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布莱尔

霞姐 百科词典 2022-10-03 16:31:57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语: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1953年5月6日~  ),台湾译作“托尼·布莱尔”,港澳译作“贝理雅”,英国政治家,曾自1994年起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时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以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在任党魁期间,工党放弃了数十年前立下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在1997年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时期,而那次也是保守党自1832年以来输得至为惨烈的一次大选。托尼·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但面对种种批评,他在2007年6月27日正式离任。

简介

 托尼·布莱尔 托尼·布莱尔 (Tony Blair) 1953年5月6日生于英国北部的爱丁堡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于1972年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学位,1975年毕业并取得律师资格。1984年成为大律师。        布莱尔1975年加入英国工党,1983年,不满30岁的布莱尔当选英国下院议员。1988年至1994年间任工党影子内阁能源、就业、内政大臣。他1994年当选工党主席,成为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同年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    1997年5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击败连续执政达18年之久的保守党。年仅44岁的布莱尔出任政府首相,成为20世纪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在2001年和2005年英国两次大选中,布莱尔获得连任,是英国历史上首位三次当选的工党首相。    布莱尔执政后,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新理念,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在政治方面,他推动权力下放,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选举成立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推动北爱尔兰冲突各方达成和平协议,成立北爱地方议会,组建北爱自治政府等。在经济方面,布莱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英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国际舞台上,布莱尔带领英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展开全方位外交。他主张英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重视改善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  但是,布莱尔政府奉行的对美国亦步亦趋的外交政策及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不仅造成工党政府声望和执政能力下降,也使工党内部要求布莱尔早日下台的呼声日趋高涨。因此,布莱尔于2007年5月10日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并于6月27日正式卸任首相。6月27日,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宣布任命布莱尔为中东问题特使。2007年6月28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布莱尔即将成为该组织董事会成员,并将主持200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2008年1月,任瑞士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顾问。2009年2月,布莱尔创建咨询公司“托尼·布莱尔协会”,主要“提供商业咨询、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布莱尔1988年曾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5年9月,布莱尔以欧盟轮值国主席身份来华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对中国进行访问。2008年3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布莱尔对中国进行访问。2008年8月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比赛。2009年3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布莱尔来华访问。2009年8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华访问。2010年3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布莱尔来华访问。     布莱尔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远足和音乐。著有《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等书。    布莱尔和夫人切丽·布斯·布莱尔(王室法律顾问,伦敦经济学院的法律学优等生,是一名律师、公众和就业法律专家,1980年同布莱尔结婚)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尤安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儿凯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奥 (Leo)。

背景及家庭生活

 布莱尔全家福(2005年5月)。 从左至右分别是次子尼基、长子尤安、妻子谢丽、三子利奥、布莱尔和女儿凯瑟琳 托尼·布莱尔在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玛丽王后妇产科医院,是里奥·托尼·布莱尔(Leo Blair)与妻子黑兹尔·托尼·布莱尔(Hazel Blair)所生的第二名孩子。里奥·托尼·布莱尔是两名艺人所生的私生子,后来被一名叫詹姆士·托尼·布莱尔的船坞工人与其妻子玛丽所收养。黑兹尔的本姓为克罗斯卡登(Corscadden),父亲叫乔治·克罗斯卡登,是一位肉贩兼橙带党党员,原居爱尔兰巴利香浓(Ballyshannon),后于1916年迁居格拉斯哥,未几在1923年早逝。托尼·布莱尔有一位哥哥和妹妹分别名叫威廉·托尼·布莱尔和莎拉·托尼·布莱尔,他的哥哥是一位大律师兼御用大律师。托尼·布莱尔出生以后的头19个月都住在爱丁堡,在这段期间父亲任职税务督察,并同时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1950年代,托尼·布莱尔一家曾举家搬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达利奇(Dulwich)市郊,当时他的父亲在邻近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法律讲师。  托尼·布莱尔一家在1950年代末期返回英国,曾一度寄往在黑兹尔·托尼·布莱尔母亲位于格拉斯哥附近的家。不久以后,全家又搬到了英格兰达拉谟,父亲更在达拉谟大学担任讲师。托尼·布莱尔早年在达拉谟的唱诗班学校读书,后来转到位于爱丁堡的著名寄宿独立学校,有“苏格兰伊顿”之称的费茨书院就读。在费茨书院,托尼·布莱尔认识了来自邻校爱丁堡学院的范克林,而日后范克林更在托尼·布莱尔的政府中出任大法官一职。  在费茨书院毕业后,托尼·布莱尔曾花一年在伦敦尝试推广摇滚音乐,之后再入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法学。在学期间,他曾热忱于弹奏吉他,并成为一队叫丑陋谣言(Ugly Rumours)的摇滚乐队歌手,除此之外,他更曾邂逅日后成为导演的玛丽·哈伦(Mary Harron)。在牛津大学以二级荣誉毕业后,托尼·布莱尔以大律师学生的身份成为林肯法律学院的一员,而他后来在大律师艾伟仪(艾伟仪后来曾在托尼·布莱尔政府出任大法官)的律师行工作时,还结识了他的未来妻子切丽。据律师界的人士透露,托尼·布莱尔当时已经有志要成为英国首相,不过却还未决定投靠那一个党派。  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在1980年3月29日结婚。托尼·布莱尔原本是圣公会教徒,但切丽·布莱尔与他们的孩子都是天主教教徒,后来托尼·布莱尔在2007年12月改信天主教。他们两人共有4名孩子,分别叫茹安(Euan)、尼基(Nicky)、凯思林(Kathryn)和里奥(Leo)。当中,里奥于2000年5月20日出生,是过去150年以来,首位在任英国首相所生的合法孩子,而对上一位,则已经是约翰·罗素勋爵在1849年7月11日所生的法兰西斯·罗素。  虽然托尼·布莱尔曾表示不愿子女受传媒的滋扰,但茹安和尼基的教育事务却曾成为了一项政治争议。当时不少左翼份子批评,为何茹安和尼基没有被派往他们家附近的天主教学校,而是获派到著名的伦敦私人礼拜堂学校。此外,有舆论更曾批评有西敏公学的职员被指派为茹安作私人补习。

