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什么病?水肿性疾病都有哪些特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通调水道,治风水相搏;脾主运化,治水湿内停;肾主水,治肾失蒸化。治疗需调理脏腑功能,预防和调护也重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水肿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功能障碍有关,但关键在肾。
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若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停聚,形成水肿。此时,应采用宣肺解表、祛风散邪的方法治疗,使肺气宣畅,通调水道,水利肿消。
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治疗时应采用健脾利湿的方法,使脾气健运,水湿得以正常运化,水肿自消。
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治疗时应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使肾气旺盛,开阖有度,水利肿消。
综上所述,水肿病的治疗需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及三焦的功能,根据不同病机采用相应治法。同时,也需注意预防和调护,避免风邪、水湿等外邪侵袭,保持饮食起居的规律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