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马来西亚

迪哥 百科词典 2022-10-19 16:15:45
吉隆坡的马国家石油双峰塔夜景吉隆坡的马国家石油双峰塔夜景  马来西亚(Malaysia),简称“大马”,是一个由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出身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外交方面,马来西亚在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也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国协、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同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英语:ASEAN)的创立国之一。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公元初马来半岛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二次大战中,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概况

马来西亚国旗马来西亚国旗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

 马来西亚国徽马来西亚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

·国歌

  《月光》

·国花

  木槿。马来西亚人民用这种红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

·人口

马来女人马来女人  2773万(马统计局2008年9月5日)。其中马来人68.7%,华人23.2%,印度人6.9%,其他种族1.2%。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国家,主导政治的马来民族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根据宪法规定,马来族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徒),但其他种族并不受这条例的约束。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华裔在经济及贸易领域扮演主要角色。印度裔马来西亚公民占总人口的大约8%,其中包括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及佛教徒。大约85%的印裔是泰米尔裔,其他则是格拉拉裔,锡克裔及雀替尔(chettiar,即放债者之意)裔等。据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统计,马来西亚人口中约有55%属于穆斯林、35%属于佛教徒、5.5%属于基督徒(包括新教),1%属于天主教、3.6%属于印度教徒、1.5%属于道教徒、其余属于锡克教徒、巴哈伊教徒、万物有灵等。吉隆坡的华人用长长的筷子争相品尝当地特色食品——生鱼沙拉,以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吉隆坡的华人用长长的筷子争相品尝当地特色食品——生鱼沙拉,以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超过一半的砂拉越居民及66%的沙巴居民是非马来土著。一小部分的非马来土著也居住在马来半岛。非马来土著包含数十种族群,但他们都由某个程度上的共同点。直到二十世纪,大多数土著还抱有传统信仰,但许多土著已转为穆斯林、基督新教徒及天主教徒。  其他的马来西亚人民是欧裔、中东裔、柬埔寨裔及越南裔等等。欧裔及欧亚混血人民包括英国殖民者后裔及一些葡萄牙殖民者后裔。中东裔人民则大多是首先将伊斯兰教传至马来西亚的阿拉伯人后裔。一小部分的柬埔寨及越南以国民作为越战难民迁至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大约两千万的国民居住在马来半岛。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爆发了主要是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史称513事件。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约137.93万(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吉隆坡远眺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13个州是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布特拉加亚(2000年12月成立)和纳闽3个联邦直辖区。

·国家元首

  最高元首端姑·米赞·扎伊纳尔·阿比丁(TUANKU MIZAN ZAINAL ABIDIN Ibni Almarhum Muhamud Mudtan Billah Shah),2006年12月13日就任第13任最高元首,2007年4月26日登基。

·重要节日

  全国各地大小节日约有上百个,政府规定的全国性节日有10个,即:国庆(又称独立日,8月31日)、元旦、开斋节、春节、哈芝节、屠妖节、五一节、圣诞节、卫塞节、现任最高元首诞辰。除少数节日日期固定外,其余节日的具体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统一公布。

历史

  自古以来,来往中、印之间及其他更遥远国度的商船穿航马六甲海峡,使马来半岛成为东南亚主要的贸易中心。在托勒密的地图上,马来半岛被称为黄金半岛(拉丁文: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湾(拉丁文:Sinus Sabaricus)。历史上最古老的马来王国在公元10世纪时自沿海港城开始发展,包括吉打州的狼牙脩(Langkasuka)、布秧谷(Lembah Bujang)、霹雳州的木歪(Beruas)、刚迦王国(Gangga Negara)及吉兰丹州的盘盘。中国宋元时代称这里为佛罗安国、单马令国。  伊斯兰教在14世纪传至登加楼州。15世纪初,拜里米苏拉创立马六甲王朝(满剌加)但马六甲王朝的繁荣却招致葡萄牙在1511年的入侵。随后荷兰与英国也相继以马六甲为殖民中心,并逐渐控制马六甲海峡。  法兰西斯·莱特在1786年开拓并发展槟城为军事及商业中心。但很快的槟城的重要性就被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1819年开拓的新加坡所取代。1824年,英国在《英荷条约》签订后,从荷兰手中获得马六甲。1826年,英国设立了隶属加尔各答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海峡殖民地,并渐于马来半岛扩展影响力。初期的海峡殖民地包括槟城、新加坡及马六甲。1867年,设于伦敦的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  当时,许多马来州属的统治者为了解决州内的纷争而向英国殖民者求助。在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的十年内,一些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来州属也相继纳入英殖民者掌管范围。海峡殖民地的商人都希望英国政府介入马来半岛产锡州属的内政。另外华侨党派的纷争及内战,使英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商人的炮舰外交。1874年的邦咯条约最终促成英殖民者的权力扩张。在20世纪之前,由彭亨、雪兰莪、霹雳及森美兰州所组成的马来联邦(非马来亚联合邦)为英籍总督们所管辖。这些总督听令于驻在新加坡的最高专员兼海峡殖民地总督;最高专员则直接向伦敦的殖民厅报告。  其他的马来半岛的州属被称为马来属邦。虽然他们不直接从属英殖民者,但州内皆驻有英国参政司。四个北部州属: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加楼曾经被泰国统治。英属北婆罗洲(现为沙巴州)曾被苏禄王朝统治,英籍的布洛克家族则管辖拥有大片森林的砂拉越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统治及战后马来亚共产党的叛乱,促使越来越多人支持马来亚的独立。战后英国政府于1946年将马来属邦重组为马来亚联盟(Malayan Union),但因普遍受到反对,而于1948年重组为马来亚联合邦。使马来族群更向往一个更有利于他们的制度,期间开始排拒新加坡留在新国体的要求,同时决定不实施双重国籍制度,认为这将使许多移民族群同时持有马来亚及祖国的国籍。马来亚联合邦最终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这个新的国家并不包括新加坡。  马来西亚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由新加坡、北婆罗洲(改称沙巴)及砂拉越(后两者处在婆罗洲上)与马来亚联合邦共同参组。文莱苏丹虽然曾表示有意加入,但最后因为石油利益纠纷而放弃。马来西亚在独立初期所面对的危机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卡诺欲占有马来西亚的意图、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的退出及1969年5月13日发生种族暴力血腥冲突,史称五一三事件。菲律宾也曾在这时期声称拥有沙巴州的主权,因汶莱苏丹在1704年把其东北的领地让给苏禄苏丹;这个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1969年之后的数任首相不平等的给予马来人种种特权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和受教育权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遭国内各族群的反对,但反对无济于事。至此以后,马来人享有经济政治教育上的特权、有利于马来民族(称bumiputra “土著”)及中庸伊斯兰教的经济及政治制度。