早年政治生涯

  托尼·布莱尔在1975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工党。后在1980年代初期,他曾活跃参与工党在南哈克尼与肖尔迪奇(Hackney South and Shoreditch)选区的事务,并和党内所谓的“软左派”连成一线。托尼·布莱尔曾参选哈克尼自治镇议会,但是失败,之后在岳丈安东尼·布思的协助下,托尼·布莱尔与工党国会议员汤姆·彭德鲁(Tom Pendry)联络,试图在国会找一份差事。彭德鲁曾带托尼·布莱尔游览下议院,又以其人脉关系,建议他到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的补选中竞逐国会议员。比肯斯菲尔德一向是保守党稳占的选区,结果托尼·布莱尔在那次1982年的补选中只得到10%选票支持。然而,虽然托尼·布莱尔未能当选,但时任工党党魁迈克尔·富特却对他甚为赏识,并为他在党内谋取了一份党职。不同于后期所走的温和路线,托尼·布莱尔早年曾自认是社会主义者。从他在一封于1982年7月写给党魁的信中,就明显反映出他的激进思想。  在1983年,英国国会的选区出现了大幅调整,而托尼·布莱尔童年所居的达拉谟附近更新划出一处叫塞奇菲尔德的选区,而且还未有工党党员正式提出角逐。虽然当时有好几位因选区改划,而另觅选区的党员看中了那里,但托尼·布莱尔在约翰·波顿(John Burton)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终击败另一位的工党人选里斯·赫克菲尔德(Les Huckfield),在最后一刻成功代表工党在该选区出选。而波顿日后则成为了托尼·布莱尔的助手,更是他最信任,关系维持最久的盟友。  托尼·布莱尔于1983年大选竞选期间,他的政纲大致上采纳了工党在1980年代初所走的左翼路线。他虽然呼吁英国应该脱离欧洲经济共同体,但他个人在党内的会议中却表态支持英国不放弃会籍。由于托尼·布莱尔亦是解除核武运动的成员,因此他竞选时也支持解除核武的大方向。结果,当年工党虽在1983年大选取得大败,但由于塞奇菲尔德一向是工党的据点,使托尼·布莱尔当选下院议员。  在1983年7月6日,托尼·布莱尔第一次在英国下议院发表他的处女发言。当中他提到:“我是一位社会主义者,我这思想不是从教科书而来,也不是从传统而来。我只不过相信,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性和道德的存在。它代表合作而非对抗;代表友谊而非恐惧。它代表了平等。”  工党的党宪一直说明工党是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非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但后来托尼·布莱尔在修改党宪第四款一事的议提上,则宣称工党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反对党生涯

