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台湾太鲁阁公园

好知乎 百科词典 2022-09-25 19:31:15
太鲁阁国家公园风光太鲁阁国家公园风光 太鲁阁国家公园,台湾最早的“国家公园”之一,前身为日据时期成立之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1986年11月12日公告计划,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位于台湾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  太鲁阁国家公园面积92000公顷,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紧邻太平洋的山岳型国家公园,由立雾溪贯穿其间,连接了山海。峰壑相连、山高谷深是地形上最大的特色,区內90%以上都是山地,中央山脉北段的山峰绵延橫亙,合欢群峰、黑色奇莱、三尖之首的中央尖山、五岳之一的南湖大山,共同构成独特而完整的地理景观,另外的特殊地形还有圈谷、峡谷、断崖、高位河阶以及环流丘等等。  跟台湾其他山岳型国家公园相比,太鲁阁是一座很容易亲近的国家公园,沿著中橫公路爬升,一天之內便可历经亚热带到亚寒带、春夏秋冬四季的多变气候,随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阔叶林、针叶林与高山寒原等植物景观也跟著变化,台湾蓝鹊、台湾弥猴等动物也让此区的生态面貌更加丰富。  此外,这里还有史前遗跡、(太鲁阁族)部落遗跡及古今道路系统等人文史蹟,人文色彩颇为浓厚。由于可及性高,而且人文资产丰富、地景变化十足,沿途景点多、步道便利,是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

成立沿革

  1937年(日据时代),由当时台湾总督府依据岛屿资源与景观条件,选定本区为台湾八大风景区之一,并且规划为「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范围包括雪山、大霸尖山、雾社、谷关及立雾溪流域一带,面积达廿七万公顷,后因太平洋战爭爆发而停止后续作业。  民国38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后,便积极对台湾展开一系列有计画的建设工作。从民国45年起,即开始东西中部橫贯公路的拓建工程,费时4年,于民国49年正式通车。其中由合欢山至太鲁阁这一段路線,便成了日后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交通主脉。太鲁阁峡谷的雄伟景观,在沿線展现无遗。太鲁阁族人  民国61年,“內政部”民政司成立「国家公园法拟定小组」,并于同年六月公布实施,当时即选定「太鲁阁国家公园」为预定之第一座国家公园,后因故未能开展。  “行政院”于民国68年所核定之「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画」中,指定太鲁阁地区、中橫公路至大禹岭、合欢山及苏花公路为国家公园及国家道路公园。而行政院在民国 71年颁布的「观光资源开发计画」中,指示內政部营建署调查规划太鲁阁国家公园,并于民国73年核定公告立雾溪大理岩峡谷、清水断崖、清水山、南湖大山、合欢群峰、奇莱连峰等为太鲁阁国家公园区域,总面积达九万二千公顷。  经过多次审议及协调,立雾溪水力发电计画与崇德工业区不宜在国家公园区域內发展的定论下,民国75年完成太鲁阁国家公园计画书,同年11月12日办理计画图公告,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历经半世纪的波折,太鲁阁国家公园终于诞生。太鲁阁国家公园警察队则于于民国77年5月20日成立。民国78年,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由绿水搬到太鲁阁;绿水管理站与合欢山管理则于民国81年11月14日以及民国85年7月1日先后成立。

太鲁阁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太鲁阁的山林交织著犹如蛛网般的古今道路系统,有原住民的猎径、清代的北路、日治时代的合欢越岭古道及临海道、台湾光复后的苏花公路、中橫公路、台电施工道,以及国家公园的健行步道等,其中,有的路早已随著时空的流转而隐沒于今日的地图上。 太鲁阁国家公园一景太鲁阁国家公园一景 太鲁阁国家公园境內最早的一条官方修筑的路—北路,即清同治十三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清廷著手开山抚番的工作,辟筑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称之为苏花古道。北路北起苏澳,南迄花莲志学(昔称吳全城),全长一百七十四公里,费时半年,清代北路的开通,开启了汉人大量入垦花莲的历史。日治时期,日本政府在苏澳、花莲间修建橫越清水断崖的临海道路,国民政府时期,将原有临海道路加以整修,改名为「苏花公路」。不同时期的苏花道见证著不同族群进入东台湾的过往,以及花莲地区的开发史。  大正三年(1914),日人为发动太鲁阁战役而辟筑的「合欢越」,由花莲的太鲁阁至南投的雾社,是太鲁阁国家公园境內第一条橫越中央山脉的路,也是合欢越岭古道的滥觞。昭和八年(1933),为发展观光著手修筑「合欢联络道路」,越二年(1935)改名为「合欢越道路」,全程步行约需四天,是当时台湾热门的登山健行步道;昭和十五年(1940),为了开发立雾溪的砂金与电力,开凿发电道路(仙寰桥至溪畔)与产金道路(溪畔至塔比多),后因太平洋战爭爆发而终止,产金道路仅通车至合流。  而穿越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中橫公路,堪称是一条手工雕凿而成的公路,也是台湾第一条橫越中央山脉的公路。于民国四十五年(1956)七月七日正式开工,每日动员五、六千人同时在不同的区段施工,期间经常受到颱风、地震与豪雨的威胁,时闻人员伤亡,工程及器材损毀,耗费四亿三千万元,费时三年九个月又十八天,终于在民国四十九年(1960)五月九日全線通车,其主線东段起自太鲁阁阁口,溯立雾溪而上,经长春祠、溪畔、靳珩桥至天祥,再沿大沙溪左岸至文山迂迴山腰,经西宝、洛韶、古白杨、慈恩、碧绿、关原、大禹岭至东势,是目前太鲁阁国家公园之主要道路,这一条血淚交织的公路,让世人得以一窥太鲁阁磅礡灵秀的美景。

