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宜兰县

柒巧酱 百科词典 2022-09-27 13:22:05
宜兰标志宜兰标志  宜兰县,地处台湾东北部,位于东经121°14’24”至124°34’30”,北纬24°18’49”至25°56’30”之间,面积 2,167平方公里。县境东西最宽63公里,南北最长74公里,略呈三角形。北、西、南三面为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只有东面向太平洋,两山之间,兰阳溪穿流而出,冲积成兰阳平原。自西往东,地形由高而低,层层下降,分别是山地、河谷区、山麓冲积平原区、低湿带、沼泽区、沙丘带及海岸带。  宜兰县与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台中县、花莲县相邻,县治设在宜兰市。  宜兰县行政区共划分为1个市、3个镇及8个乡。    * 市:宜兰市    * 镇:罗东镇 - 苏澳镇 - 头城镇    * 乡:礁溪乡 - 壮围乡 - 员山乡 - 冬山乡 - 五结乡 - 三星乡 - 大同乡 - 南澳乡  钓鱼台列屿在行政上划归本县头城镇管辖,但目前实质上由日本冲绳县控制。  罗东镇为台湾乡镇级面积第一小。所以虽为全宜兰县商业中心(宜兰市为全宜兰县行政中心),但至今仍无法升格为县辖市。

历史

  宜兰大部份地区属兰阳平原,旧名噶玛兰或蛤仔难,名称源自世居的台湾原住民ー噶玛兰族(Kavalan,平原的人类)。最早关于噶玛兰族的历史记载始于1632年。 ‘西元1632年西班牙人,因船只,偶遇飓风,漂泊到“卡巴兰”港口,船员五十人,悉数为土蕃所戮。于是率领西班牙人及吕宋土人至该地,焚毁土著部落七处,杀死土蕃十二人。而注意到此地,并将苏澳以北的海湾,命名为“圣塔.卡塔利那”(Santa Catalina),即:噶玛兰湾,而苏澳港附近则命名为“圣.罗连索”(San Lorenzo)。’  1768年,汉人林汉生探访噶玛兰,却被杀害。1796年汉人吴沙击溃噶玛兰族,进垦兰阳平原。‘惟当时吴(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终于不敌溃走,撤至西势之哆啰美远、珍仔满力、辛仔罕三社为后图,吴乘势侵入,沿途无敌,遂入头围。’  汉人进垦兰阳平原后,将原野与森林开辟为农田,平埔族赖以维生的猎场逐渐消失,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大多被汉人所同化。  清治初期,宜兰地区隶属台湾府诸罗县。1723年(雍正元年),改隶于台湾府下新设置的淡水厅。1809年(清嘉庆17年),台湾府增设噶玛兰厅,为宜兰地区单独设治之始。1875年(光绪元年)噶玛兰厅升格为宜兰县,并改隶于新设立的台北府。  日据初期,宜兰县改制为宜兰支厅,隶属于台北县。1897年(明治30年),独立为宜兰厅。1920年(大正9年),废厅改隶台北州。  战后初期,宜兰地区隶属于改制后的台北县。1950年,恢复设县。

地理

宜兰地理环境  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系为兰阳溪冲积作用所产生之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虽然一般归类为东台湾,但日治时期即已完成宜兰线铁路、往来台北交通便利,故划归台北州。2006年6月又开通国道5号(蒋渭水高速公路),使宜兰县至台北市的交通时间缩至1小时内,故亦属台北生活圈。  宜兰县南方之南澳乡多山,与花莲县相接,苏花公路纵贯。  西则以中央山脉如雪山、大霸尖山等山系与台湾西部多县毗邻,包括桃园县复兴乡、新竹县尖石乡、台中县和平乡(为梨山、武陵农场等交通路线出处)。  东方为太平洋,得子口溪出海口至兰阳溪出海口沿岸有着连绵不绝的沙丘(状似蛇),与龟山岛(龟)处在外围,故有“龟蛇守海口”守护着兰阳平原,使得物产丰饶的民俗风水说法。  宜兰县人口最密集的市镇为罗东镇(平均每平方公里6500人;人口约74000人),为宜兰县商业中心,而宜兰市为各乡镇市人口最多的市镇(平均每平方公里2500人;人口约96000人),为宜兰县政府所在地,为宜兰县行政中心。两处都市分处兰阳溪两侧溪北(宜兰)、溪南(罗东)。  罗东镇为台湾全国乡镇市级面积第二小(仅次于台北县永和),台湾全国乡镇级面积第一小,所以虽为全宜兰县商业中心,但至今仍无法升格为县辖市。兰阳平原的母河