  当选下院议员后,托尼·布莱尔很快受到了重用,在1984年获任为在财政部事务方面的助理发言人,并得以调到议事堂的前座就座。期间,他曾经在1985年10月要求就英伦银行出手挽救庄信万丰银行倒闭一事召开调查外,后来又揭发保守党内有人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撰写报告,抨击英国经济政策,使政府大感尴尬。此外,托尼·布莱尔又站到党内金诺克一派,支持对工党进行改革。在1987年大选后,托尼·布莱尔获工党进一步重用,到影子贸易及工业队伍中,担当对伦敦市事务的发言人。同时,他又为加入影子内阁参与竞选,后来虽然落选,但他始终成功取得了77票支持。  在1987年10月,英国发生股灾。事后,托尼·布莱尔批评有伦敦商人“软弱无能”,部份人“道德备受质疑”,另外他又抨击伦敦股票交易所未有为小股民提供合理的服务,这些言论使他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1988年,托尼·布莱尔终于成功进入到影子内阁,出任影子能源大臣,到翌年又改任影子就业大臣。在影子就业大臣任内,托尼·布莱尔依从了党内的意愿,在劳工法的事务上支持从欧洲引入“社会宪章”,并放弃提倡雇主所聘雇员必须加入工会的理念。托尼·布莱尔在1989年12月宣布这个改变的时候,引起了党内不少左翼人士的不满,但也同时间得到党内不少人,如时任党内通讯总监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的青睐。在1990年,托尼·布莱尔在工党大会中首次发表大型演说。  在1992年大选期间,托尼·布莱尔曾着手革新工党的形象,另外又提出实行极具争议性的最低工资政策。然而,工党却在那次大选中落败,党魁金诺克更宣布辞职,由约翰·史密斯接任,而托尼·布莱尔则获任影子内务大臣。在当时,工党被普遍认为在关注社区罪恶不足,而托尼·布莱尔在任内则设法为工党洗脱这种评价。他曾经建议提升监狱的收容量,又指出1960年代提倡的“自由风气”使国民缺乏社区责任心。另一方面,托尼·布莱尔亦曾支持将同性进行性行为的合法年龄降至16岁,以及主张完全废除死刑。  1994年,工党党魁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由副党魁玛格丽特·贝克特接任。未几,工党举行了党魁选举,最终托尼·布莱尔击倒另外两名候选人玛格丽特·贝克特和约翰·普雷斯科特,正式出任英国工党党魁。上任后,托尼·布莱尔按惯例获聘任为枢密院顾问官,并准许使用“阁下”的称谓。

反对党领袖

  托尼·布莱尔在1994年的工党大会上曾经发言表示,他有意更改党宪的第四款,加入新的目标和价值观。当中,托尼·布莱尔建议删除该款指出对“生产工具成为公有产权”的追求,致使外界断定他要放弃国有化。最终,第四款被换成另一段文字,表示工党是其中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托尼·布莱尔对党宪的改动后在1995年4月召开的特别会议中获得通过。  此外,托尼·布莱尔出任党魁后致力于重新审视工党的政策,务求改进工党的形象,使之追上现代步伐,加强竞争力,为此,他就特别地以“新工党”一词,强调工党已经今非昔所比。诚然,托尼·布莱尔的改革的确曾受到其他党派,以及党内的传统主义者加以批评,但事后证明他的改革的确成功挽回了不少民心支持。至于在1996年的工党大会上,托尼·布莱尔则表示他3大关注的议题分别是“教育、教育和教育”。  受到约翰·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施政不得民心所帮助(保守党又因欧盟议题陷入严重分裂),托尼·布莱尔所带领的“新工党”终于在1997年大选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而托尼·布莱尔更成为自利物浦勋爵于1812年出任首相以来,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入主唐宁街

  托尼·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托尼·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  托尼·布莱尔任内将带领工党走“中间路线”,带来了很大的争议。此外,他总爱以“新工党”的旗号来支持其自由市场的观点,以及区别党内过往奉行的集体主义。  在国内事务上,托尼·布莱尔明显在卫生和教育事务上增加公共开支,同时又在那些范畴引入具争议性的“市场主导改革”。托尼·布莱尔任内亦见证了最低工资的落实、调高专上教育学费、进行大幅度宪法改革(例如下放权力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加快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至于英国经济在托尼·布莱尔治下也表现良好,而他甚至继承了保守党过往的理念,坚持不加入息税。  自从911事件发生和反恐战争在2001年开展以来,托尼·布莱尔就视美国为紧密的盟友,并大力给予支持。当中,他更曾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支援美国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托尼·布莱尔支持英国出兵的决定,使他遭受到各界十分强烈的抨击。  在2006年9月7日,托尼·布莱尔公开宣布他将于2007年9月的工会大会举行时辞去党魁一职,但在2007年5月10日他又宣布自己会在2007年6月27日辞任党魁。在其辞职声明中,托尼·布莱尔授引了杜鲁门的话,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一事上“做了我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  托尼·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戈登·布朗接任,而托尼·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托尼·布莱尔的宗教信仰

