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金姓

吴迪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19:04
【姓氏溯源】华姓←金姓→魏姓   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一个在汉族及少数民族当中都存在的一个姓氏,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9位,人口较多;在朝鲜族中更甚,是朝鲜半岛的最大姓。

金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黄帝己姓子孙少昊金天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子孙。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今山东曲阜)。   少昊逝世后,被后人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以其称号为姓氏,称金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远古时期官吏金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即有“金正”之职,负责粮食秋收事务,属于五行官之一。   在史籍《左传》中有专门的记载:“金正曰蓐收。”蓐收,就是孟秋收获,包括收割采集、晾晒入仓。   在金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殷商时期官吏金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工,是殷商时期王室六官之一,主要负责执掌冶金工类。到西周王朝时期,专职负责金属制造业,为“工官”,分“枭氏”、“筑氏”之属,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在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司金,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司金,亦称职金,是西周初期便设置有的官位,在典籍《周礼·秋官》中记载:“司金,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靑之戒令。”也就是如今的矿产资源管理司司长。   到后来的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设置有行司金中郞将,在唐朝时期亦设置有金部司金。而在宋、辽时期,称其为山金司,元朝时期就干脆称为淘金司。   在司金、职金、司金中郞将、山金司、淘金司等官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金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金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方舆胜览》中记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故名。”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动时期。这一时期,在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大国之间,进行了长达一百八十多年的争霸战争。七国之中,秦国最强,其次则是南方的楚国。   今江苏之地,原为吴国之属。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楚国灭掉吴国。越国想征服楚国,结果反为楚国所败。到了周显王姬扁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大败越王无疆,“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置江东郡,并在峭立江边的石头山上修筑城寨,取名金陵邑(今江苏南京),以公子卓守之。   在史籍《舆地志》中记载:石头山“山环七里一百步,北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去台城七里。山有城,相传楚威王大败越国,置金陵邑与此”。   关于“金陵”这个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①史籍《景定建康志》中说:紫金山古称金陵山,楚威王置邑时,“因山立号,故称金陵。”   ②史籍《建康实录》中说:“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   ③史籍《金陵图经》中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相传,楚威王埋金之地,在今狮子山北江边,古称龙湾,今称下关。不过,历两千三百余年至今,从无一人在金陵找到过楚威王所埋之“金”。   在楚公子熊卓的后裔子孙和金陵守军中,有以先祖世守之邑名为姓氏者,称金陵氏,后因“陵”字不善,遂省文简为单姓金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东汉王朝时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名叫日磾,在汉武帝执政时期随母亲归顺于汉室。日磾在汉武帝时赐姓“金”,曾为马监,后以功拜车骑将军。   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威休屠人(今甘肃民勤)。著名西汉大臣,车骑将军,有远见卓识的匈奴族政治家。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廷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汉军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夏天,霍去病经居延及小月氏攻祁连山浑邪、休屠二王,使他们遭到惨重打击。同年秋,匈奴单于因浑邪王屡为汉军所破,伤亡数万,怒不可遏,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便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而休屠王因其部损失不大,估计单于不会杀他,后又中途反悔,浑邪王便杀了休屠王,其众四万余人降汉。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日磾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阏氏、弟弟伦随浑邪王降汉,被安置在黄门署养的马,时年仅十四岁。   一日,汉武帝在游逸宴乐时,要检阅黄门署饲养的马匹,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其他的牵马人无不乘机斜目偷看宫人,惟独日磾不抬头张望,加上他身高八尺二寸,体形魁伟,容貌庄严,马又养得高大肥壮,引起汉武帝的特别注意。经过召见询问,才知道他的身世,当天便赐衣冠,拜为马监,不久又迁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成了汉武帝的亲近侍臣,并以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铜像)“金”赐日磾金姓。   金日磾在受重用后,更加谦虚谨慎,忠于职守,“未尝有过失”,汉武帝愈信任,“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如此特殊的宠爱引起贵戚朝臣的暗中抱怨,私下议论纷纷,说“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汉武帝听到这些流言蜚语,非但不轻视金日磾,反而更加看重他。   金日磾母亲教子有方,汉武帝很赞赏其美德。金母病逝,汉武帝为表彰其“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下诏在甘泉宫壁上画成图像,题为“休屠王阏氏”。金日磾每次见到母亲画像和题词,总要跪拜涕泣,默默祷告一番才离去,金日磾在宫廷数十年,对汉武帝赐给他的宫女,他不敢近身,汉武帝欲纳其女入后宫,他坚不答应。如此忠厚笃慎,汉武帝更器重他。   金日磾有两个儿子,小时候长得很逗人喜爱,成为汉武帝的“弄儿”,常在汉武帝身边玩耍。一次,大儿子弄儿高兴时,从后面抱着汉武帝的脖子戏玩,金日磾认为儿子的举动有犯国君尊严,对弄儿怒目而视。汉武帝还责怪金日磾不应生孩子的气。后来,弄儿长大成人,行为很不检点。一次,在皇宫里竟和宫女嬉戏,恰好被金日磾看见,金日磾“恶其淫乱,遂杀弄儿”。汉武帝知道后大怒。金日磾叩头谢罪,如实说明原因。汉武帝对弄儿的死很悲痛,为此而流泪哭泣。