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长臂猿

吴迪 百科词典 2022-10-02 23:39:54
哺乳动物。长臂猿是猿类中最细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我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   云南白掌长臂猿  长臂猿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亚目: 简鼻亚目 Haplorrhini  下目: 类人猿下目 Simiiformes  小目: 狭鼻小目 Catarrhini  总科: 人猿总科 Hominoidea  科: 长臂猿科 Hylobatidae

概述

  长臂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身高不足一米,双臂展开却有150厘米,站立时手可触地,故而得名。长臂猿生活在高大的树林中,采用“臂行法”行动,像荡秋千一样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一次可跨越3米左右,加上树枝的反弹力可以达8-9米,且速度惊人。但是它们在地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长臂猿与三种猩猩并称“四大猿”,世界上目前共有7种,中国有4种,分别是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

生活习性

  长臂猿善鸣。它是动物中的高空“杂技演员”兼“歌唱家”,虽然体形纤小,站立起来身高不足1米,但前肢特别长,两臂 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站立起来,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屡平地,无论觅食、    海南长臂猿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象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长臂猿又是最重感情的动物,当猿群中有受伤、生病或死亡者时,在相当的时间里,它们就不再歌唱和嬉闹,是动物中“感情最丰富”的动物了。   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因为长臂猿不是群居,它们每个家庭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领地里,有时超过100英亩。

生物分类

  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世界上目前共有7种长臂猿,其中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我国及附近邻国,都已列入一级保护动物。白手长臂猿是分布最广的一种,以家庭方式聚居,一雄一雌加上最多4只幼猿,没有特别的交配期,每胎一仔。所有的长臂猿地盘意识非常强,但并不发生伤害。成年白眉长臂猿体重仅7公斤。长臂猿是一种非常喜欢喧哗吵闹的动物。

生存现状

  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无端的乱捕滥杀,使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显著下降,白颊长臂猿的分布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几个县境内,仅剩70只左右。  白掌长臂猿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几个县境内,是我国长臂猿中数量最少的一种,仅剩下30-40只左右。白眉长臂猿生活在云南北部,的野外数量也仅有100只左右。

中国分布

  中国有4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是中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黑长臂猿分布的变迁,大体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在18世纪以前开始减少,例如在三峡等地绝迹,但主要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陕西凤翔府的种群已经绝迹,其各地也在逐步减少,安徽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种群也在这一时期消失。19世纪黑长臂猿种群继续减少,在长江以北只剩下陕西的周至、户县、镇坪,河南的光州,四川的万源,江北厅等少数地点还有残存;长江以南的湖南西北部、西南部,江西东部的袁州,安徽安庆、六安州,浙江天目山等地的种群相继消失,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分布区也有很大的缩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江以北分布的残存地点统统消失,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种群也相继灭绝。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黑长臂猿仅见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分布于广西龙州大青山地区的黑长臂猿尚未开展研究,就已经于50年代绝迹。生存在云南的黑长臂猿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全省仅有不足1000只,其中有三分之一栖息在景东的哀牢山、无量山一带。

减少原因

  造成中国长臂猿资源面临毁灭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森林的破坏和气候的变迁。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动物,栖息于热带或热带性原始森林中,它们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失去了森林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它们很快就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

与人类亲缘关系

白颊长臂猿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  长臂猿和人类有着亲缘的关系,它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比较接近于人类。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血型也有A型、B型和AB型,只是缺少O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和人类相近,有22对,比人类的只少一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的短,大约为210天;月经周期和人类的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胚胎保持相似的时间也最长。因此,长臂猿科动物是动物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古籍中的描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江陵在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由诗中可见,唐时两岸山林中长臂猿颇多。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四《江水》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