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哈萨克族风情

陈伟杰 百科词典 2022-09-22 02:29:46
哈萨克族非常好客。不论认识不认识,只要来到毡房,都热情招待。至亲好友来访,还要宰羊招待。哈萨克族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是献羊头,主人将放有羊头的熟肉端上后,将盘内的羊头用刀割下一块面颊肉敬给老人和最尊贵的客人,再割下右耳朵给毡房内年龄最小的客人,表示要小孩听话。接着大家开始食用盘中的羊肉。  哈萨克族习惯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食。肉食主要有手抓肉、熏肉和灌肠肉。牛奶和羊奶除饮用鲜奶外,还加工成酥油、奶皮子、奶酪、奶疙瘩、奶豆腐和酸奶子等乳制品。马奶和骆驼奶一般都是发酵后当饮料,类似奶酒。粮食为面粉、大米和小米,用它们做烤馕、包尔沙克、油饼、面条、抓饭和塔尔米。  哈萨克族的服饰和饮食独具特色。男子喜戴尖顶四棱彩缎狐皮帽子,穿长筒靴。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内外衣的领口、袖口、胸口、裤角上绣图案花纹。少女戴各色小花帽,以珠子、玛瑙、金银作装饰,帽子顶上插有羽毛;已婚妇女一般戴绣花披巾,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披巾,小姑娘的胸襟上饰有银元、银制品和各色珠扣。  哈萨克族的毡房是适宜于“逐水草游牧”、容易搬迁的简易住房,与蒙古族的蒙古包相似。先用横竖交错的活动木栅围成圆圈做围墙,在木栅上拴上几十根直杆,直杆的另一端插入木制顶圈的眼孔里,然后在外面绑扎毛毡,用绳系牢,一座毡房就建成了。毡房门上挂有用毛毡制作的门帘。房内正中对着天窗的位置放置火塘,上方为主人的床和箱柜,箱柜前面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进门右侧储放食物和炊具,左侧放置马具和其他物品。  哈萨克民族工艺品十分独特。他们用金、银、珠宝加工制作成戒指、手镯、耳环、腰带等饰物,造形美观,精巧玲珑。将树根、树干,挖凿、雕刻出各种木碗、木勺、木盆等餐具;用兽角、兽骨制作出各式精致的图案,镶嵌在马鞭、手杖、烟盒等器物上,作为装饰。  哈萨克妇女是从事刺绣、缝纫、纺织等手工业劳动的能手,一般家中的被面、枕巾等物品都是自己手工绣的。她们在绸缎、呢绒、皮革、毛毡上用挑、刺、绣、补、钩等工艺技术加工成的装饰图案,构思奇巧,色彩艳丽。用这种原料制作成的服装、鞋靴、被褥、壁毯华丽弦目,美观大方。特别是以日月星辰、云水花草等形象装饰出的手工制品上的图案更是着色浓郁,对比鲜明。哈萨克手工刺绣一直是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哈萨克族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小说、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充满着浓厚的草原风味,豪放、开朗。哈萨克族民间歌手叫“阿肯”,每有重大节庆都要举行阿肯弹唱会。哈萨克族的音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舞蹈轻盈欢快,刚健苍劲,充满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乐器有冬不拉、斯不斯格和库布兹等。  哈萨克族民间体育活动有叼羊、赛马、姑娘追、摔跤等,都是国内外游客最爱观赏的旅游节目。叼羊之前,一名骑手把已经宰杀了的山羊夹在马背与脚膝之间,双手紧握羊的后腿压在马鞍上;对方出场的骑手抓住羊的前腿拽拉,随即叼羊竞赛开始。双方众骑手蜂拥而上,大家合叼一只羊。最后谁能拎起羊冲出骑手群,率先到达指定地点,即为胜者。  姑娘追则是一方选派一位姑娘,另一方选派一名小伙子,骑马同去指定的地点。途中小伙子可随意向姑娘调情求爱。到达指定地点后,小伙子跃马返回,姑娘尾追不舍。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用马鞭在小伙头顶上频频绕圈或轻轻抽打,如果对小伙子没有意思,鞭子就会真的抽在小伙子身上。   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由于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清真寺。肉孜节、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此外,每年春分是哈萨克族独有的节日——“纳吾热孜节”,意为辞旧岁、迎新年。  哈萨克族的婚礼别具特色。结婚议式先在女方家举行,男女客人在毡房内举行“对歌”,对新人表示祝贺。新娘要唱“哭别歌”,陪伴的姑娘们则唱“劝嫁歌”,一直唱到送亲。在男方家举行迎亲仪式时,司仪要唱“开场歌”,婆婆则向客人们抛撒奶疙瘩、奶饼、糖果等食品,随后大家进行赛马、叼羊等活动。最后,推选一名小伙子唱“揭面纱歌”,由新郎用树枝挑起新娘头上的面纱。新娘到丈夫家中,婆婆要取一块酥油丢入火中燃烧,新娘要烤手,表示从此以后新娘和全家人要象火一样的亲热。  哈萨克族的葬礼,除按伊斯兰教规举行外,还有些较独特的习俗。年长者或威望高的人葬后一周年,要杀掉死者生前的乘马,将马头放在树上或高崖上表示敬重,同时还要举行赛马、摔跤、阿肯弹唱等以示悼念。   (来源:中广网) 
下一篇:赫哲族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