  托尼·布莱尔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托尼·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布莱尔本人就正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托尼·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在2006年3月4日ITV1电视台的访问中,托尼·布莱尔向节目主持迈克尔·柏金逊(Michael Parkinson)讨论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谈及了其基督教信仰。他说自己曾在此议题上祈祷,并说上帝会对他作的决定进行审判。  至于在另一份杂志的访问中,托尼·布莱尔则表示到,他长于基督教的环境,但“上牛津以前都未有真正的去实践信仰”,直至在大学遇到一位澳大利亚牧师后,才重新使他对信仰产生兴趣。此外他又认为信仰不是一对一的,不限于自己与相距甚远的上帝,而是关系到自己与身边的世界。从这种看法,使他见到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亦使他找到了世界的合理所在。  然而坊间对托尼·布莱尔的信仰仍存有很多疑问。有次托尼·布莱尔在一之访问中谈及基督教信仰时,更被他的首相通讯与策略总监阿拉斯泰尔·坎贝尔以“我们不是在做上帝”(We don't do God)为理由打断。  2007年12月21日有消息指托尼·布莱尔已经在伦敦西敏的枢机宅第受洗,正式加入罗马天主教。

基本信息

  影响重要的人:艾尔文  家庭成员:夫人切丽·布斯·布莱尔,长子尤安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儿凯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奥 (Leo)  小学: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  中学:费茨公学  大学: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  学历:牛津大学费蒂斯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学位  大学时参加的乐队:“卑劣的谣言”乐队  党派:工党  信仰:基督教  健康状况: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  热爱的运动:喜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  曾任职务:英国首相  性格特点:在哥哥眼中:他是一个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对手足之情,过去忠贞不渝,现在依  然如此。在同学眼中:为人真诚体贴”,“思维敏捷,擅长表达,足以舌战群雄。  拿手菜:首推意大利肉酱面  爱听的音乐:德彪西的古典音乐,以及甲壳虫乐队和 Free 乐队的摇滚乐  爱读的书:政治类传记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读物  感兴趣的事: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  记得最清楚的日子:七月英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和伦敦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那两天  最重要的来访者:曼德拉和克林顿  崇拜的人:丘吉尔的铁杆“粉丝”  喜欢的食物:北京烤鸭  著作:《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  与中国的渊源史:1988年曾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  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优点:高大英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富有爱心,孝敬父母 ,思维敏捷,长于表达 ,酷爱阅读,  博览群书,喜欢社交,不咄咄逼人。  简短史:上大学前在巴黎刷过盘子,站过吧台;系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0年5月,创下了近150年来英国在  职首相喜得贵子的纪录,而且未休产假;与妻子相敬如宾;迫于妻子的严厉政策而戒烟;对朋友不错;对子女  有爱心,常开车送孩子上学;注重仪表;即便心情不好也亲自处理公务;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瓦尔特·斯各特的  代表作《艾凡赫》;保持了良好体形;与丈母娘关系融洽。

