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北京外国语大学

乌鸡哥哥 百科词典 2022-09-25 19:27:52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院,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专用英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7个直属系部: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计算机系、体育教研部;65个研究中心(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另有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和《国际论坛》、《中国俄语教学》四种全国核心刊物,此外还出版《英语学习》、《俄语学习》、《德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 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和马耳他语等共计49种外国语课程。  学校开设专业62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 49国语言,12个二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硕士专业英语(口译)、翻译硕士专业英语(笔译)、翻译硕士专业俄语(口笔译)、翻译硕士专业德语(口笔译)、翻译硕士专业法语(口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校园风景校园风景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4628人,研究生2106人(其中硕士生1746人,博士生360人),外国留学在校生1306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10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492人(其中本科337人,专科155人),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7522人(其中本科5355人,专科2167人)。  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75人,其中教师总数(含辅导员)68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3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12人。  学校与世界上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0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学校共承办了17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4个国家。它们是:德国纽伦堡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孔子学院、 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孔子汉语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和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13.6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6.4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73种,各种音像资料10,000多件,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7,000种,中外文数据库4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历史沿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中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事翻译的主要基地。目前是中国目前语种最多的一所外国语大学。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心并加以具体指导。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归国家教育部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对传统的外语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逐步由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的外国语学院向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外国语大学发展。 

专业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现有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14个学院,德语系、法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葡萄牙语系、日语系、体育教研部、计算机教研室7个系部,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日本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外国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等核心刊物,另有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学校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外语出版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贸、新闻、外交、法律的学科格局。其中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意大利、瑞典、葡萄牙、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尼、马来、僧伽罗、土耳其、朝鲜、斯瓦希里、豪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芬兰、乌克兰、荷兰、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和菲律宾语共计43种外国语课程。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43种外国语言),并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5个(涵盖43种外国语和中文、外交学、法律),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英、俄、法、德、日、阿拉伯语),专业硕士授权点两个(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本科专业55个,可以培养从学士、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联合国译员的各类高级外语人才。

办学特色

校徽校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成为全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学术水平、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实力上,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之后,学校自筹资金启动了"211工程"的各个建设项目。  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北外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通用语种学科领域内,北外有多种语言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如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学科,都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资力量。  在中国现有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北外不仅有许多学科名列前茅,而且学科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非通用语种学科,是国内在该学科领域的唯一学科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北外按照李岚清副总理1994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又新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金融学、法律、新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8个新专业,并且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早已建立的高级翻译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学院等,就是这种努力的尝试。  北外的亚非学院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集中了32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大都是全国唯一的专业点。在非通用语种的建设方面、在为国家培养不可缺少的非通用语种人才方面,我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功不可没。

学术研究概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科研队伍。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其所属学术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几年来,北外还建立了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瑞士研究中心、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马来语研究中心、独联体研究室、东欧研究室等学术机构。   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对教学领域的研究。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北外获奖科研成果共92种,获100项奖,其中国家级奖16项,教委及北京市级奖71项。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部分通用语种还主持制订了基础阶段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英语专业和德语专业部分教师承担的“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高校英语本科教学调查”和“全国德语教学调研”等科研项目,为国家教委制定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外语专业教材的研究和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北外编写出版了500多种(册)教材,这些教材在北京市、国家教委以及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中,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为支持教材的出版,学校近年投入了750多万元。  在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北外还组织力量,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的60多个研究项目。王佐良教授和何其莘教授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先后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规划中的外国文学课题指南,许国璋教授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外国语言课题指南。“七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科研项目27个,“八五”期间共承担国家教委和国家项目39个。这些项目涉及语言、文学、文化、国际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研订等,取得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北外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七五”和“八五”期间共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00多万元,从而缓解了学校科研经费不足的矛盾。

历任校长

  陈雨露(2010.3-2011.11)  郝 平(2005.6-2010.3)  陈乃芳(1997.2-2005.6)  王福祥(1984.4-1997.2)  刘 柯(1981.2-1984.4)  廖承志(1973.2-1980)  张锡俦(1954.6-1966.5)  刘仲容(1950.3-1959.2)  浦化人(1946.6-1950.3)  师 哲(1949.10-1954.6)  杨尚昆(1945.6-1946.6)   曾涌泉(1942.5-1945.6)  卢竞如(1941.12-1942.5)  常乾坤(1941.12-1942.5)

校史大事年鉴

  1941年3月  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不久,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    1941年12月  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    1942年6月  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1944年6月  增设英文系,俄文学校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6年1月  到达张家口的部分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内成立外语系。    1946年6月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一起成立外国语学院,设英语、俄语两个系。    1946年12月  因战争学校转移至冀中束鹿县路过村。    1948年5月  学校迁至河北省正定县。    1948年6月  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    1948年8月  晋察冀的华北联合大学与晋冀鲁豫的北方大学合并,改名华北大学。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也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1949年1月  北平解放。    1949年2月  外事学校进城。    1949年4月  华北大学二部进城。    1949年6月  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    1949年10月  成立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0年3月  外国语学校增设德文组和法文组。    1951年2月  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2年3月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    1953年2月  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    1954年8月  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    1955年6月  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    1955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    1956年8月  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    1956年9月  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    1959年2月  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和一个留苏预备部。    1959年9月  成立附属中学。    1960年9月  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1961年12月  筹建亚非语系。    1962年8月  正式成立亚非语系。外交学院阿拉伯语、日语、印尼语、德语专业分别并入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和德语系。不久,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   1963年9月 附属中学扩展成为包括中学部(高中、初中)和小学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附属外国语学校。    1964年9月 学校发展为全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亚非语、东欧语),27个语种[英、俄、德、法、西、瑞典、葡、意、日、阿(拉泊)、越、老、柬、泰、印尼、马来、缅甸、僧加罗、豪萨、斯瓦希里、波、捷、罗、匈、保、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1970年4月 迁校至湖北沙洋,办“五七干校”。    1971年8月 恢复招生。    1971年10月 第一批工农兵学员800人入学。   1972年8月 全校迁回北京。    1976年10月 粉碎“四人帮”。    1977年7月 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    1977年10月 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   1979年2月 国家把联合国总部要求培训翻译人员的任务交给我院,在英语系下成立“联合国译员训练班”。    1979年8月 建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0年2月 建立“外语教学资料中心”。    1981年2月 原有六个系扩展为九个系,日语、阿拉伯语专业脱离亚非语系,独立建系。一度并入东欧语系的德语专业,又独立建系。    1981年12月 正式建立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    1983年6月 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拉伯)等语种。    1983年9月 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办“国际文化交流班”。    1984年3月 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4年9月 建立“土尔其语”专业,至此全院共设有28个语种。   1984年9月 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与直属中国语文教研室合并为汉语部。    1984年9月 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独立建制,改为联合国译员培训部。    1984年9月 成立北京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    1984年10月 开办函授部,计有英、俄、德、法、日、阿(拉伯)等语种    1985年9月 建立“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出国人员培训部”。    1985年10月 由于英语系负担的任务过重,成立英语二系。    1985年 增设对外汉语和图书馆信息管理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1994年 经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一篇:古兰经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