·兰阳平原的母河

  兰阳平原的母河兰阳溪及许多小河流共同冲积造成的联合冲积平原,形状近似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头城、三星和苏澳,各边长度约30公里,面积约320平方公里。头城到三星一線的西北侧是雪山山脉,在地形上是断崖和平原的交界地区。三星到苏澳一線以南是中央山脉,因为有许多小溪自山谷流出,所以山麓線呈凹凸不平。头城到苏澳一線为海岸線,大致略为向內陆凹入。兰阳溪即在此海岸的壮围乡东港和五结乡清水之间注入太平洋;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兰阳平原是宜兰人主要的生活空间。兰阳溪上游坡陡流急,侵蚀力强,攜沙量大,一出山麓谷線,因坡度骤減,河流渲洩不及,沙砾四处淤积,形成冲积扇地形,由于河川切割地面不深、加上多砾石堆挡,故扇面平原河道多成网流形态分布,每遇豪雨洪患,河水氾滥、漫溢平野,河道摆移不定、经常发生改变,水系缠绕不清、抢水与袭夺现象频仍,此均为洪涵平原的堆积特征。兰阳溪到了中下游,流速趋缓,泥沙开始沈淀,经过长久时间的堆积作用,渐渐形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兰阳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城镇林立,人口集中,交通方便,是宜兰县的精华区。

·龟蛇把海口的海岸

  宜兰的形势有“龟蛇把海口”,“龟”指东面的太平洋中有龟山岛,“蛇”指北起石城里的大澳,南至南澳乡澳花村的和平溪口,绵长约101公里的海岸。这一条平滑而略凹入之弧形曲線的地形约分三大段:头城镇石城里的大澳至外澳里的北港口,山地直接濒海所形成的岩石海岸,海岸線曲折,多半岛、峡角和湾澳。岩岸地区的海岸范围较窄,且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岸外海水较深,属于礁溪断层海岸。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

  海浪日夜不停地淘刷海崖,久而久之,海崖逐渐崩退,形成和海平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石,这种地形就称之为海蚀平台。头城大里附近海蚀平台尤为广阔,其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接近平行,而且恰与东北季风方向相同,因此波浪侵蚀的力量不如基隆、鼻头角到三貂角之间的海岸剧烈。而缓斜的岩层面上常有相交的节理。

·单面山

  指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斜的山形。其形成的原因,是由砂岩和页岩相间的沉积岩层,因造山运动的推挤而隆起倾斜。倾斜的岩层受到海浪侵蚀,下层地层较软,受侵蚀而凹陷,上层地层的质地较硬,不易被侵蚀。但因下层软岩被淘空后,凹陷变大,上方的硬岩失去支撐的力量而崩落,形成了两面不对称的单面山。北关岩岸具有海蚀平台单面山等特色的岩岸地形,现已规划为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

·冲积海岸

  从头城镇外澳里的北港口至苏澳镇北方澳,是兰阳冲积海岸,海岸景观较为单调,除了河川的淤沙冲积,强烈东北季风更是深深影响著它的形成,例如兰阳溪出海口的「砂嘴」因为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在外海地区堆积而成的堤状砂砾沈积,通称砂洲。整条海岸內侧,在受季风吹拂后,也堆积成一道东侧陡而西侧缓,高约 15~20公尺的砂仑,阻绝了平原內的排水,造成竹安、五十二甲、无尾港等多处湿地,每逢大雨颱风,经常造成洪涝。苏花断层海岸

·苏花断层海岸

  苏澳镇北方澳向南延伸至南澳乡澳花村的和平溪口,是属于苏花断层海岸。全长约44公里。整段海岸由于苏花断层逼近海岸的影响,显得落差极大。断层山势逼海,几乎沒有平地;但仍有几处河流出海处形成可供村落聚集的河口三角洲,如东澳、南澳、和平等地。  苏澳港区也是一处极为特别的地理景观,北方澳和南方澳,南北两个海岬,将苏澳港环抱成一处天然良港;南方澳的沙颈岬及陆连岛更是一处颇负盛名海岸地形。

