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戚姓

都豆瓣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19:14
【姓氏溯源】姜姓←戚姓→谢姓  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06位。

戚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封地戚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文献记载,戚氏源于姬姓孙氏,出自于春秋时期,戚氏的始祖是卫国大夫孙林父。   春秋时期,卫武公姬和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姬惠孙),姬惠孙的子孙称为孙氏。   到姬惠孙的第七世孙孙林父,他在卫献公姬衎执政时期出任上卿。后来孙林父在卫国失宠,先后出奔到晋国和齐国,卫殇公姬秋执政时期归国,受封于戚邑(今河南濮阳戚城)。   当时,戚邑是晋、郑、吴、楚等各诸侯国的交通要塞,濒临黄河,有险可据,平原沃野,堪称乐土。孙林父的支庶子孙恋居戚城,遂以封邑名称卫姓氏,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戚氏族人大多尊奉孙林父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真纳国时期军制戚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戚,就是斧子,非劈钻砍柴的斧子,而是专指作战用的兵器战斧,后亦称行刑之斧、仪仗之斧。   戚卫,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专门执掌戚的亲军侍卫,多用于君王仪仗和护卫,以及军营中司职执行军法的刽子手。戚卫是一种非常荣耀的职位,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在兵书典籍《军礼司马法》中记载:“殷执白戚。”在典籍《诗·大雅》中也说明:“干戈戚扬。戚,斧也。”在典籍《释名》中也有解说:“戚,戚也。斧以斩断,见者戚惧也。用以戚卫。”   在戚卫的后裔子孙中,又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尼沙氏,亦称倪沙氏、尼察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辽宁开原)、乌苏里绥分(今黑龙江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戚氏、倪氏等。   ⑵.满族齐达哷氏,亦称戚代勒氏,满语为Cida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戚氏、齐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戚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孙林父。

各支始祖

  戚廷玉:南宋初自汴梁迁临安,后落业苏州城外酒坊。是为包山戚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二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三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七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8%左右。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河南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国灭亡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在今山东省的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氏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即今山东郯城。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经过彭城(今江苏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今戚姬庙东)戚员外家。戚员外见刘邦相貌堂堂,将来必富贵,就把其女儿戚姬许配给他。戚姬姿容艳丽,袅袅婷婷,刘邦一见倾心,遂当晚拜堂成亲。戚姬后来生有一子名刘如意。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宫。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说他酷肖自己,甚为宠爱。如意十岁时被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疏吕后而宠戚姬,当时,戚夫人常随刘邦外出打仗,而令吕后守候宫中。刘邦以太子刘盈性软弱,欲废之而改立赵王,因大臣固争,而未能如愿,由是吕后嫉恨戚姬及赵王。   刘邦逝世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剪去她的头发,颈上再给她戴上铁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的儿子刘如意虽被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戚姬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欲杀之。汉惠帝知母后意,乃亲自迎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未得其便。一日汉惠帝晨起出射,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闻其独居,使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而毒杀之。接着以酷刑加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   汉惠帝得知“人彘”即是戚姬后,悲痛欲绝,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对母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我为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将何以治天下。”从此纵情酒色,不问政事。   戚姬被害,戚家被剿,为避族灭之祸,戚氏族人中很多人改为谐音的齐氏,迁徙别居。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那些改姓的戚家族人才又恢复了原姓。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海州堂。   享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三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景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宗堂:资料有待补充。   积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胜堂:资料有待补充。

戚姓家谱文献

  详见》》戚姓家谱文献

戚姓字辈排行

  详见》》戚姓字辈排行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望出东海;源自周姬:全联典指戚氏的源流和郡望。   东海世泽;武毅家声:上联典指戚氏望居东海郡。下联典指明朝的戚继光,抗倭英雄,卒谥武毅。   系承林父;源始濮阳:全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邑于戚,为戚氏的得姓始祖。   名扬坚素;惠及困穷:上联典指北宋初期的楚丘人戚同文,字同文幼年丧父,以孝闻名。因五代战乱,他无意做官。好施舍,尚信义,喜读书,能作诗,著有《孟诸集》。逝世后,他的弟子私谥为“坚素先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抚州知州时,惠及穷苦百姓,又毁坏淫祠(滥建的祠庙)。后官虞郎中。   练兵纪效;妙舞折腰: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省登州人。出身武将家庭,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年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经严格训练,能征善战,成为抗倭主力,首先在台州大胜,继而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后再援福建,升任总兵。经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的倭寇。明隆庆年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加强战备,因功进左都督。对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下联典指西汉朝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生子如意,封赵王,曾与吕后争立太子。祖逝世后,吕后专权,她被囚禁在永巷,受命舂米,因处境困苦,大唱《永巷歌》(又名《戚夫人歌》、《舂歌》。吕后听说大怒,将她斩去四肢,剜去双眼,熏聋耳朵,用哑药灌她,最后扔进厕所,呼为人“人彘”。她善于鼓瑟击筑,喜欢跳折腰舞。   家藏三礼;国裨一心:全联典指南朝梁国的戚衮。   荣封七代;礼义十篇: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戚勰,封侯传七代。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戚寿,著《杂礼义问》十卷。