太鲁阁峡谷有世界级的美

  立雾溪切凿形成的太鲁阁峡谷,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史,太鲁阁峡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积物,经过多次高溫、挤压变质,以及400万年前造山运动抬升、河水下切,才逐渐形成。由于大理岩,有著紧致、不易崩落的特性,经河水下切侵蚀,遂逐渐形成几近垂直的峡谷,造就了世界级的峡谷景观。  区內山峦交错,超过2000公尺的山区面积更占全区一半,列入台湾百岳的就有27座,境內以南湖大山、奇莱连峰、合欢群峰、中央尖山等最著名。

海拔落差大 气候垂直分布

  山清水秀的太鲁阁,区內多高山峡谷,容易产生云海、雾气、彩霞、雪景等天象景观,这大自然所赋予的特殊景观资源,使太鲁阁充满灵气与神秘感。另外,由于高山孤立,每座高山都受到生殖隔离的作用,成为生态独立的高山岛屿。高落差地势造成亚热带到亚寒带气候垂直分布,滋养种类繁多的动植物,高山岛屿特性造就许多珍贵的特有物种。

石灰岩区植物最是特别

  太鲁阁国家公园的森林茂密原始,园区涵盖海滨到高山的变化,落差3742公尺,复杂多变的气候、地形及植群,超过1500种植物分布其间,成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棲息地。台湾80%的留鸟、半数的陆生哺乳动物、250种蝴蝶,数以万计的昆虫种类,都可以在这里发现。  植物中又以生长在石灰岩环境的植物最为特别,像是太鲁阁繡線菊、太鲁阁小米草、太鲁阁小蘗、清水圆柏等等,都是太鲁阁仅见的特有种类。另外,南湖大山群峰也是台湾高山生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每年的雪季有4个多月,高冷的环境很适合高山动植物生存,因此保留了许多特有及罕见的种类,石灰岩植被和高山植物,可说是太鲁阁国家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资源。

立雾溪流域面积占园区2/3

  太鲁阁国家公园內河川以脊梁山脉为主要的分水岭向东西奔流。东侧是立雾溪流域,面积约占整个国家公园的三分之二,源于合欢山与奇莱北峰之间,主流贯穿公园中部,支流则由西方及北方来会,是境內最主要的河川。脊梁山脉西侧是大甲溪和浊水溪上游,包括南湖溪、耳无溪、碧绿溪等等。

太鲁阁族迁入超过200年

  太鲁阁国家公园內蕴藏著史前遗址、太鲁阁族文化及古道系统等丰富人文史蹟。目前园內及周边发现8处史前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富世遗址」,位于立雾溪溪口,属国家第三级古蹟,在此发现直立于地表的单石,为距今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本区原住民太鲁阁族,两百多年前从浊水溪上游迁居至此,他们选择立雾溪流域靠近山腹的小台地聚居,目前发现的部落遗址有79处,比邻山水,太鲁阁人过著狩猎、捕鱼、采集与山田焚垦的生活。  古道方面,从仁和至太鲁阁间沿清水断崖的道路,早期名为北路,于清领时期修筑,为苏花公路的前身;合欢越岭古道是日治时代修建,以「锥麓大断崖古道」保存较完整;园內最著名的中部橫贯公路,开凿过程艰辛,一斧一凿的血汗拓建,成就这条风景优美的国家景观道路。  山有山的坚毅,水有水的韧性,千万年的机缘巧合,让耸入天际的高山、陡直屹立的绝壁、穿流绿水的深豁才能奇蹟般融合,太鲁阁的每一处美景,都是时间和空间展延交错的傑作,自然的精采总让人惊讶得措手不及。  文面的太鲁阁族女子有著善织布的好手艺,太鲁阁男人优異的狩猎技巧早流在血液里,汉人百年来修筑的道路,留著筚路蓝缕的斧凿痕跡,因为他们的努力,写下了一页页关于立雾溪的故事,也让拥有世界级地质景观的太鲁阁国家公园,因多了人文世界的溫情,更显深度与珍贵。
上一篇:台湾垦丁公园
下一篇:过山龙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