但从此以后,对金日磾更加敬重。   直指绣衣江充编造宫有“盅气”,据于太子宫中,并诬陷太子盅害汉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使江充逼杀太子。以后汉武帝知道太子被冤,于是诛灭了江充家族及其党羽,参与此事的侍中仆射莽何罗兄弟恐牵连问罪,遂阴谋反叛。莽何罗的行动,被日磾察觉,遂阴独注视其动静,何罗觉察金日磾注意他,因而迟迟不敢发难。后元元年(公元前八八年)六月,汉武帝出行住在林光宫,金日磾也随从,因小病卧行宫庐舍中。莽何罗与其弟通、安成三人认为在机可乘,便假传圣旨,“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当夜发兵。   次日晨,汉武帝还在睡觉,金日磾正去便溺,发现莽何罗匆忙从宫外闯入汉武帝宫内,顿时生疑,回身入宫,坐于汉武帝内房,须臾,何罗袖藏白刃,从东厢上殿,突见金日磾,胆怯变色,但他反心已定,决意向汉武帝住定急行,由于行动慌忙,碰到宝瑟而摔倒,金日磾趁机抱信何罗,大叫“莽何罗反!”汉武帝惊起。侍卫拔刀欲杀何罗,汉武帝恐伤金日磾,制止了侍卫。金日磾将莽何罗投掷殿下,被侍卫擒缚。金日磾保护了汉武帝。从此金日磾以忠孝著称于朝野。   汉武帝病重时,嘱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年仅八岁的太子弗陵(汉昭帝)。霍光推让金日磾当辅政大臣,金日磾说:“我是匈奴人,任这样的高位,会使匈奴轻视汉朝。”表示愿作霍光的助手。于是汉武帝拜金日磾为车骑将军,“授以后事”。他以副助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与御史大夫桑弘羊辅少主。   汉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诏以他有擒缚叛逆的莽何罗之功,封为侯。汉昭帝即位后,要宣布这个封号,金日磾以汉昭帝年少不受封。辅政一年后,金日磾病重,大将军霍光奏请汉昭帝给他宣布封号,金日磾才在病床上接受了印绶。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农历9月,金日磾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终年四十九岁,陪葬于茂陵,谥为“敬侯”。   金日磾长期生活在汉王朝,勤学苦练,钻研汉朝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进步文化。因此,他在供职中央期间,尽力维护统一,反对任何破坏和分裂统一的行为,他一生多次识破并挫败叛乱活动,在维护汉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宁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绩。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西北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前汉·地理志》中记载有金城郡。   金城郡,是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开始设置的。原为古匈奴之地,后在农历7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传说当初筑城得金,故称金城。而且称“金”,取其坚固之意。   金城郡辖今甘肃省兰州以西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即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汉朝时期的金城即指今兰州,但不在金城郡辖区之内。西晋朝时期初治榆中(今甘肃榆中),东晋时期移治金城(今甘肃皋兰),北魏时期金城郡初治榆中,后徙金城(今陕西汉阴)。隋朝时期废郡,改置兰州,移治皋兰。唐朝时期先称兰州,后改金城郡,再后又改称尘州。宋朝时期干脆称兰州金城郡,南齐因之,治所在今陕西南郑。   古代居金城之民,多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为汉化姓氏者,称金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汉朝时期复姓金留氏,属于省文简化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汉朝时期复姓金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金留氏的具体姓氏源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九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史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记载有官吏执金吾。   金吾,是古代的一种祥鸟的名称,专避不祥之兆。后在帝王国君出行时,“执金吾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实际上,在侍卫一类官中,金吾,就是一种武器,为金属棒,多以铜棒制造,以黄金涂抹在两端,上刻有“金吾”,样子好似孙悟空的金箍棒,职位到了校尉之属者方能执有,谓之“金吾御史大夫”,为武职,护君惩佞,简称“执金吾”。   执金吾多是帝王的亲信,对君主忠心不二,受封“执金吾”者,一直是门庭荣耀之极的美事。   在唐朝时期,分为左、右金吾卫,负责掌管宫廷河京畿的护卫,为禁卫军之一。在金吾卫中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官秩卫正二品,属大员。这种官制一直沿用到明朝时期。   在执金吾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吾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曹,为曹魏、晋朝以后,在丞相、三公府中设置的一种官职。   曹魏时期,在丞相府专门设有金曹官署,长官称金曹掾,官秩三百石,下设金曹属一人,官秩二百石,官位七品。金曹官署主要负责掌管货币、盐铁之事。   到了晋朝、南北朝时期,丞相府内均将相应官职改称参军,但南朝刘宋政权在太尉府中仍设为金曹。   在金曹掾、金曹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魏、晋时期官吏金紫光禄大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魏、晋时期,光禄大夫功勋高者,得加金章紫绶带,故而称作“金紫光禄大夫”,官位第二品,官秩两千石。功勋次之的,加加银章紫绶带,称银青光禄大夫,都属于散官文阶。   到唐、宋两朝,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   到金国和元朝时期,朝廷升金紫、银青于光禄大夫之上,金紫光禄大夫为四十二阶官位中的第五阶文职散官。   明朝时期,改光禄大夫为正一品,金紫光禄大夫为从一品、银青禄大夫为正一品。   在金紫光禄大夫的后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禄氏。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古羌族,出自南北朝时期西羌,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西羌民族中有金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苻秦时羌酋有金氏,见前秦录”。当为以金城郡邑名为姓氏。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唐书》记载,新罗国王(今朝鲜半岛)姓金。   唐朝时期,新罗国是今朝鲜半岛的古国名之一,与高丽、百济并立。引其“新罗”的谐音汉字“金”为姓氏,称金氏。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吴越大豪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他成为开国第一任君主。   由于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回族中的金氏,主要源自祖上经名和赐姓。   据扬州普哈丁墓园所收藏的《金氏宗谱》记载,阿拉伯人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回族原籍天方国,西经名亦不喇金,古时将伊卜拉欣译为“亦不喇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以为汉姓,后移居撒马儿罕。   唐贞观年间,易卜拉欣一族请助讨贼,始入中原,至元朝时期的易卜拉欣·季尚,主封指挥使司,族乃滋大。