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潘石屹:开发商太有钱了 房价打不下去

伊秀妹妹 百科词典 2022-10-15 16:22:54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潘石屹:未来市场或许会出现一部分的退房现象,但这只是一个“创可贴”式的药方潘石屹:未来市场或许会出现一部分的退房现象,但这只是一个“创可贴”式的药方 中评社北京(2010)4月26日电/SOHO中国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表示,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够精确地打击投资性买房行为,未来市场或许会出现一部分的退房现象,但这只是一个“创可贴”式的药方。开发商太有钱了,可能成交量会降低,但他们主动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新京报报导,他认为,短期内调控政策可能会有效,但长期看,房价被打下去的可能性不会很大。潘石屹说,货币和税收政策都是辅助性政策,“核心是土地供应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则认为,12个月内到18个月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一定的价格调整。

潘石屹:不差钱!开发商将硬挺不降价 

   商报讯,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近日表示,开发商特别是大量上市地产公司去年的住房销售量大增,目前一点也“不差钱”,因此短期内会硬挺着不降价格。

京沪房产市场存泡沫

  潘石屹直言称:“开发商拿地不看房价,租售比严重超高,市场信号作用已经失效。”楼市新政前,房地产市场已处于混乱的境地,政府必须出台更严厉调控政策。另外,对于北京、上海等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房地产市场显然存在泡沫。  他分析指出,衡量楼市泡沫的依据可从三个指标去分析,即资金成本、租金回报率、物业税(或资产税)。  “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物业税,只有通过前两个因素来分析,以租金回报率与银行按揭贷款利息的差距来估算。”他说,第一季度上海住宅的回报率为 2.3%,北京为2.9%,而银行按揭贷款利率为6.5%(二套房利率),相差约-4%。  他说:“根据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经验,这两者之差超过-3%,房价一定会出现大跌。不同区域的不同物业品种,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楼等,是否值得投资,是否存在泡沫,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衡量。”

开发商目前“不差钱”

  潘石屹表示,新政出台后,楼市成交量必定大跌,同时出现退房潮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短期内开发商特别是上市地产公司主动降价的可能性却不大。  他认为,2008年楼市降价调整,是由于很多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不得不降价回款。而目前,开发商“不差钱”,短期内必定会硬挺着不降价。

开发贷款将被收紧

  潘石屹还表示,供需矛盾是楼市的基本问题,从以往政策调控来看,在抑制投资投机购房政策出台后,政策可能会收紧开发贷,以迫使开发商加快开发速度。  潘石屹还指出,增加土地供应量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基本条件。在此方面,国土部已经公布供地计划。  但是,潘石屹认为防止和打击开发商囤地同样重要。  潘石屹还认为,中国国土部应该与证监会联手,首先对上市地产公司进行清理,并对违规者实施严厉惩罚,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相关资讯:

中国房地产应尽快走出“三误”泥淖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陷入误读、误导、误判的“三误”泥淖。如果对此不加以辨别,尽快走出困境,对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不良影响。  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消息甫出,楼价没见回落,股市却出现了暴跌。股市与楼市对政策的不同反应,令投资人愕然。不仅如此,现在,许多地方将房地产新政解读为是要打压房价,以遏止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这种解读,有没有道理?有,但不全面,更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陷入误读、误导、误判的“三误”泥淖。如果对此不加以辨别,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多恶果。  首先从误读说起。这次国务院《通知》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特别列出了几条措施。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发挥税收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投机等。也就是说,对投机性炒房,再也不能姑息。  这是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要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此,要增加居住用地的有效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购地和融资监管、加大对房地产交易的监管力度,在住房问题上要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也就是说,在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方面,也要采取实质性措施。  因此,如果把相关房地产政策仅仅看做是打压房价的工具,显然是一种误读。因为,住房在衣、食、住、行等四大民生问题中仍占最大比例,住房消费仍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大动力。更何况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影响的就业人口多,政府不可能就此阻断其发展前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偏执一端,再像以前那样误读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  这便要谈到第二个问题,“误导”的问题。从这份《通知》及此前出台的相关措施看,有关方面现在已经把房地产买卖划分为投机、投资和自住消费型三类。当前政策要打压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遏止投机与投资型买卖。然而,在很多地方,这三类买房人被有意无意地搅和在一起。  这种混淆与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风行的价格误导有很大关系。在一些城市,最常见的做法是,某些房地产商将少数投机性楼盘炒得很高,以此来误导自住型消费者。地方政府出于短期财政的考虑,也容忍甚至推崇这种炒作。长此以往,使得投机客等同于自住型消费者,从而把房价炒翻了天。  这种状况在一些房价涨势惊人的城市特别明显。由于对投机客没有限制,投机客在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要求与自住型消费者没有差别,这使得某些房地产商和投机客就有了合谋的空间,甚至联起手来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或信贷杠杆拉抬房价牟取暴利,把风险最终转嫁到自住型购房者身上。  多年来,正是由于不少房地产商和投机客利用这种不分买房者类型的价格误导,地方政府的放任不管,使得一些城市房价越炒越高,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畸形,并造成老百姓普遍感到房价难以承受的恶果。出现这种恶果,还与第三个问题有关,这就是“误判”的问题。  这种误判有三大表现。  一是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趋势与短期房价走势的误判。由于中国经济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中期,房地产市场从长期看依然是增长趋势。但问题是,这种长期趋势被短期化了。一些地方的房价与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严重背离。这种将长期趋势短期化的误判,已成为导致房价离谱的根源之一。  二是对房地产投资特殊性的误判。一般认为,房地产是投资品。但在中国情况不是这样。一是因为土地制度不同,二是经济环境不同。住房在中国主要还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当少数豪宅作为投资品出现时,由于它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容易成为投机者追逐的标的物,因此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自住房消费者的参照物。不幸的是,正是在这一点上,误判十分严重。  三是对不同类型购房者的误判。从目前中国居民的收入情况看,购房者有三大类型。一是少数投机客和投资客,他们买卖房产以牟利为目的,是市场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大多数自住型消费者,他们是房地产市场的中坚力量。另外,还有一类是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者,他们人数众多,也是房地产业不可忽视的对象。然而,在这一点上,误判也十分严重。  总之,误读、误导和误判,使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迷失了方向。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尽快走出困境。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首席编辑)

