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湖南省

霞姐 百科词典 2022-10-03 16:28:44
湖南省在中国的位置(红色部分)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位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别称:楚、湘楚,三湘四水)。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省会为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  湖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诞生的地方。湘江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自南向北,流贯全省,注入洞庭湖。湖南东邻江西,北交湖北,西连重庆、贵州,南接广东、广西。全省地势,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称“四水”)汇聚洞庭湖,流入长江。按地理位置,全省大致可分为湘北(常德、益阳、岳阳三市),湘中(长沙、株洲、湘潭、邵阳、娄底五市),湘南(衡阳、永州、郴州三市),和湘西(怀化、张家界两市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区域。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农用地面积1790.72万公顷,建设用地137.36万公顷,未利用地190.45万公顷。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湖南省耕地保有量为377.2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3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8.50万公顷以内,全省平均土地产出效益达到491.91万元/平方公里 。

行政区划

    湖南省辖13个市和1个自治州,共有136个县(市、区)以上行政单位:  长沙市: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  株洲市: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醴陵市、株洲县、炎陵县、茶陵县、攸县  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  衡阳市:雁峰区、珠晖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衡南县、祁东县  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武冈市、邵东县、洞口县、新邵县、绥宁县、新宁县、邵阳县、隆回县、城步苗族自治县  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临湘市、汨罗市、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华容县、屈原管理区*  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市、澧县、临澧县、桃源县、汉寿县、安乡县、石门县、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  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  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桃江县、南县、安化县、大通湖管理区*  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宜章县、汝城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永兴县、桂阳县  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宁远县、新田县、东安县、江永县、道县、双牌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怀化市:鹤城区、洪江市、会同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中方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  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双峰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古丈县、龙山县、永顺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   注:带“*”属于地方设立的县级行政或经济管理区,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册的行政区湖南省行政区划示意图

人口

   2008年末,湖南全省户籍人口总数达到684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85.25万人,农村人口3959.95万人,城镇化率为42.2%。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湖南省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湖南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湖南人口仍将以年均30多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受20世纪80—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南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中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为湖南大学的源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抱黄洞下

·人口素质

   湖南省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2000年的72.4岁上升到2007年的73.8岁。目前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66岁高7.8岁,比2000 年发展中国家的64岁高9.8岁,但比2000 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76岁低2.2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4.8/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5.3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23.7‰下降到2007年的9.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28.1‰下降到2007年的12.48‰。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湖南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0.5/万,数以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湖南省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湖南省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07年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年,比2000年的7.8年延长了0.6年。随着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人口受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2000年相比,2007年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从40.77下降到31.94%,下降了8.83个百分点;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从38.04%和11.91%上升到40.79%和15.50%,分别提高了2.75和3.59个百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从3.12%上升到6.47%,比2000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但从人口受教育的结构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22%,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口结构

   2007年末,全省男性人口占51.93%,女性人口占48.07%,总人口性别比为108。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12%;15-64岁人口占74.90%;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8%。   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湖南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人口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0年,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已经下降到22.17%,65岁及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到7.47%,老少比为0.34:1,年龄中位数为31.49岁,这些指标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老年型人口的标准(我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开始已经转变为老年型人口)。2007年末,湖南65岁及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超过600万,达到611.44万人,比2000年增加1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98%,比2000年的7.47%上升了1.51个百分点。湖南人口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7年末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0.45%,乡村人口占59.55%。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2007年,湖南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累计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1000万左右的人口。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民族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少数民族总人口达658万人(名列全国第6位,次于广西、云南、贵州、新疆和辽宁),约占总人口的10.21%。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是土家族(264万)、苗族(192万)、侗族(84万)、瑶族(70万)、白族(13万)、回族(9.7万)、壮族(2.4万)、蒙古族(1.6万)、满族(8206)、维吾尔族(7939)等。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但多数在湘西、湘南一带,呈小聚居、大分散态势。全省有1个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7县)、7个民族自治县(即城步、麻阳2个苗族自治县,新晃、芷江、通道3个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100个民族乡。此外,桑植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也享受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全省民族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

宗教

 南岳大庙 佛教:1998年,全省有僧尼5000人,居士335万余人,寺院1053处。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衡阳市南岳区:南岳大庙、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长沙麓山寺、开福寺。   基督教:在19世纪,湖南省是中国各省中抵制基督教最强烈的一个省。1901年以后,几百名西方传教士进入湖南。1949年,湖南有教堂和传教所827处,属于28个教派,主要有真耶稣教会、内地会、长老会、循道公会、挪威信义会等。开办著名的湘雅医学院。1998年,湖南有教堂及聚会点630处,教徒73万多人。   道教:可统计信徒60余万,宫观230多处,道士近万人。香火最旺的是南岳大庙。   伊斯兰教:1998年,全省有清真寺44处,穆斯林12万人,主要是从明朝开始聚居在邵阳和常德两地的回族、维吾尔族。   天主教:天主教湖南总堂设衡阳,1949年,天主教有教徒6万人,教堂355座。设9个教区(衡阳、长沙、永州、邵阳、湘潭、常德、沅陵、岳阳、澧县),分属意大利方济各会、西班牙奥斯定会和美国苦难会管辖。1999年合并为一个教区。1998年,湖南有天主教堂54处,教徒4.74万人。

历史沿革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 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连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 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 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湖南有散州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 内,共有77个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相同,共75县。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3道,仍有75县。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 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 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 县长。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 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 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 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 第八区辖郴县、桂东、汝城、永兴、资兴、宜章、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10县,专 员驻郴县;第九区辖零陵、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东安、永明等8县,专员驻 零陵。民国29年(1940)4月,又将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曾一度增置阳明县( 后改为阳明特别区),但不久即撤销。先后还增设2省辖市(长沙、衡阳)、2县(怀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 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 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 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 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 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 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 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 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 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 政权的先声。 

自然地理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图坐标为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

