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乞龟

抖音梗 百科词典 2022-09-26 17:32:25
台澎地区寺庙在元宵节举行的祈福活动。庙方准备由糯米或面粉制成的面龟摆在庙前,元宵节当天由信徒掷筊乞回,乞得面龟的人,明年元宵节要还给庙方一个更大的面龟,于是面龟每年愈做愈大。乞龟时,先向神明祈求,并可“加心愿”,视所求之事是否如愿決定回敬的数量,若认为得到神明眷顾,可以加数倍奉还;不然可略加若干或以原数奉还。乞得之物攜返家中后,置于神案上烧香拜拜,再与家人分食或使用,取“食平安”之义。翌年未依约返还者,其姓名及积欠物将会公布在庙前,澎湖人以“龟上壁”嘲之。  乞龟活动在澎湖最盛行,1771年(干隆36年)《澎湖纪略》记载:“元宵,各家先于十三夜起,门首挂灯,厅中张灯结彩;至十五日夜,各家俱备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阖家燕饮。鸣锣击鼓,极为热闹。间亦有装扮故事,往别澳游玩者。各庙中张灯,男女出游,谓之看灯。庙中札有花卉人物,男妇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亚公仔”一个,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时,另做新鲜花卉、人物以酬谢焉。”1893年(光绪19年)《澎湖厅志》也有大同小異的记载,但“亚公仔”改为“面龟”一词。近年来经济环境改善,孩童对肪片龟、蛋糕等简单食物不再有兴趣,元宵节可供祈求的物品种类愈来愈多,因而有“黃金龟”、“金钱龟”、“米包龟”等等创新的“龟种”出现。开台澎湖天后宮于1989年首创使用小包装10台斤的白米堆砌成巨龟,并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 7万台斤。这些被善心人士乞得的平安米,配合赈济贫戶的活动,使原本“乞龟”祈求自身及家人吉祥平安的利己行为,转化成“社会救助”的利他义举。  台湾人的“红龟粿”,客家人称为“红粄”、“龟粄”等。红粄采用的图像有两种,一种是龟状、一种是桃形,都代表吉祥、长寿的意思。每年正月十五,一年內生男婴的家庭,会特别做足足满1斤的红粄祭天公,以感谢上天赐男丁之福,又叫做“打新丁粄”、“打大粄”,是客家庄里重要的活动,以台中县东势镇庆典活动最为盛大。
上一篇:合炉
下一篇:做七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