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白居易

都豆瓣 百科词典 2022-10-02 23:17:31
白居易画像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生平简介

白居易像白居易像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大历七年(772)生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他生活在官宦擅权、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中唐时期;家庭政治地位属中下层。因西河兵乱,十一二岁则避乱江南,漂泊于苏、杭、越中一带。青少年时代刻苦攻读,以祈振兴家道。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带著美好旳幻想来到了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崭露头角,得到老前辈顾況的赏识。他在长安得了一些日子,逐渐感到周围的冷漠与污浊。他知道长安不可能有自己的进身之阶,最后便失望地离去。   二十九岁那年,白居易考取了进士。元和元年(806)四月,宪宗策试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举人。皇甫湜、牛僧孺、李宗闵在对策中苦诋时政,忤犯宦官,结果因宦官反对不得居上第,考策官、复策官亦遭贬斥。白居易愤然上书,主持公道。他因直言敢谏,为执政者所忌。  元和十年,藩镇李师道、不承宗遣人到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急捕贼,以雪国恥,为执政者所恶,以莫须有的罪名贬江州司马。自此沦落天涯,悲愤悒郁。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迁忠州刺史,政治上有了转机。他吸取过去的教训,采取明保身、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并从此心向佛、道。长庆元年(821),任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又转上柱国,可谓官运亨通。为避免卷进政治斗爭漩涡,他请求外迁,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在杭州任上,他疏理六井、筑堤蓄水,以利灌溉。离任之时,他还将治水要领写成《钱唐湖石记》,刊于石上,使继任者知晓。据说离开杭州时,他把官俸留在州库,作为公家缓急之需。他为官认真,深得百姓爱戴,任满离苏时,父老泣别,相送十里。大和元年(827),改任秘书监,又回到了长安。大和二年正月,授部侍郎。次年,白居易五十八岁了,他深感年老力乏、宦途多险,便決意引退。春天,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自此长别帝京。在东都洛阳,他过书”中隐”的生活。既可保富贵,又能远祸全身。会昌六年(846)逝于洛阳。相传他去世之后,在洛阳龙门过往的行人,都到他墓前逦酒祭奠,以致墓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旧唐书》传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温生鍠,历酸枣、巩二县令。鍠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时李正己据河南十馀州叛。正己宗人洧为徐州刺史,季庚说洧以彭城归国,因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历衢州、襄州别驾。自鍠至季庚,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季庚生居易。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邽,今为下邽人焉。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学颉按:应为十六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曰:“蒙恩授臣左拾遗,依前翰林学士,已与崔群同状陈谢,但言忝冒,未吐衷诚;今再渎宸严,伏惟重赐详览。臣谨按《六典》: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爱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下不忍负心,上不忍负恩也。夫位不足惜,恩不忍负,然后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由是而言,岂小臣愚劣暗懦所宜居之哉?况臣本乡校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滓,绝望烟霄。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饮无不先预,每庆赐无不先沾,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朝惭夕惕,已逾半年;尘旷渐深,忧愧弥剧。未伸微效,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以来,仅经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以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一也。昨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徇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此其不可二也。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以来,举奏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馀家;又奏王绍违法给券,令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怒,朝廷何由得知?伏闻德宗时,有崔善贞者,告李錡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錡,錡掘坑炽火,烧杀善贞。未数年,李錡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此其不可者三也。若无此三不可,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疏入不报。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娟,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能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联,联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封。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立隐舍于庐山遗爱寺。尝与人书言之,曰:“予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立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馀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为人外之交。每相携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至于翛然顺适之际,几欲忘其形骸。或经时不归,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时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尝与稹书,因论作文之大旨曰:“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呆,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二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二帝三王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讷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作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仿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寝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苤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古今,覼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绳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诫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为我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馀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卧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宴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樊、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引笔辅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一之话言也。”