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任姓

王婧伊 百科词典 2022-10-29 16:11:26
【姓氏溯源】俞姓←任姓←袁姓  任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59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37%。此姓氏(임)在韩国亦有分布。

任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妊姓,出自母系氏族社会古姓,属于以自然现象称谓为氏。   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氏。在商王朝末期,就有著名的“挚仲氏任”。   据典籍《康熙字典》中指出:“太任(太妊),文王之母”;又据史籍《汉书·班婕妤传》上记载,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在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合撰的《毛传》中也记载:“挚国任氏之中女也。”周语:‘富辰曰:“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   东汉末期的著名学者韦昭(韦曜)特别指出:“挚、畴二国,任氏。大任,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就是该支任氏族人,称“大任”。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甘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氏族的显赫。     第二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太皞氏(伏羲氏)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朝初期,周成王找寻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山东济宁)、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山东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季子)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   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任国被灭亡后,原国王族子民以原国号为姓氏,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任氏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到了夏王朝中期,有任奚为车正,后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再后迁于邳(今江苏邳县),其后嗣仲虺居薛,后为商汤的左相。   任奚、任仲虺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受赐之姓世代相传,是为任氏,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到了春秋晚期,有个名人叫任不齐,字子选,为孔子的弟子,在《孔子家语》中称作任子齐。传说,任不齐为禺阳的第六十四世孙,在从祀孔子的“七十二贤”中排名第十七位。   孔子逝世后三年(公元前476年),任不齐回归桃乡故里。任不齐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农历3月,卒于周元王八年农历9月(公元前545~前468年),逝世后葬于桃乡,其墓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城北房葛铺。   任不齐被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追封为任城伯,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当阳侯。   在任不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任氏正宗。   任氏族人大多尊奉任不齐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   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   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称司徒。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依《周礼》置六官,大司徒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人皇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基之长子耶律·倍的封号。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在其地重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用汉族法制统治其地。   辽天显元年(公元927年)农历8月,人皇王归朝。农历11月,人皇王率群臣请于太后:“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太后从之,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   辽天显三年(公元929年)农历9月己卯,辽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权。   辽天显六年(公元932年)农历3月辛未,辽太宗召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人皇王妃萧氏率东丹国僚属觐见。不久,人皇王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惨败,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从珂。   辽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农历闰11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军攻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从珂穷途末路,要耶律·倍与他相陪一起自杀。耶律·倍不从,李从珂就派人将其杀之,然后李从珂举族自焚。后晋高祖下诏收其士卒战殁者瘗(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观(古代将阵亡者的尸体堆筑成丘,称作“京观”)。   耶律·倍被杀害后,其子耶律·瑄携族分逃以避祸难,并相约以父亲“人皇王”之首字谐音汉字“任”为姓氏,其后代均称为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巴夷帅中有任氏。”   在《魏书》所指的“巴夷”,就是历史上人们所称的“板楯蛮”,是先秦末期至汉朝时期活动于川东地区的古民族,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称作白虎夷、白虎复夷、賨人、巴人等。   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东,在四川阆中一带。在两汉时期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这七个姓氏。板楯民族善长弩射,长于狩猎,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为该民族在作战过程中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至死不退,因此被称为“板楯蛮”。   相传,还在秦昭襄王嬴则当政时期,板楯民族就曾协助秦国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赐以土地,并免征赋税。   汉朝初期,板楯民族掉过头来大力协助汉高祖刘邦大战秦军,为汉高祖定鼎关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还创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汉高祖的高度赞赏,将其收为汉朝庙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诏“板楯世减其赋”。   到了南北朝时期,板楯民族中出现了汉姓任氏,应为汉民族融入的结果,其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七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党项民族,是鲜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创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公元990~1227年)。   在西夏政权当中,多仿采宋朝的汉制,包括机构、官位、礼制、文字、司法、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虽然两国世为敌对国家,战争频乃,但民间往来并没有断绝,在文化、贸易上时有往来,甚至包括婚姻等。   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西夏景宗大庆三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前,党项民族中未见有汉姓任氏,多有汉姓李、赵二氏,是为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鲜卑拓拔部党项氏族首领拓跋·赤辞降归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氏。   吐蕃民族北上扩展后,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到了唐朝末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辅助唐王朝镇压了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被赐姓为李氏,同时赐封其妻室族系为赵氏,李思恭进爵为夏国公。从此,夏州鲜卑拓跋氏皆改称李、赵二氏。   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党项部落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坚决反对降附北宋王朝,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权反抗宋朝。李继迁,就是西夏王朝开国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党项民族中的任氏,当为与宋朝汉民族联姻的结果。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蒙古汗国灭西夏,党项任氏族人大部分迁逃江南宋地,逐渐汉化,成为汉族任氏的一支。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大任(大妊)、任不齐(任子齐)、耶律·倍。

