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中国速度拍电影,这次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

2020-10-25 10:00:30

​​>


一部正常的战争电影制作周期是多长?往快了算也得一年以上吧。但《金刚川》今年7月初正式开机,10月23日就与观众见面了,这是我对影片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这本身是一个特别不科学的事儿,三个多月的时间用来做电影后期可能都有点紧,如今却是边拍摄,边后期,边宣发,一样都没耽误。全剧组5000余人没日没夜的工作,就像片中的志愿军战士一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虽说当艺术创作变成了任务,电影拍摄变成了赶工期,会显得工业味儿稍微浓重了点,但《金刚川》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又一次展现了中国速度的实力。数千人紧密协作,将中国电影工业再次升级,可以说影片的顺利上映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管虎的剧本没有去讲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局,甚至没有正面表达金城战役,而是把故事的焦点放在战场边缘一个非常小的点上。将一天之内,在金刚川上这座木桥周围的几组人物交代得明明白白,透过这些最普通的志愿军战士,诠释战争与和平,英雄与牺牲。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一场大型战役,最终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促成了最后的停战谈判。

>

这场战役中,为了在指定时间内投入更多的战力,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金刚川上木桥,将支援部队及时输送到主战场。
让苏莫没想到的是,管虎这次用了一个类似《敦刻尔克》的多视角叙事,来展现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甚至电影拍的连战斗都算不上,更像是炮台与飞机间的双雄对决。
这样的谋篇布局不知道是因为制作周期不足,要三个视角同时拍摄;还是觉得这样能更好的的刻画人物,全局展现故事;又或是单纯管虎导演像要尝试一个全新的叙事方法。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从成片效果来看,这个决定都是错误的。

>

第一段是李九霄与邓超的视角,他们是等待渡河的支援连队。
李九霄饰演的班长一心想参加金城战役,好带着牺牲战友的嘱托,拿回一枚荣誉勋章。然而金刚川上这段木桥不断被炸毁再修好,他们作为旁观者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修桥的工兵与桥对岸的高炮班与美军侦察机的较量。
观众等于跟随着他们的视角,花了半个小时了解战斗的全貌。不过我们只看到了结果,至于战斗的具体过程我们是不知道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就是切换到当事人视角,用细节把骨架补充完整。
这其实是更高明的叙事手法,先把结局告诉你,再讲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如果用得好了,会营造出更强的悬疑感。

>

所以悬疑片和恐怖片特别爱这么拍,比如《恐怖游轮》就是在第一个轮回特意留下很多空白,而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轮回的启动,那些让人疑惑的问题才得到解答,而且是以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

>

这个结构玩儿的最复杂的,还要数小成本惊悚片《11:14》,全片都发生在11:14前后的十几分钟,通过不同的视角变换,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框架里反转再反转,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才将所有的视角串联起来,达到让观众震惊的效果。
战争片用这种手法本身就比较吃亏,前面提到的《敦刻尔克》与《金刚川》的情况也不太一样。诺兰通过将时间长度不同的三条线平行剪辑,营造了一种假象,等于是用叙事结构,生生造出了悬疑感。况且《敦刻尔克》的空间和时间都足够大,丰富的素材极大的拓展了战场的边界,产生1+1+1>3的效果。

>

《金刚川》就不同了,一是故事太集中,其实第一个视角结束,剧情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后边两段成了对故事的补充,没有拓展出任何新场景。
二是剧情没什么悬念,第二段和第三段看起来不但没有解谜的体验,反而重复和拖沓,毕竟故事就这么点内容,反复强调同一个点,是会削弱表现力的。
也许在管虎的设想里,第二段和第三段不是为了揭开故事上的悬念,而是在情感上做一个递进式的爆发。只是最后这个效果也没有达到,主要的原因就是拉胯的美军飞行员视角。
因为飞行员数量太少,任务也相对单薄,就是炸个桥,所以可拍的东西非常有限。这样的信息量根本不应该单独成章,只要像《珍珠港》那样给几个镜头就足够了。

>

可能是为了凑数吧,因为如果只拍两个视角好像不够工整,况且拍完河这岸拍河那岸,重复叙事的弊端会暴露得更彻底,所以主控导演郭帆只好靠着台词推动剧情,塑造了极不真实的酒鬼飞行员形象。
细品美军的对话,除了以上帝视角说出那句“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外,没有任何新的角度。

>

第三视角是吴京和张译的高炮班。
这段拍得极好,通过“师徒”二人争抢跑位的小矛盾,表面上较劲,实则在保护对方周全。这么一个小的情节点,不但把敌我实力悬殊和弹药不足的问题交代清楚,还高效的塑造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志愿军英雄。
这也是三段中最惨烈的一段,飞机的子弹扫过,活生生的战士直接就被射成了血雾。而站在他旁边的战友毫不犹豫的补上去填弹,跟没看见这幕一样。
旁白里说战士们不害怕,怎么可能,是人都害怕,即使他们准备好了牺牲肯定也还是害怕的。就像张译叫战友们暴露方位,与敌机决一死战的时候,几个战士先是互相看了一眼,却谁都没动。直到张译再次大喊着“点火”的时候,他们才继续坚定的执行任务。
这些细节抓得很棒,也是最打动我的点。如果没有三段式的结构,而是老老实实的用90分钟讲一个护桥的故事,我可能会更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电影从根儿上就错了,尽管用高效的合作,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这么有质感的一部影片,也不能弥补路线上的错误。
还有战争电影标配的旁白的使用也让人迷惑,因为《金刚川》主视角的飘忽,所以出来了好几位“讲述者”。问题是这些旁白除了提示这位幸运的小战士没有在战争中牺牲外,对于电影本身没半点帮助。

>

影片有一个王炸的阵容,为了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上映,《金刚川》至少启用了管虎、郭帆和路阳三位导演(还不算进组帮忙的导演们)。演员方面也很靠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五位主角没有短板,拿来就能直接用。尤其是张译,能在短时间里提交这样的表演,影帝水平不接受反驳。
电影从思路到制作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3个月做出来的特效镜头还可圈可点。最大的遗憾在于选择了一个并不合适的叙事手法,以及让人特别不舒服的第二段视角。归根结底还是制作周期不足导致的,如果有一年以上的拍摄周期,即使保留现在蹩脚的结构,影片质量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我总体上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不是因为他是谁拍的或者谁演的,而是为了镜头背后那群“最可爱的人”。

>

一直以来,抗美援朝战争在很多人脑中只是标签和符号,《金刚川》给了他们音容笑貌。这是观众从任何史书上都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金刚川》这样的电影是越多越好,志愿军的粉丝也是越多越好,至少不能比防弹少年团少,才对得起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的人吧。
最后畅想一下,如果影片总票房超过《八佰》,成为首部全球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中国影片,当这则新闻在美国媒体上刷屏的时候,他们会是一个怎样感受?​​​​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