地理

 马来西亚地图马来西亚地图 马来西亚主要有中间隔着南中国海的东马来西亚及西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大部分的沿海地区都是平原,中部则是布满茂密热带雨林的高原。最高山峰是处于沙巴州(马来文:Sabah)的京那巴鲁山(马来文:Gunung Kinabalu,山又名“中国寡妇山”或“神山”,为东南亚最高的山峰),海拔4095米,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长高。  布城(Putrajaya)是一个新建立的政府机构中心,建立的目的主要是舒缓马来西亚最大城市吉隆坡的交通阻塞。首相署在1999年开始迁至布城,预料将在2005年搬迁完毕。吉隆坡依然是国会所在地及国家商业及经贸中心。其他主要城市包括槟城,马六甲,新山,亚罗士打及怡保。  西马来西亚(或称马来半岛)位于赤道北部,经度大约介于100度至119度之间,纬度09度,邻国有北部的泰国和南部的新加坡。而东马来西亚则在婆罗洲上的沙巴、砂拉越两州所组成,总面积为32万9750平方公里。婆罗洲上还包括了汶莱和印尼的加里曼丹。  马来西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海洋温度调节,终年高温多雨,白天平均气温31℃-33℃,夜间平均气温在23℃-28℃,高原地区的夜间气温可低至16℃-18℃。全国平均年降雨量为2000-2500毫米,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东北季风,为雨季,降雨较多;4-9月刮西南季风,为旱季,降雨较少。马来西亚地处热带季风区,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茂盛,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主要城市

双峰塔 双峰塔

·吉隆坡(Kuala Lumpur)

  马来西亚首都。位于巴生河和鹅麦河交汇处,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北距槟城408公里,南距新加坡395公里,西距巴生港43公里。1857年,华人领袖叶亚来(Yap Ah Loy 1837-1885)带领同伴在这里发现锡矿,并开始召集华人开采。不久建立起初期矿区小镇。此后100多年,吉隆坡的地位日渐重要,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成为马来亚联邦首都,1975年2月,吉隆坡从雪兰莪州分离出来,划为联邦直辖区,确定为马来西亚首都。2001年马来西亚政府将行政中心迁往布特拉再也,吉隆坡地位维持不变,是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市内主要名胜有双峰塔、吉隆坡电视塔、湖滨公园、胡姬花公园、国家博物馆、国家动物园、独立广场、天后宫等,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马六甲(Melaka)

 马六甲苏丹皇宫博物馆 马六甲苏丹皇宫博物馆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建于1403年,曾是满剌加王国的都城,也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16世纪以来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侵占。二战后加入马来西亚。历史上与中国联系密切。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传统产业是农业和商业。近年来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工业。城西北郊13公里的海滨建有深水码头。郊区亚沙汉山是马来西亚橡胶种植业的发源地。马六甲手工艺也很出名。   位于市区的郑和庙原名“宝山亭”,于1795年由当地一位华人首领所建,用以纪念郑和到访马六甲。三保山是当年郑和以及随行人员驻扎之处。郑和带领的队伍中有部分人在那里定居,与当地巫族通婚。他们的后裔在当地被称为“娘惹”,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习俗和生活礼仪。三保山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一个园地,占地43公顷左右,安葬着大约12500位华人先辈。   荷兰红屋及教堂坐落于马六甲河畔,建于1650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这里曾是马六甲荷兰总督的住所,后改为市政府,目前是马六甲博物馆。馆藏有马来、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历史文物,也展出中国传统和马来传统的结婚礼服。   圣保罗山又名“马六甲升旗山”,因圣方济教士1548年在此山上建圣保罗教会学校,圣保罗山与圣保罗教堂因此得名。圣方济教士随后到中国、日本传教,1552年病死于中国,次年其遗灵转运来马六甲,安葬在圣保罗教堂内。17世纪初,葡萄牙、荷兰争夺马六甲,山上的建筑物毁于战火。登圣保罗山可眺望马六甲海峡。