成长过程

    (1岁)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岁半)1954年圣诞节乐,前往澳洲,在四个星期中的航行中,在船上无休止的唱歌和跳舞和淘气行为。  (1岁半-4岁)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4岁)1957年,参加当地一个学校的音乐会,会上他又唱又跳,如入无人之境,他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带他离开了舞台,安静地坐下来观看。  (5岁)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5岁)1958年,进入一私立小学读书  (8岁)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他经常显示出对公众掌声的偏好。  (8岁)1961年,第一年未的考试,他名列全校第三,对<圣经>了解很多,是个的基督徒,擅长体育,田径运动,板球,橄榄球,1965年-1966年学校的最佳橄榄球手。  (10岁)1963年,搬家到杜尔汉姆郊外的米多斯山28号。  (11岁)1964年,利奥中风。  (11岁)1964年,威说到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去读书,妹妹萨拉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12岁)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侯选人。  (13岁)1966年,进入费茨公学,托尼形容“费茨公学缺乏理论功底,基础课师资力量差”。  (14岁)1967年,夏季,当上校板球队队长。  (14岁)1967年,参加辩论,讨论越南问题和货币贬值问题。  (16岁)1969年,同5个孩子组成了演出小组。  (16岁)1969年,讨论议会有关罢工和议案和英国对尼日利亚的干涉问题。  (16岁)1969年,6英尺高(1.8米高)  (17岁)1970年,与一个叫安吉`亨特的反叛女孩成为好朋友,14年后,成为了他私人办公室的头,最信任的顾问。  (18岁)1971年,从费茨公学毕业。  (19岁)1972年,请了一年的假,在费茨公学挂名,更好地了解社会。  (20岁)1973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参加戏剧<女神>,女朋友玛丽`哈融。  (21岁)1974年,女朋友是牛津大学最美的女人苏西`帕森斯。  (22岁)1975年,参加“丑陋的呢喃”乐队。  (22岁)1975年6月,离开大学,未作出对政党的选择。  (22岁)1975年7月,梅泽尔去世。  (22岁)1975年,去伦,搬进艾菲尔德大街公寓,成为工党党员。  (23岁)1976年,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每晚很晚回到公寓,坐在床边阅读圣经,第二天早上他总在黎明来临之前起床复习功课,取得律师资格。  (24岁)1977年,加入工党第二年,离开伦敦来到法国,提高法语水平,在宾馆当过服务生,到保险公司当过抄写员。  (24岁)1977年,回到英国,成为艾尔文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26岁)1979年下午1点45分,抽完最后一枝香烟,同切丽`布斯结婚。  (27岁)1980年夏天,住进伦北部的海克尼E8区表普里丁路59号。  (27岁)1980年11月,第一次参加工党议员侯选人选举失利。  (28岁)1981年2月,当选为支部书记。  (28岁)1981年秋,补缺为选举中的提名做议员侯选人,失利。  (29岁)1982年4月1日,地方选举中,打败三人,成为工党侯选人。  (30岁)1983年4月28日,参加工党一个集会,切丽布莱尔发表演讲说“她非常高兴同两位托尼站在一个平台上,他们开启了好怪社会主义的追求,刺伤了托尼的自尊心。  (30岁)1983年5月9日,撒切尔宣布大选。  (30岁)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为塞奇菲德区工党侯选人。  (30岁)1983年6月,当选为工党侯选人。  (31岁)1984年,在特林顿买了一座房子。  (31岁)1984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  (32岁)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  (32岁)1985年,长子尤安出生  (34岁)1987年,心脏犯病  (34岁)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34岁)1987年,竞选影子内阁失利,成为影子内阁贸工部长副手。  (34岁)1987年11月24日,写文章的同电台直播下议院半论。  (35岁)1988年,开始给<时代>周刊写文章。  (35岁)1988年5月,安吉`亨特成为托尼顾问。  (35岁)1988年11月,参加影子内阁竞选,排第九,成为能源部长。  (36岁)1989年,大女儿凯瑟琳出生  (37岁)1990年,布莱尔同布朗访问澳大利亚。  (39岁)1992年7月8日,影子内阁选举中,排第二,任内务部长。  (40岁)1993年1月,前往美国学习。  (41岁)1994年5月12日,上午8点5分,史密斯去世。  (41岁)1994年7月21日,成为工党领袖。  (41岁)1994年7月23日,搬进新办公室,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一项荣誉,成为一名框密院官员。  (42岁)1995年初切丽被选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43岁)1996年4月,来到美国。  (43岁)1996年4月12日,同克林顿亲切会谈半个小时。  (43岁)1996年11月,李岗清访问英国,托尼送<新英国>。  (44岁)1997年3月17日中午,梅杰宣布5月1日大选。  (44岁)1997年3月18日,<太阳报>宣布支持布莱尔。  (44岁)1997年5月1日,入主唐宁街。  (44岁)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归  (44岁)1997年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礼  (44岁)1997年10月21日,唐宁街会见了董建华。  (44岁)1997年12月,访问纽约时,星期六夜晚在黎明时起来去找教堂。  (45岁)1998年秋正式访问中国。  (46岁)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顶”千年盛典  (47岁)2000年5月20日,利奥出生  (49岁)2002年8月,承认建造千年穹顶是个错误  (51岁)2004年,因心脏问题住院  (51岁)2004年7月,前往雅典观看奥运会  (51岁)2005年7月,帮助伦敦赢得申奥主办权  (51岁)2005年7月,伦敦爆炸   (52岁)2005年,给一中国女孩回信,并附签名  (53岁)2006年8月,在曼彻斯特工党大会上宣布一年后退位  (53岁)2006年7月,英格兰参加德国世界杯,在英格兰车上签名  (53岁)2006年7月,对外称如英格兰获胜,将跳机器舞  (53岁)2006年10月20日,给武汉一家医院来回贺建院140周年  (53岁)2006年10月24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53岁)2006年10月26日,大加赞扬纽卡斯特尔联队球星阿兰·希勒。  (53岁)2006年10月31日,最难熬的一天了,英国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举行辩论  (53岁)2006年10月31日,在伦敦出席时尚零售学院新校址开幕式  (53岁)2006年11月3日,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会面中提出新的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提议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