居易自叙如此,文士以为信然。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自浔阳浮江上峡。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时季弟行简从行。三人于峡州西二十里黄牛硖口石洞中,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南宾郡当峡路之深险处也,花木多奇。居易在郡,为《木莲》、《荔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木莲大者高四五丈,巴民呼为黄心树,经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之。惜其遐僻,因以三绝赋之。”有“天教抛掷在深山”之句,咸传于都下,好事喧然模写。    其年冬(按:应为十五年夏),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明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著绯。时元稹亦征还为尚书郎知制诰,同在纶阁。长庆元年三月,受诏与中书舍人王起复试礼部侍郎钱徽下及第人郑郎等一十四人。十月,转中书舍人。十一月,穆宗亲试制举人,又与贾□、陈岵为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性情为事。大和巳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居易愈不自安,惧以党人见斥,乃求致身散地,冀于远害,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五年,除河南尹。七年,复授太子宾客分司。    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家妓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居易既以尹正罢归、每独酌赋咏于舟中,因为《池上篇》,曰:“东都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初,乐天既为主,喜且曰:虽有池台,无粟不能守也。乃作池东粟廪。又曰: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乃作池北书库。又曰:虽有宾朋,无琴酒不能娱也。乃作池西琴亭,加石樽焉。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始作西平桥,开环池路。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又作中高桥,通三岛迳。罢刑部侍郎时,有粟千斛,书一车,洎臧获之习管磬弦歌者指百以归。先是,颖川陈孝仙与酿酒法,味甚佳。博陵崔晦叔与琴,韵甚清。蜀客姜发授《秋思》,声甚淡。弘农杨贞一与青石三,方长平滑,可以坐卧。    大和三年夏,乐天始得请为太子宾客,分秩于洛下,息躬于池上。凡三任所得,四人所与,洎吾不才身,今率为池中物。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拂杨石,举陈酒,援崔琴,弹《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睡起偶咏,非诗非赋,阿龟握笔,因题石间。视其粗成韵章,命为《池上篇》云。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飒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蛙作坎,不知海宽。灵鹊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时引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老乎其间。”    又效陶潜《五柳先生传》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文章旷达,皆此类也。 大和末,李训构祸,衣冠涂地,士林伤感,居易愈无宦情。开成元年,除同州刺史,辞疾不拜。寻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四年冬,得风疾,伏枕者累月,乃放诸妓女樊、蛮等,仍自为墓志。病中吟咏不辍。自言曰:“予年六十有八,始患风痹之疾,体□首舷,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有时而至耳。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患,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阙疾少间。杜门高枕,淡然安闲。吟咏兴来,亦不能遏,遂为《病中诗》十五篇以自谕。    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有六(按: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有文集七十五卷,《经史事类》三十卷,并行于世。 长庆末,浙东观察使元稹为居易集序曰:“乐天始未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辞赋,二十七岁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中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玄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会宪宗皇帝策召天下士,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选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体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辞,自谓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其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因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盗窃名姓,荀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矣,因号曰《白氏长庆集》。    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诫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辞册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人以为稹序尽其能事。    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如佛书杂传例,流行之。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    史臣曰:举才选士之法尚矣。自汉策贤良,隋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铨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矫首皆希于屈、宋,驾肩并拟于《风》、《骚》。或侔箴阙之篇,或效补亡之句。咸欲锱铢《采葛》,糠仳《怀沙》。较丽藻于《碧鸡》,斗新奇于《白凤》。暨编之简牍,播在管弦,未逃季绪之诋诃,孰望《子虚》之称赏?迨今千载,不乏辞人,统论六义之源,较其三变之体,如二班者盖寡,类七子者几何?至潘、陆情致之文,鲍、谢清便之作;迨于徐、瘐,踵丽增华,纂组成而耀以珠玑、瑶台构而间之金碧。国初开文馆。高宗礼茂才。虞、许擅价于前,苏、李驰声于后。或位升台鼎,学际天人,润色之文,咸布编集。然而向古者伤于太僻,徇华者或至不经,龌龊者局于宫商,放纵者流于郑、卫。若品调律度,扬确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白居易的诗歌