·槟城(Pulau Penang)

 槟城 升旗山槟城 升旗山 槟城坐落于马来西亚半岛西北部,马来文意为“槟榔屿”,土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居民以华人占多数。槟城原为吉打州苏丹王朝属地,1786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莱特(Francis Light)逼迫割让,归入海峡殖民地,并将所建立的城市命名为乔治市(George Town)。其后乔治市迅速成为东方的主要港口之一。   槟城素有“东方明珠”的美誉,旅游业、商业较发达。同时槟城也享有“东方硅岛”之称,因为世界各国许多电子公司都聚集在这里设厂。槟城也有约55,000公顷的土地用以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油棕、橡胶和水果。13.5公里的槟威大桥(Penang Bridge)连接槟城和马来西亚半岛,也是目前东南亚最长、世界第四长的跨海大桥。

·古晋(Kuching)

  古晋是砂捞越州的首府,又称“猫城”,1988年8月1日升格为市,分南、北两市,南市华人居多,北市马来人居多。市区面积为508.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古晋地处砂捞越州的西部,砂捞越河南岸,离海岸约35公里。市内新旧建筑交替,河渠纵横,绿水悠悠,装载橡胶、椰子、胡椒的小船穿梭期间,又有“ 水上之都”之称。沿河两岸的高脚长屋,更是古晋的特色。   古晋居民多从事木雕、陶器、纺织品、贝壳、装饰品的制作。东部为新工业区,沿河下游4公里处是丹那晋提新港,郊区有国际机场。   古晋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该市拥有3座博物馆,即砂捞越博物馆、敦拉萨博物馆及砂捞越穆斯林博物馆。其中砂捞越博物馆是东南亚收藏最好的博物馆之一。

·普特拉加亚(Putra Jaya)

 总理府总理府 又名太子城,是马来西亚新行政中心。1996年8月,马哈蒂尔总理提出将建成马新行政中心。位于吉隆坡市与吉隆坡国际机场之间,相距两地各约40公里。整个布城面积广阔,山林起伏,宏伟壮观,其中70%为绿地,红花绿叶相映,环境清幽宜人。所有建筑物顺着自然的山势建起。这里的公路宽广,最宽处有12条车道,而且每一段公路,夹道的灯柱都有不同的设计。  随着总理府于1999年6月率先建成并迁入办公,副总理府和许多政府部门也相继迁入。经过多年建设,新行政中心已是颇具规模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休闲设施和交通体系已基本配套,并成为马来西亚一处最新的旅游景点。新行政中心的总理府、总理官邸和普特拉加亚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万人祈祷)富丽堂皇,十分壮观。

·怡保( Ipoh )

  怡保是霹雳州的首府,位于霹雳州的中部,地处坚打河及其支流巴力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平原上,距吉隆坡以北205公里。年平均气温28.1°C,年降水量2242毫米。   怡保市区建筑整齐,街道宽阔,绿树成荫,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居民以广东和客家人占多数,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郊外石灰岩丘陵耸立于肥沃的冲积平原之上,多峭壁悬崖、洞穴,著名的洞穴有南天洞、东华洞、霹雳洞等。有热水壶温泉和废弃的锡矿场蓄水湖等,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景点之一。   怡保临近的近打河谷,是世界产锡最丰富的地区,怡保因而有“锡都”之称,橡胶,花生,柚,榴莲等物产亦相当丰富。近打河将怡保分为新旧街场,旧街场是政府机关及商业所在地,火车站及市政局都在此。新街场为零售商、娱乐场所及饮食等行业的集中地。

·新山(Johor Bahru)

  新山是柔佛州的首府,位于柔佛南部,是马来西亚半岛的南方门户,与新加坡仅隔着一条狭长的柔佛海峡,是往返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必经通道。新山市区内商业及购物中心林立,是柔佛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长期执政,马来人主导政权,政局总体稳定。2003年10月31日,马哈蒂尔辞去党政职务,巴达维接任马来西亚第五位总理及国阵、巫统主席,政权平稳过渡。2004年3月21日,马来西亚举行第11届全国大选,国民阵线赢得下议院90%以上席位,继续执政,巴达维蝉联总理。巴执政以后,努力打造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提升国家对外形象和竞争力。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举行第12届全国大选,国民阵线赢得222个国会议席中的140个,维持执政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阵议席首次未达三分之二。马反对党伊斯兰教党、民主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共夺得82个国会议席,获得5个州执政权,较上届有较大突破。巴达维于大选后继续蝉联总理。2009年3月,巴达维辞去党政职务。4月,纳吉布接任国阵、巫统主席,并担任马第六位总理。

·宪法

  1957年颁布马来亚宪法,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继续沿用,改名为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后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1993年3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苏丹的法律豁免权等特权。1994年5月修改宪法,规定最高元首必须接受并根据政府建议执行公务。2005年1月,马议会再次通过修宪法案,决定将各州的水供事务管理权和文化遗产管理权移交中央政府。

·统治者会议

  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丁加奴、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榔屿、沙捞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议会