打击房价弊大于利 经济损失大地震

  中评社广州4月26日电/金羊网-羊城晚报刊载文章说,有人说,政府打压房地产是对的,因为房价太高了,可是一个楼盘不到 300套房子,有4000多人漏夜排队抢购,只能说明大家预期房价还要涨。而人为地压低房价,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向大城市流动,不但大城市不堪重负,也非常不利于幅员辽阔的祖国均衡发展。  上周,在国务院、建设部连续出台打压房地产政策的情况下,A股股市开盘即暴跌,周一一天上证指数跌去150点,创下8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1.25万亿元市值蒸发!在造成的经济损失上,相当于一次汶川大地震。所以,这是一次成本极高的行政措施。  仅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当天该行业指数下跌8%,市值损失高达877.4亿元。不少媒体用“连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给房地产商以喘息之机” 作为标题渲染政策威力,给人感觉好像房地产商人就是敌人,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试问,今天所有住在商品房里的居民,如果没有房地产商克服重重困难(通常要盖200多个政府部门的大印),历经复杂多变的政策形势,把质量还算不错的房子盖出来,恐怕我们还只能一家几代人住在政府提供的蜗居公房里吧。   有人说,政府打压房地产是对的,因为房价太高了,可是一个楼盘不到300套房子,有4000多人漏夜排队抢购,我看只能说明大家预期房价还要涨。房价高不高,不能因为张三买不起,张三说高就是高,要看市场给出的结论。如果所有的楼盘真是开盘不足一月就卖光,可以肯定地说房价对这个城市的人来说不仅不高,而是太低了,因为盖一个楼盘要几年,可几个月就卖光,那就是在目前的价格标准下供不应求。解决供不应求的最快、成本最低、最光明的手段就是加价,而不是让政府去分配,那样只会让老百姓在多交税的情况下承受更多的权力压榨。  我们整天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业大发展解决了温饱、纺织行业大发展解决了衣着之后,经济发展的重心就是要转移到住房上来。衣食住行是人类基本的四大需求,前两者满足了,不成问题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重点当然就是住与行,这有什么错呢?我相信房地产行业目前即便过热,也会像当年的纺织行业一样,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全体公民住房水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居住水平后,自然就会回落。  而人为地压低房价,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向大城市流动,不但大城市不堪重负,也非常不利于幅员辽阔的祖国均衡发展。

房地产调控不需要运动式暴打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重庆晨报的文章说,调控的暴风雨终于来了,而且来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猛———道理很简单,之前楼市的疯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疯狂。病得重,下药当然也要猛,这是成正比的。  这下子,房地产这个“坏孩子”被打得很惨。我们看到明察秋毫的父母一直隐忍不发,任其为所欲为,直到民怨沸腾到顶点时才将坏孩子绑了,拳脚交加,打得酣畅淋漓。  这种打法,父母固然是痛快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也拍手称快。但毕竟知子莫如父母,作父母的早就应该知道,房地产从来就不是一个“篷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好孩子,他需要的是随时的教育和修理,而不是运动式的暴打。  事实上,自去年春节由绿翻红起,楼市一直是在犹疑中边走边看,曾经有好几次,就连一些开发商都认为楼市疯狂得太过了,并作好了头上随时被砸靴子的准备,但靴子始终没有砸下,楼市一步步消灭了4000、5000、6000、7000元的房子,在疯狂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头上砸下的已经不是靴子,而是石头和刀剑。   现实中没有假如,但我们还是忍不住假设,如果调控能来得早一点,楼市将会怎样?  需要强调的是,我丝毫没有为房地产叫冤的意思。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经典片断:某神仙的宠物偷下天庭,为害人间若干年之后,遇上了唐僧师徒,把最能打的孙悟空都打得焦头烂额,最后惊动了天庭,神仙出来降伏了自己的宠物,结局似乎皆大欢喜。  我要说的是,对这个神仙,就算不追究他管理不善或不当的责任,他至少也应该说声“对不起,我来晚了”吧。 

