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亚洲象

都豆瓣 百科词典 2022-10-03 16:07:50
哺乳动物。亚洲象是象的一种,印度象是亚洲象的指名亚种(nominate subspecies)。是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证,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那根长约二米、弯曲、缠卷自如、感觉十分灵敏的肉质长鼻,鼻端有一个肉突。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 m,身高2.5 m,体重达4~6 t。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  亚洲象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     亚洲象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长鼻目 Proboscidea  科: 象科 Elephantidae  属: 亚洲象属 Elephas  种: 亚洲象 E. maximus 

生物特征

  亚洲象比起他在非洲的亲戚要小一些,分别这两种大象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亚洲象的耳朵要小一些。亚洲象能够长到2-4米高,重量可达3000-5000公斤,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雌象的体型比雄性较小。亚洲象鼻端有一个呈手指状的突出物,由于此突出物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因此使象鼻像人类的手指一样灵活。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亚洲象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1.5-1.8米。雄性的亚洲象长有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亦不是太突出。有一定比例的雄性不长象牙,这一比例可能与它们在过去受到的捕猎压力有关。  亚洲象的耳朵比较小、较圆,前腳有5只腳趾,后腳有4只腳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象有20对,但比非洲象少一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脊拱起。性情溫和,比较容易驯服。在野外,老虎、豹和人类是亚洲象的主要敌人。亚洲象每群由数头到数十头象不等,其中由一头最强壮的雄象作首领。牠们沒有固定的棲息地点,分布范围亦广。  亚洲象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生活习性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     亚洲象所,活动范围很广。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地理分布

  亚洲象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目前,亚洲象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从前在中国分布亦甚广,由黃河以南大部分地方都有其存在,但现时就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跡。过往可再分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马来西亚象、苏门答腊象。此外还有数个亚种,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婆罗洲侏儒象,体型更小,是最近数年才被发现。

生长繁殖

  亚洲象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种群现状

  亚洲象在古代中国多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来在典礼时显示威仪。在泰国,象是国家象征。泰国很多府的府征都有象的图案。相传白象古时泰北的兰纳泰王朝带来幸运,自此成为泰国的国宝。泰国皇室勋章最高级的是皇家白象勋章。因为2006年从二月到七月象的数目增长三倍的,现在泰国用象来当出租车。  亚洲象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仅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     亚洲象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因此非常容易灭绝。目前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   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不多,1980年调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80头;江城(中老边境)20头;云南西南南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0头;我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头。尼泊尔50-90,不丹60-150,印度17310-22120,孟加拉国200-350,斯里兰卡2700-3200,柬埔寨2000-3000,马来西亚1300-3000,印度尼西亚2900-5500。全部分布区内的总数为34470-53720头。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种分化

  婆罗洲象 E. m. borneensis Deraniyagala, 1950:分布于婆罗洲北部。   印度象 E. m. indicus Cuvier, 1798: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锡兰象 E. m. maximus Linnaeus, 1758:分布于斯里兰卡。   苏门答腊象 E. m. sumatrensis Temminck, 1847:分布于苏门答腊。

历史文化

  亚洲象在古代中国不单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于典礼时显示威仪,甚至用来战爭。古时在黃河流域,亚洲象仍是用来耕田的家畜。在《呂氏春秋》中,亦记载了商王曾经骑象攻打东夷部族。  在泰国,象是国家的象征。泰国很多府的府征都有象的图案。传说白象为古时泰北的兰纳泰王朝带来幸运,自此成为泰国的国宝。泰国皇室勳章级数最高的是皇家白象勳章。现时在泰国主要用象来作交通工具,亦可像车辆般的出租。  在香港,虽然仍未发现过亚洲象的化石,但学者估计,亚洲象在后海湾沼泽森林和吐露港一带附近亦曾经出现过。

国际保护行动

  越南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越南分支在其印度支那计划下和越南政府合作,对越南大象的分布和现状进行定位、评估。它们的这一计划在全南 (Quang Nam)和达克拉克(Dak Lak)两省进行。根据在两省的调查,和对其它地区大象状况的重新评估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估计大象的数量不超过150头。鉴于这一情况,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目前正重新制定越南象保护计划,并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计划和较大的苏门达腊大象保护项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苏门达腊保护行动现正在进行中。  苏门答腊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和LIP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项目。旨在保护苏门达腊岛上现存的大象,防止森林进一步退化、偷猎和人象矛盾对大象的破坏性影响,并监测大象的种群数量。该计划还将把大象作为标志性物种,以保护苏门达腊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计划的进一步目标是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培养印尼本国的专家。计划将把重点放在这一地区最优等的大象种群保护上,形成函盖全岛的保护计划并制订对大象的经营管理计划。  亚洲象数据库  从1995年起,亚洲象保护委员会(AECC)一直在对4个大象保护区的森林系统进行调查,搜集实地数据和统计资料(见AECC1995年和96年提交给麦克阿瑟(McArthur)基金会的报告)。它还为寻找实际对策提供方便。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描绘大象和人类发生冲突的区域,输入和农作物播种范围有关的数据。这将大大帮助人门设计大象隔离障碍系统,防范大象与人的冲突。根据植被和生态特征划定的高质量象群栖息地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建立大象保护区。通过输入本地生物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数据还能帮助人们在确定优先生态区时纳入和大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数据库为评估大象的栖息地及其种群状态,对空间与数量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确定大象种群优先保护的对象。它帮助决策者和自然保护规划人员根据保护的优先顺序制定保护战略、分配保护基金。     亚洲象  印度对亚洲象的保护情况  在印度,大象破坏庄稼的事件屡有发生。印度各地都有报道说,在大象保护区周围,农田遭践踏的情况愈演愈烈。80年代中期,卡纳塔卡省开始对损失的作物和人员伤亡给予金钱赔偿。赔偿金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被农民们视为“象征性的安慰”。在克达古地区1992年~1995年,全部赔偿金的数额仅是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而未经报告的袭击案例就没有得到赔偿。  尽管在象群袭击时,农民们经常遭遇大象,但每年人员伤亡的数量都较低。该地区在过去6年里平均每年约有6次人员伤亡的情况。  有证据证明克达古地区农田遭大象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深受其害,大部分农民都认识到保护大象的必要,并认为象群有权拥有自己的栖息地。而小农户在种植季节往往损失严重,经常夜间还需要保持警惕,看护庄稼。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