迁徙分布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肆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郡望堂号

·郡望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市高青县、桓台县、广饶县、寿光县等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博兴)。南北朝时期移治到千乘(今山东广饶),隋朝初期废郡改东安县(今浙江富春)。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诸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以东安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国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朝太康三年(壬寅,公元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北朝时期宋国元徽四年(丙辰,公元476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今浙江富春),次年(丁巳,公元477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北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壬午,公元982年),分乌程县东南十五乡置归安县。到了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将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堂号

  乐安堂:以望立堂。   东安堂:以望立堂。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玉知堂:资料有待补充。   叙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吏部堂:资料有待补充。   乐安堂:资料有待补充。   庆源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詒谷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任姓家谱文献

  详见》》任姓家谱文献 

任姓字辈排行

  山东滕州任氏字辈:“国培开泰振世泽衍秀昌   山东平阴任氏字辈:“立天开兆祥永怀玉文光尚德泽士轩炳元吉大芳”。   山东海阳任氏字辈:“鸿福传延广清修积泽长庭荣昭懋德泰贵庆家祥”。   河南项城任氏字辈:“天尚德敦孝义永久广传”。   河南任氏叙伦堂字辈:“光嘉鋕廷本文起全治芳明士有之采兆吉则廸长元亨利贞若福禄世荣昌共际风云会永清四海长   河北承德任氏字辈:“自绍焕国先年受万久长延兆文书显科井志家昌”。   江苏如皋任氏字辈:“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资料有待补充。

