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王昌龄

蔡徐坤 百科词典 2022-10-01 09:40:27
王昌龄(约698~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博学宏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尉,迁江宁丞。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与高适、岑参、常建、王维、李白、孟浩然等皆有交往。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后来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世人又称他王龙标。安史之乱爆发后,为避乱回到家乡,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时年58岁。    《全唐诗》编其诗四卷,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外编》又补二首)。其诗诸体兼备,但数量最多的是五古和七绝,次为五律、七古和五绝,七律很少。最为人称道的是边塞诗,名作《塞下曲》四首、《塞上曲》、《少年行》二首、《代扶风主人答》等即属于五古,《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则属于七绝,笔力雄劲,气势飞动。殷璠对他评价颇高,说是“元嘉已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而“昌龄克嗣厥迹”,还举出“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代扶风主人答》)等“惊耳骇目”的句子,认为确是“中兴高作”。宫怨、闺情诗也颇佳,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采莲曲》、《闺怨》等。寄赠、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送姚司法归吴》等也都是深情要眇的佳作。

生平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钅英)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据《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诗评十则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殷(王番)《河岳英灵集》)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陆时雍《诗镜总论》)  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浑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莫从王孟入。(钟惺《唐诗归》)  龙标七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亦终说不出。(同上)  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王世贞《艺苑卮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无处捉着。盛唐唯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王世懋《艺圃撷余》)  五言绝,唐乐府多法齐梁,体制自别。七言亦有作乐府体者,如太白横江词、少年行等,尚是古调。至少伯宫词、从军、出塞,虽乐府题,实唐人绝句,不涉六朝,然亦前无六朝矣。(胡应麟《诗薮》)  龙标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古长篇如《箜篌引》,理极紧密,法极深老。短篇如《乌栖曲》、《城傍曲》,格极熔炼,词极雄浑,自是盛唐堂上人。(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类。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王夫之《姜斋诗话》)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沧溟、凤洲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沈德潜《说诗(日卒)语》)

事记

·《旧唐书·文苑传》

  王昌龄者,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昌龄为文,绪微而思清。有集五卷。

·《新唐书·文艺传》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辛文房《唐才子传》

  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有诗集五卷。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又《诗中密旨》一卷及《古乐府解题》一卷,今并传。 【主要作品】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出塞 采莲曲塞上曲 塞下曲 长信怨春宫怨 
上一篇:宴梅道士山房
下一篇:宿建德江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