  诗歌现存近3040首,七十卷,留有一著作为《白氏长庆集》。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但他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代表作《新乐府》50首,集中体现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谏之辞。  如《卖炭翁》序为:“苦宫市也”,揭露朝廷以宫市方式强行劫夺百姓资财。但《新乐府》诗也存在着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篇对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有所讽刺,这是引起“长恨”的原因。后半篇却以充满同情笔法描写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诗的主题思想从讽刺转为同情和美化李,杨的执著爱情。这是长恨的正文。在艺术的表现上,前半篇写实,后半篇穿插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仙境。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进,勇于将白话并入诗中,将老旧的诗词格式进行改造,甚至连乡下的老婆婆都能懂(即俗谚老妪能解),因此在当时已经流播很广,甚至远及“日本、暹罗(泰国)诸国”。 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宋代刻本《白氏文集》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洪□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虽然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团体,却以其创作的实践,推动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趣隽永,又是优美的杂记小品。白居易还积极参与了新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他的《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白居易的政绩

  唐长庆年间(821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干枯无水,便主持重修六井,以利农田灌溉。又见西湖旧堤倒塌,往往造成农田干旱,因此修建一道从西湖断桥到孤山的长堤,在堤的两岸栽种杨柳,既修水利又美化西湖;后人称这条长堤为白堤。   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传闻轶事

  唐时官员流连妓院风气兴盛,清人赵翼题《白香山集后》尝有描绘其时之诗曰:“风流太守爱魂销,到处春翘有旧游;相见当时疏朝纲,尚无官吏宿娼条。”《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家妓樊素、小蛮者,能歌善舞。”白居易作诗赞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世小说家多有描述其私生活,真实与否,或未可知。如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尝蓄妓,“白乐天任杭州刺史,携妓还洛,后又遣回钱塘。故刘禹锡有诗答曰:‘其那钱塘苏小小,忆君泪染石榴裙。’”。元、白二人交情好,有时相易其妓。1997年,舒芜在《读书》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伟大诗人的不伟大的一面》,指责白居易狎妓而不尊重女性。宝历中赴苏州刺史任上,白居易诗《对酒吟》中已经可以看到家妓的描写:“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履舄从相近,讴吟任所须。”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写尽了妓院的风情万种。  而据石继航所著之《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浮华中的女子背影》一书所述,舒芜之文有描绘白居易成为老淫魔之嫌,其书亦指白居易与家妓樊素和小蛮感情良好,但未知有否越轨事,然即使有,亦非狎玩,可说是两情相悦。由此可知,白居易与妓之事,实非重要,且其时文人几乎皆有,不应独责白居易。  另,值得一提,宋《广韵》曰:“妓,女乐也。”,足见其时之妓非专指卖春者,亦包括以表演、娱宾为业的艺妓、歌妓等,即女艺人,实情如何,今人难以定断。  又,白居易行于孤山寺,在堤上走呀走,吟出《钱塘湖春行》,并将诗吟给堤旁的老婆婆。老婆婆听了觉得此诗极好,但是帮白居易改了一个字。白居易竟然大喜,便依了老婆婆,还连声谢过。