·龟山岛

龟山岛  不论是搭乘北迴铁路,或是开车经滨海公路、北宜公路,只要向海望去,即可看见屹立海中的龟山岛,仿彿是道引旅人游赏宜兰的鲜明指标,也是宜兰人最感亲切熟悉的海上景观。  全岛面积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长8.73公里,可分为头部、背部和尾部三个部分,头部朝东南、尾部朝西北。背部高401公尺,为全岛最高峰。由于龟山岛的尾巴会随著气候、风浪、潮汐的变化而隐约摆动,更增添几分生动的传奇色彩。  龟山岛上何时有居民,已无法考证,清道咸年间已有汉人移入。1975年间,全岛居民集体迁移到大溪里「仁泽新村」,国防部随即接管划为军事管制区。1978年,将该里并入大溪里。  解除戒严后,有关龟山岛开放观光的提议非常热烈,经宜兰县政府、头城镇镇公所及地方民意代表多年的积极努力,行政院于1999年核定龟山岛纳为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范围,2000年恢复设置龟山里,有关龟山岛未来的规划,以保留龟山岛人文及生态资源特性,采取低密度开发为原则,并结合邻近海域赏鲸活动,成为北部蓝色公路上热门景点。 匹亚南断层

·匹亚南断层

  宜兰的地势向东倾斜,匹亚南断层自东北向西南斜贯,除了发源于思源哑口、上游与断层平行的兰阳溪较少曲折外,其馀的河川皆因为断层的关系,落差很大,在中游形成冲积扇平原,到了下游则因地势低平堆积旺盛,产生曲流,河水潛入地下,干季时形成荒溪,雨季时积潦成災。

·五峰旗瀑布

  礁溪瀑布群中最有名的为五峰旗瀑布,瀑布位在五座险峭山峰之前而得名,《噶玛兰厅志》有云:“以形得名,五峰排列,如树旗帜……”;成为宜兰县礁溪乡著名的风景区。五峰旗瀑布  五峰旗瀑布已开发为风景特定区,有“观瀑亭”以极佳之视野眺望翠绿山峦;上层在狭窄的山谷中,由峡谷奔流而下。下层瀑布在五峰旗风景区入口处,规划有儿童戏水区,水质清澈、涼冽无比,河谷下游拦沙坝是一天然泳池,每逢假日人满为患,戏水烤肉,人声鼎沸,是全家人的休闲胜地。

·苏澳冷泉

  苏澳冷泉溫度终年为22℃,不论冬夏水溫几无变化,这表示水源来自地下固定深度,不受气溫与地表水之影响。除冬季期间水溫可能高于气溫外,其他期间水溫均低于气溫,故称之为冷泉。苏澳镇北、苏澳溪下游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地层中非常厚的石灰岩,碳酸水湧升至地表附近时,溫度仍在摄氏50度左右。但在上升过程中,一方面与上面溫度较低的地下水混合,另一方面,水中的二氧化碳在上升到地面的过程中,逐渐吸走水中的热而降低了水溫。最后湧出地面时,泉水已降至摄氏22度,水中的二氧化碳也大量溢出,形成气泡。  日据时期,日商看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冷泉,便在冷泉区內的七星山下,开设台湾第一家汽水厂,名为“那姆內”的冷泉汽水,利用冷泉含的碳酸水,去掉碳酸气,加上糖和香料而成,而汽水瓶则是旧式的“弹珠汽水瓶”,是台湾弹珠汽水的起源。饮用时,掀去封条,对准瓶口,用力一拍,珠子“啵”的一声掉入瓶內,汽水便汨汨而出。那股开瓶快感和初入喉的刺札、涼爽,使得弹珠汽水风行一时,陪伴不少人的童年。

