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4首咏蝉唐诗

发布:辛有志 时间:2022-10-25 03:46:38

夏天到了,知了开始叫了。知了,学名称为蝉,可能是很多人眼里的美食,也可能是很多人耳里的噪音。

在古代,蝉自然也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在躁动的蝉身上,诗人们纷纷寄托自己的情感,留下了很多著名诗篇。比如说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等等。

当然,今天我准备聊几首不是那么出名的咏蝉诗。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4首咏蝉唐诗,借物感怀,留下千年感慨。

第1首,《病蝉》: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贾岛以苦吟而闻名,诗风多为荒凉枯寂,读之令人肠断。这首《病蝉》,首句就点出病蝉之痛苦,“飞不得”三个字,既是贾岛对于病蝉的怜惜,何尝不是贾岛对自身的感叹呢。

接下来具体描写病蝉的形象:“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犹能”与“尚极”,是说病蝉与不生病的禅一样,都是“满腹才华”,都是“鸣声高远”的,但是因为病而已经不能与其他蝉归于一类,这才有“犹能”与“尚极”的隐含不平。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这是说病蝉遭遇的不平,其实也就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意思,只不过更加含蓄了。

至于最后两句,则将含蓄变为直接,直接大声疾呼:“那些外表好看的黄雀和鸢鸟,全都对病蝉虎视眈眈,都怀着害人的意思呢!”

这自然是贾岛的心声,也是贾岛真正的心意体现。正因为如此,病蝉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生病人,让人想到历史上那一个个被排挤的才子的悲剧命运。

第2首,《蝉》: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罗邺。这首诗借蝉写思乡之情,感情真挚,因为借用了蝉的形象,自然而又动人。

前两句说“蝉噪最堪惊”,第3和第4句进行具体解释。因为蝉声代表了秋声,一年一度一个秋,催了时节快走,凋零了双鬓快白。第5和第6句写蝉不懂人的醉态和离情,可见人之烦恼,本来胜过了蝉的烦恼。蝉是漫无目的的叫,听的人却心有所感的悲。

最后再一次写“最堪惊”,写蝉的目的乃是为了写人。在故乡听到蝉的叫声,已经会很惆怅了。而诗人常年在外奔波,思乡亲切,外地的蝉声和故乡的蝉声听起来一般无二,而诗人却不能够返回故土。这种悲伤与难受,可想而知了。

第3首,《蝉》: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 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许浑。许浑擅长律诗,以“山雨欲来风满楼”而闻名千古。这一首《蝉》则是借物抒情,写悲秋之情。“不知何 事爱悲秋”,这一句将蝉同人进行对比。人之悲秋,是因为感叹时光,感叹命运,感叹人生,是有原因的。而蝉之悲秋,则显得多余。这一对比,自然就显示了诗人的愁绪。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愁绪之不断,正如蝉声之不绝。虽然不想愁,而愁送去又来,正如蝉声之呶呶不休,令人烦恼而不能改变。

第4首,《郊园闻蝉,寄诸弟》: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这首诗用蝉来写兄弟之情,寄托思念之意。蝉声不管是在郊园还是南谯,都仿佛一样。可是,当时诗人和弟弟是在一起的,而现在呢,兄弟们却在不同地方。蝉声不懂人的感情,只管响动鸣叫。而人在蝉声中寄托的耿耿思念,不知道能否穿越空间,让弟弟们感受到呢?


~>_<~+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