及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易卜拉欣·先锡为土司,他率义勇助明郡剿寇党有奇功,明太祖敕赐其为锦衣卫指挥使司,并赐姓金氏,效封护国将军。   在元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西域穆斯林金吉在福建地区协助元军平盗乱有功,被元文帝授于武略将军左副翼万户府上千户,赐金姓,持符节镇守泉州一带,成为泉州金氏回族的先祖。   另外,据文献《回族人物志·明朝》中记载:明朝著名诗人“金大车的先辈是默伽(麦加)人,东来后居永平(今河北卢龙),明太祖赐姓金,徙其高祖洵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遂为江宁人。”   在回族金氏中,也有个别源于改氏,在文献《中国回族大词典》中记载:清朝归附回回胡达哩,“原为内务府回子,后改氏金氏,遂为金氏回民之一支。”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蒙古王室,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率二十万大军伐漠北,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后裔、蒙古王子孛尔只斤·也先土干率妻子及其部族众人归降,明成祖大喜,特赐其汉姓为金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阿勒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以部为氏,世居塔巴克努图克哈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l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蒙古族阿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⑶.蒙古族阿苏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以地为氏。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k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蒙古族阿苏特氏,以部为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⑸.蒙古族阿噜罗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鲁剌惕部,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ro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⑹.蒙古族阿穆尼布塔斯氏,世居荪尼喀扎哩。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munibutas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东城(今吉林梨树叶赫乡)。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边氏、季氏、李氏等。   ⑺.蒙古族博罗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lo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等。   ⑻.蒙古族博尔吉津氏,亦称白尔济吉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gin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陆氏、王氏、梁氏等。   ⑼.蒙古族博尔齐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kit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⑾.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氏、唐基氏,汉义“太子”,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扎库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e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云氏、鄂氏、赵氏、敖氏等。     第十七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冒改姓为氏。   元朝时期有个金覆祥,原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其后裔子孙遂皆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名张采,字若采;明朝灭亡后,他改名为张人瑞,字圣叹;后又改姓为金氏,目的就是为了在衡文评书中响亮其笔名,因此在金圣叹的后裔子孙中,便有人干脆以先祖笔名为姓氏者,称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八个渊源: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西南地区景颇族中有复姓金劈氏、恒滚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严禁胡姓,因此多取汉姓为金氏。     第十九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精奇哩氏,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精奇里乌喇(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汉额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阳川)、黑龙江沿岸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ngcir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到清中叶以后,多取汉姓为金氏。     第二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诸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在清兴祖佟·福满、清景祖佟·觉昌安的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皆取意为汉姓金氏,时代相传。   ⑵.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多冠汉姓为金氏、楚氏等。   ⑶.满族金佳氏,满语为G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满族精吉氏,满语为Ginggi Hala,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等。   ⑸.满族精格哩氏,亦称精厄礼氏,满语为Ginggeri Hala,汉义“洁净”,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孙氏、景氏等。   ⑹.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org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索氏、锁氏、关氏等。   ⑺.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满语为Sirhin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谢氏等。   ⑻.今辽宁丹东东沟大孤山镇满族金氏的始祖为佟·猛特木,他曾在后金时期督师南关,连战连捷,深受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所器重。后因为恃权私收降女为妻,被佟·努尔哈赤定罪处斩。经诸位大臣力保其征战之功,方予免死,却被贬配至辽东。其后裔爱新觉罗·塔石后来乘船过海,隐居在辽宁丹东的大孤山下,后代子孙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满族金氏显祖爱新觉罗·塔石的后裔皆为宗室金氏。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尔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锡、胡达哩、金圣叹(张采、张人瑞)、爱新觉罗·塔石。