·地势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  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为炎陵(原“酃县”)的斗笠顶海拔2052米,桂东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武夷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边缘山地属南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湘中大部属湘中丘陵,台地广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红岩盆地众多,主要盆地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等,均为红岩盆地,盆地沿河区域常有河流冲积平原,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与农业区。从形态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与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顶部比较平坦。衡山位于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的南岳。      湘北为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广,堤垸众多。一般的堤垸边缘的位置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轻粘土为主,土壤肥沃,为重要产粮区。  

·地貌

    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 ,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      

·地质

    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二是雪峰的隆起区,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构成了湘中、湘南两个大的成矿带。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在全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种中,湖南有14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湖南是一个弱震,少震区。    

·土壤

    地层发育较齐全,土壤类型多样。根据分类原则和土壤的具体情况,可分为铁铝土纲、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初育土纲、水成土纲、半水成土纲和人为土纲等7个土纲,红壤、黄壤等13个土类,29个亚类,129个土属和463个土种。沿武陵~雪峰山东麓一线划界,以东红壤为主,以西黄壤为主。洞庭湖平原为潮土、紫湖泥地区;湘中为丘陵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地区;湘南为中低山丘陵黄壤地区;湘西为中低山石灰土,黄壤地区。红壤840.8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约50.4%;水稻土275.59万公顷,占16.5%;黄壤210.64万公顷,占12.62%;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占16.54%;红粘土、石质土、粗骨土、草甸土占3.94%。 

气候

  湖南省属于亚热带,而它和世界上同纬度其它一些亚热带地区的干燥荒漠气候不同,因其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西侧,加之地形特点和离海洋较远,导致湖南气候为具有大陆性特点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有大陆性气候的光温丰富特点,又有海洋性气候的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特征。  湖南气候的季风特征主要表现在冬夏盛行风向相反,多雨期与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雨热基本同季,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大。形成湖南季风气候特征的原因是湖南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而该处濒临太平洋所致。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这里主要指热容量和反照率)差异较大,使得地球表面热力状况不同。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相反,到夏季大陆成为热源,海洋成为冷源。这种海陆冷热源分布随季节反向转换的特征,导致气压场的分布亦随季节变化:冬季在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高气压,温暖的海洋上形成低气压;相反,在夏季温度较高的大陆上形成了低气压,而在凉爽的海洋上形成了高气压。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这就导致我国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暖湿的偏南风。这种一年中风向规律性季节交替且温湿性质相反,并能产生明显的降水量年变化的两种主导气流就是季风。在西风环流中,巨大高耸的青藏高原位于湖南的上风方,这给湖南气候带来重大影响:高原上空冬季常有冷高压,夏季常有暖低压,与周围同高层自由大气的  冬低夏高的气压场产生独特的高原季风现象,高原季风冬季使湖南西北风加强,而夏季使湖南东南风加强,这是青藏高原对湖南的热力影响;同时高原会使运行着的大气环流产生分支、绕流与汇合现象,这种动力影响会使湖南处于南北两支气流波动的同位象叠加或反位象的北脊南槽环流形势控制之下。青藏高原对湖南的热力、动力影响的综合作用加强了湖南气候的季风特色。  湖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多出现在一月而最暖月多出现在七月。形成湖南大陆性气候特征的地理原因是由于省境距海洋较远,且境内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这种地理特点对湖南季风气候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呈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横亘在湖南和两广的边界上,它的存在对湖南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它使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受阻在湖南上空形成冷空气垫,这对湖南冬季严寒和阴雨日数增加及冰冻频繁发生都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对春秋季节低温阴雨的持续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在翻越南岭山脉时产生的焚风效应,对湖南夏季的炎热高温有着加强作用。  此外由于湖南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湖南气候的多样性特征。首先,在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背景下,湖南的雨、热等气候要素等值线打破了与纬线平行的一般规律,而是与地形等高线大致平行,少雨中心在衡邵盆地、洞庭湖平原及河谷地区,多雨中心位于雪峰山、幕阜山、九岭山和湘东南山地的迎风面,如安化、平江、浏阳、汝城、桂东等地;高温中心在洞庭湖平原、衡邵盆地与河谷地带,并向东、西、南三面递减。其次,山区立体气候特征非常明显,按不同山系气候要素年平均资料统计,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0.44~0.58℃,年降水量的垂直递增率为34.0~53.4毫米。全省大多数县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立体气候现象,对于一些地势复杂的区域,这种垂直方向的气候差异相当于水平方向7~10个纬距的气候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全省的气候多样性特征。  湖南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湖南各县气象站资料统计表明,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  关于四季的划分,气候学通常以候(每旬分为两候,一般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据此湖南可划分出明显的四季,且各季之间气候差异较大。湘南一般3月初入春,湘西北可迟至3月20日左右,春季可维持65~75天,入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常有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天气;5月中旬起自南至北先后入夏,夏季一般4个月左右(湘南夏季较长,可达4个半月,湘西北较短,约3个半月),夏季是四季中最长的季节,温高暑热,常连晴数日,骄阳似火,蒸发强盛,而降雨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九月底前后湖南各地相继进入秋季(湘西常在九月中旬入秋),秋季最短,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经常是前一个月左右秋高气爽,后一个月左右秋风秋雨;冬季一般自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湘南及个别山间盆地可推迟20天),通常达3个多月,湖南冬季气温虽不很低,但比较湿冷,降雪较少,有时会发生雨凇冰冻天气。

·热量充足,雨水集中

  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天;15℃以上的活动积温为4100~5100℃,可持续180~208天;无霜期253~311天。湖南的热量条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与江西接近,比其他诸省都好。  湖南雨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年中降雨量明显地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这段时间称为雨季,雨季一般只有3个月,却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50%~60%。各地雨季起止时间不一,湘南为3月下旬(或4月初)至6月底,湘中及洞庭湖区为3月底(或4月上旬)至7月初,湘西为4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湘西北为4月中旬至7月底,这都是由于各地夏季风相继转换的结果。但季风转换时间并不固定,常在年际之间出现异常,导致雨季提早或推迟、延长或缩短,形成洪涝或干旱。

