔河会流的弯曲之处)、拉夫凯(今黑龙江讷穆尔河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布特哈(今黑龙江讷河)等地。后有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请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单氏、敖氏、山氏、阎氏、鄂氏等。   ⑶.蒙古族巴鲁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ut Hala。后多冠汉姓为苏氏、白氏等。   ⑷.蒙古族舒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 Hala。蒙古族舒穆尔氏所冠汉姓为舒氏,而满族、锡伯族舒穆尔氏多冠汉姓为苏氏、舒氏、徐氏等。   ⑸.蒙古族苏尼特氏,源出元朝时期雪尼特部,为成吉思汗第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之第四子寻尼特所组建的氏族,世居巴颜鄂隆(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n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苏氏。   ⑹.陈蒙古八旗的一支,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后裔子孙皆冠汉姓为苏氏,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一带。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史稿》等的记载:   ⑴.满族额苏哩氏,亦称鄂苏哩氏、亦称阿苏氏、阿苏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阿速部(安煦烈部),以姓为氏,满语为Esuri Hala,汉义“网”,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额苏里(今俄罗斯海兰泡额苏里河流域)、黑龙江及松花江沿岸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⑵.满族舒禄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满语为Sulu Hala,汉义“白马”,源于辽代回鹘“述律氏,满语为”,世居长白山,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徐氏等。   ⑶.满族舒穆哩氏,亦称苏某力氏,满语为Sumuri Hala,世居海兰木(今吉林和龙)、萨尔碧图(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诺敏河中游),后多冠汉姓为苏氏、莫氏、舒氏等。   ⑷.满族嵩佳氏,亦称宋嘉氏、宋家氏、松佳氏,满语为Su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长白山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嵩氏、宋氏等。   ⑸.满族苏佳氏,亦称苏家氏,满语为S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德里悟赫(待考)、讷殷(今吉林抚松县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⑹.满族苏尔佳氏,满语为Surgiya Hala,世居松花堡(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⑺.满族苏克察氏,满语为Sukc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⑻.满族苏拉喇氏,亦称松佳拉氏,满语为Sulara Hala,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苏氏、松氏、谢氏等。   ⑼.满族苏木克氏,亦称苏木克起氏、苏穆特氏,满语为Sumuk Hala,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苏。   ⑽.满族倭彻埒氏,亦称乌哲勒氏,满语为Uce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倭氏、魏氏等。   ⑾.满族乌苏氏,亦称吴苏哈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古孙部(吾古孙氏、乌孙氏),以部为氏,满语为Usun Hala,汉义“水”,世居乌苏(今吉林伊通)、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乌氏、吴氏、关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⑿.满族伊苏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室部,以姓为氏,满语为Isu Hala,汉义“素面青缎”,世居苏瓦蜒沟(今吉林双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伊氏。   ⒀.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苏都哩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达斡尔族苏都哩氏,亦称苏都尔氏、索多哩氏、索多尔氏,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duri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索氏等。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今白族、侗族、苗族、黎族、彝族、土家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苏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苏忿生、苏韰王、苏马諟、苏侯延、慕容·苏拔庞、突骑失·苏禄、苏伐垒、苏唐磨、苏失利之、苏吠、阿合抹(苏唐)、苏继芩。

各支始祖

  苏固营:宋嘉泰二年壬戌六月初九日午时生,景定五年甲子九月初十日寅时没,葬汾湖洲神堂山翼向石志山豫章南昌丰城县迁居益邑二十一里汾湖洲子二超逊孔出。元配:刘氏,生没葬失考。继配:孔氏,宋嘉定十二年已卯二月十五日酉时生景炎二年丁丑八月十八日申时没,葬二十一里粟山汉巽向。   苏洵:字明允,晚号老泉,四川眉州眉山人,由进士出身。    元配:王氏,方之女,追封通义郡君,宋景祐五年茂寅二月初八日卯时生,治平二年乙巳五月二十八日巳时没於京师葬眉州彭山县安镇可龙里祔姑冢右。    续配:王氏,元配王氏之妹同安郡生阙,宋元祐八年癸酉八月初一日没於京师葬阙。生迨字仲和,随兄迈赴饶州任。      子四:簿;箭;节;答。过字叔党历官郾城合通判中山府皆有政绩,因葬父汝州郟城县不忍离墓遂家河南颖昌自号斜川居士,著有文集二十卷,时称小坡。      子七:籥;籍;节;秀;箪;遂;箾。侧氏,王氏,名朝雪,钱塘人,宋嘉祐八年癸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生,昭圣三年丙子七月壬辰没於惠州,葬丰湖之上棲禅山寺东边。生豚殁。  苏辙:字子由,宋宝元二年已卯三月十六日子时生,年十九与兄同登埋进士第,累翰林学士,迁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郞崇宁中仕築室许州号颖滨遗老又号乐城居士。著书作傅隐居不出者十年政和二年壬辰九月初二日丑时没,寿七十有四,葬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追复端明殿学士湻熙中谥文定事行详宋史本傅著有诗傅春秋古史老子解乐城集八十四卷。    元配:贾氏,宋景祐四年丁丑十月初六日午时生,元符二年已卯十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没,葬眉州彭山县祖坟山内。生迟,适字得贵,随伯父轼子迈赴饶州任子三:连;琬;玨;遜亦赴饶州任,女适王子立。  苏植,字添培,原籍江西,元至正四年甲申二月十一日辰时生,明洪武三年庚戌恩科举人,十六年癸亥迁湖广长沙府教授遂家长沙府城内卽今苏家巷。永乐二十年壬寅八月二十日未时没,葬南门城外醴陵坡有傅。元配:王氏,元至正六年丙茂五月初二日寅时生,明永乐五年丁亥十月初五日午时没,葬合夫冢。生:金论(居醋陵);金諄(居湘潭七都);金诰(居湘潭八都)。   资料有待补充。