·五言通用联

  抗倭盛名远;防海功德高: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公元1528~157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定远人(今安徽定远)。嘉靖中,任参将,召募金华、义乌兵,数败倭寇,号“戚家军”。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在福建大破倭军,捣毁其巢穴。翌年,又会兵大败倭寇于平海卫。边备修饬,为九边之冠。

·七言通用联

  笔长五丈宜画水;室有千册好描图: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画家戚文秀,善画水,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道学家戚崇僧,字仲咸,永康人。从许谦讲道,同门推为高弟。清苦自处。常默坐一室,环书数百卷,匾其室曰:“朝阳”,有《历代指掌图》等。   孟诸诗集尚信义;婺贤文轨扶忠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诗人戚同文,楚丘人。幼孤,以孝闻。性好施与,尚信义。好为诗,有《孟主集》。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监察御史戚雄,字世英,金华人。正德进士。知建阳县,平易近民,锄恶扶善。有《婺贤文轨》等。

·八言以上通用联

  侯拜临辕,荣传七叶;官知抚境,善政三条: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都尉戚鳃,初从高祖为郎,以都尉守靳城,后以中尉侯封临辕侯,卒谥坚。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虞部郎中戚舜吕,字世佐,楚丘人。知抚州,惠穷困、扶善类、毁淫祠,被誉为“善政三条”。   讨虏备倭,功勋屡建;好施睦里,教谕咸遵: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诗人戚同文,楚丘人。   奕叶七侯,簪组临辕之盛;雄风百胜,韬钤定远之精: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戚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戚继光。

·典故、趣事

  人彘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在战争中认识的。她能歌善舞,又年轻貌美。因此深受刘邦宠爱,也让吕后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和我心意。”因此,萌生了废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不过,吕后毕竟心计颇深。她求张良帮忙,为太子刘盈请来了四位号称“商山四皓”的老人。刘邦见了,十分惊讶,问他们:“朕曾经请你们出山,你们不肯,现在怎么肯帮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礼贤下士。我们甘愿为他效命。”刘邦回去后,无奈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忙。废不掉了。”后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干政。她罚戚夫人作奴隶,剃去她的头发,让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为王,母为奴。相隔三千里……”吕后干脆连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一并毒死了。戚夫人的下场更惨,被吕后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头,然后扔到茅坑里,叫她“人彘”。连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见了,都不忍心,吓得脸色大变,大叫:“这不是人做出来的事!我是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于是,此后,刘盈果然不理朝政,吕后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处理朝政。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死去了。

戚姓名人

·戚姓历史名人

  戚夫人:汉高祖的宠姬,故又称戚姬  戚衮:著有《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  戚 仲:宋代画家  戚同文:北宋初与范仲淹创高平学派  戚文秀:宋代画家,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  戚延龄:明万历年间考中岁贡后,任顺天府蓟州平谷县知县  戚继光:(公元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著名明朝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姓近现代名人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上虞人。著名当代外语教育家、翻译家。著有《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译著有《菲尔丁“汤姆·琼斯冲”》、稿本有《论汤显祖》、《牡丹亭》、《读(红楼梦)笔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试译》等。   戚先初:(公元1918~1991年),河南商城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1966年任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修建部政治委员。   戚本禹:(公元1931~今),山东威海人。文化大革命“打砸抢”鼓动者。   戚诚锁:(公元1941~今),山东威海人。著名硬笔书法家.  戚道巨:(公元1941~今),字子正,号三千石印贫叟、穹目楼虚灵管城子;山东威海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戚梅英:(公元1942~今),女;山西太原人。著名五官医学专家。   戚兆坤:(公元1945~今),广东廉江人。著名现代中医师。   戚庆隆: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淮安市书协主席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戚务生,前中国足球运动员、教练  戚薇:有四分之一韩国血统,内地歌手兼演员。  戚玉武:模特、演员。   戚迹:演员、模特。  戚其义,香港无线电视监制。  戚美珍,香港女演员。  戚黛黛,香港亚洲电视艺员。
上一篇:金姓
下一篇:CDN技术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