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运动

2021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时间(文明浸润北京城)

都豆瓣 体育运动 2022-10-25 16:30:14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球首个“双奥”之城,长期引领着文明之风,充满着向善之力。

进入21世纪,北京城市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北京的形象,也让文明成了北京的一张无形的名片。2020年6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进入德法共治的新阶段。

9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一项针对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的测评结果发布。测评显示,202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90.06分,首次迈上90分高位,保持了十六连升的良好势头。

从夏奥到冬奥,从街头到地头,从地上到地下,文明正渐入人心。十多个春秋,在北京全体市民和全市各系统各单位的努力下,文明之花终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多方合力共创文明

十字路口前,身穿黄色制服的文明引导员手持小旗,观察着路口交通的情况。看到马路对面的指示灯变为绿色后,他们挥动旗帜,让身后早就等候多时的市民有序过街。这是北京文明引导员的常态化工作。交通路口秩序井然,得益于北京建有一支近万名常态化、专业化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

目前,文明引导员在全市20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500多个路口、100多家公园,开展文明宣传、安全值守、老幼帮扶、应急救护、交通引导等常态化礼仪示范、秩序维护活动。

全国“两会”、春运、中高考、旅游高峰,这些人流密集,容易出现秩序问题的关键时间节点。文明引导员总会及时出现,协助各相关单位做好专项文明引导。

此外,在建党百年、冬奥会、服贸会等重大活动的重点地区,文明引导员也会出现在相关点位开展文明引导、应急保障等服务。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地铁公交站台排队线施划、市郊铁路文明创建、也参与了“一盔一带”“零酒驾”“垃圾分类”“文明游园”、疫情防控等文明劝导或创建活动。在他们的引导下,首都市民养成了良好的公共文明习惯。

2021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时间(文明浸润北京城)

2022年9月15日,石景山区鲁谷路口,引导员、交警等正在引导过往行人、车辆通行。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而文明引导员的这些工作内容,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之后,首都文明委颁布的《宣传贯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有所体现。

该《方案》中提到了全市从倡导、规范和治理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宣传动员、文明引导、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专项治理等路径,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全面融入城市治理,将文明理念融入市民生活,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养,而文明引导员队伍的出现只是文明引导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首都公共文明引导的常态化。

让城市更文明一些,不是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层级、各部门的“大合唱”。这一点在专项治理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北京市公安、交通、城管、卫健等相关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首都形象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通过严格执法、联合整治,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提及获得感,控烟行动尤为突出。在不影响他人健康的前提下,吸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随处可见的烟头,烟雾缭绕的环境,对文明的整体提升造成一定阻碍。如今,在北京的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吸烟桶、吸烟室,一方面保障了烟民吸烟自由,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烟草专卖局等部门首都控烟的联合专项整治效果。

2021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8万人次,监督检查8.9万户次。全市第四次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本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为19.9%,提前完成健康北京行动提出的到2022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的目标,控烟工作实现“两降两升”,成人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有所下降。

文明工作的展开既要有各部门的联合“硬实力”,也离不开群众的集体支持。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脏乱差”,需要群众主动出击,共同维护好周围的碧水蓝天。如今,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早已不见小广告,背街小巷的墙面上光洁如新。在推动社会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市城市管理委、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以落实“门前三包”为抓手,加强治理小广告的执法力度,动员市民群众自觉清除身边的非法小广告,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得以根本扭转。

2021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时间(文明浸润北京城)

2019年开学季,城管队员没收小广告,并对发放小广告的人员进行教育。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文明促发展

如今的北京城,文明的暖风早已吹遍了大街小巷。

公交站台上,乘客上下车井然有序,站台上一尘不染。公园里,嫩绿的草地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几个不大的孩子想进去拍照,被周围的家长及时劝阻。文明的主体是群众,群众文明行为改善,北京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幅度提升。

在2020年《条例》施行后,按照其中第四章第四十三条规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适时发布文明行为白皮书,向社会发布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情况及公共文明状况,指导全社会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今年9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如约向社会展示全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开展情况,标志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进入德法共治的新阶段。

这是首都文明办首次组织编写《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市民文明行为自觉程度进一步提升。测评显示,202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保持了“十六连升”的良好势头,并首次迈上90分高位。

首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在稳步前进。如今仍存在着地域优势发挥不充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带来了挑战,是下一步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而首都文明办仍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部署,协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努力提升首都公共文明水平。

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善于开发和挖掘首都资源禀赋,促其成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积极发动“社会阵容”的参与,关注个体文明意识的培育与外化,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社会文明重在建设,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和科技为基石,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推动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夯实文明基石。

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不文明行为征集调查,针对公共文明领域突出问题,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深化专项整治。

行动离不开制度保障,深入调研总结《条例》实施情况,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让制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进一步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着力健全配套制度,让德法共治的理念在北京散发出新的魅力。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编辑 杨海 校对 王心

(^_^)/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