苏姓迁徙分布

  详见》》苏姓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武功郡: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置郡,治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部一带地区。汉朝时期置武功县,故城在今陕西郿县东四十城,后汉移置故斄城,故治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北魏时期省美阳县置武功郡。北周时期郡废,改美阳置武功县。金国时期改曰牙亭。元朝时期复称武功。清朝时期属陕西乾州,今属陕西关中地区。   蓝田县:秦朝置雍州蓝田县,以地产美玉(次等美玉叫蓝)故名。北魏时期并入霸城县,后复设蓝田县。北周时期升为郡后又置蓝田县,此后一直沿袭至今。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田县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之一,有闻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唐朝诗画家王维辋川别墅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佛教净土宗胜地水陆庵,蔡文姬纪念馆、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省级自然风景区王顺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名胜古迹还华胥新石器时代遗址,辋川、汤峪温泉等。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武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蓝田堂:因线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六百余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世界钟表之父。苏氏以“芦山”为堂号。   忠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白玉堂:资料有待补充。   路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嵋山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有堂:资料有待补充。   有瞵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件堂:资料有待补充。   介眉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继绪堂:资料有待补充。   聚星堂:资料有待补充。

苏姓家谱文献

  详见》》苏姓家谱文献 

苏姓字辈排行

  详见》》苏姓字辈排行 

苏姓楹联典故

  详见》》苏姓楹联典故 

苏姓名人

·历史名人

    * 苏忿生:周武王司寇,温国国君    * 苏秦、苏代:战国时纵横家    * 苏武:西汉政治人物    * 苏章:东汉冀州刺史    * 苏林:(生卒年待考),河南外黄人。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 苏峻: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    * 苏绰: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 苏威:隋朝大将    * 苏定方:唐朝大将    * 苏源明:唐肃宗时,官至秘书少监,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苏良嗣:武则天垂拱初年,升冬官尚书兼纳言,并封温国公。    * 苏廷硕:(公元670~727年),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著名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辑有《苏廷硕集》。     * 苏味道: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宋代“三苏” 为其后。著有《苏味道集》    *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甲寅科状元。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苏惠: 十六国前秦诗人    * 苏颂:(公元1020~1101年),福建同安人。著名宋朝宰相、政治家、天文学家、药学家。     * 苏过:北宋文学家。有诗文集《斜川集》传世    * 苏舜钦:北宋诗人。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苏颂:天文学家兼药学家,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    * 三苏,北宋词人,同为唐宋八大家          o 苏洵          o 苏轼          o 苏辙    * 苏汉臣:南宋画家    * 苏天爵:元朝名臣    * 苏宣:明朝篆刻家    * 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 苏三娘:太平天国将领    * 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    * 苏天福:撚军首领    * 苏六朋:(生卒年待考),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广东顺德南水人。著名清朝岭南派风俗画家。     * 苏长春:(公元1814~1849年),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清朝玄妙观道士。传世作品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作《三十六洞真君像图》轴及《柳鸦图》轴,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五羊仙迹图》轴、《八仙图》轴、《簪花仕女图》轴、《白描山水图》轴等现被收藏在广州美术馆。  

·近现代名人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原名玄瑛,后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   苏步青:数学家  苏光铨:(公元1869~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得中乡宝美村人。著名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振华:(公元1912~1979年),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苏静:(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龙海)。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国平:(生卒年待考),苏东坡第三十三世孙;江苏江阴人。著名当代苏氏族谱续修者。   苏小明:著名歌唱家  苏紫紫: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裸模。自办的《Who am I》艺术展在其就读的学校开幕,众多参观者被其直白的“大胆”震惊。  苏晓云: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  港台  苏贞昌:台湾政治人物  苏南成:前高雄市市长,台南市市长  苏起:台湾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曾任”立法委员“  苏俊宾:现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  苏治芬:云林县长  苏焕智:台南县长  苏盈贵:台北市劳工局局长  苏嘉全:民进党秘书长  苏进强:前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  苏逸洪:中华电视公司主播  苏敬恒:香港无线新闻港闻组、中国组高级记者  苏凌峰:多伦多多元文化电视台主播兼编辑  苏绍成:新界西区资深区议员  苏耀祖:前运输署长  苏民峰:香港著名风水师  苏永康:香港歌手  苏志威:香港歌手,音乐组合草蜢成员  苏玉华:香港女演员  苏芮:台湾女歌手  苏慧伦:台湾女歌手  苏有朋:台湾歌手与演员  苏桦伟:香港伤健运动员,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苏丽文:台湾跆拳道运动员,曾获2008年夏季奥运女子跆拳道铜牌。  苏绍连:台湾诗人  苏强文:香港配音演员  苏霑霈:商人  苏建忠:蓝点科技董事长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