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潘姓

米酒妈妈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45:37
【姓氏溯源】 苏姓←潘姓→葛姓    潘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52位。朝鲜半岛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潘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称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部。   商王朝时期,舜的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潘氏,是为潘氏之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潘氏的最早起源与姬姓关系非常密切。   姬姓是中国远古时期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部族首领,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黄帝本姓公孙,因常住在姬水而改姓为姬,黄帝曾居住在轩辕之立(今河南新郑轩辕立),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   传说黄帝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且有魔法的神人。在黄帝时代的部落争霸斗争中,黄帝借助各种力量,吞并了炎帝的姜姓部落联盟,击败了蚩尤的姜姓部落联盟,取得了绝对胜利,征服了中原天下。从此,黄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姬姓也成为尊贵的姓氏。后来的许多帝王和一些归附的少数民族也都以姓姬为荣耀,自称或被称为是黄帝的后裔。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的有十四子,共十二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些姓的后代。   夏、商、周人的始祖都与黄帝有关。夏王朝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商王朝的始祖契,是黄帝曾孙帝喾的次妃简狄所生;周王朝的始祖后稷为帝喾的元妃姜嫄所生。   后稷承袭了姬姓,其后代子孙建立了周。到周文王姬昌时,姜自己的第十五个儿子姬高封在毕国(今陕西咸阳),后人称他为毕公高。毕公高是后来周康王姬釗的顾命大臣,他同周召公姬奭等大臣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成康之治”局面。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毕公高后来让其子姬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姬伯季的后裔子孙们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为潘氏,是今陕西潘氏之源,也是史称的潘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嬇为妻。女姑怀孕三年,可是孩子总生不下来。最后陆终只好剖开女嬇的左胁下,取出了三个儿子,然后又剖开女嬇的右胁下,取出了三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代鬻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教师。   到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周平王姬宜臼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楚武王,他的儿子熊赀于周庄王姬佗八年(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当时,楚国地域辽阔,包括了今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南部,河南中部、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   春秋时期,楚国有潘氏,为季连的庶支后代,其祖源史无记载。   据史籍《姓氏寻源》、《潘氏家谱》、《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楚国大夫潘崇助楚穆王芈商臣(熊商臣)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便以祖名为氏,称为潘氏。从此,潘氏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荆楚潘氏因此而来。   楚成王芈頵(熊恽)执政时期,楚国潘氏家族中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叫潘崇,是太子芈商臣的师傅。此前,楚成王欲立长子芈商臣为太子,曾征求令尹(总理)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大王年纪不老,且后宫的宠姬很多,不必急于立储。一旦立了太子以后再想改换,那就容易引起内乱,国家就会不稳定,社稷就会难保。再说商臣长相特别,眼睛鼓鼓的像黄蜂,声音尖尖的像豺狼,这是心狠手辣的征兆,肯定是个狠毒的家伙。为楚国的江山考虑,不宜立商臣为太子。”可是楚成王最终还是没能听取子上的建议,仍将芈商臣立为太子。   数年以后,楚成王年纪大了,又想废掉芈商臣,立宠妃所生的小儿子熊职为太子。   芈商臣也听到了有关废立的风声,因为不知道是否属实,就找来老师潘崇商量。潘崇建议他去有意得罪一下楚成王最宠爱的妹妹江芈,然后就可辨明废立的真假。