·春温多变,夏秋多旱

   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暖,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仍能经常入侵湖南,使气温卒降,并伴随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冷空气过后,雨过天晴,气温很快回升。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  湖南夏秋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的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

·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气候学上常以连续5天(或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0℃作为严寒期的标准。按此标准湖南各地大多数年份没有严寒期,只有少数年份有5~10天严寒期,且多出现在1月中下旬,即“三九”期间。若以候平均气温≤5℃作为冬冷期,则阳明山以南地区(江华、江永、宁远、道县、蓝山等地)基本无冬冷期,永州、郴州一带仅有几天,湘东、湘西南一般10~20天,长沙以北及湘西北地区30~40天。有些年隆冬期间虽有几天或十几天可见冰雪雨凇,但一般年份降雪只有2天左右即会消失。降雪日数湘北一般10天左右,湘南仅5天上下。地表水面发生结冰的日数,湘北有20~25天,其他各地不足20天。因此湖南冬季严寒期很短,但冬季较长,且阴湿多雨,人体感觉难受。  湖南不但夏季时间长,暑热时间也长。候平均气温≥28℃的暑热期,大部分地区一般自6月底或7月初开始,至7月底或8月上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延至9月初,暑热期可达1.5~2个月。湘中的长沙、衡阳一带最热,日平均气温≥30℃的酷热天气,长沙每年平均有28天,衡阳有33天。一次酷热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10天左右,湘中地区可达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衡阳有33天,长沙有26天。 

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农用地面积1790.72万公顷,建设用地137.36万公顷,未利用地190.45万公顷。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湖南省耕地保有量为377.2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3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8.50万公顷以内,全省平均土地产出效益达到491.91万元/平方公里;采矿权总数调整到6000个以内,主要矿种平均开采回采率提高1-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全省1:25万、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和更新,基本实现全省重点城镇规划区1:2000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    

·水资源

     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一湖四水”(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长度9万公里;水域总面积1. 3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91. 5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263. 7兆瓦,其中0. 5兆瓦以上技术可开发量12085. 9兆瓦,经济可开发量11414. 8兆瓦。2007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266. 5毫米,比上年偏少15. 3%;水资源总量1426.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9. 4%;年末各类蓄水工程蓄水总量194. 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46. 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 2 9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7. 14亿立万米,比上年减少4.1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这里地质构造独特、复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系发育,地层出露齐全,三大岩系多期次侵入,形成了特殊的成矿条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具有“矿种多、分布面广”的特点,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钨、锑、铋、独居石、莹石、重晶石、长石、铅、锌、钼、锡、铍、雄黄、铀、锰、锂、钽、硫铁、磷、砷、汞、高岭土、石墨矿、金刚石的储量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是长江以南较多的省份之一。已发现矿产141种(含亚种),探明储量的101种,其中钨、铋、莹石、石墨、海泡石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石煤、钒、锑等7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共有34种。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6379个,矿山从业人数38万人。年产矿石原料(含液态矿产)16700万吨,矿产采选业产值200亿元,全省矿业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  

·生物资源

   湖南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貌多样,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到2007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9267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64%。有林地面积达到157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0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6.1%,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已知植物种类4859种,木本植物尤其集中。有木本植物1997种及220个变种,共2217种,占国产种总数的25%,植物资源种类位于全国第七位,为我国植物区系丰富复杂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湖南的植物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59种,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杉、资源冷杉、红豆杉、水杉、珙桐等,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榉树、香榧、鹅掌楸、绒毛皂荚等,我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的7.2%。全省野生动物资源物种丰富,拥有脊椎野生动物约820种左右,占全国总种数的25%以上,其中鸟类400余种,兽类100多种,两栖类40余种,爬行类70多种,鱼类2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90余种,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豹、金猫、河麂、鹤类、鹳类、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中华鲟等,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猕猴、小灵猫、穿山甲、天鹅、白鹇、红腹锦鸡、大鲵、江豚等。我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20%以上,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旅游资源

  湖南,人杰地灵,山川秀丽。天下之水的洞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追求;雄峻的潇湘大地,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精英与文明;“鱼米之乡”和“芙蓉国”的美称,早已享誉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古老历史,给21万多平方公里的湖南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风采依然,古朴灵秀的岳麓书院巍巍屹立,炎帝陵、舜帝陵、屈子祠和马王堆更是昭示了湖南历史的久远,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走向世界。大自然对湖南也是情有独钟,在三湘四水之间雕琢出了一个个让人叫绝的自然景观,张家界堪称国之瑰宝,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令游人流连忘返;洞庭湖、桃花源、猛洞河、崀山、凤凰等山水风光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洋溢着诗情画意。浪漫潇湘的神韵,充满着迷人的风采与魅力。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湖南旅游正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能源

   湖南是中国南方产煤较多的省份,煤炭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目前,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32.2亿吨,预测资源量45亿吨,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其中无烟煤占75%、烟煤占25%;全省共有生产矿井1120对,核定年生产原煤能力5500万吨。2007年实际生产5414万吨。   湖南水能蕴藏量为1569.48万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1149.7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461.61亿千瓦时,现在已建有凤滩、东江、五强溪等一批较大水电站。湖南的火力发电厂也不断新建、扩建,现在有湘潭电厂、耒阳电厂、大唐石门电厂、株洲电厂、金竹山电厂、长沙电厂、华能岳阳电厂、华电石门电厂、益阳电厂等9个大型火电厂。2010年前,还将兴建一批水电站和火电厂,并做好建设核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湖南电网已覆盖湖南90%以上的地域,截至2007年底,湖南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2座,变电容量1325万千伏安,220kV变电站97座,变电容量容量2102.8万千伏安,500kV线路33条,长度2523千米,220kV线路277条,长度10317千米。湖南电网已进入了一个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设施为主网架,以6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等级机组为主力机组、拥有百万容量大电厂的大电网、超高压、大机组、高参数的新阶段。  湖南目前虽不生产原油,但80年代就建有原油加工企业,坐落在岳阳的长岭炼油厂,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左右。  