  也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2003年5月,国会通过重新划分国会和州议会选区的动议,国会下议院议席从194增至219个,除沙捞越以外的12个州议席从422增至505个。议员任期5年。2008年3月,马举行第12届全国大选,共设下议院议席222个。国阵在选举中赢得140席,反对党伊斯兰教党、民主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共夺得82席。下议长丹·斯里·达图·班迪卡·阿敏(Tan Sri Datuk PANDIKAR AMIN bin Haji Mulia),2008年4月28日就任。上议院共70席,由全国13个州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其余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任期3年,可连任两届。议长和副议长均在上议员中选举产生。现任上议院议长丹·斯里·阿卜杜尔·哈密德(Tan Sri Dr. ABDUL HAMID bin Pawanteh),2003年7月7日就任。

·政府

位于布城的Perdana Putra,其中有马来西亚首相办公室位于布城的Perdana Putra,其中有马来西亚首相办公室  2009年4月9日,纳吉布接任总理后进行内阁改组,共设25个部门,内阁成员有:总理兼财政部长纳吉布(Datuk Seri Haji Mohd. NAJIB Razak),副总理兼教育部长穆希丁·雅辛(Tan Sri MUHYIDDIN YASSIN)、总理府部长许子根(Tan Sri Dr KOH TSU KOON)、纳兹里(Datuk Seri Mohamed NAZIR Abdul Aziz)、诺尔·穆罕默德·雅各布(Tan Sri NOR MOHAMED YAKCOP)、贾米尔·基尔·巴哈鲁(Datuk JAMIL KHIR BAHAROM),第二财政部长艾哈迈德·胡斯尼(Datuk AHMAD HUSNI Mohamad Hanadzlah),交通部长翁诗杰(Datuk ONG TEE KEAT)、种植业及原产品部长柏纳·东博(Tan Sri BERNARD DOMPOK)、内政部长希沙慕丁(Datuk Seri HISHAMMUDDIN Tun Hussein),新闻、通讯、艺术与文化部长拉伊斯·亚蒂姆(Datuk Seri Dr RAIS YATIM),能源、绿色科技与水务部长陈华贵(Datuk Peter CHIN FAH KUI),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沙菲益·阿达(Datuk Seri SHAFIE APDAL),高等教育部长穆罕默德·卡利德·诺丁(Datuk Seri MOHAMED KHALED NORDIN),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塔法(Datuk MUSTAPA Mohamed),科技与创新部长麦克西姆斯·翁基里(Datuk Dr MAXIMUS ONGKILI),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道格拉斯(Datuk DOUGLAS Uggah Embas),旅游部长黄燕燕(Datuk NG YEN YEN),农业与农基产业部长诺·奥玛尔(Datuk NOH OMAR),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扎希迪(Datuk Seri Dr AHMAD ZAHID Hamidi),工程部长沙兹曼(Datuk SHAZIMAN Abu Mansor),卫生部长廖中莱(Datuk LIOW TIONG LAI),青年与体育部长艾哈迈德·沙比里(Datuk AHMAD SHABERY Cheek),人力资源部长苏巴马念(Datuk Dr S SUBRAMANIAM),国内贸易与消费者事务部长伊斯梅尔·萨伯利(Datuk ISMAIL SABRI Yaakob),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江作汉(Datuk KONG CHO HA),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莎丽扎(Datuk Seri SHARIZAT Jalil),外交部长阿尼法(Datuk ANIFAH Aman),联邦直辖区部长再纳尔·阿比丁(Datuk Raja Nong Chik Raja ZAINAL ABIDIN)。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于1985年1月1日成立。1994年6月改名为联邦法院。设有马来亚高级法院(负责西马)和婆罗州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军事法庭和伊斯兰教法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达图·斯里·扎基(Tan Sri Dato’Seri ZAKI),2007年12月11日获任命。总检察长丹·斯里·阿卜杜尔·甘尼·帕泰尔(Tan Sri ABDUL GANI PATAIL),2002年1月1日就任。