迁徙分布

  金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金氏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春秋时期的郯国(今山东郯城)即为山东金氏族人(少昊一支)所建,战国时被吴所灭,国人有向南迁徙者,后在彭城(今属江苏省)形成望族。   西汉时期,匈奴人金日磾归附汉室,族人繁衍于陕西省西安一带,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职,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为功臣世族之家。   南北朝时,甘肃等地有金氏族人的足迹。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人(今甘肃泾川)。   唐朝时期,金氏即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是南北并齐发展,分布点日益广泛。   五代时期,是金氏族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刘氏在吴越国本是大姓,为避开国之王钱鏐的“鏐”讳而改姓金,大大增强了金氏族群,特别是在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金氏一族,后世南方金氏族人的发展,也大多以这一带金氏族人为繁衍源头。   宋、元之际,北方金氏族人有躲避兵祸而南迁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树金氏族人移民。另有众多少数民族姓氏被赐姓位金氏,萌发了更多新生支脉。   清朝时期,从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族人陆续有人入台,进而侨迁海外。   在明、清之际,史册记载的金氏名人就层出不穷,且多出自南方,说明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而南方又是这一鼎盛之典型。   金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江苏、东北和西北地区。   如今,金氏族人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为多,这六省市的金氏人口约占全国金氏人口的60%左右。

郡望堂号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彭城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进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鸿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耕堂:资料有待补充。   人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长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福荣堂:资料有待补充。   振声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旧续堂:资料有待补充。   旧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兴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叙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承堂:资料有待补充。   雍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树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纯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金姓家谱文献

  详见》》金姓家谱文献

金姓字辈排行

  详见》》金姓字辈排行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少昊;望出彭城。全联典指金氏的源流和郡望。   仁山理学;翁叔勋员。上联典指元朝时期学者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兰溪人。曾在严陵钓台书院教学,后专心著述,晚年又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实补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跟从昆邪王归附汉朝,历官马监、侍中。汉昭帝即位,他与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遗诏辅政,因揭发莽何罗谋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仁山隐君。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下联典指元朝学者金履祥。   绩垂秀水;学宗仁山。上联典指清朝的金学坚,秀水人,贫而能守,不为豪势所屈。下联典指元朝的金履祥,一代名儒,学者称“仁山先生”。   醉乡作记;庐墓生光。是孙典指北宋乐平人金极,字克中,绍圣年间进士,官分宜宰,曾上书请求斩“六贼”之首的奸相蔡京。后自号市隐,筑庐名“醉乡”,并作《醉乡记》。下联典指南宋兰溪人金景文,字唐佐,双亲去世后,他在墓帝筑庐守孝,夜里见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们以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年间,被祀于三贤祠。   勋名翁叔;理学仁山。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蟬(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末学者金履祥(公元1232~1303年),字吉父,元朝兰溪人(今浙江兰溪)。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他学以朱熹为宗,一生穷究义理,致力著述,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仁山隐居。上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封为秺侯,子赏袭爵。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隐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泽;少昊家声。全联典指金氏为省昊金天氏之后。