·处处有溫泉

  汤泉,在汤围,厅治南四十里。远望热气蒸腾,泉中若沸,附近田园多被泡伤,土人无冬夏,澡浴于此。——《噶玛兰志略》  早在吳沙垦兰时,先民及原住民在礁溪发现溫泉,因此礁溪溫泉所在地旧名为“汤围”。顾名思义“汤”指的是溫泉,而汨汨溫泉流过的烧水沟,即称为“汤仔城沟”。礁溪地形山谷环抱及溫泉沟于田中央馀烟袅袅的景色,已被列为“兰阳八景”之一,其后更有乌竹芳、柯培元、举人陈淑均等人赋诗吟詠“汤围溫泉”流传至今。汉人拓垦之初,并未将溫泉视为珍贵之自然资源,甚至顾忌水溫过高会烫伤禾苗,因此有“还不需要开垦到烧水堀”的说法。  日据后日人偏好溫泉,则开始了溫泉的商业使用,以礁溪溫泉区(汤围)为中心,在刻意经营下形成今日礁溪主要聚落的雏形。近年来宜兰县政府提倡观光、文化、环保立县,故大力推展观光事业,礁溪溫泉区快速发展,到宜兰旅游人口遽增,溫泉区之旅馆、饭店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建筑业者亦在溫泉区兴建数千戶的套房、别墅大楼;在溫泉区下游更利用溫泉栽种蔬菜及溫水养殖且颇具成效。

·季风气候区

  宜兰县属于季风气候区,每年秋冬之际,东北季风盛发,夏季则气溫增高,对流雨旺盛。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形,终年有雨,9至12月是颱风季节雨量最多,全年雨日超过200天,年雨量超过2,700公厘以上。  各月降水量分布十分均勻,且每年有丰富的剩馀水量,利于地下水涵养;含水层为粗砂及砾石层,分布于冲积扇扇顶至扇央地带;冲积扇的范围大致以铁路为界,海岸平原以砂层或砂土层为主,冲积扇的扇顶和扇央透水性均相当大,在雨量充足时,这些渗透入地的地下水,随坡降流至扇端,而在扇端一带,常因受压而形成湧泉;沿海地带以细砂及砂土为主,透水性较差,加上沙丘的影响,上游流速较快的地下水被迫流出地面。罗东溪兰阳溪汇流处以东是兰阳平原地下水最丰富之地区,到处可见自喷井或湧泉(松树门、龙目井、龙泉、龙潭等游泳池水源皆来自地下湧泉)。一般而言在冲积扇扇端地区多有湧泉,即在地形等高線10~20公尺等地区容易产生湧泉或自流井。  河流由西往东的堆积旺盛,冬季的东北季风强劲,两者在宜兰的海岸線遭遇,形成一道长23公里、高约10公尺、宽 200~700公尺的沙丘,在东北季风盛发或颱风来袭时,它是很好的屏障,但在平时,这样的高度会道致河川无法直接出海,形成沼泽湿地,河川必须蜿蜒寻觅沙丘较薄弱的部分出海,或者与其它河流汇流合力出海,如兰阳溪、冬山河、宜兰河,在壮围东港附近合流冲开出口流入太平洋。  宜兰得天独厚,从不缺水,但问题水多了道致排水不良,自古以来就是水患严重,自1796年起至1850年,文献记载的风災水患,造成河流改道、田园淹水者达十九次之多。每逢秋冬两季,宜兰即进入雨期,雨量大者,往往动辄倾盆而下,造成所谓“溪张泥深肩负苦,雷奔电掣鬼神惊”的景況。  宜兰的天然災害中,颱风往往是造成災害最主要的因素。每年四月到十月之间,在西南太平洋所发生的颱风,由于进行方向多西向或西北向,东濒临太平洋的宜兰,颱风登陆机率颇高,加以无山岭屏幛,一旦颱风登陆长驱直入,往往造成人民重大生命财产之损失。  早期冬山河下游的地形低洼,且沿海又有沙丘使水流受阻,有如一蓄水池,所以每每豪雨贮水四处氾滥。1974年10月间宜兰地区发生连续豪雨,引发溃堤倒屋及交通中断之大水災,农田积水近月不退,災情至为惨重;中央政府为了整治低漥地区的淹水问题而于1975年开始著手进行的冬山河截湾取直改善工程,至 1989年工程陆续完工;不但改善了地区淹水的情形,冬山河下游更规划为亲水公园,成为宜兰县重要的观光景点。  随著宜兰观光业的发展,冬山河亲水公园,不但游客眾多,每年的国际童玩节,更成为亲水公园最大的特色。