·政党

  注册政党有40多个。13个政党组成国民阵线联合执政。2001年5月,沙巴人民正义党解散,并入巫统。2002年1月,反对党沙巴团结党重返国民阵线。2008年4月,反对党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教党联合组成“人民联盟”。2008年9月,沙巴进步党宣布退出国民阵线,成为独立政党。  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Barisan Nasional):执政党联盟。1974年4月在马来亚联盟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成员党相对独立。大选时各党采用统一的竞选标志和宣言,候选人议席内部协商分配。强调发展经济,协调各政党利益,建立和平、稳定、繁荣、公正的社会。成员党包括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又称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人民运动党(又称民政党,The People’s Movement Party)、马来西亚人民进步党(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沙捞越土著保守统一党(Parti Pesaka Bumiputra Bersatu Sarawak)、沙捞越人民联合党(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沙捞越国民党(The Sarawak National Party)、沙捞越达雅克族党(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沙巴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Sabah)、沙巴人民团结党(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沙巴民主党(Parti Demokratik Sabah)、沙巴团结党(Parti Bersatu Sabah)。国民阵线主席通常由巫统主席兼任,现任主席为纳吉布。  主要执政党:  (1)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UMNO):马来人政党。成立于1946年5月11日。1987年4月因党争而分裂,被法庭判为非法组织。1988年2月马哈蒂尔在原巫统基础上重组“新巫统”(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从巫统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党重返新巫统后再次还名为“巫统”。现有党员280万。巫统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国阵出任政府正、副总理。  (2)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最大的华人政党。1949年2月27日成立,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改为现名。党员103万。2008年10月,马华公会举行党选,翁诗杰和蔡细历分别当选总会长和署理总会长。  (3)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1946年8月2日成立。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族政党,旨在争取和维护两族利益。党员55万人。主席达图·斯里·萨米·维鲁(Dato’Seri SAMY VELLU)。  主要反对党:  (1)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Malaysia):原称泛马伊斯兰教党。以马来穆斯林为主的宗教政党,主要势力在北马。1951年8月23日成立,1973至1977年曾加入国民阵线。1959至1978年和1990年至今在吉兰丹州执政,1999至2003年在丁加奴州短期执政。1992年8月决定在吉兰丹州实施伊斯兰刑事法。党员80万。现任主席哈迪·阿旺(HADI AWANG)。  (2)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政党。1966年3月19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的分部。本届国会最大反对党。主席林吉祥(LIM KIT SIANG)。  (3)人民公正党(National Justice Party/Party Keadilan Rakyat):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册的伊斯兰教社会联盟。旨在联合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力量,抗衡政府,争取公正。2003年7月,国民公正党决定与反对党人民党合并为人民公正党。党主席为原公正党主席、前副总理安瓦尔夫人旺·阿兹莎(Wan Azizah),署理主席为原人民党主席赛义德·侯赛因(Syed Hussin),前副总理安瓦尔任该党顾问。

·重要人物

  端姑·米赞·扎伊纳尔·阿比丁:最高元首。1962年出生于丁加奴州瓜拉丁加奴。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语言学院深造,1983年毕业于英格兰皇家军事学院,1988年获美国国际欧洲大学国际关系学士学位。1979年被封为丁加奴州摄政王,1990年曾任丁加奴州代理苏丹,1998年5月14日出任丁加奴州第十六任苏丹,1999年4月至2006年12月任马来西亚第十一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2月13日就任第十三任最高元首,2007年4月26日登基。已婚,最高元首后端姑·努尔·扎希拉(Tuanku NUR ZAHIRA),育有2子2女。  达图·斯里·纳吉布·敦·拉扎克:总理兼财政部长。马第二任总理拉扎克的长子。1953年7月24日生于彭亨州。获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士学位。1976年当选国会下议员,1978年任能源、电讯和邮电部副部长,是马历史上最年轻的下议员和副部长。此后历任彭亨州州务大臣、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等职。2004年1月起任现职,2004年3月大选后连任。巫统资深领袖,曾连续多次当选巫统副主席,2004年1月起任巫统署理主席。2008年3月大选后连任副总理和国防部长,同年9月改兼任财政部长。2009年4月就任马第六任总理。夫人达汀·斯里·罗斯玛·曼苏尔(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穆希丁·雅辛:副总理兼教育部长。1947年5月15日生于柔佛州。曾获马来西亚大学马来文学系及经济学系荣誉学位。1978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1992年至1995年任柔佛州州务大臣。1995年起历任青年及体育部长、国内贸易及消费事务部长、农业及农基产业部长,2008年3月全国大选后出任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2009年3月当选巫统署理主席,4月出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已婚,育有4名子女。

经济

  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基本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巴达维上任后,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控制财政赤字,将重点转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带动乡村发展。积极推动消费和投资,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实现经济多元化。2006年4月,马政府第九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获得国会通过,其主题是“共同迈向卓越、辉煌和昌盛”,施政重点是降低财政赤字,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农业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推动旅游业发展。2007年,马政府相继实施北马输油管线、伊斯甘达经济特区、北马经济走廊和东海岸经济区等大型发展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和实现未来经济转型。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马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刺激经济措施。2008年马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110.5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6%。  货币名称:林吉特(Ringgit)。  汇率:1美元=3.5林吉特(浮动汇率)。  通货膨胀率:2.5%。  失业率:3.3%。  (资料来源:马统计局)

·资源

棕油园棕油园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截至2007年1月1日,马来西亚原油储量为201.8亿桶。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工业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2007年1至8月,马制造业销售额为3378.6亿林吉特,同比增长1.5%,就业人数110.1万。

·矿业

  以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2005年矿业总产值估计为176.32亿林吉特,增长0.8%。2006年马原油总收入为455.07亿林吉特。据马能源、供水及通讯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马原油储量为52.5亿桶,可供开采19年。天然气储量为24889.8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33年。

·农牧渔林业

  耕地面积约626万公顷。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胶、热带水果等。粮食自给率约为70%。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499.3亿林吉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4%,就业人口138.7万。  盛产热带林木。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近年来深海捕捞和养殖业有所发展。2006年鱼类捕捞量为140万吨。

·服务业

  范围广泛,包括水、电、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饭店、餐馆、金融、保险、不动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70年代以来,马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2005年服务业增长6.5%,就业人数约535.36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0.76%,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自1996年设立“多媒体超级走廊”以来,创造了超过4万个就业机会。截至2006年7月,多媒体超级走廊内1552家注册公司销售收入约60亿林吉特。

·旅游业

  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1990年和1994年举办两届马来西亚观光年。拥有饭店约1878家,饭店入住率55.3%。主要旅游点有:吉隆坡、云顶、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热浪岛、邦咯岛等。据马旅游部统计,2006年赴马游客人数为1754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收入360.2亿林吉特,同比增长13%。2007年上半年,外国游客在马消费总额为240.313亿林吉特,同比增长45.9%。2008年赴马旅游人数为2205万人次。