·世系

  始世祖:任不齐,系周朝楚国人,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即东周末期。孔子逝世三年后的周敬王姬丐四十四年(鲁哀公姬将二十二年,公元前476年),任不齐回归桃乡故里。任不齐生活于周灵王二十七年农历3月~周元王八年农历9月(公元前545~前468年),逝世后葬桃乡,墓在今山东济宁城北房葛铺。   第五世:任鄙,是处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期。在《史记》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他当时是有名的大力士。   第七世:任嚣,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年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七年后病重。他急召在广东龙川任县令的部将赵佗付托后事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后人为纪念任嚣治粤功绩,在广州越秀山上建祠奉祀(已毁),又在广州干道上建“惠爱坊”纪念,即今“四牌楼”之一(今已拆迁)。   第十二世:任延,在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曾任九真郡太守(今越南河内以南地区)。他施政宽弛,大体保持着安定局面。他教民用牛犁地,因此田亩年年增辟。   第十三世:任光,南阳宛人(今河南南阳),汉光武帝刘秀为恢复汉朝的统治,他依靠二十八将,三十二功臣,结束了豪强集团的割据,建立强大统一的东汉王朝。到后来东汉明帝显宗追感前因,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任光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汉更始皇之弟刘玄迁都到了洛阳,派任光为信都太守,后任光归附于刘秀,在昆阳大战中破王莽兵百万立大功。任光在战争中能争取民心,后为汉光武帝左大将军,阿陵侯。   第十八世:任安,始迁四川。   第二十三世:任惠,居博昌(今山东博兴)。起乐安堂。   第三十世:任课,安东将军,居庐江(今安徽庐江)。所处的时期是南北朝前朝,这期间是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时期。   第三十一世:任昉,字彦升,博昌人,梁朝黄门侍郎,历官义兴太守(今江苏宜兴)、新安太守(今浙江淳安)。任昉性至孝,为官清廉,卒于官舍,时年四十九岁。   第三十五世:任宗,处在隋朝时期。   第三十六世:任敬臣,是唐朝弘文馆学士。   第四十九世:任叔文,唐朝末期避乱依族人居绵竹(今四川绵竹)定居。   第五十一世:任朏,处于宋朝。   第五十五世:任寿之,在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随宋高宗从南京(今河南商丘)出行南渡。任寿之随后居今江苏宜兴县筱里。   第五十七世:任伯雨,宋仁宗赵祯庆历六年~宋徽宗赵佶重和二年(公元1046~1119年),四川眉山人。宋神宗赵顼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进士,任“左直言”。被贬雷州。在宋朝,忠贤与奸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异常突出,斗争的结果往往是奸人得逞,贤人遭殃。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李光、赵鼎、胡铨、任伯雨、王岩叟十位贤人志士,就是这样先后蒙冤贬谪雷州、海南。雷州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于宋度宗赵禥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在罗湖之畔建立十贤祠。著名英雄文天祥特意为“十贤祠”撰写碑记。在宋朝已有任氏从浙江东渡北韩定居,今在韩国任氏为九万二千四百余人。   第五十七世:任政,任南雄州佥判,“居惠州”。这是任氏进入广东定居在族谱上最早的记载。   第五十八世:任厂,宋孝宗赵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随叔任政南下,隐居于浈昌水口圩(今南雄水口圩),据《南雄县志》记载:“任敞,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任保昌县知县。”南宋末期元军血洗珠矶巷是在宋度宗赵禥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据《南雄县志》记载,今南雄县无任氏聚居。又据《南雄珠矶巷人南迁史话》载:“据香山《任氏族谱》:过城任族祖鸿业,宋嘉熙进士,官保昌令,留居此土,继因兵燹,徙居香山”。   第五十八世:任伟,归善始祖(今广东惠阳)。   第五十八世:任伸,东莞始祖。   第五十九世:任逸,花山始祖(今广东花县)。   第六十世:任复,客游入粤,依族弟俦,居惠阳县,晚岁卜隐于新会古冈州今隶鹤山县古劳都麦村。长子勉之、次子守仁,俱居鹤山县。   第六十二~六十五世:生活在元朝时期。   第六十五~七十二世:生活在明朝时期,垦田面积迅速扩大。   第七十二~八十三世:生活在清朝时期。   第八十二~八十四世:处于民国时期。   第八十四~今:现代。   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西川智士;南海名臣:上联典指西汉末阆中人任文公,少年时从父亲那里学得天文历算之术,曾任司空掾,平帝时称病归乡。王莽时,他推知天下要大乱,携全家隐居于子公山,避免了战乱之苦。他见武担山有石折断,叹道:“西川智士死了,我来担当吧!”下联典指秦朝人任嚣,秦始皇时官南海尉,曾平定了扬粤之乱。秦末农民起义中,他率众修筑关隘,使当地得以太平。   诗传德母;梦应才人:上联典指商末太任,妊姓,王季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性情端庄,德行高尚。据说她怀孕时,眼不看黑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慢的话,君子说她善于胎教。《诗经·大雅·思齐》有句“思齐大(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女。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歌颂了太任的庄重娴静,王室之妇周姜的宽厚可爱,文王之妻太姒继承美德,哺育儿男,使王室人丁兴旺。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先后在宋、齐、梁做官,梁武帝时历义兴、新安太守。著述以表、奏、书、启等散文闻名,而当时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为“任笔沈诗”。有《任彦升集》。相传其母当年梦五色彩旗,四角悬铃,有一铃坠入怀中而孕,占卜者说:“一定会生个才子。”   源于有熊;望出东安:上联典出《百家姓》注:任氏“系出有熊氏”。下联典出南朝梁大臣、学者任昉(公元460~508年),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历任宋、齐、梁三朝,宋时曾任太常博士;齐时任骠骑将军,出任扬州刺史;入梁,任黄门侍郎等职。他长于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时称“任笔沈诗”。有《任彦升集》。   三朝贤任;四体精华:上联典指南朝梁大臣、学者任昉。下联典指著名清朝学者任大椿,字幼植,兴化人。