族群多元

 族群多元 族群多元山路险峻、海象危疑,宜兰地界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势,可就是有人不远千里而来,这块土地曾有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的足跡,选择这个地方安生立命的族群,包括噶玛兰族从海上而来,滨河而居;泰雅族越过思源哑口,依山势建立聚落;200年前汉人终于鼓足勇气越过山脉,大队人马在平原地带辟草莱、开田园、建水圳,俨然把原乡的那一套都搬过来了。现今宜兰县境內的族群,以汉人占最多数,但在清代中叶汉人入垦以前,主要居住者为南岛语系的噶玛兰族。他们可能在距今1,000年以前来到宜兰,是汉族入居以前兰阳平原最主要的住民。宜兰古称噶玛兰、甲子兰或蛤仔难,可知在汉人入垦之前,噶玛兰族是平原上最优势的族群,他们可能最早和其他南岛民族从亚洲大陆东南沿海一带渡海到台湾,但不知过了多久才迁入宜兰,噶玛兰人聚落型态是采取近河的小型集村,他们的聚落在清朝时通称为「噶玛兰三十六社」,事实上根据近年学者调查噶玛兰的旧社遗址至少超过40个以上。18世纪末期,汉人大量移垦兰阳平原,并利用各种手段夺取噶玛兰人的土地,有些噶玛兰人就陆续迁出原居地,有些更经由海路南下迁移到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建立以加礼宛为主的聚落。泰雅族大约在250年前,到宜兰大浊水溪(今和平溪)上游定居,之后泰雅族越过思源哑口到达浊水溪上游谷地居住,构成今日居住在大同乡的泰雅族溪头群;另一部分的泰雅族则绕过南湖大山向东进入南澳北溪或和平北溪居住,成为泰雅族的南澳群,主要居地为南澳乡。在大同乡英士以下的各部落,则是来自桃园的卡奧湾群。曾在宜兰地区活动过的非汉族群,不只前述的南岛民族。由于新航路的发现,17世纪起欧洲人己经来到台湾。1626年西班牙人借口船员被台湾「土番」杀死,乃率兵来攻,焚毀港口附近村落,甚至占领苏澳,建立圣罗伦佐城。其后西班牙人遭到占领台湾南部的荷兰人驱逐,1640年起荷兰人开始委任汉人社商承包各种产品及日用品的交易及征稅,承揽的社商必须代纳该社一切稅饷,相对地社商享有垄断与该社交易的权利。此后历经郑氏王朝到清朝统治之初,一直沿袭这种制度。或许从17世纪起就有不少懂噶玛兰语的汉人,往返于北宜之间,从事贸易及征稅工作。由于统治及征稅的需要,荷兰人统治时代也留下最早的宜兰地区人口资料,虽然仍属粗略,大致上,噶玛兰族大约在平原上建立了44至50个部落,人口约在一万人左右。

治山与防洪

  治山与防洪有鑑于宜兰风災、水災的频繁,因而宜兰的治山防洪工作成为施政重点,县政府进行拦砂坝之建设,自此以后宜兰县大体纾解了水患的威胁。教育上也有大变革,1968年将六年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战后宜兰的历任县长都重视人才培育问题,1954年起宜兰县在短短的10年之间,凭自己拮据的财力,在每一乡镇设立至少一所初中,招生名额总量,也足以吸纳县內所有的国民学校毕业生。  1987年以后,宜兰县的发展主轴定位在环保、文化、观光方面,跳脫当时台湾各地方政府“一切以建设为先”的另类思考,从历年来,宜兰县民对于宜兰县的“居民光荣感”都高居全台湾第一名来看,这样的施政是得到县民很高程度的支持。

蒋渭水高速公路

  蒋渭水高速公路但对外交通不便、工商不振,卻也是宜兰人长期以来的感受,甚至连设立大学都成为竞选时的政治诉求,这些期待或诉求在近年都得到某些进展和成果。宜兰的交通问题,在经济起飞的197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适逢“能源危机”,政府为持续经济发展,推动大型公共建设,与宜兰有关的北迴铁路、苏澳港被列入十大建设,北迴铁路于1980年正式通车;苏澳港于1974年开工,1976年兴建北部滨海公路。  宜兰的交通虽然大幅改善,不过充其量,只是宜兰县既有的设施的延长和扩充,宜兰人认为要根本解決交通问题,还是要兴建一条连络台北、宜兰的直線道路,直到1989年交通部终于核定兴建北宜快速公路,后来又提升为高速公路的层级。蒋渭水高速公路是宜兰地区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交通建设,它是国內第一条橫跨东西部的高速公路,西以南港系统交流道,和北部第二高速公路相接,东至宜兰县头城镇,南至苏澳镇,长约54.3公里,贯穿雪山山脉,沿線大部分为隧道和桥梁。  蒋渭水高速公路在1991年7月15日开工,最艰困的工程就是全长12.9公里、亚洲第一长的公路隧道─雪山隧道,因为通过破碎带地质,开工以来,湧水、崩塌等情況不断,期间历经36次大小规模出水、25次TBM全断面钻掘机受困,让工程进度一度停摆,通车日期被迫数度延期。但工程终于在所有员工的辛苦付出之后,2004年9月16日贯通雪山隧道,而国道5号高速公路也终于在2006年6月16日全線通车,命名为“蒋渭水高速公路”。

