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出山(出殡)

知乎者也 百科词典 2022-09-26 17:32:51
葬丧习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时代变迁也有改变,但旧有的仪节名称多仍保留。出殡,也就是俗称的“出山”或“告别式”,正式的说法叫“发引”,即为哭送亡者上山头安葬,这段过程当然也要借助许多仪式来完成,当日的礼俗有:  1、转(移)柩、压棺位:将棺木由厅堂移到奠礼场所(若是搭棚子则象征性移动一下),称为“转(移)柩”。原停柩处,则泼水清洁打扫,再放置一个大竹箩,里面放燃著的烘炉、十二碗菜、发粿等物品,再放一个盛满食米的米桶,俗称“压棺位”,因停柩在堂时,棺木放置之地点会阴气较重,所以必须压棺位,使原停柩位置阳气较旺。  2、家奠(昔日称起柴头或起车头):为出殡前的隆重祭典,孝眷等一律著孝服参与,孝男孝女并需准备豬头五牲各一份(今日多改为合办一份)。  3、公奠:即故人之朋友在家奠后自由拈香。  4、旋棺、绞棺、发引:由道士引领孝眷绕灵柩三次(以示不忍别其亲),后以绳索、龙槓绞棺。发引即出殡行列开始前进之意。  5、葬列:传统有草龙、撒买路钱、开路鼓、铭旌、孝灯、姓氏灯、挽联、阵头、香亭、魂轿、司功、灵柩(车)、孝眷。丧葬途上有排路祭之俗,即为其亲戚故旧或受恩于故人者,为答谢其生前恩德,特于葬列行途上备辨香案供祭,对此乃由丧主以白布或毛巾作为答礼。  6、葬式:今多为土葬或火葬。  7、返主、安灵:葬后迎魂帛(神主)回家祀奉称为“返主”,并继续安在灵桌上,接著举行丧宴,宴请送丧之亲朋好友。  为求诸事吉祥平安,故殡葬的时辰都必须配合亡者及遗者子女之生辰八字来择定安葬吉时,以趋吉避凶,其中包括大殓,转柩及进圹掩土之吉日时辰。安葬日最忌用重丧日(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出葬及除灵、合炉如果遇到重丧日,会非常不吉利。另外三丧日、三煞日、赤口日、八招日同属忌用的凶日。若丧家不得已于忌用之凶日出殡下葬,则须请道士制煞(祭煞),丧礼当中并禁家属哀哭,谓之“偷埋”,即埋葬时不让人知道,即可不忌。另外,怀孕妇女不能参加出殡仪式,若要参加则需要腰际绑上红腰带。
上一篇:冥婚
下一篇:分饭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