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左营区

陈伟杰 百科词典 2022-09-27 13:21:51
左营区,隶属于台湾高雄市,西滨台湾海峡,东邻三民区,南接鼓山区,北联楠梓区,是台湾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也有许多海军眷村。区內尚有莲池潭风景区,北至半屏山,南至龟山,成为左旂右鼓,半屏橫列、龟峰献瑞,间有春秋御阁、五里亭、龙虎塔,立莲池潭中,环绕桃红柳绿,景缀缭人,尤以孔庙之雄伟及启明堂轩然幽雅,诚山川之灵秀也,为南部地区观光胜地。  本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4.7℃,年雨量约1,800公厘。本区近20年来因东侧庞大重划区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北高雄市之新兴商业核心,且因住宅大楼及人口密度相当高、各类异国餐厅发展因此也相当蓬勃,明诚路和裕诚路一带已经形成北高雄最密集的餐饮商圈。  面积:本区行政区域面积19.3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7公顷,旱田4.17公顷。  人口数:全区分为40里,760邻,戶数约7万2千余戶,总人口数约18万9千余人。

历史沿革

  左营区古名为兴隆里,自明郑时代即为军屯地域。因“左”镇扎“营”而故名为“左营”;或云扎“营”于城之“左”等说。       清代,凤山县治设于本区“埤仔头”,林爽文之役,经炮火蹂躏之后,始移县治于陂头街(今凤山市),但明清之季,留下来的残破遗蹟,仍随处可寻,如文庙、旧城等等,给被讥为“文化沙漠”的高雄,留下一丝的文化气息。  本区的行政沿革十分繁杂,宣统元年(一九○九),台南厅下设打狗支厅,本区分设左营,埤仔头两区。埤仔头区,区治设于兴隆外里的埤仔头,下辖兴隆內里的內惟庄、桃仔园庄、前锋尾庄、覆鼎金庄、及兴隆外里的埤仔头庄;而左营区治设于兴隆外里的左营庄,下辖兴隆外里的菜公庄、左营、竹仔腳、桃仔园、前锋尾、覆鼎金、援中港、下盐田、右冲等部落。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废高雄郡,提升高雄街为“高雄市”,左营庄划归冈山郡管辖。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十二月一日,左营庄的前锋尾与桃仔园划入高雄市辖,其余仍归于冈山郡。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十月一日,左营废庄,复归高雄市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右冲独立成区与左营立于同等地位。  民国三十五年撤销右冲区,将右冲、援中港、下盐田划入楠梓区,覆鼎金划入三民区,本区的行政区域从此确定。  光复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政府派员接收各县市,本区为高雄市所辖,称为左营区,右昌改编楠梓区,覆鼎金改编三民区,內惟前峰尾改编鼓山区。由郭国泉先生担任高雄市光复后左营区长,至四十年五月政府为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施民选,王贵人先生膺任第一屆民选区长,四十二年二月十八日周顺源先生为第二任民选区长,四十五年二月十八日黃耀宗先生为第三任民选区长,迨至四十九年九月省令各省辖市区长一律改民选为委派,王贵人先生为第一任区长,时经三十四年余,历十任区长,人事制度变迁,于六十八年七月一日,本市改制为直辖市,本区原任区长周耀璋奉派为改制后第一任区长,七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派刘嘉男先生为第二任区长,七十七年二月十三日派金显瑞先生为第三任区长,八十三年七月一日派梁守玲先生为第四任区长,至八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派李海钰先生为第五任区长,八十八年七月一日由许群英先生担任第六任区长,九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由洪招祥先生担任第七任区长,九十七年七月三十日由陈彥豪担任第八任区长迄今,均以至诚和虛心,服务桑梓,酬答乡人而牧牧自勉。

风俗民情

  本区民情淳厚良善,区民多信佛、儒、道教为主,寺庙林立,每逢神佛诞辰,以巡境过火,演戏为区民消災纳福,其余基督教、天主教等亦多有信徒。家族以分宗族、家族,婚姻以定聘、纳采,嫁娶仍遵守古礼,丧葬祭祠火葬、土葬设灵旬祭、百日祭,祈灵年节忌辰之祭礼,其他仪礼逢年过节,多以新旧式不等,视其贫富按其程度举行,居民生活朴素,克俭耐劳。