·五言通用联

  万花烘锦绣;七叶耀簪缨。全联典指西汉金日磾。   寿门多国宝;若采有才名。上联典指清朝书画家兼诗人金农(公元1687~1763年),字寿门,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善诗文,精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五十岁开始学画,造意新奇,其作品为国宝。为“扬州八怪”之一。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公元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吴县人。喜批书,有才名。有诗选。

·六言通用联

  汉室忠勋素著;义门孝友流芳。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蟬(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朝孝廉金彦,邵阳人。力学善属文。好施与,淳孝友,郡人号“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   王母曾称西母;女仙亦号金仙。上联“王母”,即西王母。下联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为金仙公主。

·七言通用联

  身行百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此联为何廉昉赠金粟香联。   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此联为清朝书画家兼诗人金龙自题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叹自题联。   玉册载勋,武毅功名为烈;银章受卷,文靖温裕有容。上联典指明朝初期都督佥事金朝兴,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上。谥武毅。下联典指明朝建文进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乐初累迁谕兼侍讲。从幸北京,帝北征,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有旨属起草,据鞍立就。宣德时卒,谥文靖。   德业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风霜雨露,四时之感在心。此联为安徽省至县金家村金氏宗祠联。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谱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缔造一番基础;姓锡彭城、声传江夏,六七面规章依旧,须辨别左昭右穆,发明万代渊源。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松树山东祠岭村金氏宗祠联。

·典故、趣事

  文论大师金圣叹:清朝文坛巨子金圣叹,是个幽默大师。据说他年轻时在乡邻们的促使下前往参加乡试,考题为“西子来矣”(西施),题意要求以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给予评说。金圣叹把功名视若草芥,他面对试题,书曰:“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则西子来矣!西子来矣(西门的人来了)。”主考见他把功名视若儿戏,即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于是,金圣叹名落孙山。金圣叹对满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于是他到处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清朝统治者遂以“蛊惑倡乱”之罪判其死罪。其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泣如雨。金圣叹赋诗曰:“莲(怜)子心内苦,梨(离)儿腹中酸。”此诗语意双关,对仗工整。临别,儿子询问父亲有何遗嘱?金圣叹悄声说:“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千万不要让那些刽子手知道,免得他们大发横财。”金圣叹把生死置之度外,幽默诙谐,由此可见。金圣叹被处决时,正值山河银装素裹、雪化冰消之际。他翘首望天,触景生情,当即作了一首《自悼诗》,并高声吟诵道:“天生悼我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一时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珠流。”吟罢,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从两耳内还抛出两个小纸团,监斩官将纸团捡起来打开一看,一纸团上写的是“好”字,另一纸团上写的是“痛”字,监斩官苦笑道:“头都掉了,还叫‘好痛’!”

金姓名人

·历史名人

  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著名西汉大臣。   金旋:字符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京兆人,担任过黄门郎、汉阳太守,也当过拜议郎,中郎将等官职,最后成为荆州的武陵太守  金祎:东汉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金飞山:前蜀后主的皇后,擅长绘画  金昌绪:(生卒年待考),浙江余杭人。著名唐朝诗人。   金忠仪:(生卒年待考),新罗人(今朝鲜)。德宗朝官将军。   金刚智:(公元669~741年),梵名跋日罗菩提;南天竺人(今印度),唐朝佛教密宗僧徒。   金履祥:(公元1232~1307年),字吉父,其先本刘氏,后避吴越钱武肃王嫌名,更为金氏,学者称仁山先生;婺之兰溪人。著名宋末元初大儒。著有《通鉴前编》、《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十七卷、《书表注》四卷,皆传于学者。   金文刚:宋代之龙图阁直学士  金朝兴:(生卒年待考),巢人(今安徽巢湖)。明初都督佥事。因果敢英武,深谋远虑受人称颂,常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之上。谥号“武毅”。   金幼孜:(公元1367~1431年),名善;徘山人(今罗田镇)。著名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朱棣北征。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又与胡广、杨荣共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明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主要著作有《北征诗》、《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文靖公全集》传世。《明史》有传,载《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名人大辞典》。   金圣叹:(公元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吴县人(今江苏吴县)。著名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   金颜:(生卒年待考),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宋朝孝廉。性好施,孝友,人称“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它精于著文,曾奉诏列举贤德之事,为天下第一。   金之俊:(公元?~1670年待考),字岂凡,茅坤之外孙;吴江人(今江苏吴江)。著名明朝大臣。著有《文通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金銮:(公元1506~1595年待考),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今甘肃陇西)。著名明朝散曲家。有《萧爽斋乐府》两卷。有明万历刊本、武进董氏刻本,还有饮虹□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词》等。   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久居江苏扬州。著名清朝书画家兼诗人。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和:(生卒年待考),江苏上元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诗人。作品多长篇,有散文化之特点。   金榜:(生卒年待考),安徽歙县人。著名清朝学者。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其从江永学,宗郑康成,博采众长,著有《礼笺》、《周易考占》等。     金德辉:(生卒年待考),字子石;江苏苏州人。清朝著名昆曲演员。工画山水,擅仿大家,自出新意。又善词,舆郑子砚、黄子晋号“兴化三子”。   金侃:清代名画家  金门诏:清代名史学家  金霖:清代道士画家