商臣依计而行,故意对江芈不恭敬。果然江芈发怒了,骂道:“你这个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杀你呢!”   芈商臣把江芈说的话告诉了潘崇。潘崇说:“你甘心做职的臣吗?”商臣说:“不甘心!”潘崇又伺:“你愿意逃走吗?”芈商臣答:“不愿意!”“那么你敢做大事吗?”芈商臣又想了一想说:“敢!”于是,芈商臣在潘崇的授意下,立即召集东宫卫队包围了楚成王的住处,活捉了楚成王。   楚成王知道难逃活命,因平时最喜欢吃熊掌,故要求临死之前再吃一次熊掌。可是芈商臣却说:“熊掌难熟,煮起来很费时间,夜长梦多啊!我不能再等了。”楚成王无奈,在长子的逼迫下只好自杀。   芈商臣继位后,即为楚穆王,除了晋封他的老师潘崇为太师外,还对潘崇大加赏赐,把原来太子宫里的财物全都赏给了潘崇,以示恩宠。从此,潘氏一族在楚国成为有权有势的大氏族。   潘崇家族由于受到楚王的特别恩宠,故发展特别快,其后裔子孙的足迹几乎遍布楚国各地,在古籍中所记载春秋时代的潘氏名人,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今天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皆有该支潘氏的后裔。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破多罗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把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为了使鲜卑族人适应由游牧生活到农耕生活的转变,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改革鲜卑族的旧习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提倡和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朝廷上不准用鲜卑语而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都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等等。   在北魏王朝的这次大规模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曾把繁杂难记的鲜卑姓氏全部改为一个或两个字的汉族姓氏,其汉姓化的方法是根据同音对译的原则把鲜卑姓氏的第一个字译成对应的汉字,其中破多罗氏的首音与汉字“潘”谐音,故把破多罗氏改成潘氏。   从此,这支由鲜卑族人改汉姓为潘氏的后代就留在了中原地区生息繁衍并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为今河南潘氏的主源之一。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邻部,属于一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巴林氏,源出元朝时期丞相巴邻·伯颜的后裔,以地为姓,世居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巴林氏多冠汉姓为潘氏、詹氏、白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东海女真伊拉哩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潘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高山族,出自清朝时期台湾府岸里大社酋长阿穆,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清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延平王郑克塽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东宁国延平王郑克塽投降清军,割据海外的东宁国灭亡。此后,台湾岛的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地区)酋长阿穆率部归顺满清政府,被康熙大帝赐姓为潘氏,世代为岸里大社土官。   到了清光绪十一年农历9月5日(公元1885年10月12日),清廷下诏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省,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并决定由抗法英雄、原福建巡抚刘铭传充任,从此,台湾成为满清政府的第二十个行省。   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台湾省成立抚垦总局,下设十多个分局。刘铭传亲任抚垦大臣,开始开山“抚番”。他派大军修通进山的道路,委派地方官、官军一起去做“番酋”的工作,进行招抚。对招抚之后的“番民”,又设立“番学堂”进行教育,指示地方官发给衣服,教他们穿衣,让他们知礼。他还帮助高山族同胞革除杀人驱疫的恶习,通过教唱通俗易懂的歌谣宣传不该杀人的道理。刘铭传要各地“认真教导,不拘番童、番丁男女,朝夕歌唱,并为之讲解,使之家喻户晓,期革嗜杀之风,渐知人伦之道”。根据史书记载,仅在清光绪十二~十三年(公元1886~1887年),全台湾岛就有四百余“番社”、八万多“番民”接受招抚,同时开垦农田数十万亩。   其间,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之后皆被台湾巡抚刘铭传依清前例赐姓为潘氏,形成今台湾省高山族潘氏一族。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仫佬族、回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布。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抽暇予以考证后再进行补充。  

