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包谏议湖墅路中举帆(同用山字)(权德舆 唐诗)
萧萧凉雨歇,境物望中闲。 风际片帆去,烟中独鸟还。 断桥通远浦,野墅接秋山。 更喜陪清兴,尊前一解颜。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818),中国唐代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祖辈迁居润州(今镇江)丹徒。权德舆家世源远,自十二祖前秦符坚的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世代为官。父权皋,曾为安禄山幕僚,“安史之乱”前,他果断逃离安禄山,义勇为时人称道。权德舆从小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百篇,小有名气。公元792年,经人推荐,被唐德宗征为太常博士,转右补阀。 权德舆为人刚正不阿,为政尽职秉公,他的政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关东、淮南、浙西等地发生大水,二十个县的人民不能安居,生活困难,他果断建议德宗皇帝贩灾,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为减轻灾区人民的负担做出了他的努力。是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官名),管理财政,权德舆知道裴延龄有弄虚作假的贪污不廉行为,且“群情众口,喧于朝市”,不宜任此要职,就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德宗,义正词严,直言反对,表现了可贵的政治家为国为民的品格。公元803年,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只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权德舆见此心中焦灼,他大声疾呼:“救之者不在于祈求,乃在于事实!”他认为应该裁减经费,免除租税,救济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公元810年,淮南节度使王锷厚礼贿赂唐宪宗左右,欲谋相位。权德舆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与李藩、李绎配合,坚决反对,终使王锷未得其人朝之逞。 权德舆“性直亮宽恕,动作语言,一无外饰,蕴藉风流,为时称响”;他“章奏不绝,讥排奸幸”;他还举贤任能,只要有才有德,一律任用,否则即使上头说情,也是坚辞不准:“举土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既不可信, 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严肃认真地为国家选拔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公元813年,权德舆罢相,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又转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因病求还,不幸卒于途中。有《权载之文集》50卷,40卷文章中,有大量的疏、论、表、碑、铭、书、记、序等;有诗10卷。《四库全书》收《权文公诗集》十卷。有子权璩。《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均有传。》作者详情,参见权德舆上一篇:独鹤(韦庄 唐诗)
下一篇:江边吟(韦庄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