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嘉义市

柒巧酱 百科词典 2022-10-03 16:23:48
嘉义市,台湾西南部的省辖市,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距离本市南边约一公里。全境被嘉义县环绕,人口27.3万余,为嘉义次都会区的核心都市。古名“诸罗山”,系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译音,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全境除东部属丘陵地带外,其余为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地形平坦广阔。

行政区划

 嘉义市徽 嘉义市在民国34年(1945年)升格为省辖市,划分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区,同时水上、太保并为水上区、太保区。民国39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嘉义市改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水上、太保改为水上乡、太保乡。民国40年(1951年)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并为县辖嘉义市,各项经费短绌,影响建设。民国71年(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后,于民国79年(1990年)行政区再度划分为东区、西区等两个区,两区之间大略以文化路作为分界线。

历史沿革

 嘉义市一景 嘉义市古名“诸罗山”,其名由来有二:一系“番语”社 名之译音,荷称之为 Tirosen 社,音近诸罗山社,一系取其东 方诸山罗列之意。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 ,在今中央七彩喷水一带,市民惯称桃仔尾。   诸罗山是中国大陆大规模移民台湾之据点之一,明天启元年( 一六二一)闽漳人颜思齐引率移民自笨港登陆,据以开垦拓荒 。天启四年(一六二四)荷兰人占据台湾,初期统治今之安平 与台南市区一带,不久即安抚了诸罗山一带的平埔族,并对此 地加以经营,嘉义市內风景幽美的红毛埤(今之兰潭水库), 即是当时荷兰人所凿。  明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郑成功来台驱逐荷兰人,建立台湾首度的汉人政权, 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与天兴、万年两县,以新港溪(今之盐 水溪)为二县分界,嘉义隶属天兴县。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国领有台湾,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 统三县,即分明郑时代的万年县为台湾、凤山两县,改天兴县 为诸罗县,县署设于佳里兴(今之台南县佳里镇),康熙四十 三年(一七0四),县治自佳里兴迁移诸罗山,即今嘉义市, 以木柵为城。雍正时,知县孙鲁改建土城堡,雍正五年,知县 刘良壁重建门楼,砌水洞,各置炮座,并命四门为:东曰“襟 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雍正十 二年,知县陆鸿于土城外植刺竹护城益兰潭风景区固。乾隆五十一年(一 七八六),林爽文反清之役,围攻诸罗城十月,城內人民协助 清军有功,清国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之旨,翌年十一 月初三日下诏,易称“诸罗”为“嘉义”,光绪十一年,台湾 奉准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台为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 嘉义县属于台湾府,县治仍设于嘉义。  一八九五年,清日甲午战役,清国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 将台湾割给日本,日本治台后,设总督府统治全台,正式施政 。自此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廿五日台湾光复,其间名称多次变 更。明治三十九年(一九0六)嘉义大地震,城垣全毀,仅存 东门。是年(民前六年)日本当局乘机制定都市计画并实施市 区改名,重建后之嘉义市,为台湾全岛当时最现代化街市,工 商业及交通开始发展,明治四十年建设通阿里山铁道。大正九 年(一九二0,民九年)是年第八次改革隶台南州嘉义郡之下 ,开始实施地方自治,嘉义正式成为自治团体的嘉义街,民国 十九年(一九三0,昭和五年)嘉义街改陞为市,嘉义市自此 正式诞生。  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直隶省政府,民国三十九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 市一管理局,嘉义市改为县辖市,各项经费短绌,影响建设, 民国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在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再恢复改制 为省辖市。

地理

文化路夜市

·地形

  嘉义市位于台湾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经过本市附近,在全市的地形上除东边一部份属竹崎丘陵地带外,其余均为肥沃之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地形平坦广阔,唯位于嘉南平原之梅山断层地带边缘[1]。

·水文

  主要河川为八掌溪、朴子溪,均发源于中央山脉,分别流经本市南、北面,形成与嘉义县之天然界线;本市地下水并不丰沛,主要系因嘉南平原地层乃由极细之淤泥及粘土组成,含水性差,主要用水资源为引用八掌溪之兰潭水库、仁义潭水库。