得姓始祖

  姬伯季、潘崇、阿穆。  

各支始祖

  潘漆君:自宁朝宁宗年间,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地名圳上徙居湖南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地名石子岭,生没未详,安葬石子岭。   潘仁荣:元翰林学士。元配:马氏,生子一:   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六十三余,占全国人口总数0.47%左右。   春秋战国时,潘氏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氏族人。   汉朝时期,有潘氏族人北迁至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今山东冠县)而迁建康(今江苏南京),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濬,为汉寿人(今湖南常德),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氏族人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氏最为兴旺。   晋朝时期,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氏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氏人播迁广东。   北魏时期,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氏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落籍当地。   唐朝初期,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濬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氏族人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氏兴盛于唐朝,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宋朝时期,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   元、明、清时期,潘氏族人已分布于全国各地。   如今,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为多,这八省潘氏族人约占全国潘氏人口的65%以上。

郡望堂号

·郡望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广宗郡:东汉朝永元五年(癸巳,公元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部地区。隋朝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时期的后赵为建兴郡的治所。北魏时期为广宗郡治。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广宗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人(今河南中牟),也称为“荥阳堂”。   承志堂:资料有待补充。   如在堂:资料有待补充。   花贤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优肃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言堂:资料有待补充。   司谏堂:资料有待补充。   春茂堂:资料有待补充。   花果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遗安堂:资料有待补充。   爱敬堂:资料有待补充。   公兴堂:资料有待补充。   花县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成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钟桃堂:资料有待补充。   松麟庄:资料有待补充。       耕读堂: 资料有待补充。

潘姓家谱

  详见》》潘姓家谱文献 

潘姓字辈排行

  详见》》潘姓字辈排行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望出广宗:全联典出潘氏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友文佛子;世长天才:上联典出南宋金华人潘友文,字文叔,一心仰慕善人,并力行善事,陆九渊曾称赞他慈祥而诚恳,有恻隐之心,人称“潘佛子”。嘉定年间官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下联典出西晋汉寿人潘京,字世长,二十岁时任郡主薄,善于论辩,举秀才后到洛阳,与善谈的尚书令乐广畅谈几天,乐广很叹服他的天才,说:“你天才过人,只是学习还不够,如果再多学,一定会成为一代谈宗。”于是他又勤奋苦学,后历官巴丘、邵陵、泉陵三县县令,颇有政绩,所到之处,路不拾遗。   栽花满县;画墨成仙:上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举秀才,官河阳令,勤于政事,在县中满栽桃李,一时成为美谈。后官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擅长诗赋,特别善于写哀诔文章,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下联典指北宋歙县人潘谷,善于造墨,很有名声,有人不拿钱求墨,他常慷慨相赠。苏轼曾写诗赠他,有句:“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栽花满县;置田给族: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潘岳,曾任河阳令,在县中遍种桃李。李白有诗云:“河阳花作县。”下联典指明·潘岳家居,置田给族人。   名高吴将;位列楚卿:上联典出清朝将领潘韬,吴川人。清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下联典出春秋楚成王时太师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诗称邠老;赋重安仁:上联典出宋朝诗人潘大临,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下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今河南中牟)。曾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三中省试;七秉文衡: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潘伯修,至正年间,三中省试。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潘文奎与修国史,七秉文衡。   功推武惠;绩著司空:上联典出宋朝时期的潘美,累著战功,卒谥武惠,追封郑王。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潘驯,四次治河,功绩最著,累官至宫保大司空。   系承季孙;望出河南:全联典指周文后人毕公子之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氏。   射穿七札;立定五溪: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潘党,善射,与养由基较射,射穿七札。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潘濬斩敌数万,平定五溪蛮。   诗称邠老;赋重安仁: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潘大临,下联典指西晋朝时期的潘岳。   德传花县;馨衍荥阳:上联的“花县”,晋代潘岳于河阳(今河南孟县)任县令时。因该县已满种桃李,因而称该县为花县;荣阳,地在河南黄河原设郡地方。作此对联,明显是教导潘氏子孙毋忘源出河南地方的历史源流。   2.五言通用联:   殉节碎玉石;舍身拼娥眉: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潘妙圆破元兵围于城中,将受辱,潘先焚夫骨,火发,遂跃入烈焰而死。下联典指梁武帝得南齐潘玉儿,王茂谏曰:“亡齐者此物也,不可留。”将以赐田安启,玉儿不从,自缢而死。   桃焕千门晓;花栽一县春:全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令时,勤于政事,在县中满栽桃李,一时成为美谈。   3.六言通用联:   四任治河总理;三源支系一宗:全联典出明朝水利家潘季训(公元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4.七言通用联:   祖德高深开大业;网形雄耸育英才:此联为广东省梅县南口镇桥乡村潘氏宗祠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典籍淹通,赋成华岳;丰姿秀美,果满香车:上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下联典出宋朝学乾潘翼,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此联为清末进士潘龄皋自题联。潘龄皋,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玉儿尚且拼生,金莲绝舞;妙圆独甘殉节,白骨扬灰:上联典指南朝齐国的潘玉儿。下联典指宋末潘妙圆。   南峙秀文峰,雾合烟云资豹变;西流环武水,涛兼雷雨助蛟腾:此联为安徽省黟县古筑村潘氏宗祠联。   三将军,三广文,三人同胞为教谕;九进士,九乡贤,九代相继作功臣:此联为贵州省安顺市北街大磨边潘氏宗坊联。联语短而归纳潘氏历代纵观最鼎盛的情况。   6.典故、趣事:   满城风雨:潘大临,字邠老,黄冈人(今湖北黄冈)。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画,并擅长于书法,与其弟潘大观都以诗闻名。潘大临家境不好,但写的诗却优美动人,受到名家的称赞。据记载,有一年重阳节,窗外下着绵绵细雨,秋风吹动树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面对此景,正在家中研诗的潘大临忽然诗兴大发,构思了一首好诗,拿笔写了起来,刚写了第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突然门外响起“砰砰”的敲门声,原来是收租税的来了。待打发收租税的人走后,他却怎么也想不起后面的诗句了,于是就把这一句诗送给了朋友,以后就有了“满城风雨”这个成语。  历史  在中国民间,潘姓,一直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姓氏,历史上的著名美男子潘安,“步步生莲花”的绝世美人潘妃,乃至专门跟杨家将作对的潘仁美等,都是老少咸知的著名人物。