生态环境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相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接壤于湖北。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 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2%,居各省区幅员序次的第11位。因全省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C,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湖南境内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9.93万公里。这些大小河川除湘南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鄱阳湖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由四水注入洞庭湖,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向心状水系。各水系的年径流总量为2085亿m3 ,其中省内各水系年径流量为1623亿m3 ,客水455.5亿m3,地下水96.5亿m3。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1998.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565.2亿m3,地下(浅层)水量433亿m3。   湖南的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区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种类众多,植物分布广泛,在不同经度、纬度和不同高度,都反映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共计有248科,1245属(土著属119属),5000余种植物,居国内第7位。同时木本植物极为丰富,达2470种,而且在省内分布的43个中国木本特有属中,单科属就有33个,幸存有世界罕见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特别是湘西北以水杉、珙桐、杜仲、伯乐树、金钱槭、香果树等树种为代表的华中植物区是本省植物区系的精华。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到目前发现湖南省的脊椎动物有897种,隶属5纲44目146科。其中哺乳动物有9目28科91种,鸟类有19目71科448种,爬行动物3目15科92种,两栖动物2目9科64种,鱼类11目23科20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79种,中国特有物种216种(哺乳动物6种,鸟类9种,爬行动物17种,两栖动物41种,鱼类143种),湖南特有动物16种(爬行动物2种,两栖动物6种,鱼类8种)。湖南野生 动物资源中,有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华南虎等,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等,三类保护动物黑熊等。禽鸟种类繁多,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的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全世界已发现的160多个矿种中,湖南有141种,其中锑、钨、锰等41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   截至2007年底,我省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6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05个,总面积119.6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0.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6.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环境治理

   2007年,通过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双下降”。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上年相比下降3.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0%。砷排放量70.4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2.5%;镉排放量16.4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1.5%。   开展了环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集中整治,通过两个阶段的整治,关停了 234家造纸企业,大大削减了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洞庭湖局部水质由整治前的Ⅴ类、劣Ⅴ类上升到Ⅲ类;启动了全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行动,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全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年底已有496家造纸企业按《方案》要求实施停产整治,完成了第一阶段整治目标。   到2007年底,建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27座,总处理能力达到223.4万吨/天,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6座,总处理能力达到9030吨/天,29个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2.7%。加大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全省7个地级城市使用了管道天然气,未能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城市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基本消除了生活用燃煤,减少了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

经济

  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湖南GDP总量首次过1万亿元,达到11,156.64亿元,GDP总量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2,007.4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4,933.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4,216.16亿元,增长13.3%。人均GDP达到17,521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3]。  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湖南的发展速度属于中等偏后;同时湖南农业经济数量大,所占比重高,属于农业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较,2007年湖南省GDP为1978年的62.22倍;根据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长率9.3%,低于同期全国9.8%的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率次于宁夏、吉林、江西等18个省份居19位。1978年-2008年,湖南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在第10位至第13位间轮替,1978年位居全国第11位,1995年居第10位,2006年居第13位,2007年居第12位,2008年居11位。1978-2007年湖南经济的年增长率,有15年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15年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30年间有18年年增长率低于10%,12年高于10%。GDP总量的发展,1993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5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的发展,1989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国1987年突破1千元),2000年突破5千元(全国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万元(全国2003年突破1万元)。  2007年,湖南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9,14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3%;其中第一产业1,611.45亿元,占GDP比重17.62%;第二产业3,901.16亿元,占42.66%;第三产业3,632.39亿元,占39.72%;人均GDP为14,492元,次于湖北、海南、重庆等19省份居第20位[4]。湖南经济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为40.7:40.7:18.6,同期全国为28.20:47.87:23.92;2007年为17.62:42.66:39.72,同期全国为11.13:48.50:40.37,从1978年-2007年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结构渐渐趋向于合理,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旧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欠发达,第三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以2007年为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海南、云南、新疆等5省区居全国第6位。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于四川、云南等25省居26位。三产业占GDP比重次于广东、贵州、浙江、天津等8省市居第9位。从总量上看,一产业增加值仅次于山东、广东、江苏等6省居第7位;二产业增加值次于福建、湖北等11省份居第12位,三产业增加值次于广东、四川、湖北等11省份居12位。 

·知名企业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远大空调公司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 湖南建工集团 株洲电力机车厂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益鑫泰 湖南株洲化工集团 湖南天心实业集团 华天实业控股集团 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湖南三九唯康药业有限公司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 湖南湘投控股集团 湖南泰格林纸集团 常德卷烟厂 湖南株洲硬质合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华升工贸进出口公司 湖南派派食品有限公司 湖南轻工盐业集团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 长沙卷烟厂 湘潭电机集团 太子奶 唐人神集团

·名优产品(出品企业)

  正虹集团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省晚安家居实业有限公司 郴州市裕湘面业有限公司 辣妹子 隆平高科 湖南经阁铝业科技股份公司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 唐人神 太子奶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浏阳河 东江湖鱼 心相印 梦洁 圣得西 芙蓉王 白沙&和 湖南湘潭县湘隆莲业有限公司 湖南多喜爱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义丰祥实业有限公司  

交通

·航空

  目前湖南拥有长沙、张家界两个国际机场和常德、永州、芷江3个国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80条,包括航线4条,可通往全国56个(包括台湾、香港)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地,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全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客运量2008年达970万人次,增幅列全国前茅,表明来湖南投资兴业和旅游观光的人十分兴旺。  2009年年上半年黄花机场扩建进展顺利,1至6月已完成投资1.44亿元,3月底飞行区2600米跑道延长到3200米工程通过试飞验证,黄花机场迎来“大飞机时代”,新航站楼主体工程6月已破土动工。到2011年,黄花机场扩建工程将按计划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黄花机场自1989年启用以来,现已开通直达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76条航线,以及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008年,黄花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38万人次,为中部其他5省省会机场总量的1.8倍。黄花机场运营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年设计容量仅460万人次的现有航站楼,已达到845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   黄花机场扩建工程于2006年正式启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终批复方案,工程以2015年为目标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520万人次、飞机起降15.1万架次设计,旅客年吞吐量为现有机场设施设计量的三倍多,扩建内容包括建设4D升为4E级的飞行区,3200米跑道延长工程,新建航站楼面积16.5万平方米等,概算总投资21.5亿元。   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黄花机场运输生产却逆势而上,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连续6个月超过80万人次,是黄花机场通航以来运输生产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铁路