·气候

  市中心位于北纬 23°29′ 东经 120°27′,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温度摄氏22.6度,气候温和怡人;冬季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夏季西南风盛行,风力和缓,因高温及对流作用旺盛,午后常有雷雨;7至9月间常有台风侵袭。年平均雨量1696.9公厘[2]。

宗教礼俗

  本市市民信奉的宗教以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一贯道教为最普遍,97年1月止各教办理登记有案的计寺庵148所,教会49所,神坛179处;市府在管理辅道方面:  (一)辅道寺庙教会合法登记及成立财团法人,以健全组织,建立良好管理制度。  (二)积极辅道各寺庙、教会捐资兴办公益慈善及文化事业,发扬宗教仁爱精神,增进社会福祉。  (三)加强与宗教团体负责人联系、沟通,建立共识,以辅道从事正常宗教活动。  (四)加强辅道各区公所办理祭祀公业、神明会业务,防止派系纷爭,以提高土地利 用价值。     生育、婚嫁、喜庆、丧葬,是人生重要历程,也是礼俗文化形成之源,纪念古圣先贤,祭祀列祖列宗,为中华文化传统之一。本市民间祭典习俗,即袭慎终追远、敬神祭祖之义而来。在保持传统、杜绝浪费的原则下,办理端正礼俗宣道及推行礼貌运动,将节约经费及人力,转化为国家社会建设的力量。 

交通

  本市市中心区道路略呈棋盘式,道路系统以12条辐射状联外道路与邻近太保、水上、民雄、中埔、番路、竹崎等乡镇连系,市区主要道路分成东西向及南北向,略以大外环道世贤路及小外环道中兴路联通各主要道路;对外交通网络有国道1号,纵贯公路台1线及台18线,轨道运输则有台铁西部干线及支线阿里山线行经嘉义市;另邻近交通网络以台82线“东西向快速公路-东石嘉义线”、国道3号、水上-嘉义航空站及由高铁大道连接高铁嘉义站,与嘉义县区域合作构成高快速路网,成为嘉云地区交通转运枢纽。

文物古迹

·弥陀寺

  位于嘉义市忠义桥旁。建于清干隆17年(1752),屋宇为金黄色琉璃瓦,寺容巍然壮丽,殿宇墙壁、梁柱为深茶色,不同于一般寺殿用色,更显稳重肃穆,正殿供奉弥陀佛塑金佛像,并以玄奘大师及开山祖师陪祀左右,环境清幽,暮鼓晨钟、梵音缭绕,因此“弥陀晓钟”享有嘉义八景之一的美誉。   弥陀寺前为八掌溪,原有义渡吊桥横跨溪水之上,吊桥长度500公尺,以其远望飞鹭凌空、越水而过,故又有“鹭桥”之称,往昔八掌溪急流涌波,致有“鹭桥观浪”之景,如今吊桥已毁损拆除,不复昔观,寺院大门左侧山坡上仍立有八掌溪义渡记念碑,列入三级古迹,可惜碑文已湮没难辨。   而在义渡碑旁有座义民塔,此塔建于1938年,塔中合祀昭忠义民公503人及忠义公19人遗骨(其中含一只义犬),皆是为地方取义殉难之人士。塔前草地青翠,寺院右侧青翠的草坡上,亦有凉亭石椅,花木欣欣向荣,后方则为纳骨塔,十分幽静。

·孔庙

  位于嘉义公园内。创建于康熙45年(西元1706年) 现建于1962年。孔庙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府城及县城必兴建孔庙,以代表中原文化广被。庙前有“大成殿”匾额,庙内主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陪祀颜子、子思、子路等七十二位弟子神位。   孔庙装饰简朴典雅,表现庄重肃穆之美,每逢祀宜典礼,钟鼓齐鸣,有舞有乐,行祀如仪,充份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良传承。但因日据时代因被破坏,残存古物不多,只有大成殿左侧的“重修文庙碑记”是嘉庆二十年留下的最古遗迹,字迹还算清楚,但碑可因年代久远而布满苔痕。