·历史悠久的古姓

  关于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 毕公,就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毕地,也就 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和成阳以北的一带。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于是,后来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 “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这一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的发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分别发源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不过,后世却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源自南方的楚国,《通志氏族略》就是采认这种看法的,该书指出:“潘氏,楚之公族,未详其始……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  《通志》所持的这种看法,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历来在古藉上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古人,几乎统统都是楚国的人物,譬如,《史记》所提到过的潘党和潘尪,就全是楚国的大夫。所以,如果说以后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曾经在春秋时称霸的楚国的后代,应该也是未尝不可。  潘党和潘尪,是最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不但证明了潘姓的古老,也留给了后世子孙无尽的光彩--潘党,是楚国的大夫,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将,据传,他与养由基练武不辍,深受楚王的激赏,曾经赞美他们说:“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潘尪,则是曾经为楚庄王出奇计破灭庸国的大将。  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譬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名将潘浚和潘璋,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所熟知的人物——潘浚曾经为孙权大破五溪蛮,信赏必罚,获虏数万,使得事变自此衰弱,与蜀、魏鼎足而三的孙吴得以无后顾之忧;潘璋,则曾屡平寇盗,领兵数千而所在常如万人,大家都熟知的《走麦城》的故事中,关公父子就是被潘璋所捉并加以杀害的,后来,平剧里还有另一出《活捉潘璋》的戏,演的是开公显圣,潘璋被活捉的故事,当然,这根据的也是《三国演义》,与事实并不相符,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潘璋建此大功之后,曾被封公,荣华富贵了一辈子。  “貌比潘安”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因为他的字为安仁,所以才会被唤作潘安,结果,后来潘安两个字反而比他的原来名字要响亮些。这位历史上出了名的男子究竟是美到什么程度,后人很难从文字上的形容揣摩出他的实际容貌,但是据传他常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见到了都联手萦绕,并投之以果,则当时他以美貌风靡女性的情形,实在不难想见。后来,有一位诗人杨亿也曾写诗形容当时的情形说:“犹记潘郎掷果时”。  实际上,潘岳之所以留名于史籍,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美姿容而已,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绝世文学才华。他的文章文辞艳丽,与当待的陆机、谢灵运、及颜延之齐名,现在一般人常用的《赋闲》一词,就是出自他所作的《闻居赋》,大诗人骆宾王还作词赞美他是“潘”这个字,是由一个“番”字加上水旁组成的,所以常常有人会对姓潘的人开玩笑说,他们的祖先一定是住在水边的潘人。实际上,潘姓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已如上述,然而,到了南北朝的时期,却的确有外族冒姓为潘,所以此后的潘姓,也有一小部份并非黄帝的后代。这段记录是见诸《魏书官氏志》的:“改破多罗为潘氏”。