  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北京-广州、湖南-贵阳、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石门-长沙、枝城-柳州6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东西南北,洛阳-湛江、重庆-怀化铁路湖南段已全线通车。除武汉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湖南段正在抓紧建设中,2008年新开工湖南-广西复线改造等6个铁路新项目。届时,湖南的铁路交通将进一步顺畅。2009年,武广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新开工杭长客运专线等6个铁路项目。

·航运

  湖南省是我国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东邻江西,南靠广东、广西,西接贵州、重庆,北邻湖北江汉平原。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区内地形大体可分为三大区,一是西北部山地的武陵山脉,包括沅水和澧水流域,多高山深谷,海拔200-1000米;二是中南部丘陵区,包括雪峰山以东、洞庭湖以南地区,属湘江和资水流域,除南部的南岭山脉和东部幕阜山、罗霄山脉地势较高外,一般地形海拔50-400米,红色盆地分布较广,;三是洞庭湖冲淤平原区,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位于湘北,海拔25-40米,地势平坦。全省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具有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其中山地占51.2%,盆地占13.9%,丘陵占28.5%,水面占6.4%。  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河流及其他中小河流在洞庭湖汇集、调蓄后,于城陵矶注入长江,此外洞庭湖还接纳长江淞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四口分流来水。洞庭湖流域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其中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分别占36%、10.7%、33.9%和7%。  流域内地层发育齐全。前震旦系浅变质岩和震旦系冰渍岩,主要分布在沅水上游和湘东南地区。上古量地层主要出露在湘中和湘南地区,白垩系至第三系陆红色岩系,构成衡阳、醴陵、沅陵和常德等红色盆地。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四水河谷及洞庭冲淤平原,流域内具有多种构造体系,洞庭湖一带构造运动活跃。湘阴—岳阳一带地震烈度为8,其外围长沙、桃江等地为7度,其他地区为6度。  湖南省属太平洋季风性气候区,区内降水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300-1700毫米,是全国多雨地区之一;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大水年降水量常为小水年的2-3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潮湿酷热,温差大,多年最高气温43.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2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在16到18摄氏度之间。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目前已发现的160多个矿种中,湖南已找到134种,成为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已探明钨、锑、铋、萤石、重晶石、长石、石煤等矿产的储量在全国位居首位,锰、铅、金、银、砷、高岭土等的储量位居第二。已探明原煤储量31.5亿吨,居江南九省之冠,主要分布在郴州、娄底、衡阳等地。同时,湖南省还有大量的石煤资源,以探明储量187.4亿吨,主要分布在常德、益阳、岳阳、怀化、湘西等地。此外,湖南省的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全省河川水能蕴藏达1532KW,为江南九省之冠。  全省通航总里程11968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215公里,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61个,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主干的航道网络。大力建设与开发湘江千吨级航道,已建成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和株洲航电枢纽。2007年,全省水路完成货运量8234万吨,货物周转量260.1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12166万吨,同比增长19.4%、9.9%和54.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147万标箱。

·公路

  200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65公里,已基本形成了以“一纵三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一纵”即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段,“三横”即上瑞国道主干线湖南段、衡昆国道主干线湖南段、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到2008年底,全省已有公路总里程182005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已达2001公里,进入全国十强。省会长沙与全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一律改渡为桥,形成了以 长沙、岳阳、常德、湘潭等地为中心,联络全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2009年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两年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3072公里,通车里程已达222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率稳步提高。  湖南地处祖国中南,南接两广,北连湖北,西临川贵渝,东毗江西,属内陆省。公路交通十分重要。1913年长(沙)潭(湘潭)军路破土动工,开湖南公路建设之先河。在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期间,由于政治腐败,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公路发展多有阻滞。解放前夕,全国公路里程仅为13万多公里,通车里程不足8万公里。湖南亦然,公路里程3994公里,能勉强通车的里程仅为1305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欣逢盛世,百业俱兴,公路交通蓬勃发展。我省公路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大跃进”和改革开放几次大规模群众 性修路高潮,公路交通成绩卓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湖南公路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出现了新的飞跃。  “九五”期间,公路建设总投资284.3亿元,是“七五”、“八五”十年总和的4.46倍。在公路交通上,湖南现形成了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通达城乡、结构趋于合理的公路网络,全省99%以上的乡镇和88.7%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十五”期间,湖南省国省干线公路完成建设投资208亿,是“九五”期间总投资的2.1倍。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87875公里,比“九五”末增加27027公里,桥梁总长达13043座451475延米,比“九五”末增加2778座133283延米,全省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87.7%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网密度从“九五”末的28.69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41.48公里/百平方公里。  湖南路网密度不断加大,技术状况不断改善,通行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干支结合、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我省境内有三条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G030)、上海至瑞丽(G065)、衡阳至昆明(G075)、七条国道:G106、G107、G207、G209、G319、G320、G322和64条省道。其中,G106、G107、G207、G209线从北到南纵贯湖南东、中、西部, G319、G320、G322线由东至西横穿湖南北、中、东南部。  从技术等级看,全省等级公路达到6241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6.32%;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789公里(高速公路1403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53%;有铺装和简易铺装路面里程达到5656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2.92%。公路技术状况和路面等级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公路通行能力,促进了运输效率的提高。

湖湘特色文化

·历史渊源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这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人文环境

