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白小白 综合资讯 2022-10-28 12:59:17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25课,只讲一个汉字:是。“是”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已经没有“是”部,“是”字归入201部部首检字法“日”部,检字时要注意。该字的详细解说如下:

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读音有两个:

(一)sh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是,直也。从日、正。昰,籀文是,从古文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会意字。我们看“是”字的字形发展: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是”字的字形发展)

关地是字的字形及其理解,争论很多:

(1)郭沫若认为是是“匙”的本字(即象形汤匙之形);(2)马叙伦、戴家详等认为字像有矢箸之,上面的圆形像射鹄形(箭靶)(视西周第二个“是”字的字形理解);(3)张日升拿“是”和“萬”类比,认为“是”本为虫类。

(4)我们认为邹晓丽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的解说较为合理,即:“‘是’,从‘早’从‘止’。‘早’从‘日’从‘十’(‘甲’字的本义是裂缝)。即太阳冲破黑暗而出,故本义是‘破晓’,有光明的意思。光明遍及各地,故当‘正确’讲,这就是‘是’的本义。字形后来变成从‘日’从‘正’。许慎给的解说并不是它的本义。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破晓)

(5)许慎给“是”的解释是:“直也”,即正,直(跟“曲”相对)。比如《易·未济》:“濡其首,有孚失是。”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是,正也。”(逸乐过度)将如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头部,那是无限度地委信于人而将损害正、直之道。

以上五种解说,各有各理,未有定论(我们说过,越是简单的字,争论越多),大家可依据自己的判断取舍。

本义之外,“是”字还有其他用法,如:(1)法则。《尔雅·释言》:“是,则也。”郭璞注:“是,事可法则。”郝懿行义疏:“则者,《释诂》云:‘法也。’是者,徥之假音也……然则仪容行动,俱谓之徥,容止可法,故谓之则。”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蜡像:《共商国是》)

又比如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庄王曰:‘善哉!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士民哉!’”这里的“是”指的是国家的法则,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法则,即政策,大政方针。“共定国是”一词后来发展成为成语“共商国是”,指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因此,“共商国是”不同于“共商国事”。“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对,正确。与“非”相对。如:一无是处;自以为是。《玉篇·是部》:“是,是非也。”《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再比如陶渊明《归云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此义之下,也用来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如:实事求是;莫衷一是。

(3)肯定;认为是正确的。比如《荀子·非十二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即:不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不赞成礼义。清代王夫之《庄子通·齐物论》:“是尧、舜,不非汤武。”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4)表示肯定判断,又有三种细分用法,其一:表示解释或分类。《孟子·告子上》:“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为什么呢?又比如王勃《滕王阁诗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也是这个用法;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滕王阁)

其二:表示存在。比如:满身是汗;山上全是树;宿舍前面是花园。比如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三:“是”前后用相同的词语(两词以上),连用这样的格式,表示严格区分,绝不含糊。比如:敌是敌,友是友;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

(5)匡正;订正。比如《国语·楚语上》:“昔雍子之父兄谮雍子于恭王,王弗是,雍子奔晋,晋人用之。”韦昭注称:“是,理也。”理就是匡正的意思,旧时雍子的父兄向恭王说雍子的坏话,恭王不加以匡正,雍子投奔了晋国,晋人重用了他。

(6)用作代词。其一: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广雅·释言》:“是,此也。”比如《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歌咏了。孔颖达的解释更具体:“言孔子于是日闻丧,或吊人而哭,则终是日而不歌也。”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孔子)

其二:表示确指,把宾语提在谓语之前。比如:唯你是问;唯命是听;唯利是图。《诗经·大雅崧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赐封于谢建地建立新都,南国诸侯以他为榜样(模范、标准)。

(7)表示加重或加强肯定语气。比如:是谁告诉你的;是边防战士日日夜夜地保卫着祖国。在加强肯定语气中,又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比如:这天气是热。这本书是好。

(8)表示凡是,任何。比如,是活儿他都肯干。比如杜甫《归雁》:“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他看到所有的大雁,想到的都是兵难,是战场。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归雁》诗意)

(9)用在选择问句、是非关句或反问句里。比如:你是吃凉皮还是吃面条?你是累了不是?他不是走了吗?

(10)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含有“算作”或“作数”的意思。如:走一步是一步。比如《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87版《红楼梦》里的贾宝玉)

(11)表示应答的词。这个用法很常用,不再举例。

(12)用作副词。有两个用法,其一:表示承接,相当于“则”、“就”、“便”。《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民,非兹是无以生财。”郭沫若等《管子集校》:“盖理民者道也,非道则无以理民。生财者道也,非道则无以生财。”

其二:表示范围。相当于“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今的孝是指能奉养,人们对狗马都能有所饲养,不恭敬,以什么来区别呢?“

(13)用作连词。有三种用法:其一:表示前后相关,相当于“于是”。比如《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其二: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比如《史记·吕后本纪赞》:“刑罚罕用,罪人是希。”其三: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影视剧中的吕后)

(14)同“试”。尝试。元代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贺知章云:‘我是猜咱。’正末云:‘哥哥试猜’”

此外,“是”还通“甚”,通“寔”,通“视”各通这些字的本义,内容相对较枯燥,不再细讲。另外,是还是姓氏,《通志·氏族三》有载。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放大的月亮)

(二)tí。读音出自《集韵》。月边。《集韵·齐韵》:“是,月边也。”《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何休注称:“是,月边也。鲁人语也。”

是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觉今是而昨非(《说文解字》第225课:细说“是”字)

(是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2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O(∩_∩)O

热门文章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