房地产调控还需长效药方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北京日报》刊载文章说,政府对房价畸形上涨和楼市风险动真格了:在被称为“楼市最强调控措施” 的“新国十条”出台后的短短几天里,多地楼市成交量明显缩水,部分此前猛涨的地区,房价则应声停涨甚至出现了小幅下挫。  这次调控,好似一次有战略高度的精准打击。一方面,将房价问题定性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并首次引入问责机制,堵死了地方政府在遏制高房价、保障民生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对抑制投机性购房更细则化、更具针对性,足以暂时吓退一大部分炒房客。  对不少老百姓而言,高房价已成生活最大负担,调控重拳无异于一剂振奋民心的猛药。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领域腐败频出,楼市投机现象严重、房贷风险暗潮涌动……房价过快上涨,既让消费者苦不堪言,又不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决不能等闲视之。综合各种市场信号来看,当前对房地产这个 “支柱性产业”进行大规模“纠偏”,已经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不过,猛药切忌过量,猛药更不能只是基于一时经济情况和社会问题的短期政策。调控的关键是把握好火候——既要打击投机、稳定价格,防止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防止透支土地资源和公众的消费能力,又要保证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客观地看,房地产仍然是而且将长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属于稀缺资源,而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推进,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既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又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拉得很长,上至建材、金融行业,下至装饰、家具及服务行业,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  从中国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转型,社会需要保持长期和谐稳定,房地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等各个角度考虑,都要求我们借此次“刮骨疗伤”之机,重新审视和研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长期政策、稳定政策,拿出一个不为开发商聒噪和地方政府眼前利益所动的长效药方,避免新一轮楼市调控陷入之前或无疾而终、或越调越热的尴尬,促使房地产业重回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打击房价弊大于利 经济损失大地震

  中评社广州4月26日电/金羊网-羊城晚报刊载文章说,有人说,政府打压房地产是对的,因为房价太高了,可是一个楼盘不到 300套房子,有4000多人漏夜排队抢购,只能说明大家预期房价还要涨。而人为地压低房价,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向大城市流动,不但大城市不堪重负,也非常不利于幅员辽阔的祖国均衡发展。  上周,在国务院、建设部连续出台打压房地产政策的情况下,A股股市开盘即暴跌,周一一天上证指数跌去150点,创下8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1.25万亿元市值蒸发!在造成的经济损失上,相当于一次汶川大地震。所以,这是一次成本极高的行政措施。  仅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当天该行业指数下跌8%,市值损失高达877.4亿元。不少媒体用“连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给房地产商以喘息之机” 作为标题渲染政策威力,给人感觉好像房地产商人就是敌人,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试问,今天所有住在商品房里的居民,如果没有房地产商克服重重困难(通常要盖200多个政府部门的大印),历经复杂多变的政策形势,把质量还算不错的房子盖出来,恐怕我们还只能一家几代人住在政府提供的蜗居公房里吧。   有人说,政府打压房地产是对的,因为房价太高了,可是一个楼盘不到300套房子,有4000多人漏夜排队抢购,我看只能说明大家预期房价还要涨。房价高不高,不能因为张三买不起,张三说高就是高,要看市场给出的结论。如果所有的楼盘真是开盘不足一月就卖光,可以肯定地说房价对这个城市的人来说不仅不高,而是太低了,因为盖一个楼盘要几年,可几个月就卖光,那就是在目前的价格标准下供不应求。解决供不应求的最快、成本最低、最光明的手段就是加价,而不是让政府去分配,那样只会让老百姓在多交税的情况下承受更多的权力压榨。  我们整天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业大发展解决了温饱、纺织行业大发展解决了衣着之后,经济发展的重心就是要转移到住房上来。衣食住行是人类基本的四大需求,前两者满足了,不成问题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重点当然就是住与行,这有什么错呢?我相信房地产行业目前即便过热,也会像当年的纺织行业一样,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全体公民住房水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居住水平后,自然就会回落。  而人为地压低房价,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向大城市流动,不但大城市不堪重负,也非常不利于幅员辽阔的祖国均衡发展。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