  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冬季: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达南岭的脚下郴州永州一线,被阻于南岭;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致使盛夏酷暑可达41摄氏度,夜晚的气温仍可高达33摄氏度。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因此,尽管湖南号称为鱼米之乡,自古却属于居住条件恶烈的荒蛮之地,以至于贾谊分配到长沙作王太傅,自视为流放而痛苦早逝。在古代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信息比较闭塞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古人云“深山大泽,实产龙蛇”,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育了人的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汉代以后,湖南逐步开发,虽然成了鱼米之乡和粮仓,三湘人民祖祖辈辈所感受到的气候的恶烈,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培养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等,其不同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对称和工稳,而是更跳跃、更激情、特别是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适应和反抗精神。二千多年过去了,湖南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依旧,则从屈原到欧阳询、怀素,到王船山、魏源、曾、左、彭、胡,到谭嗣同、王闓运、齐白石,到黄兴、蒋翊武、蔡锷、毛泽东,这种情怀和精神一以贯之。我们在面对湖湘文化的时候,决不能低估了这种环境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主要内容

  湖湘哲学思想 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 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湖湘教育 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湖湘宗教 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对于后者,湖湘文化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都从社会学与认识论的角度对宗教进行过批判。特别是对于基督教的阴谋活动,抵制尤力。湖南是我国近代“教案”最多的地区。抵制洋教成了全地区的一致活动。    湖湘民俗民风 湖湘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各个民族由于历史沿革、居住地域、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又互相渗透,彼此影响,汇合而成一种个性鲜明独具—格的湖湘民俗文化。  湖湘科学技术:由于对实践与实用的重视,湖湘科学技术素称发达。早在商周,青铜冶炼已具相当规模。近代的锑都,更为全国冶炼之冠。马王堆出土文物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将湖湘文化独特的科学品格尽现无遗。  

文化湘军

  湖南人曾戏称当地经济是“稻草加烟草”,典型的农业经济。但近些年来,“文化湘军”异军突起,湖南相继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大核心优势文化产业,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和调整产业布局,夺得了中国文化发展的20多个“第一”。

·文化产业

     湖南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末,湖南就开始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改革创新,着力研究全省各地区文化内涵,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加大了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湖南文化产业具备了4个基本特点:一是有产业规模,二是有市场主体,三是有文化品牌,四是有人才队伍。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37.89 亿元,增长21.9%,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4.6个百分点,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9.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全省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湖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与十大优势产业中的装备制造、钢铁有色业占GDP的比重持平,高于其他八大优势产业,文化产业在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已基本形成。    2006年,全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00.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9%,比2005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05.01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1%,与2005年持平;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比2005年下降1个百分点。湖南新闻出版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新闻出版整体实力明显。2006年湖南出版集团完成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利润2.6亿元。广播影视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01%,2006年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43.52 亿元,形成了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覆盖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格局。2006年全国生产动漫节目8万多分钟,湖南生产约3万分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动画学会年会上,湖南省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原创动画节目年产量、获得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推荐数量、动画节目播出规模、动画节目产生效益四项指标均在全国获得第一。   从全国及中部一些省份近两年文化产业数据测算的结果看,湖南文化产业的增速、占GDP的比重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部继续领先。    

·文学湘军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产生了一批饮誉我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如田汉、欧阳予倩、成仿吾、沈从文、丁玲、周立波、张天翼、蒋牧良、叶紫、康濯、谢冰莹等,这些作家不仅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文革”前,湖南文学初步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周立波以自己独具风格的《山乡巨变》等作品,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作家,涌现了未央、周健明、谢璞、刘勇、任光椿等实力强劲的中青年作家,他们写出了一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作品,逐渐形成了湖南作家群独有的思想风格和艺术特色。   新时期,湖南文坛又迎来一个绚烂的春天。其中古华、莫应丰、任光椿、孙健忠、叶蔚林、谭谈等,他们的创作始于60年代,成熟于新时期。在古华、莫应丰等的带动下,接着又涌现了一批文学新人,如韩少功、彭见明、蔡测海、何立伟、刘舰平、水运宪等,形成了一支声震中国文坛的“湘军”。七、八十年代,“文学湘军”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22部,其中两部(古华《芙蓉镇》、莫应丰《将军吟》)获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210多部,其中4部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近3000篇,其中9篇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900多篇(部),其中5篇、3部获全中优秀少年儿童文学奖和优秀儿童读物奖;诗歌6000多首,其中1首(未央《假如我重活一次》)获全国优秀诗歌奖;散文、报告文学400多篇,其中2篇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近800篇,其中5篇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民间文学作品近1000篇,其中2篇获全国优秀民间文学奖;传记文学5部;文艺理论论文和专著近4000篇(部)。 “文学湘军”的称谓就是随着这种创作人才的集团性崛起和文学作品的大面积获奖的情况而出现的。  近年来, 湖南文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涌现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唐浩明著的《曾国藩》入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杨度》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彭见明创作的长篇小说《玩古》获全国“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 谭谈的散文集《人生路弯弯》获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优秀图书奖,庞敏的儿童文学集《淡淡的白梅》获全国第5届儿童文学奖,此外,陶少鸿、向本贵、何顿、王跃文等的中长篇小说,叶梦、王开林的散文等也在当前中国文坛占有一定地位。与此同时,湖南作家群悄悄完成了更新换代。以“七小虎”为代表(陶少鸿、翁新华、姜贻斌、刘春来、屈国新、匡国泰、林家品),加上何顿、聂鑫森、叶梦等,已成为文坛湘军的中坚,而一批60年代甚至7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作家,如王跃文、王开林、陈惠芳、庞敏、王静怡、汤素兰、聂茂、江堤、谢乐军等,也以群体的姿态崛起于文坛。   