·红毛井

  位于嘉义市兰井街83号。此井为三百年前荷兰人所凿,故称“兰井”,因荷兰人头发为红色,又称“红毛井”。西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荷兰东印度公降服诸罗山社后不久,约在入清后的县署处,派驻政务员及牧师,以征放诸罗山一带平埔族人、汉人的租税,并传布基督教于原住民,遂挖凿此井,以为居家生活所需要的水源。   明郑时期,吴智武总兵镇守并屯田于诸罗山,设营于此井北,重修之,入清之后未有整修记载,干隆二十七年,诸罗知县卫克堉以此井迫水甘美,冠于全诸罗山,列“兰井泉甘”为诸罗八景之一,清未嘉义进士徐德钦,以此井泉水,“清涤襟烦同玉醁,甘回舌本胜琼浆,茶烹合用银壶贮,绠汲谁偕雪水量。”为嘉义诸迫之冠。   文献记载:“红毛井,在县署之左。开自荷兰,因以名。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洌于他井,相传居民汲饮是井,则不犯疫疠。郑氏时,有吴智武者镇守斯地,重修之。”“兰井泉甘”曾列为诸罗八景之一。   民国七十四年内政部古迹评鉴以前,暂将此地列为第三级古迹保存,评鉴时,以井周环境脏乱,井栏又为五十九年新条,剔除古迹之列,虽如此,红毛井仍是嘉义市内年代最早的史迹。

·王祖母许太夫人墓

  位于嘉义市卢厝里羌母寮41号。道光19年(1839)建造。王祖母许太夫人系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之兄嫂。墓碑两旁刻双龙拱碑石刻,一至四步庭两端的雕塑分别是麒麟、苍鹰、瑞狮、吉象,第五步庭外侧立有后土坟。   墓碑两旁刻双龙拱碑石刻,一至四步庭两端的雕塑分别是麒麟、苍鹰、瑞狮、吉象,第五步庭外侧立有后土坟。墓旁为守坟农家之果园,古意盎然。古人重视慎终追远及提倡厚葬,以显孝道,王许氏获册封一品夫人之荣衔,并兴建五步庭大墓,已久历一百六十余年,由于保存完整,乃能成为珍贵之古迹。   台湾古墓采传统闽南形制,以墓冢为中心,前置墓庭及墓埕。一品夫人王许氏墓在墓碑前两侧有阶梯状的墓手,象征余荫子孙,转折处并立石柱,柱头以石刻吉祥动物,深具特色。

·交趾陶馆

      位于嘉义市忠孝路275号(文化中心地下室) 。全台唯一的交趾陶特色馆,位于阿里山铁路北门驿对面的文化中心。嘉义是交趾陶的故乡,日本称之为“嘉义烧”,交趾陶的艺师大都在嘉义学艺。台湾民间简称交趾陶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早期多应用在寺庙建筑装饰,其传统题材以渔、樵、耕、读等人物为中心,搭配虫鱼鸟兽、花草器物及戏文场景,主从分明,画面和谐。   交趾陶系源自闽、粤,于清代传入台湾;交趾陶属低温多彩釉陶,及捏塑、彩绘、烧陶于一身,融戏曲文学、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于一体,堪称民间工艺的精华。   交趾陶多按装在庙宇高处,常见于墙堵、大脊、博脊、规带、山墙鹅头、鸟踏、墀头、照壁等处,由于交趾陶色彩温润及鲜艳兼具,恍如宝石翡翠,绚丽灿然,逐渐从庙宇走入客厅成为民间搜藏的珍品。   嘉义市交趾陶馆规划有六个展示区,以及斗墙、儿童创作区、陶艺教室等设计,完整介绍交趾陶的渊源、装饰场景、传统题材等,充分展现交趾陶塑型之美、釉彩之美、题材之美。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