·苦读口生疮

  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就很用功。后来,为了考进士,他学习就更刻苦了。他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至读口舌生疮,握笔的手都磨出了老茧。皇天不负苦心人,二十九岁那年,他以排名第四的优異成绩考中了进士。两年后,他又通过了“拔萃科”(比进士更高一级的考试)考试。这样,白居易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为官的道路。  《被冷落的白牡丹》白居易为官正直,勇于进谏。有一年,有个叫王承宗的节度使,对抗中央命令。宪宗皇帝打算让宦官吐突承璀领兵去讨伐。朝中大臣们深知让宦官带兵打仗会误事的,纷纷上书加以阻拦。白居易见情況紧急,就当著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指责宪宗的错误做法,并且言辞很激烈。宪宗对他十分恼火,退朝后对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居然对我如此无礼,真让我难以忍受。”李绛是个正派官吏,对宪宗劝慰了一番,宪宗才沒有处分他。  由于白居易能夠伸张正义,敢于抗爭,得罪了宦官和世族官僚集团,所以他们总是寻机在皇帝面前讲白居易的坏话。宪宗也不喜欢白居易当眾与自己爭执,就让他做了皇太子的侍从官。按朝廷规定,这个职务是不能过问朝政的。白居易的一腔政治热情竟遭到如此冷遇,心中十分苦闷,他曾把自己比作无人欣赏的白牡丹。  《苏州十万,尽作婴儿啼》白居易先后在杭州、苏州当过剌史。在这个地方,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看到当地百姓饮水不便,就亲自察看地形,组织民工兴修水利工程。不仅解決了居民的饮水问题,而且使西湖有了灌溉之利。另外,他还对境內的孤寡老人特别关心,尽力帮他们排忧解难。因此当他任职期满,离去时,百姓们纷纷为他送行。他在苏州任职期间,简化政事,減轻百姓的赋稅和劳役,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人们对他做的好事十分感激。当他离任时,为他送行的人站满了运河两岸。许多人痛哭流悌,追著白居易坐的船送了十几里。大诗人刘禹锡在描述那情景时说:“苏州十万戶,尽作婴儿啼。”这生动地说明了苏州人民对白居易的衷心爱戴。

评价

  白居易的思想,自始至终指道著他的艺术创作。他把自己的诗分成“讽论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今按內容可分为讽谕诗、敘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四类。   讽谕诗。这类的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白居易对这类诗十分重视,创作态度也非常认真。”非求宮律高,不务文字奇;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自序)他写这些诗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目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  敘事诗。这类诗为数不多,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乐府诗》中的《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篇也属这一类。白居易的敘事诗所表现的思想,仍是”兼济”。  抒情诗。这类诗为为数很多,分见于前后两个时期:有些抒发对离散弟兄的思念之情,有些写对朋友的深挚情谊,有些赞美刚直不阿的情操,有些表现作者对人生、时局的感慨。  写景诗。这类诗纯粹写景的很少,大多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或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寄托天涯沦落之恨,或表现对某地的眷恋之情。他的写景诗笔触细腻,设色鲜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如:写西湖春景的(《钱塘湖春行》)、写江楼晚景的(《江楼夕望招客》)、写暮江秋色的(《暮江吟》)。  白居易无疑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继承了《诗经》、《杜诗》的优良传统,虛心向陶渊明、陈子昂等前辈诗人学习,又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资料,再加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下面谈谈白诗比较突出竹旳艺术特色有:第一、语言平白易晓。相传他”每作一诗,令一老妪解之。问: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释惠洪《冷斋夜话》)白诗虽浅而经过千锤百炼。言浅而辞美,言浅而意深。第二、运用强烈的对比突出主题。白居易的讽谕诗,善于描述两种对立的情況或人物,通过强烈的对比揭露矛盾,抨击黑暗。如在《轻肥》中,作者描述达官显宦的豪华酒宴之后,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结,深刻地揭示了主题。第三、描写生动形象。在白诗里面,有许多生物形象的描写,显示作者卓绝的艺术才华。白诗沒有赤裸裸的说教,作者的思想感情都通过形象去表现。  在白诗的所有描写当中,对琵琶声的描写最为著名: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描写音乐的所有文字当中,这是最出色的一段。白诗不仅广泛流传于国內,还流播到当时邻近的一些国家民族之中。流传至日本,据说当时的嵯峨天皇曾抄写吟诵,藏诸秘府。在我国古代诗人当中,生前就享有这样高的声誉的,只有白居易一个。  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光辉的现实主义作品,给中唐以至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他与元稹的一些次韻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别的一些诗篇,诗人称为“元和体”。它们不仅为时人爭相仿效,还影响到晚唐以至宋代的许多诗人。 【主要作品】    白牡丹   买花   暮江吟   长恨歌   琵琶行   观游鱼   鸟   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刘十九   宫词
上一篇:暮江吟
下一篇:问刘十九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