特产与小吃

  * 蜜饯:除金枣以外,还有以梅、李、芒果、水蜜桃等果物腌制而成。    * 牛舌饼:以面粉、糖、蜜烘培成的传统宜兰风味薄饼,形状像牛的舌头而得名。目前有商家变化出抹茶、咖啡、乳酪等口味。“牛舌饼”典故:昔时婴儿出生满四个月,父母必遵古礼将此饼穿孔挂于婴儿胸前宴请来访亲友,借此保佑孩童此后聪明伶俐;自古言传迄今而成兰阳名饼,因其形状似牛舌故名牛舌饼。    * 鸭赏:全鸭送进木制烤箱,先以木炭烘干约二、三个小时。再将甘蔗直接盖在木炭上面,使甘蔗缓缓燃烧。利用甘蔗的糖分熏烤,让甜味慢慢浸入,再二、三小时后,鸭肉呈焦黄色后,即完成可以包装出售。    * 胆肝:即咸猪肝,分为柴肝(褐色,坚硬而味重)和粉肝(粉色,柔软而味淡)两种。    * 冷泉羊羹。    * 金枣与金桔:两种柑橘类植物的果实。金枣常制为蜜饯或者冲茶。金桔常与柠檬合制为综合果汁。    * 三星乡的青葱、白蒜、上将梨(即高接梨,因地名与上将的军阶相同而得名)。    * 礁溪乡的温泉番茄、温泉空心菜。    * 杏仁冻、福圆冻:宜兰传统的夏日消暑食品,分别为杏仁口味与含有桂圆(龙眼)肉的洋菜冻,冰凉后食用。    * 花生卷加冰激凌:将一大方块的花生糖以刨刀刨出碎末,与冰激凌、香菜一同包在春卷皮的特色食品。    * 糕渣:以猪肉、鸡肉、虾仁等材料熬制五、六小时而成的高汤,冷却凝固后切块,再裹粉油炸,外形金黄色似炸豆腐。由于外面温度不高,温温的,而内里却是烫口浓稠的馅,被形容象征“外冷内热”的宜兰人的性情。    * 卜肉:以猪里肌肉去筋及带油部位后,切成条状,沾上酱油、糖、蛋、太白粉、面粉等调制成的酥炸粉下锅油炸而成,因其闽南语发音为“爆肉”,而有卜肉之名。    * 米粉羹:米粉羹里充满了竹笋、木耳、黑轮、小鱼干、虾米等配料,再加上大蒜爆香与大骨熬出的高汤加上太白粉勾芡而成    * 一串心:将空心的油豆腐,填入煮熟的粉肠 、香肠、猪肺或叉烧肉等主料,再搭上蒜苗、韭菜等配菜,然后再以长竹签串起    * 粉肠    * 肉羹:宜兰肉羹多半为肉块裹粉后入羹,着重于风味与口感。    * 九层炊:蒸的过程分九次倒入原料,故呈现九层片状粘叠在一起。一半(四、五层)加糖呈咖啡色,一半为似萝卜糕。食用时,在咸的一侧淋上些许辣椒酱,又名千层糕。    * 枣饼:豆皮,一半面积铺上馅(含金枣),盖上另一半豆皮,蒸熟后,切小块,再油炸。(使用的金枣是干的,不是粘的)    * 芋泥:芋头去皮切片蒸熟,压成泥。拌以鸡蛋、爆香的(猪)油、糖等,蒸熟。    * 盐酥虾:小虾以热油炸,起锅后拌以盐巴。    * 葱油饼:宜兰的葱油饼大多都采用三星葱。
上一篇:平埔族走镖
下一篇:度晬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