·宋代潘姓

  宋代,潘姓的知名人物相当不少,而以潘大临、潘异、潘中等人最享盛名——潘大临,就是与苏轼、黄庭坚交好,以一句“秋来景物件件是全句”而传名后世的大诗人,潘翼,是贯穿诸子百家之书,凡礼乐、制度、传注、杂说,乃至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的学生王十朋曾时时感叹不能竟其学的大学者;潘中,则是当徽、钦二帝被执,曾经拜诏泣涕,有过许多可歌可泣事迹的著名忠义之士。  宋代的大将潘美,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对他的印像都不好,把他列入“坏人”之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著名的“杨家将”故事中, “潘仁美”扮演的是反派的角色,处处跟杨家过不去的缘故。  实际上这是冤枉了他,正史上的潘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名大将,战功辉煌异常,曾经在大祖受禅之初,为宋室收复凶悍的陕帅袁彦,而巩固了赵家的天下。后来,他并又平定泽路扬州,下江南广东、云南,以大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还被封为代国公。像这 样一位杰出的名将,竟被“杨家将”的作者,随便地在他的名字中加个“仁”字,就把“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个反派的角色。

·明清多学人名士

  明清以后,潘氏也是名士辈出,譬如,明代曾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疾问苦,为此后的“父母官”塑立良好典型的名臣潘府;清代曾奉诏纂修明史,学问淹贯,既工诗文,又长于史学,并又旁及历法、算术的大学者潘来;乃至以金石收藏著名,光绪年间曾官至工部 尚书,勤政爱民,所至有声的潘祖荫等,都是为潘家子弟创造光辉的先人。

·近代潘姓

福建的潘姓  中国南方福建的潘姓,据传是从河南光州(今潢川县)来的,最初是在漳州诏安五都繁衍,只是开于他们的迁移年代和经过,却缺少确实的资料可查,这对于福建和台湾的众多潘姓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遗憾。不过,潘姓自闽迁台的资料,却十分的完备,据台湾省文献会表示,他们来得很早,也来得很多,怪不得台湾的潘姓人士,处处可见。 台湾处处有潘姓  台湾省文献会所提供的潘姓入台资料是这样的:永历廿八年,有一位潘涉曾在旗后盖寮捕鱼;康熙廿年,有潘、蔡、王、洪、李、白六姓,倡建今高雄市旗后妈祖宫;有潘冬随淡水通事赖科,入崇文(今花莲县)说番输赋;乾隆末年,有漳州人潘盛清、潘恭人入垦今台北县 石门乡的德茂、富基、七股三村,以及有潘碧公入垦同乡的老梅村;嘉庆七年,有潘肾文入垦今宜兰县罗东镇;道光廿年,有潼州人潘定民倡建今台北县士林镇的惠济宫;咸丰初年,又有安溪人潘海恙等十一人,入垦今台北县坪林乡渔光村。现在,以人数上来说,潘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一个大姓,而且大多聚居在北部的台北县一带,跟当初他扪的移民路线比较起来,就显而易见这种情形不是偶然的。

