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错误有哪些“《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

发布:白小白 时间:2022-10-24 19:43:38

《三国演义》是很多人最喜欢读的小说,书中那些鲜活的英雄人物,那些荡气回肠的铁血战争,使人们沉醉其中,不舍释卷。

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既然是小说,就必定有很多内容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于是,很多人被“蒙骗”在其中,产生了很多的错觉。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的7个错觉,以及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

错觉一:张飞长得很丑

提起张飞,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黑脸大汉的形象。三国原著中对张飞的外貌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于是,很多人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张飞一定长得非常丑,非常的凶神恶煞。

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未必很丑。不仅不丑,反而有可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飞有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蜀后主刘禅,并且都很受刘禅的宠爱。姐妹两人先后被册封为皇后,在历史上被合称为“大小张后”。

刘禅在位41年,只立过两个皇后,就是张飞的这两个女儿。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可想而知,张飞的两个女儿必定是貌美绝伦,国色天香,否则不可能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先后被立为皇后。假如张飞真的是一个黑脸莽汉,是不可能生出这样的两个女儿的。

所以,张飞长得很丑,或许只是一个小说带给大家的错觉而已。

错觉二:胯下赤兔马

在《三国演义》里,经常会描写到骑马打斗的场景。尤其是关云长,手提83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马,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下凡。

可是在真实的三国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骑马打斗的场面,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发明马镫。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所谓马镫,就是一种悬挂在马鞍两侧的环状结构,可以让人踩踏在上面,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根据学者考证,历史上最早的马镫出现于十六国时期,比关羽的生活年代足足晚了200多年。

所以在三国时代,人们骑马时根本没有马镫可以踩踏。骑马者坐在高速飞奔的马背上,只能靠着两腿夹住马腹的力量来稳定身体,根本没办法完全坐稳,更别提手持那么重的武器进行打斗了。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错觉三:孙权和刘备是同龄人

孙权是鼎立天下的三国枭雄之一,能够和曹操、刘备分庭抗礼。另外,他还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了刘备为妻,照这么算,刘备还要喊孙权一声大舅哥。

很多人因此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孙权与刘备是同龄人。在电视剧里,孙权的装扮看起来也和刘备年龄相仿。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按史书记载,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孙权出生于公元182年,两人的年龄足足相差21岁。刘备迎娶孙尚香时已经48岁,而当时的孙权只有27岁。

所以说,孙权和刘备根本不是同龄人,而完全是年龄悬殊的两代人。

错觉四:诸葛亮是史上第一军师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一般的存在。他可以未卜先知,可以用兵如神,甚至可以呼风唤雨。

于是,很多人产生了错觉,认为诸葛亮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一位军师……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只是一个善于治国辅政的政治家,他既不擅长行军打仗,也不擅长运筹帷幄,实在不能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高超的谋士,和张良、陈平、郭嘉这些职业谋士相比,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在正史中有非常多的记载可以证明。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刘备攻打益州时身边带的谋士是庞统,而只是让诸葛亮留在荆州进行防御。为什么攻打汉中时带的谋士是法正,而只让诸葛亮坐镇成都。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每次都会铩羽而归,无功而返……

其实,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神一般的表现,只不过是罗贯中刻意的夸大和渲染罢了。

错觉五: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提到蜀后主刘禅,很多人立刻会想起一句话,那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用来比喻那些不求上进,难成大器的人。

所以人们错误的认为,刘禅就是天生的一个不成器的人,注定成为昏君的代表。

可是,刘禅真的很不成器吗?还真未必。

我们来看一看刘禅做皇帝的经历。刘禅总共在位41年,放在中国历史上都能算得上时间比较长的。即便是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没有了诸葛丞相辅佐的情况下,却仍然独立自主的当了30年的皇帝。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诸葛亮死后,刘禅也重用了一大批贤臣和能臣。在朝廷内部,他重用蒋琬和费祎,对外军事上,他重用姜维。他虽然没有非常大的建树,却起码称得上中规中矩,并不能算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昏君。毕竟,他和东吴的那位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孙皓比起来,简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可见,刘禅并非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蜀国之所以灭亡,还是与魏蜀两国悬殊的实力差距,以及蜀国内部士族集团的人心向背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蜀汉之亡是历史大势,换谁都没辙,不能全部责怪刘禅。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错觉六:刘表懦弱无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荆州牧刘表是一个非常懦弱无能的人。他坐拥荆州之地,手下雄兵数十万,却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任由荆州基业落入他人之手。

然而,这其实也是一种错觉。历史上真实刘表不仅不是懦弱无能,反而非常的精明强干。年少时候的他气宇轩昂,姿貌非凡,名列当时的“八俊”之一。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公元190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牧,但当时的荆州四分五裂,盗贼蜂拥而起,百姓民不聊生,这对于在当地毫无根基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可是,刘表并没有被这个局面吓倒,他单骑上任,并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凭借过人的才干和雷厉风行的手段,他快速的联合当地的各股势力,并平定了各地盗匪的叛乱,把零散分裂的荆州统一成了一个完整的州郡。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所以说,刘表根本不是懦弱无能,他只不过是采取了一种保境安民,和平发展的策略。正因为这种策略,才使当时的荆州成为了一片远离战火涂炭的世外桃源,以至于很多中原人士都选择南下荆州逃避战乱。在三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的这种举动造福了很多人。他或许不能像曹操那样统一四方,却可以获得很多百姓的爱戴。

错觉七:庞统长得奇丑无比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凤雏”庞统。

《三国演义》说庞统长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于是,这就又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认为庞统长得奇丑无比。

为什么这也是错觉呢?因为在正史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庞统长相的记载。相反,和庞统同时期有一个名叫杨戏的人,他曾在《季汉辅臣赞》中写庞统的外貌,是“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这里的“美至”二字,说的就是庞统的长相。能用到“美”,说明庞统不可能长得非常丑,至少应该是中等水平。

另外,司马徽也曾说,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在魏晋时代,评判士族子弟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就是看长相。庞统被称为“士之冠冕”,说明他在士族之中属于出类拔萃的级别,是根本不可能长的太丑的。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庞统不仅不是很丑,反而还有可能是风流潇洒的一个美男子。这一点,也是《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错觉。

《三国演义》中隐藏的7个错误信息,你是否也被骗了?

结束语:

有人曾说,中国人的心中存在着两部“三国”,一部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一部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诸多矛盾,却丝毫不影响我们探究和讨论那段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时代。

关于《三国演义》,你还知道哪些与历史不符的内容呢?欢迎一起讨论。

( T___T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