左营旧城

·一、凤山县城:旧城、新城的变迁

  初台湾不允筑城,以防变乱。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贵变乱,兴隆庄 县署残破,清廷始允筑土城或竹城。  1722年(康熙61年) 凤山知县刘光泗筑土城于左营兴隆庄(台湾土城的鼻祖)。  1786年(乾隆51年) 林爽文之乱,南路庄大田应之,城毀。  1788年(乾隆53年) 凤山县治移往埤头街(今凤山市),插竹为城。  1805年(嘉庆10年) 海盜蔡牵攻鹿耳门,凤山县罪徒吳准泗应之,埤头街县城失守,1810年眾议迁县治返兴隆庄县城,以经费无著未成。  1824年(道光4年) 杨良斌之乱再掠埤头街县城,重返兴隆庄县城成为当务之急。  1825年(道光5年) 知府方传穟募款(绅民出资估73.15%)并与知县杜绍祁督建兴隆庄县城为石城。成为台湾第一座石城。  1826年(道光6年) 完工,“杜绍祁忽死,眾以不祥,不敢迁入”,此说有误。  1827年(道光7年) 杜绍祁陞任淡水同知,同年卒于任所。  1826年(道光6年) 兴隆庄县城完工后,文武官员乃进驻。但卻受困于该城缺失:           (1)为增加安全,围龟山于城內,每遇大雨泥泞难行。           (2)城內只有两口淡水井,饮水不便。           (3)城內只有五百多戶,而埤头街县城有八千多戶。           (4)埤头街县城为枋寮、琅峤、美浓赴府之孔道。  1832年(道光12年) 署县托克通阿、1837年(道光17年)署县曹谨等,皆已赴埤头街县城办公,曹谨且增建该城炮台、火药库,以增加安全性。  1847年(道光27年) 台湾兵备仝卜年力议凤山县治应移至埤头县城;同年清廷核准闽浙总督刘王员珂与福建巡抚徐继畬,会奏县治迁移之事。但县治仍然未动。  1853年(咸丰3年) 林恭之乱,县城沦陷,残破不堪,官民退保埤头街县城火药库,得无恙。居民信心大增,乃正式迁移。至此兴隆庄县城沦为旧城、埤头街县城成为新城。

·二、凤山县旧城为一级古迹

  1985年(民国74年)8月19日,“內政部”公告,含东门、南门、北门及城墙,护城河及北门外之镇福社及拱辰井为一级古迹。

·三、旧城四门现状

    西门(奠海门) 位于左营自助新村內,城门全毀,仅遗城墙一截,约百馀公尺,城垣两侧,均为居民占用,城上杂草丛生,且被水塔或挖空利用,破坏古城遗跡,令人殊为惋惜!其內门额“西门”现存于打狗英国领事馆內展示。  东门(凤仪门) 城门尚完整,城墙延存有五百馀公尺,右连永清国小,左接海光新村,城上雉堞遗有多处,已完成修复,护城濠堑,流水环抱,古意盎然。  南门(启文门) 位于左营大路与鼓山三路交叉口。地当左营交通要道,其城门额书“ 启文门”,上款题“道光五年桂月壳旦”,下款“知凤山县事杜绍祁 建”,內门额书“南门”,上款“道光乙酉年桂月兴工,丙戊年募月竣事”,下款“督造总理郑兰、蓝文藻,劝捐总理刘伊仲”。勒石文字,仍完好如初。南门上之城楼则建于1969年(民国58年)陈启川市长时代,惜未依古建筑模式修筑,失去原有古朴风貌。  北门(拱辰门) 位于左营区胜利路、义民巷、埤仔头街交会路口处。城门构造尚称完好,左右延存之城墙,尚有百多公尺,表门额书“拱辰门”,门外两侧塑有五彩灰质门神立像,技精工细,为全台最独特者。內门额书“北门”,上款题“大清道光五年荔月谷旦”,下款“督建总理吳春藏、黃化鲤,督造总理黃耀汉、吳廷岁”。

高雄市孔子庙

  因日据时期,日人于文庙內附设旧城公学校(今旧城国小),原文庙建筑物因年久失修,大都已颓腐,目前只剩一座崇圣祠。  光复后,每逢祭孔释典,市政府虽以重修崇圣祠代替大成殿,完成仪式,但终究不合体制。 1973年(民国62年),市政府始择定于左营莲池潭北岸,即今左营区莲潭路400号,新建孔子庙。   新建孔子庙于1974年(民国63年)开工,至1976年(民国65年)落成。占地1800余平方米,参照宋制山东曲阜孔子庙配置,包括万仞宮墙、泮池与拱桥、明伦堂、礼门与义路坊、櫺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等,而乡贤祠、名宦祠等并入文昌祠。建筑经费高达1亿零41万元。  大成殿为本市孔子庙之主体建筑,仿北京故宮太和殿之建制,采重檐宮殿式,气魄雄伟,结构直率;殿前为崇基的露台,供祭孔释奠,举行佾舞之用;殿內供奉孔子暨四配(颜子、曾子、思子、孟子)、十二哲木主牌位,上有纯为手工绘制的蟠龙彩凤藻井,庄严华贵;屋顶则依照清朝体制,采金黃色琉璃瓦,屋脊上有飞禽走兽,代表孔子“有教无类”,连飞禽走兽都乐于从四处前来听道,具有切的教育意义。  1979年(民国68年),又增建泮宮大门,使建制更为完备。