·财政金融

  2008年9月,马政府向国会提交2009年度财政预算案,总支出预计2079亿林吉特,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8%。2008年马银行呆帐率为3.6%  截至2007年底,马外债总额631亿美元,占GDP的32.5%,少于2006年的32.8%。截至2008年11月,马外汇储备为977亿美元。

·对外贸易

  现为世界第18大贸易国。2007年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新加坡、欧盟、日本和中国。主要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外国资本

  大力吸引外资。2003年外国投资总计156亿林吉特,增长35%;2004年为131亿林吉特,下降16%;2005年为179亿林吉特,增长37%;2006年为202亿林吉特,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新加坡。2008年1至6月,马吸引外资310亿林吉特。

·人民生活

  据马统计局统计,2005/2006财政年度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为:城市居民中土著、华裔和印度裔居民分别为2067、2712和2286林吉特。乡村居民中土著、华裔和印度裔分别为1317、1621和1529林吉特。据马能源、水务及通讯部统计,截至2006年4月,马电脑用户420万人,互联网使用人数占40%。截至2007年5月,马移动电话用户为1950万户,拥有率为72.3%。  据马统计局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21937名医生,128所医院。1986年马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6年6月,马共发现艾滋病患者5830人。2007年人均寿命男性为71.9岁,女性为76.4岁,婴儿死亡率4.4‰。2007年马贫困率为3.2%,马政府拟于2010年完全消除贫困。

交通运输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亦较发达。

·公路

  2003年全国公路总长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册交通工具1480万辆。

·铁路

  2003年总长2267公里,主要贯穿马来半岛。

·水运

  内河运输不发达,海运80%以上依赖外航。共有各类船只1008艘,其中100吨位以上的注册商船508艘,注册总吨位175.5万吨;远洋船只50艘。共有19个港口。近年来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主要航运公司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槟城、关丹、新山、古晋和纳闽等。

·空运

  民航主要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营,有飞机110余架,辟有航线113条,其中80条为国际航线。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全国共有机场37个,其中有5个国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槟城、浮罗交怡、哥打基那巴鲁和古晋。

宗教和风俗习惯

  马来西亚为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国家。全国有32个民族,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为主。截至2007年底马总人口为2717万,其中马来人约占66.1%,华人约占25.1%,印度人约占7.5%,其他种族约占1.3%。他们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锡克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为国教。一般说来,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信奉佛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小部分华人、欧亚混血人和沙巴、砂捞越的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13世纪前后,随着阿拉伯文化传入,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逐渐传播。1957年独立时定为国教。宪法规定,伊斯兰事务属各州管辖,各州苏丹为本州伊斯兰教领袖,没有州苏丹的马六甲、槟城、砂捞越、沙巴四州的教长由最高元首担任。中央政府仅负责处理涉及联邦直辖区的伊斯兰事务。马来西亚伊斯兰主要属逊尼派。   马来穆斯林一般较虔诚,每天都祈祷五次,到麦加朝圣过的人倍受尊敬。回历九月是斋月,马来人一般情况下均昼禁夜食,只有年老体弱多病、孕妇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马来人平时一般忌讳用左手,习惯用右手用餐或接受别人的东西。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不饮烈性酒,在正式场合也不敬酒。马来人最禁忌的动物是猪,但喜爱猫。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峇迪衫。峇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文化教育

  马、华、印各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马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文化,推行“国民教育政策”,重视马来语的普及教育。华文教育比较普遍,有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教育

  实施小学免费教育。2005年教育经费预算为231.1亿林吉特。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0.1%,中学入学率为60%。每16名小学生一名教师,每16名中学生一名教师。全国有马来亚大学、国民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近年来私立高等院校发展很快,有私立学院662间。2006年在校大学生46.23万人。全国共有470多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130万册。

·新闻出版

  约有50份报纸,用8种文字出版,发行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主要报纸有:马来文的《马来使者报》、《每日新闻》、《祖国报》;英文的《新海峡时报》、《星报》、《马来邮报》;华文的《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简称马新社,半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8年。在亚太地区设有33家分社。  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官办。建于1946年。拥有6个广播网,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广播。马来西亚之声:建于1963年。用马来语、阿拉伯语、英语、印尼语、缅甸语、菲律宾语和泰语等对外广播。  马来西亚电视台:官办。建于1963年。包括第一电视台(TV1)和第二电视台(TV2)。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播放。私营电视台有第三电视台(TV3)、城市电视(METRO VISION)和国民电视(NTV)三家。近年开办了ASTRO卫星有线电视频道。2004年1月开播了8TV电视台。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情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马来西亚人口约2600多万,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组成,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马华人约62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3.6%,祖籍以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为主,日常社交中除使用方言外,华语是他们共同使用的母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全球已成为一种强势语文。马政府对华文教育态度有所好转。我积极与马开展教育交流,为马华文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马华文教育有着广阔的前景。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

