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热点

商业化泛滥导致文物古建失去原本面貌,文化遗产蒙尘

社会热点 2023-08-22 11:20:17

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不能简单地成为地方文保的单选题。保护文物古建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实现历史风貌的保留,确保文物的原汁原味不受损害。随着社会力量参与的尝试不断拓展,为文物保护路径注入新活力,也应当寻求文明传承的平衡点。

根据央视报道,甘肃天水市拥有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为抢救这些古建筑,天水市在2015年至2021年间拨付了超过8.88亿元的保护资金。然而,一些市民和游客发现,这些古建筑在修缮后商业化运营,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有的甚至被改造成日式餐厅,引发了社会关注。当地回应称已成立核查组并制定整改措施,但这也凸显了文物保护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文物古建的保护中,一些地方面临着保护不足的“穷死”困境,基层文保力量薄弱,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又面临着商业化开发的“商残”风险,为了开发利用,古建筑可能被改变用途,丧失原有历史文脉。

然而,是“穷死”还是“商残”,不能成为地方文保的单选题。在保护与发展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这需要地方探索多种模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古建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例如,一些古城古镇通过有限度的商业化运营,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双赢。

不同地方的实践表明,文物古建的商业开发需要明确边界和平衡。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但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确保历史风貌的保留。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明确权责,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物造成的伤害。

保护文物古建,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后人的责任。在开发利用中,吸纳社会力量,保留历史文脉,创造可持续的机制,是对文明的守望。我们应当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文物古建继续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