兴隆淨寺

  兴隆寺是高雄著名的古剎,据该寺所存1689年(康熙28年)<开山碑>所载,兴隆寺原建于1665年(明永历19年,清康熙4年),位于兴隆庄龟山山麓,原祀观音普萨,1719年(康熙58年)知县李丕煜重建,额“兴隆寺”,寺后有石磴,屈曲数层,通天后宮,陡其颠,烟海晴波,平沙落雁,皆在目前,可供远眺。1793年(干隆58年),1885年(光绪11年)曾两次重修,庙租达160石。   1939年(昭和14年),龟山及旧城被日人列为军区要塞,兴隆寺被毀。台湾光复后,民国37年迁建于新下街112号,改称兴隆淨寺,主祀释迦牟尼佛,寺內还供奉药师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两侧还有韦陀菩萨、迦蓝菩萨,另有准提菩萨和五百罗汉及妈祖等。   惜重建后,失去其古建筑的特色。寺內右侧纳骨塔前,另保有三块古石碑:  一、<开山碑>,记载建寺的源由。  二、<杨邑侯毓建去思碑>。  三、<大邑侯谭公垣德政碑文>。  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寺內住有女尼与女居士,击鼓诵经,四周环境花草扶疏,清靜优雅,是清修的好地方。

启明堂

  即武庙,创建于光绪二十五年(民前十三年)系宮殿式建筑,壮丽堂皇极富东方色彩,堂祀蜀汉关羽,金塑庄严,每逄诞辰邑人张乐设祭,盛況空前,堂前池中春秋两阁亭亭正立,阁为民国四十年新建,画栋雕梁、金碧辉煌,耀日映水大放異彩,阁栏了望湖光山色,面临莲池潭,潭水清澈游鱼可数,游人每有脫世绍俗之感,堂前半月池(放生池)观立大士骑龙圣像庄严慈祥,池內灵龟成千,蔚为奇观,为祥瑞灵气之所锺。

莲池潭

  位于左营东郊的半屏山麓。潭长1.4里,宽约400米,湖面约75公顷。1686年(康熙25年)凤山知县杨芳声建文庙时,以莲池潭为泮池,在池中栽植莲花点缀。每值炎夏,荷花盛开,清香四溢,乃有“莲池潭”之名,且“泮池荷香”列为凤山八景之一。  1705年(康熙44年)知县宋永清疏濬。1842年(道光22年)曹谨(已陞任淡水同知)曾命士绅郑兰开辟成圳路以引潭水灌田,使兴隆庄成渔米之乡。也因此成为庙宇聚集区。在潭的西岸,由北而南分别有孔庙、启明堂、春秋阁、五里硬、龙虎塔等;除庄严肃穆的孔庙座落在较北的湖岸外,其余各景,则密集在湖西的南侧,长桥、艺阁、宝塔、色彩浓豔,为莲池潭增添不少热闹景象。形成左营著名的寺庙观光胜地。  莲池潭东岸为宽敞的环湖道路,西岸即左营的旧市街,聚集各式特产小吃店,非常热闹;南岸则由胜利路及新庄仔路所衔接,恰好形成一完整的环湖公路,沿著这条道路绕湖一周,约4.1公里。莲池潭每屆晨昏,水雾蒙蒙,池畔景色秀丽若隐若现,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尤其是甘雨润泽的夏季,潭水盈盈,波光粼粼,加上湖畔的垂柳搖曳,潭面的浮萍与水莲逐风飘荡,画面之美如置身于西湖之中。  位于左营区旧部落东与纵贯铁路以西庂间,南临龟山、北倚半屏山,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凤山知县曹瑾筑圳吊池水以灌溉左营一带及莲池潭下游田园,筑漂名日莲池潭,种植莲花、菱角、游鱼甚多,因自然景观山明水秀、景色美丽,经政府规划为连池潭风景区予以整体开发,已成为高雄市民重要休闲游息场所,并成为国內外知名之胜景与观光区。

龙虎塔

  建于民国63年,于65年完工,塔高七层,采佛家七级浮屠之意,每层十二角,采黃墙、红柱、橘瓦。计分龙禅、虎禅两塔;以龙喉为入口,虎口为出口,据云:“入龙喉出虎口”为大吉大利之象征。龙禅塔內镇座地藏王,壁画有二十四孝图及十殿 阎罗王图,虎禅塔內座至圣先师,壁上画有七十二贤士图及三十六宮将图,颇具教育意义。  龙虎塔附近设有茶座,老榕垂根,林荫茂密,为老人茶余饭后闲聊憩息之处,三两好友在此下棋、品茗、说书、闲聊、甚为悠闲而自得其乐。
上一篇:小月饼
下一篇:小祥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