·群星灿烂

  与文学湘军一样,不少艺术、体育界名人成为文化湘军又一支劲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画家黄永玉、现代文艺先驱、国歌歌词作者田汉,作为文化湘军的老前辈,不仅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为湖南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艺术人才。如著名金石家李立,继承发展了齐白石的风格,享誉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国。李谷一凭一曲湘味十足的花鼓戏,唱响全国;宋祖英以湘女特有的唱腔使之全国闻名;陆莉、熊倪、李小鹏、刘璇、龚智超、杨霞在中国奥运史上留下了灿烂星光。谭盾这一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以他独特的才华和对音乐特有的感悟,成为世界级音乐大师。还有张也、陈思思、李姿锐、关贵敏、程志、奇志、大兵、瞿颖、李湘等使湖湘之都群星灿烂。  在长沙还有两支特殊的文艺队伍, 由长沙市天心区 “ 戏窝子 ”—— 南馆剧院发起创办的 “ 映山红 ” 民间戏剧节,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性惟一的民间戏剧节。 小杜娟艺术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天才,其名声远播国内外……   文化湘军的大本营在长沙,其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都沉积了厚厚的湖湘文化基因,在他睿智的、渊博的、丰富的脸庞上,读出的是社会的变革,张扬的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精神。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频频地得到全国“五个一工程”等大奖的青睐。  文化创新生机勃勃,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呈现出结构优化、运行平稳、景气上升、发展健康的特征。“湘”字号的文化品牌在全国影响强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中部地区连续4年保持第一。2008年,全省动漫产业完成原创动漫2.65万分钟,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出版湘军

  追溯出版湘军,可以回到两年多年前东汉时期湖南耒阳一个叫蔡伦的青年发明的造纸术。纸的发明,既铺开了中华文明的篇章画卷,也拉开了竞写湖湘万卷风流的序章。从屈原、欧阳询、周敦颐、王船山、魏源,到梁启超、章士钊、毛泽东……无数的文人志士,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心忧天下的精神与热辣辣的文学气息,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造就了无数的经典。历史为湖湘万卷的鸿篇巨制和出版业兴起,铺陈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最原始的出版资源。   昔日厚积薄发,今日则尽现风流。新中国建立以来,湖南出版业以凌空飞翔之势,扶摇直上,经历了生机勃勃的20世纪50年代、曲折发展的60年代、喜迎春天的70年代,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政策,恰如“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使得湖南出版业得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80年代的乘势而上、90年代的整体推进,到21世纪之初年成立湖南出版集团、作为“大船出海”,再到如今的集团改制重组、资本运作、拉开上市的序曲,湖南出版业已经逐步实现产业提升、资本扩张,成为中国出版业中不可小觑的一方劲旅,成为逐鹿中原、驰骋海内外的名副其实的“出版湘军”。   “出版湘军”用欣欣向荣的翰墨书香和多元化介质媒体,书写了无数“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的光辉篇章。目前,她已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出版劲旅到“资本大鳄”的华丽转身。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通过多介质媒体集群锁定目标人群,以书、报、刊、网、电视、电台及新介质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形成了强势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场春风,使中国开始真正步入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蓦然回首,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作为湖南出版产业而言,这30年,是发展壮大和茁壮成长的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湖南出版带来了春意黯然的勃勃生机和扶摇直上的发展态势。   目前,湖南出版集团已经从当初的人民出版社一家独大,发展到科技、教育、古籍、文艺、少儿、美术、电子等分工明确的专业图书出版社7家,成为集图书出版、发行、印刷、报刊、杂志、音像等多种资源整合的国内大型传媒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如今湖南出版集团已实现了从单一的纸质媒体向纸、磁、光、电、网等多媒体多介质发展体系,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门类齐全,编辑、印刷、发行、供销、科研、贸易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套的资源整合系统,并通过出版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湖南出版集团先后出版了《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大中华文库》《波斯经典文库》《爱因斯坦全集》《魏源全集》《齐白石全集》《世界科普名著丛书》《中国科普佳作丛书》《第一推动丛书》《学科思想史丛书》等,一大批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和社会影响、学术价值的优秀图书,出版发行了《小平十章》《清宫秘档》等一批列入国家重点规划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目前,多种图书荣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多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获得不同等次的国家级奖项。2007年,湖南出版集团荣获国家级大奖16个,《机器》《哈军工传》等荣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奖,并在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喜获13个大奖,在地方出版集团中位列前三,保持了湖南省在全国同行业的评奖中的优势领先地位。   进入21世纪,湖南出版集团抓住了国家课程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做出了投入国家课程开发的明智决策,现在全省中小学新课标教材开发已经取得了可喜的丰收成果。《地理》《音乐》《美术》《语文》《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10科19套新课标教材通过教育部立项、审定并进入全国各实验区使用,在地方省份中位居前列,目前教材成为湖南出版集团的主要经济支柱和重要的出版业务。《蓝猫淘气3000问》《四大古典名著漫画全集》等一批动漫作品的出版,积累了开拓动漫市场的经验,为 “动漫出版湘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0年的机构改革中,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由事业局改为行政局,并在原局属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了湖南出版集团。2004年,湖南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湖南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迈上了集约化发展之路。2005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9亿元,占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的44%。自2001年起,集团已经连续4年入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在全国文化产业50强中排名第4位。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2.70亿元,实现利润3.2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保持年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长。  省新闻出版局旗下原有数十家出版社、杂志社等,总资产高达30多亿元。2004年9月,湖南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这项触及自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同时改变了省新闻出版局在新闻出版业中的地位:从“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合一的尴尬身份中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地履行前两者的义务和权利。出版人形象地将这种转变称作“瘦身运动”。“瘦身”之后,局里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版权产业环境上。   目前全省新闻出版业已实现了从单一的纸制媒体向纸、磁、光、电、网多媒体发展,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门类齐全,编辑、印刷、发行、供销、科研、贸易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套的体系。2005年,全省新闻出版行业总资产达到156.7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34.02亿元,实现利润10.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78.59%,67.13%和26.24%。    在2000年,湖南省还没有一家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报社,到2004年,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报社已有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3家。形成了以党委机关报为主体,都市类、经济类、科技类、文化类等报刊全面发展的合理格局。长沙晚报社、体坛周报社等荣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其中《体坛周报》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发行和广告均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刊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期发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  湖南图书出版事业近年在全国文化产业50强中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创纪录地实现168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 