·现代人物

  金仲华:(公元1907~1968年),桐乡梧桐镇人。著名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   金恩庆:(公元1943~今),江西于都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担任台湾军管区司令,1999年1月起兼台湾海防巡防司令部司令长官。  金汉鼎:(公元1891~1967年),云南江川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1949年12月9日随卢汉起义。  金崇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七军参谋长。1941年9月16日牺牲于山西横水镇抗日战场。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追晋为陆军中将军衔。   金丰乡: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军事学院海军学部主任。   金岳霖 -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树仁 -民国时期新疆军阀  金立群 - 历任世界银行中国副执行董事、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现为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  金世遗 - 民国时国民革命军军长  金仲华 -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长  金人庆 - 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书记、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  金兆梓 - 中国现代语法学家,中国历史学家  金毓黻 - 又名毓绂,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金安平 - 华裔美国历史学家,金毓黻的孙女  金复载 - 中国当代作曲家。  金迪 - 中国男子射击运动员  金海心 - 中国朝鲜族女歌手。  金铭 - 中国大陆演员,著名童星  金雅妹 - 中国近代最早的女留学生,最早的女西医。  金正昆 - 中国大陆著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  金和康 - 中国导演,因撞车而去世   金桂华 - 任中国外交部参赞、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大使、中国外交会副会长等职。现为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  金天羽 - 中国现代诗人  金克木 - 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学者  金曾澄 - 字湘帆,中国近代教育家  金明渊 -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上海市名中医。  金维映 - 女共产党员、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  金性尧 - 知名作家,与季羡林齐名,被誉为“南金北季”。  金耀基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  金鳌勋 - 台湾电影导演  金溥聪 - 曾任台北市副市长  金素梅 - 曾为歌手、演员、主持人,现为台湾立法委员  金瑞瑶 - 台湾歌手  金佩姗 - 台湾歌手  金智娟 - 台湾歌手  金美龄 - 台湾政治人物,台湾独立运动的积极鼓吹与呼吁者,政治评论家  金莎 - 两岸三地之名歌手,歌手林俊杰的师妹  金士杰 - 台湾演员、剧作家和导演  金燕玲 - 前台湾知名女星,现为香港知名女星  金亿文 - 台湾知名演唱会吉他手,赵传红十字乐团,吴宗宪录影乐团吉他手。

·中国以外著名人物

    * 金妍儿 - 著名韩国运动员,韩国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 金贤重 - 著名韩国艺人,韩国男子团体SS501队长    * 金奎钟 - 韩国艺人,韩国男子团体SS501成员    * 金亨俊 - 韩国艺人,韩国男子团体SS501成员    * 金九 - “上海流亡政府”时期总统    * 金日成 - 已故朝鲜政治家,有“朝鲜国父”之称    * 金正日 - 金日成之子,朝鲜现任领导人    * 金泳三 - 前任韩国总统    * 金大中 - 前任韩国总统    * 金喜善 - 韩国女影星    * 金希澈 - 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成员之一    * 金钟云 - 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成员之一(艺名:艺声)    * 金永云 - 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成员之一(艺名:强仁)    * 金厉旭 - 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成员之一    * 金起范 - 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成员之一    * 金在中 - 韩国偶像团体东方神起成员之一
上一篇:姜姓
下一篇:戚姓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