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纳西族宗教

蔡徐坤 百科词典 2022-09-25 19:29:39
中国纳西族固有的宗教。纳西族多分布于云南和四川两省,少数散居于西藏自治区。约在元、明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其经济和文化深受藏汉两族的影响。宗教受本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尤深。特别是本教传进纳西族地区后,同纳西族的固有宗教习俗相结合,遂形成特有的东巴教和达巴教。

世俗化的、多神崇拜的宗教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世俗化的、多神崇拜的宗教。神灵们大我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无论长相还是生活方式。天神子劳阿普是个羊倌,牵着狗打猎、捕鱼;阳神、阴神在挤牛奶的同时,还搓麦穗、织毛毯。纳西人关于神的想像力被固定在和自己的一切有关的范围之内。神灵位住着和世俗一样的木楞房,牛栏马圈羊厩齐备,晒粮架、家居火塘等一样不缺,甚至东巴教义中宣扬的人死后的世界也是一片祥和,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所以东巴教是亲切的,极富人情味。  古老的象形文字凝聚成卷帙浩繁的东巴经文,纳西族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神话故事及婚丧嫁娶的风俗都记载其间。东巴经文即是一部宗教教义,又是纳西人关于自然与人的探索和思考。  祭天、祭“署”(自然之神,与纳西人的祖国统一先为父导异母的兄弟)、祭祖、祭风(超度殉情而死的痴男怨女)是东巴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由“东巴”司主持,在人家的院子和户外的平地、河边举行。祭天是对人类始祖、各路天神的崇敬;祭“署”则为了表达与自己和睦相处的愿望;祭祖则是为死去的先人指引通向“灵地”极乐仙境的路,避免鬼神的侵扰。“风”是纳西传说中专门引诱年轻的男女自尽的七个美丽的女鬼,“祭风”仪式在超度一对情死的恋人的同时,也为了赶走那些美丽的女鬼,期望不再发生下一次悲剧,虽然往往事与愿违。东巴教没有寺庙神殿,也没有专职的祭司,东巴平时不脱离生产和民俗生活,只是在应别人之请时主持宗教仪式。纳西族的宗教和文化的继承、发展,东巴们功不可没传说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急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这就是今天仍然活生生被纳西人应用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东巴文字在纳西语里自然数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标记”或“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象形文字。从上面的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脱胎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目前已知有1400个符号。国内外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东巴文字似乎是一种最早期的印象画,夸张、大胆、简约、概括、气势生动,像一串流畅灵动的音符。纳西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竹笔,用松烟加胶水墨在一种木质纤维上,书写下几万卷卷帙浩繁的东巴经书,有的象形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它们记录下纳西先民对宇宙人生的冥想,对天地人神鬼的探索,对万事万物的起源等纯朴而又不管哲理的解释。  东巴们都用本地土产的一种木质纤维的“纸”来书写东巴经书,天长日久被岁月染成古铜色,窄窄的、长长的一页一页装订成册。满纸日月同川鸟兽鱼虫的述说。一种天之语,一种洪荒太古之美。 

教主和东巴

  东巴在作法 东巴教以丁巴什罗为祖师。但各地称呼略异,丽江称东巴什罗,中甸县白地称东巴萨勒。据《东巴经·什罗祖师传略》记载,丁巴什罗为征服魔鬼,造福人类,携带99部经书和360名门徒来到今云南中甸县三坝白地村“灵洞”传播东巴教,被奉为东巴教主。白地遂成历代东巴教的圣地。  东巴教巫师称“东巴”。原为父子传承,晚近才出现收徒传授的形式。徒弟称“本诺”。拜师的学徒寄食于师家,白天耕牧,晚间学经。师傅从事祭祀,徒弟则协助布置道场、宰杀牺牲,搬运法器和祭品什物等。  东巴内部有等级区分。凡通晓经文和各种祭祀仪式、能书善卜者为大东巴,资历和知识较浅的称小东巴。过去,凡是东巴必须到白地村朝圣一次,朝拜灵洞并拜白地的大东巴为师。学习结业时,要在灵洞中举行仪式,由白地的大东巴赠经或画,为朝圣的东巴祝福。