  自19世纪初,华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出现至今,虽历尽艰辛坎坷,但从未在马中断过。不论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日战期间,还是在独立以后,无论受政府法令和政策的限制,还是受马来民族主义情感的制约,但在华人社团和马华人政党的共同努力下,马华文教育保存完好。  为维护华人学习母语的权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长期以来,马华社通过华人政党向政府提出诉求;“董教总”(马华文学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马华文学校教师会总会的简称),作为维护和发展马华文教育的主要民间机构,为华教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华社、华商出钱出力,支持华小和独中的生存与发展。马华文教育能有今天的发展,凝聚了马华各政党和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热心华文教育的华社有识之士的满腔心血。

·马华文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

  据马教育部提供的最新资料,马现有华文小学1290所,华文独中60所,华文大专院校3所(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新纪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153所国民小学提供交际华文课程,78所国民改制型中学设有华文必修课程,24所寄宿中学向马来学生提供华文课程,16所师范学院开办中小学中文教师培训课程,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国民大学等国立大学也设有中文系,其中马来亚大学还设有中国问题研究所。全国就读华文人数超过20万人,其中华文独中在校学生6万多人。近年来,不仅是华裔子女进华校,一些马来人、印度人的子女也开始到华校读书。目前就读华文独中的马来学生约5000多人,就读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近7万人。  华文已成为马新闻媒体的主要语言之一。目前马全国中文报刊杂志几十家,马国家新闻社提供中文资讯服务,国家电视台开设了华文新闻,播放华语影片,Astro卫星电视设有多个华语频道。吉隆坡国际机场不仅在3年前开始使用中文投影通告,而且在今年年初开始用华语广播航班抵离信息。多年来,马华人文化协会、华人作家协会、华文出版社和文艺团体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汉学家在马不乏其人。这些传媒、组织和学者对华文的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马华文教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马政府主张保持各种族文化特色,鼓励各种族交流和融合,学习对方的语言,促进种族和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强大,中文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为便于在中国寻找更大的商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马旅游,马政府对华文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对华文教育的态度也有所松动。目前,马华小的教师工资由政府发放。政府也承诺将改善华小教学设施,培训更多华文师资。今年5月,马总理巴达维宣布在第九五计划内,马所有国民小学将开设中文课程。在压倒多数的国民小学引进华课程,将意味华文进入马主流社会,其意义不同凡响。  马教育部还多次邀请我汉语语言专家来马进行华语规范讲座。今年5月,应马教育部的邀请,由我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教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教授和上海大学教授余志鸿组成的华语规范讲演团来马,在吉隆坡和槟城等地举办巡回讲座。马来西亚高教部副部长韩春锦亲自担任讲座筹委会主席。这些互动形式的讲座广受马华文界的欢迎,吸引了数千人次出席。

·马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

  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因素,马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政策,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  在“新经济政策”下,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行固打(比例)制,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不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分配。2002年政府虽将固打制改为绩效制(成绩),但未能改变教育歧视政策,许多品学兼优的华裔子女被国立高等学府拒之门外,难以获得政府奖学金到国外深造。长期以来,马政府不承认独中的文凭,初、高中毕业生必须在参加政府学校同等的水平考试,才能获得政府承认的相关文凭,进入高中或大学。此外,马政府至今还不承认中国大学的文凭,给赴华留学生回国就业造成困难,影响了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积极性。  马政府长期致力于马来语成为唯一教学媒介语的努力。前两年,马政府又提出用英语作为数理科教学用语。这些都对华文母语教学产生重大冲击。  马华文教育虽面临政府的限制、华校资金和师资不足等诸多困难,但拥有良好基础的华文教育,在马华人社团和华人政党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是随着我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中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华文教育仍有很好发展前景。我宜继续做好马上层的工作,将马华人社团、马华人政党、国内教育部门及我馆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马华文教育有更大的发展。

军事

 马来西亚首艘潜艇“阿卜杜勒·拉赫曼”号马来西亚首艘潜艇“阿卜杜勒·拉赫曼”号 陆军的前身是1935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组建的马来兵团。1958年从英国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军辅助部队,1963年正式改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马来皇家空军。最高元首是三军最高统帅。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任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总司令穆罕默德·安瓦尔上将,2005年4月任职。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10年。  三军总兵力12.95万人。陆军10.5万人,编成1个军团司令部、4个师、1个快速反应旅、10个步兵旅、5个炮兵团、4个装甲团,装备坦克26辆、装甲车1100余辆、火炮400门。海军1.25万人,编有两个海军司令部,编成10个中队,装备100余艘舰船,有海军基地4处。空军1.2万人,编两个管区(下辖5个营)、12个飞行中队和支援部队,有空军基地3处。另有预备役部队4.66万人,准军事部队20余万人。2005年国防安全支出约123亿林吉特,占全年总预算的12.5%。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他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131个国家建交。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反对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1998年主办了第六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张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集团。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5年底主办首次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  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关系,关注伊斯兰事务。主张伊拉克战后重建应尊重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符合伊人民意愿。在中东问题上,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不是宗教对抗,而是捍卫领土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得到国际社会承认。2006年多次以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主席国身份召集会议,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寻求对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反对西方强权政治,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核心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2004年5月当选2005-200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2006年3月,第60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取代原来的人权委员会。马于同年5月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2006-2009年)。  支持国际反恐合作,强调反恐应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否定伊斯兰与恐怖主义的必然联系,推动宗教和文明间对话。  在朝核问题上,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将危及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赞赏六方会谈为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的积极作用。

