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申论客观题考前冲刺——概括题

2020-07-31 18:00:29

​​(一)题干常含的表述

概括、归纳、概述、简述、指出、概括与归纳、总结、整理等相类似的表述

    例:给定材料1和给定材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注意】分类、分层、归纳、整理等词汇=分门别类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类词汇都要“先总后分”,要点前置+具体表现


(二)把握题干关键信息

四个关键点:

作答范围—准确定位,明确答题要点的范围。

核心—确定答题内容,明确题目到底需要概括什么内容。比如,是概括原因,还是表现。

要求—常见要求课堂上都会讲解,注意特殊要求即可。

分值—估计答题要点数/字数限制—调整答题格式和语言。


(三)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

归纳内容可能包括: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特征、争议等。

申论四要素:问题及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问题概括题——不XX、缺乏、落后、单一、不足、瓶颈、层次低……

    原因概括题——坏事情的原因:原因和问题不分家。好事情的原因:问题的反面(完善、合理、充足、先进……)

    影响概括题——意义概括题:有利于、有助于、使得……。危害概括题:致使、导致、后果……

    对策概括题——动词+


(四)读懂要求

准确: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求:来自材料、规范表达、书面语言。

全面:体现按点赋分的给分原则。内容全面,要点齐全。

    ▲切记:问什么答什么,有什么写什么,绝不画蛇添足。

简明:不废话、表达清晰、表述简洁

条理清楚(标序号)与省字数

    简单的省字数:不必写“答”;不需要“首行缩进两字符”;序号只占一格。

    高级的省字数:摘抄规范词句;压缩大段句子;答案尽量以词语形式出现,少写长句;不写形容词、连词、副词。


(五)把握五大原则

首尾句原则:根据段落结构寻找答案要点。

三高词原则:高频、高端、高度概括的“三高”词语往往就是答案要点

关联词原则:功能性词语引导答案要点

    【功能性词语】

观点:谈到、说到、指出、总结到、表示到、提到、仔细分析到、认真比较后发现……

强调:意识到、充分显示、充分证明、充分表达、值得重视、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说、提示到……

关联

态度:希望、满意、不错、叫好、危害、严重影响、困扰、忽视、重视……

    【关联】

转折:“虽然……但/却……”、“然而”,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因此”、“因为……所以……”,重点关注结果;“之所以……是因为……”,重点关注原因。

条件:“只有……才……”、“除非”、“只要”,重点关注条件。“无论……都……”,重点关注“都”后的内容。

递进:“除了……还……”、“不仅……而且……”,或出现语气上的强调和加重的词语时,例如“真正、关键是、正是因为”等,重点关注递进之后的内容。

标点符号原则:关注引号、冒号、顿号等词汇

“人”本原则:相关人士、重要人物的看法,(学者、专家、政府官员、相关当事人)发表的言论


(六)常见归纳方法

按照主体(个人、家庭/家长、企业、行业组织、媒体、政府、社会……)进行分类。

按要素(意识、宣传、政策、制度、技术、投入、法律、监管、执行……)进行分类。

按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进行分类。

按照性质(意义、危害)进行分类。

按照主客观(主观、客观)进行分类。

按照层级(城市/乡村、地方/中央)进行分类。


(七)例题举例

>

(八)提分要领

采分点找的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卷面好、逻辑清晰,谁得分高

一条答案当中如果有好几句话,建议写个小总括句。

读材料、分析材料也很关键,学会分析材料结构,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能迅速找到采分点。

材料有难度的情况下,放慢阅读速度,理解材料大意,对材料进行提炼和梳理。

先确保原词都抄完,再根据个人储备进行扩充。

不是所有的例子都不用看,如果前面是例子,后面是对例子的规范的总结,可以直接抄后面的原词,如果一段当中只有例子,需要判断例子中是否有有效信息。

材料本身有逻辑,读材料时注意通过高频词进行划分。

根据材料和格子把握好作答时间。

第一遍通读材料时把握材料逻辑,确定大体分类。

根据格子确定是否写对策之后的效果。

注意审题,确定作答主体及答案形式。

概括/分析不同之处,一定要体现出对比,不能单纯的将两个主体的答案要点进行罗列。

积累常用的对比:主体、对象、理念、思路、标准、手段、效果

找多个要素时,在圈关键信息注意使用不同的符号

注意关键信息前置,让阅卷人迅速把握答案要点及逻辑

作答多个要素时,最好分段

当材料中没有大量规范语句可以直接摘抄时,注意关注名词,作答要素时是对策的话,在名词前加上动词即可。

近些年来,概括题中会出现创新问法,注意“特点”的作答思路可以为“人物+特点+事例/具体表述”

读材料之前一定要明确要找的要素,深挖题干关键词。

材料中没有的词汇可以自己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材料本身就有逻辑,注意通过过渡句、高频词等确定答案分类。

“抽象”部分也应写成对应的要素,如“温饱方面”应写成“温饱问题得已解决”

审题时确定材料的阅读顺序和找要点的顺序。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