东巴经

     东巴用图画或象形文字写的东巴教经典。内容多属宗教神话及历史传说。东巴经使用的文字,纳西语称“森究鲁纠”,意为木石文字,属于图画和象形文字一类。东巴文字在使用中不断简化,还出现过另一种标音文字,纳西语称“格巴文”,仅在丽江、维西县短期流行过。两种文字都仅用于东巴写经,但前一种较通用,俗称“东巴文”。东巴文字具有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其在经文中使用的含义,只有东巴能解说。经文写在枸树皮制作的厚土棉纸上,每册约长32厘米,宽12厘米。从左至右横书,段落间以直线分隔,形如连续的图画。有的一页一图,有的一页数图。由于东巴文无法记录经文全部内容,因此东巴经卷仅起帮助东巴记忆的作用,而经文的含义及其解说则靠传授。现经初步编目整理,计有经文1134种,按使用范围分成30类。例如各种道场都使用的《创世记》,各本内容虽不甚相同,但大致上都将世界分为天神、地鬼和人世三种境界,认为天神保祐人类;鬼魅作崇;人只能依靠天神庇护才能生存发展等。此外,还有专讲吉凶祸福和卜选吉日良辰的《占卜经》,详列各种卦法,在东巴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祭典

 

·祭天

  各地纳西族称呼不同,做法亦异。白地称“念大天”,分大祭、小祭两种;东坝则分“买帕必”(白祭)和“买纳必”(黑祭)两种。祭天仪式多在农历正月初四、五或初七、八举行,以村或氏族为单位。固定的祭天场所多设在村外茂林环护的平旷处。垒石为台,台上插松、柏、黄栗树树杈。松代表天,居左;黄栗代表地,居右;柏代表人,居中;表示天覆地载,人生其间。另立两块尖石头于黄栗枝前,代表阴阳二神(女神和男神)。祭台两侧各插八块木制神牌。柏枝后面特立一根三杈木杆,杈间放置鸡蛋。入夜,各家清洗锅灶什物,剖新竹编制背箩装入饮食祭品。参加祭天的全体男子沐浴更衣。听到头声鸡叫,由村中年事最高者率领,各户代表手持火把,按长幼列队进祭天场。率领者要大喊三声:“阿司尼,母尼达尼,来古拴腰”,意为尊敬的天神,我们向你献祭,请保祐我们。然后将火把扔进大火塘;各家将火把丢进各自的小火塘。天亮时,各家用桉叶点燃高香,插于祭台两边。  东巴头戴“五佛冠”,身着锦缎袍,手执等身法杖,足穿皂靴或藏靴。先于众人来到祭天场。日出后,念《献牲经》,徒弟杀猪,以猪心、肝、腰子各数片分别挂在代表天地人的树杈和代表阴阳神的尖石上,猪血染于祭天场周围的树和石上。东巴念《祭天经》,先行“生祭”。待饭菜熟后,东巴念《献饭经》,举行“熟祭”,以感谢天神带来粮食和牲畜。熟祭毕,各家分食猪肉一块,以表示一切均由天赐。

·祭龙王、山神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以前,于出水洞旁祭祀龙王。仪式分大小两种:小祭各村单独进行,三天三夜;大祭多村联合,七天七夜。道场上摆数十种画牌,并用青草皮和有花纹图饰的木棍装饰成“龙村龙寨”和“龙门”。每家都拿黄杨和漆树木片,让东巴画上龙王神像。插在水洞边,还用麦面捏成小蛇、青蛙,丢进出水洞。祭时,东巴念《祭龙经》。农历六月间,凡在同一山场放牧的村落,要共祭山神。祭时垒土石为台,献供请东巴主祭,祈求谷物丰收,牲畜兴旺。