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城世泽;禹阳家声:全联典指任氏的得姓源流。“禹阳”,即黄帝的少子。   2.五言通用联:   蛟川显诗意;东瀛留画壁:上联典指清朝画家任熊,字清长,萧山人。工花鸟山水,尤擅长人物。尝居蛟川姚梅伯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十二帧,兴醋落墨,不一月而成。设景之奇,运笔之妙,令人赞叹不已。下联典指元朝画家任康民,不知何许人。尝游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于君台观画山水人物两壁。名列《支那画有人名辞书》。   三怕传佳话;九真播美名:上联典指当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公元1904~1950年)生平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被传为佳话。下联典指东汉官吏任延,字长孙。年十二,明春秋诗易,显名太学。学中号为“圣童”。建武中征为九真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于是谷稼丰衍,人知种姓,生子多以任为名。   3.六言通用联:   父子俱标劲节;兄弟继知益州:上联典指北宋眉山人任孜、任伯雨父子。任孜字遵圣,以文学气节为乡里推重,官至光禄大夫。任伯雨,字德翁,进士出身,历官右正言、权给事中、度支员外郎。文章笔力雄健,为官敢于直言。下联典指北宋济阴人任中正、任中师兄弟。任中正,字庆之,进士出身,太宗至真宗时历官大名府通判、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州,仁宗时官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在益州注重教化,受百姓爱戴。任中师,字祖圣,进士出身,历官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州,后经宰相吕夷简推荐,官枢密副使、户部侍郎。为官正直,生活俭朴,曾弹劾转运使韩渎贪污事。   功纪云台之上;贤表兰亭之中:全联典出唐朝名人任疑事典。   4.七言通用联:   充海阔天空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此联为唐朝文学家杭倭将领任环撰书联。任环,字应乾,号夏庵,长治人。有《山海漫谈》。   四库全书大椿力;一盅清水任棠情:全联典指东汉学者任棠,汉阳人。修居教书,有气节。太守庞参拜访,任棠不睬,仅献清水一盅,送一支薤草在根,然后把小孙儿伏在门下。庞参醒悟:献一盅清水,希望他能做清官;送一草根,是请他剪除豪门;抱小孙儿在门下,是希望其开门恤孤。故后疏执政者为百姓做好事者为有“任棠之情”。   5.八言以上通用联:   河洛渊源,载笔人称书苑;簪裙辐辏,龙门共仰经生:全联典出南朝梁大臣、学者任昉事典。   数典重先封,问周宗既灭以还,谁为庶姓;降灵符列宿,自汉室中兴而后,代有传人:此联为任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任氏源于周代的任国。“庶姓”,指与君王无亲属关系的诸侯国。下联说任氏宗源世代有人才。   6.典故、趣事:   任得敬分国:任得敬原为北宋降臣,以献女给夏崇宗而被擢为静州防御使。后因平定萧合达叛乱和镇压讹起事,封西平公。天盛二年(公元1150年),任得敬为国相,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任氏兄弟遂擅夏政。随后,任氏势力不断膨胀。任得敬进封为楚王,出入仪从与皇帝相仿。天盛十七年(公元1165年),任得敬于西平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兴建宫殿,企图将西平府、夏州作为其领地。乾元年(公元1170年),任得敬胁迫仁宗分国土之半归其统治。夏仁宗被迫答允,分西南路及西平府、灵州罗庞岭(今甘肃省武威境)等地归楚国。任得敬又迫使仁宗上表金国,要求对楚国予以承认,被金世宗拒绝。任得敬结怨于金,转通南宋,约夹攻金国。后阴谋败露,夏仁宗得金国支持,捕杀任氏兄弟。任得敬分国失败。   

任姓名人

·历史名人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敖:西汉开国名臣。  任延:东汉名吏。  任峻:(公元?~204年待考),字彦升,河南中牟人。著名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所著《杂传》、《地记》及文章数十万言,盛行于世。   任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生卒年待考),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州)。著名北宋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著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年),著名西夏大臣。   任仁发:元画家、水利家。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赠光禄卿。著有《山海漫谈》。  任大椿: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工文辞。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清代画家。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任伯年:(生卒年待考),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清朝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任武: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  任化邦:(公元?~1867年),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著名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鲁王。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近现代名人

  任弼时:中国革命家、政治家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任建新: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金质奖章,以表彰其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领域作出的贡献。一九九七年获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成就奖。  任继愈(1916—2009):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任渝生: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台湾省空军政治作战部主任。   任志刚: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任达华:香港演员  任剑辉:香港粤剧演员  任贤齐:台湾歌手以及演员  任家萱:台湾知名艺人,偶像团体“S.H.E”成员之一,即Selina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