电视湘军

·湖南电视台

  湖南电视台是湖南省最权威的电视机构,旗下公有八套节目,分别为湖南卫视、湖南时尚频道、湖南娱乐频道、湖南教育频道、湖南影视频道、湖南金鹰卡通、湖南公共频道、潇湘电影频道。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正式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频道呼号湖南卫视。湖南卫视上星播出之后,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晚间新闻》、《新青年》、《音乐不断》等一系列名牌栏目,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娱乐传媒的强势品牌地位。被中国媒体誉为“快乐旋风”、“玫瑰花香”的“湖南电视现象”,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   2001年10月28日,湖南电视台迁移至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金鹰大厦,实现了全数字化、全硬盘化、全网络化和全天不间断播出。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   截至目前,湖南卫视在中国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实现完全入户,中心城市入户率位居省级卫视第一, 2006年底湖南卫视在中国全范围的有效覆盖率超过60%,覆盖人口已达7.6亿。在全球,湖南卫视进入日本和澳大利亚普通家庭,更是唯一进入美国主流电视网的中国省级卫视。2006年,湖南卫视的金鹰剧场创收超过3亿,成为中国国内价值最高、经营最成功的电视剧场。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权威市场调查显示:2006年,湖南卫视综合竞争力仅次于CCTV的三个频道,居全国第4;2006年,湖南卫视的主持人汪涵、何炅、李湘入选中国十大节目主持人!2004年至2006年,“湖南卫视”和“超级女声”连续位居娱乐类的中文网络搜索及媒体报道量榜首!   从2003年开始,湖南卫视进入到了频道运营和品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频道运营上:2006年湖南卫视上星十周年,广告创收突破10亿,创收能力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全国所有卫视第三,仅次于中央台的一套和五套。   2006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创收超过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国内单一电视活动营销的最高记录!在频道影响上:湖南卫视收视率已连续4年位居省级卫视第一(全国所有卫视第六,仅次于央视1、3、6、8、5套),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媒体”,连续两年入主“中国品牌500强”。可以说,通过十年的开拓发展,湖南卫视已从一个地方区域性电视媒体成长为一家在海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和传播价值的强势媒体。

·湖南经视

   1995.12.18 湖南经视全新问世,创立湖南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电视传媒,拉开了湖南电视第一轮改革的序幕。   1998年10月25日,湖南生活频道举起另一面全新旗帜:“好生活,大家分享。”一个独具浓厚生活气息和满足市民需求的专业媒体应运而生。    2001年5月27日,湖南都市频道以“都市经典,先进文化”为标竿闪亮登场,迅速表现出惊人的成长性。   2002年9月,上述三大强势媒体组合成新经视,肩负湖南电视二轮改革的重任,全新出发。    ETV湖南经视旗下的三套节目(综合、都市、生活)通过有线和无线有效覆盖了湖南全省十四个市州108个市县,以及江西、湖北等省境内的部分地市,收视人口突破5000万。  湖南的大众传媒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湖南卫视收视率继续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红网、湖南在线近年已跻身全国地方网站前列,将在2009年争取上市。2008年年底,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1.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7%;有线电视用户543.39万户,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大众传媒覆盖网络。

地方戏曲

  阳戏 湘昆 湘剧 武陵戏 祁剧 傩堂戏 荆河戏 花鼓戏 花灯戏 辰河戏 巴陵戏 曲艺 苗剧 话剧 歌剧 侗戏  

教育

  湖南现有普通高等学校(不含军校)100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专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62所。本科院校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另有南华大学、湘潭大学为省部共建重点大学。  2007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 1.41万人,在学研究生4.33万人,毕业生 0.9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 29.12万人,在校生 89.86万人,毕业生 20.9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33.68万人,在校生83.06 万人,毕业生 25.6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3.81 万人,在校生 130.73万人,毕业生 40.87万人。初中招生 73.36万人,在校生 223.58万人,毕业生 94.8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86.28万人,在校生444.84 万人,毕业生 71.2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23万人,在校生 1.32万人。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3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41 %。

旅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武陵源(1992年)   南岳衡山   苗疆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一部分)

·国家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

  南岳衡山   武陵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南岳衡山   武陵源(张家界)   岳麓山   洞庭湖(君山)   岳阳楼   韶山(毛泽东故居)   桃花源   崀山   猛洞河

·其他名胜

  石鼓书院、岳麓书院   韶山、彭德怀故居   张谷英村   长沙世界之窗   刘少奇故居   九嶷山   炎帝陵   壶瓶山   大围山   苏仙岭   省立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

·道教名山

  三十六小洞天,湖南境内6处即南岳衡山、醴陵市小沩山、宁远县亿九嶷山、望城县洞阳山、辰溪县大酉山和桃源县桃源山洞天;   七十二福地,湖南境内12处即]])衡阳南岳衡山青玉坛、南岳衡山光天坛、南岳衡山洞灵源、岳阳君山、郴州苏仙岭、长沙鹅羊山、岳麓山洞真墟福地(云麓宫)、桃源绿萝山、津市彰龙山、常德德山、新宁金城山、武冈云山福地。

·红色旅游

  韶山毛泽东故居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  刘少奇同志故居和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开慧乡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  湘潭市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  汩罗市任弼时故居  平江县平江起义旧址  郴州市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衡阳市衡东县罗荣桓故居  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  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湖南名人

·政治人物

  毛泽东 刘少奇 胡耀邦 陈天华 章士钊 黄兴 宋教仁 林伯渠 徐特立 李立三 蔡和森 向警予 缪伯英 谢觉哉 程潜 邓中夏  

·军事将领

  曾国藩 左宗棠 蔡锷 彭德怀 贺龙 罗荣桓 粟裕 谭政 陈赓 萧劲光 黄克诚 左权  

·文化名人

  屈原 欧阳询 周敦颐 王夫之 成舍我 欧阳予倩 丁玲 周谷城 齐白石 田汉 沈从文 黄永玉

·科技人才

  蔡伦 袁隆平 何继善 俞汝勤 刘筠 卢光琇 周光召 黄伯云  

·体育健儿

  熊倪 刘璇 李小鹏 龚睿娜 尹卫萍 李敬 陆莉 黎锋英 杨霞 龚智超 龙清泉 鲍春来
上一篇:沈蔚
下一篇:金革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