·驱鬼

  每年农历十月,由东巴选定日期,按村举行驱恶鬼仪式。驱鬼前夕,先由东巴制作鬼牌十三块,每块画一“鬼王”。次日,于村外低洼处掘一土坑,旁置大石数块。全村出猪、羊、鸡各一只,摆上茶叶、酒、糌粑面等祭品。东巴念经,众人用箭将猪、羊、鸡射死,烧熟剔骨食肉。东巴在土坑前一一念出鬼名,其徒即应声分别刀劈鬼像的木牌,投之坑底,压上大石,填土压实,以示已将恶鬼镇压。

·求寿祭仪

  纳西语称“日初比”。通常以氏族或村为单位。在农历四月初四后的吉日,于东巴家中举行。需时二三天。头天,东巴用麦面捏成三十七个神像,代表众神。砍香树一捆,栗树枝和竹子各十三根,置于神柜上。次日,鸡叫头遍时,东巴将经过刻制的香树枝插上房顶,念《长寿经》,遍请诸神降临。然后揭开“中柱”顶的木瓦,请护法神“木纳宝古”沿着用香树削成的118级“楼梯”下来。午间,举行送祖先灵魂仪式。晚间,东巴为活人喊魂,将十三根竹子和十三根香树枝,分别插在十三个神像前。东巴教认为一年只有十二个月,以十三多于十二,象征长寿。

丧葬仪式

   人死后,须请东巴念《送魂经》,认为这样能给死者阴魂指明回到祖先处的道路。举行火葬时,一般要由两个年纪比死者大的人点火。东巴念经,送葬者叩头。火熄后,取下颌骨、肋骨、手脚骨各一块放在白麻布小袋内,带回家里供到冬月葬骨。其余骨灰装入干净竹篮藏于清净处。葬骨仪式十分隆重,下葬前夕,先祭骨灰袋,东巴念经,并杀牛一头,亲友跳吊唁舞。次日天明,亲属将骨灰袋拴在用松枝刻成的木偶上。死者长子披白披毡,抱着木偶和骨灰袋骑马到火葬处,用毛毡紧裹松枝与骨灰驰回。然后,东巴又为死者举行“跳马”和“跳牦牛”仪式。“跳牦牛”时,东巴将一小碗牛奶灌入牦牛耳中,牛扬蹄跳跃,尔后将牛捆倒,挖心剥皮,割下牛头,挂在长杆长。骨灰埋于家中烧香台下,松枝木偶存放于附近山洞内。

达巴教

   仅流行于云南宁蒗县永宁地区,与东巴教同奉丁巴什罗为始祖。其巫师称“达巴”,但无成文经典,经文靠巫师达巴记忆背诵。  祭祀祖先、为病人驱鬼是达巴教基本宗教活动。达巴教认为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就成为“池梅垮”。池梅垮靠人们奉献牺牲生活,触犯池梅垮就会生病,治病的方法就是给池梅垮奉献祭品、祈求宽恕。达巴教将池梅垮分为内外两种:家庭内部池梅垮或称内池梅垮的叫“库动”;家庭外部或称外池梅垮的叫“比初”。祭祀时,对内池梅垮,持尊重态度;对外池梅垮,持斥责态度。  达巴教的主要祭祀活动,通常同祈求丰收和家庭平安有关。一是在农历十一月十二过“银扎”,也称为牛马年,祈求农牧业发展、儿童健康。是日清晨各村儿童聚集一起,接受母亲赠礼,栽松树枝,焚香,叩头祭拜。二是“托拉一”祭,祈求平安,防御疾病流行。各村每年至少集体举行一次,多则举行数次。每家出炒面、米、酥油、猪、膘、盐、茶各若干,请巫师主持祭祀。灶神在达巴教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泥塑神像供奉于火塘上方。人们吃饭、喝茶前必须先供灶神。食用新收获的农产品,迁徙新家也都必须祭祀灶神。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每家每天都要对灶神举行多次例行的简单祭祀。 
上一篇:三星斗鱼
下一篇:图腾崇拜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