·同中国的关系

  1974年5月31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90年马取消对其公民访华限制,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不断增多。近年来,中马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1999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声明》。2004年,双方隆重庆祝了中马建交3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2005年,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和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先后访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中马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访马,中马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2006年3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马;10月,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赴南宁出席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峰会,温家宝总理会见。2007年4月,马下议长拉姆利应吴邦国委员长邀请访华。  2008年4月,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吉隆坡成功举行。6月,马上议院议长阿卜杜尔·哈密德·帕万泰来华出席第五届亚欧议会伙伴会议,吴邦国委员长会见。8月,马最高元首端姑·米赞·扎伊纳尔·阿比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访问昆明、西安和上海等城市。9月,马总理夫人珍妮出席北京残奥会开幕式。10月,马总理巴达维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  2009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访马。6月,应温家宝总理邀请,马总理纳吉布正式访华。双方签署中马《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等合作文件,并举办一系列建交35周年庆祝活动。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中马贸易额534.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中方出口21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进口320.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马来西亚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马来西亚第4大贸易伙伴。2007年,马在华投资4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马投资457万美元。2008年马来华游客104.05万人次,中国首站访马游客62.3万人次。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马是东盟重要成员,同其他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高层互访频繁,并注意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立场。马是东盟内部贸易的重要一员,2007年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788亿林吉特,占其对外贸易总额25.1%(马方统计数据,下同)。重视地区安全合作。2004年7月开始与印尼、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协同巡逻,共同打击海盗、走私和恐怖活动。  与印尼同为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相互关系十分密切。2006年马印尼双边贸易额175.11亿林吉特。2002年海牙国际法院裁定马对西巴丹和利吉丹两岛拥有主权,印尼对此表示接受。2008年1月,印尼总统苏希洛赴马进行工作访问。5月,马外长拉伊斯·亚蒂姆对印尼进行工作访问。6月,马副总理纳吉布访问印尼。7月,马与印尼正式成立马印尼名人小组(EPG)。12月,巴达维总理赴雅加达参加第37届马印尼共同边界委员会会议。2009年4月,纳吉布总理访问印尼。2009年6月,马国防部长扎希迪访问印尼。  与新加坡关系密切。新是马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两国围绕水供、填海、开放领空、马新大桥、白礁岛主权等问题时有摩擦。巴达维就任总理后,积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两国关系得到改善。2005年马新签署协议,解决了柔佛海峡填海争议。2008年1月,新国防部长张志贤访马。4月,马外长拉伊斯·亚蒂姆访新。6月,马新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两国将遵守并执行联合国国际法院对白礁岛争端做出的判决。11月,新总理李显龙在秘鲁出席第16届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马副总理纳吉布。2009年6月,新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马,会见了纳吉布总理等马方领导人。  与泰国关系良好。2008年4月,泰国总理沙玛正式访马。7月,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赴曼谷出席第48届马泰边界委员会会议。2009年3月,马最高元首米赞访泰。  与菲律宾关系总体良好,双方在沙巴领土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两国关系曾因马“安瓦尔事件”、菲在马非法移民等问题受到影响。近年来,马为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谈积极提供协助。2008年9月,马外长拉伊斯·亚蒂姆会见菲律宾总统特使、菲政府南部和平进程顾问何莫吉尼,双方就菲南部问题进行会谈。  与文莱同文同种同宗教,双方关系十分密切。2008年5月,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访马。8月,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赴马出席第12届马来西亚-文莱年度领导人磋商,两国就林梦主权归属等陆海争议原则达成一致。2009年3月,马总理巴达维访文,双方正式签署解决两国陆海争议的换文。2009年4月,马总理纳吉布访文。  重视发展同印支国家关系。越、老、缅、柬加入东盟后,马与四国往来有所增多,并逐步扩大在印支半岛的投资和贸易。2008年5月,马最高元首米赞夫妇访问老挝和柬埔寨。

·同英国的关系

  马曾是英国殖民地,后加入英联邦,并与英同为“五国联防”成员,双方关系密切。80年代初马收购英资企业导致两国关系趋于冷淡,后虽有所回升,但仍时有磨擦。1995至1996年间,马哈蒂尔总理三度访英,两国关系有了较大改善。2007年1月马总理巴达维访问英国。6月,马副总理纳吉布赴英国伦敦出席“2007年马来西亚周”活动。

·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经贸关系密切。日是马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向马提供贷款最多的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马哈蒂尔总理提出向日本学习的“向东看”政策,旨在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2008年5月,马总理巴达维对日进行工作访问。

·同美国的关系

  美近年来一直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外来投资者。两国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矛盾较深,双边关系曾因“安瓦尔事件”受到一定影响。“9·11”事件后,美出于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重视马在伊斯兰国家中的特殊作用,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反恐合作加强。2008年7月,马外长拉伊斯·亚蒂姆赴新加坡出席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举行双边会谈。2009年5月,马外长阿尼法访美,与美国务卿克林顿举行会晤。

·同其它国家的关系

  2008年1月,马总理巴达维访问西班牙,出席世界文明联盟论坛。5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携王后访马。6月,纳米比亚总统普哈姆巴访马。波黑总统哈里斯访马。7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访马。马副总理纳吉布出席在卢萨卡举行的全球南非国际对话会。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