潘姓名人

·潘姓历史名人

  潘璋:(公元?~234年待考),字文珪;兖州东郡发乾人(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著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潘岳:(公元247~300年),亦称潘安,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今河南中牟)。著名西晋文学家、名臣。   潘尼:(生卒年待考),潘岳之侄;荥阳中牟人(今河南中牟)。著名晋朝大臣。   潘综:(生卒年待考),乌程人(今浙江湖州)。著名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大孝子。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   潘美:(公元925~991年),;字仲询大名人(今河北大名)。著名北宋将领、大臣。   潘阆:(生卒年待考),大名人。著名宋朝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生卒年待考),青田人。著名宋朝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大临:(生卒年待考),字邠老,黄冈人(今湖北黄冈)。著名宋朝诗人。潘大临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潘自中:(生卒年待考),字时乂;松阳人。著名宋朝官吏。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生卒年待考),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人(今浙江湖州)。著名明朝水利家。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之恒:(生卒年待考),歙县人(今安徽歙县)。著名明朝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耒:(生卒年待考),江苏吴江人。著名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柽章:(生卒年待考),江南吴江人(今江苏吴江)。著名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生卒年待考),浙江慈溪人。著名明清之际思想家。他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生卒年待考),江苏苏州人。著名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生卒年待考),字肖野,号戒平;乌程人(今浙江湖州),安吉籍。著名清朝官吏、画家。清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他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祖荫:(生卒年待考),字伯寅;江苏吴县人。著名清朝大臣。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生卒年待考),字绳武,号虹桥。清朝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潘鼎新:(公元?~1888),安徽庐江人。著名清朝将领。  

·潘姓近现代名人

  潘鼎新:(公元1885~1944),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潘天寿:(公元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著名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潘汉年:(公元1906~1977年),宜兴归径人。著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潘文华:(公元1885~1950年),号仲三;四川仁寿文宫乡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1940年5月20日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历任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十一绥靖区司令官、整编第五十六师师长、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   潘裕昆:(公元1906~1982年),字孔希;湖南浏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新编第一军军长。1945年1月新一军与中国远征军西路军会石芒友,使南亚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为此潘裕昆荣获美国总统罗斯福所颁赠的美国自由勋章,其他所获勋章:1945年因缅北密支那战役获四等宝鼎勋章、美国立功勋章、美方银星勋章;1946年获英方巴斯荣誉勋章;1946年获1945年国庆叙勋忠勤勋章;1946年元旦获叙勋协胜利勋章。  潘瑞吉: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著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冲出人口困境》、《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等。  潘长江:演艺家     潘阳:潘长江女儿  潘晓婷:中国职业台球花式九球打法女选手;被誉为是中国的“九球天后”。  潘粤明:内地著名演员。  潘之琳:现就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参加过多部电视剧的拍演工作。  潘蔚:旅游卫视主持人,歌手孙楠第二任妻子。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光旦:学者  潘霜霜:台州人,美女模特,被称为“台州小舒淇”,潘霜霜从一位最新的网络爆红的美女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潘熙 - 潘和之子,90年代古玩专家。历任香港潘氏宗亲会主席。  潘俊楠- 当代青年语言学家。26岁获得法兰西共和国国立南特大学语言科学博士学位。随后担任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保尔·瓦莱利大学)讲师。27岁开始担任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德尼·狄德罗大学)副教授。  潘玉良 - 著名女画家  潘安邦: 素有“台湾民歌王”之称。  潘裕文 - 台湾歌手  潘文柏 - 香港配音演员  潘美辰 - 台湾歌手  潘玮柏 - 台湾歌手  潘威伦 - 台湾棒球选手  潘武雄 - 台湾棒球选手  潘忠韦 - 台湾棒球选手  潘源良 - 香港填词人,以《十架路上》、《还有》、《爱情I Don't Know》、《城市新歌》和《偶像》成名。  潘蔚林 - 香港无线新闻中国组高级记者  潘锦全 - 岭南大学附属学院讲师,前新闻工作者。  潘宗明 - 香港体育节目前主持人  潘迎紫 - 知名艺人  潘文石 - 猫熊研究学者,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因长期研究,保育猫熊,有"猫熊爸爸"的美称,著有"呼喊春天-猫熊虎子与我","大猫熊的故事","继续生存的机会",以及跟其他研究者和著的"秦岭大猫熊的自然庇护所"等  潘建宏 - 台湾自然生态摄影家,多年来致力于台湾各个国家公园多媒体与自然摄影相关出版业。著有《摄影天地间》(1997)、《台湾昆虫记》(1999)、《自然开麦拉》(2004)

·外国

  潘基文 - 韩国外交官,2007年起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潘佩珠 - 越南国父  潘文凯 - 越南总理  
下一篇:奚姓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