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标建筑花果园双子塔 alt="位于花果园湿......" />
首页 > 

花果园商圈:力促消费升级,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最闪耀的星”

2019-10-15 17:00:21

​​ alt="贵阳地标建筑花果园双子塔">贵阳地标建筑花果园双子塔

alt="位于花果园湿地公园的音乐喷泉">位于花果园湿地公园的音乐喷泉

alt="入驻花果园B南区的原公园路夜市">入驻花果园B南区的原公园路夜市

alt="市民在花果园购物中心购物">市民在花果园购物中心购物

alt="花果园一音乐餐厅吸引市民前往体验">花果园一音乐餐厅吸引市民前往体验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活跃夜间商业和假日消费市场。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有利要素和巨大潜力。随后,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贵阳市、南明区在“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新兴商业发展提升行动,强化商旅文一体化,发展夜间经济。

  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在花果园日均百万人次客流量的强力支撑下,一个集餐饮美食、时尚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逐渐形成。夜间经济各要素正不断聚集优化,消费新动能不断积蓄和释放,助力“爽爽贵阳”成为“消费天堂”。

  ■消费习惯:促进夜间经济繁荣的火种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底蕴,搭建出风格各异的消费空间。贵阳是一座充满烟火气、具有独特休闲氛围的城市,游客不仅喜爱贵阳的凉爽气候,对贵阳的夜间经济也是大为夸赞。

  来自武汉的钟先生一家一抵达贵阳,就被花果园热闹的夜晚震惊了。“已经凌晨12点多了,大街上还有很多人,许多商家还开门营业,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贵阳真是一座‘不夜城’。”

  夜间客流不断,让不少店铺延长了营业时间。花果园M区2栋一家20多平方米的螺蛳粉店,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40分到次日凌晨3点,吸引不少食客纷至沓来。“晚高峰时,一直有外卖订单,许多食客还在店铺里排队购买。”店长周女士说,去年8月,她带着这一“网红美食”进驻贵阳,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贵阳开了6家店铺。现在,花果园店的夜间订单是6家店中最高的。在某外卖平台上,她一天能接到100多份订单。

  螺蛳粉生意红火,是花果园夜间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花果园,占地10000平方米的“汇美时尚创艺集市”、占地5000平方米的K7生活馆等“夜间街区”陆续入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2018年7月,原公园路夜市整体搬进花果园B南区的K7生活馆并正式开业。该地有200余户商户,是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百货夜市,营业时间从15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被市民称为“不夜城”。“指缘佳丽”是其中一家商铺,专做女性美容美甲等,据该店老板介绍,得益于夜市区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她的月营业额保持在20万元左右。

  “我们做过调研,逛百货夜市是根植于贵阳人‘骨子’里的一种消费习惯。”K7生活馆招商部工作人员朱先生介绍,百货夜市的红火,与贵阳人的消费习惯和花果园的强大活力密不可分。

  “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做回自己。”这句话真实反映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用消费犒劳自己,以娱乐放松身心,也成为上班族的普遍选择。为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的需求,集音乐、美食、美酒、表演为一体的“胡桃里”餐厅在花果园开业,每天营业时间超过15个小时,深受年轻人喜爱。

  消费习惯驱动夜间经济发展,正让贵阳这座“不夜城”成为真正意义上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商业体量:滋养夜间经济成长的土壤

  越来越多商家看中超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经济潜力。截至今年8月底,南明区市场主体共111640户,企业总数和新增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区(县)级首位。其中,在花果园的工商注册户有22000户,占南明区的19.7%。

  据了解,花果园为夜间消费提供足够体量的消费场所,夜间经济在花果园得到快速成长。花果园商圈近300万平方米的商业规模效应及统一开发运营带来的优势,正在不断凸显。

  花果园商圈已有并打造中的项目有海豚广场(含双子塔)、贵阳街、购物中心一期和购物中心二期等大型商业项目;都会新天地(儿童业态)、家电广场、中环广场等中型(专业)市场;香雅夜食城、漫街、乐街等23个主题街区,铺位多达2.8万余个,入驻品牌1.5万余个,其中首进贵州品牌近200个。花果园区域内的商贸业业态丰富、品牌多样,为振兴商贸业,打造“百场千店万铺”做好了基础性和业态升级的准备。

  各个商业项目形成差异化定位:国际奢侈品中心“海豚广场”、国际顶尖潮牌聚集地“贵阳街”、奢华五星级酒店“贵阳费尔蒙酒店”,以及年轻时尚潮流地标“花果园购物中心一期”、家庭优质生活中心“花果园购物中心二期”等商业项目,满足了各个消费人群的消费体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贵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0亿元,同比增长4.4%。《贵阳市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3年至5年,初步形成两条城市商贸发展轴、1个核心商圈、4个区域商圈,引进国内外连锁便利商铺1000个以上,力求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

  ■设施建设:支撑夜间经济发展的要素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已成为多个城市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我国夜间经济正从最初的夜间餐饮向消费场景更多、消费品质更高的“升级版”发展,而这一过程必须经历软硬件的提升和完善。

  在花果园,众多地标性建筑成为了夜间经济聚集区的重要名片。335米的花果园双子塔,多次参与全国各地城市地标建筑的灯光秀联动活动,成为一张展示区域特色的名片,吸引省内外游客驻足“打卡”。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发展夜间经济的能源基础,在220KV赤马变电站投运的同时,由贵阳供电局投资新建的4条10KV线路电缆工程,以及新增的4台环网柜、敷设的10430米电缆即将在12月份送电,从而保障花果园用电。为保障花果园远期用电、繁荣花果园夜间经济,220KV五里变电站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抓紧建设,预计明年正式启用。

  通达全城的道路,是保持夜间经济“血管”通畅的交通基础。花果园区域内采用“公交优先+道路快速通行”模式进行交通规划,整体打造由轨道交通、公交、BRT、人行慢行系统、地下交通等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花果园内有大型城市公交枢纽2个、公交始发站3个、BRT车站3个;建设“六横六纵”市政一级主干道12条,总长约32.14公里;已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3号线贯穿花果园片区,设有花果园西站、花果园东站、松花路站三座车站,其中花果园东站、松花路站为换乘站,建成开通后,花果园的立体交通格局将实现又一次“升级”。越来越多市民、游客通过立体化出行方式光顾花果园,尽享“不夜城”。

  整体景观亮化,是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的视觉要素。每天晚上,位于花果园湿地公园的音乐喷泉如约启动,在灯光映衬下,喷泉随着音乐节奏开始喷洒出各种造型的水柱水花。同时,在花果园中环广场打造的“巨型旱喷水秀”,预计布设面积约20个篮球场大小,喷水高度达10层楼,将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地”。此外,花果园片区内所有隧道均进行亮化改造,宏立城集团投入近400万元,将原有的隧道钠灯全部更换为更亮、更节能的LED灯。

  实行24小时环境保洁,是提升夜间消费体验感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花果园的24小时保洁服务在多个区域推行。

  社区安全是夜间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公安、社区、居委会、物业等单位部门在花果园多个区域安装的刷脸门禁智慧安防系统相继启用。截至今年9月底,花果园片区已有约8万人录入了信息,并汇入公安系统,为区域提供智能化安全保障。

  此外,为确保网络的速度和便利性,宏立城集团与移动、联通、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花果园成为贵州省首个5G社区。目前,贵阳市首个联通5G体验馆已在花果园落成,为网络消费提速奠定基础。

  ■文旅搭台:提升夜间经济品质的亮点

  如今,在我国夜间消费中,餐饮服务、购物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群众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花果园通过文旅结合、商旅结合的方式,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打造中高端消费品的独特商业氛围。宏立城集团总投资110亿元,建设约93万平方米的国际顶尖潮牌聚集地———贵阳街。该街区长750米,规划由13栋中西古典宫廷式建筑组成,其中两栋为超高层双子塔建筑。这里将布局剧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集群,成为传承贵州特色非遗文化的根据地,投用后将成为花果园“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贵阳市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南明区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在“实施特色街区改造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高品质步行街,积极推进花果园“贵阳街”等街区建设。

  宏立城集团贵阳街项目负责人认为,攻坚行动计划带来了新一轮政策优势,花果园贵阳街将奋力打造成为国家级以及省级步行街。

  夜间经济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达228592.2亿元。随着各级政府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等,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在2020年突破30万亿元。

  贵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贵阳市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新的时尚消费潮流已经到来。

  ■延伸阅读

  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

  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

  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一词是舶来品,它指的是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多指向第三产业,包括购物、餐饮、文旅、娱乐等消费行为。经查证,到1979年11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夜市”关键词的报道共11篇,这些报道的核心主旨都是鼓励各地供销单位开办“夜市”以满足农民、工人一天劳作之后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即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已产生重视夜间经济发展的萌芽。

  1979年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夜间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日益开放、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广州在1984年5月设立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这个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商品、服务的夜市开启了市场经济下中国夜间经济的1.0版本。

  之后,中国夜间经济2.0时代的大幕迅速拉开:许多大城市迅速涌现出著名的“商圈”,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新街口、广州的北京路等等。许多城市开始研究并陆续出台规范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夜市”到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催生的个体户小商贩集聚的“夜市”,再到大型“商圈”的出现,以及当下各地政府倡导的“夜间经济聚集区”(中国夜间经济3.0版本),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

来源/贵州日报​​​​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