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颠沛的意思(理解《论语》第四篇第5章-如何理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瑞文妹 综合资讯 2022-10-28 10:45:58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人人都向往,如果不是正当合理地得到,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摆脱,君子是无法摆脱的。君子失去仁德,怎么能够称为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会背离仁德,匆忙紧迫时这样,颠沛流离时也是这样,没有一刻离开仁德的。”

颠沛的意思(理解《论语》第四篇第5章-如何理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逐句解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财富和显贵,是人们所想要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以正当合理的方式获得,是不能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困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得之:这里的得之有很多种解释,可理解为去之,否则上下文不通。不去:离开

、摆脱的意思。

不以正当合理的方式摆脱,是去不掉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恶(wū):通乌,哪,怎么。

君子失去仁义,怎么配有君子之名呢?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食之间:一顿饭功夫之间。

君子哪怕一顿饭功夫都不会违背仁德。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造次:匆忙,急促。颠沛:流离失所,动荡不安。

匆忙急促也是这样,颠沛流离也是这样,始终与仁德在一起。

心得总结:

前面章节孔子讲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於仁矣,无恶也”,本章孔子继续讲君子之道。强调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应该依据正当合理的方式得到和摆脱,不正当的方式是得不到富贵,也摆脱不掉贫贱的。

那什么才是正当合理的方式呢?孔子告诉我们,那就是仁德。“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君子无时无刻不遵守仁义道德,违背仁义道德的人,不配称作君子。君子吃一顿饭的功夫都不会违背仁德,普通寻常的事情最能体现人的修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坚持正道,坚持仁德其实很不容易,尤其在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前社会道德滑坡,人心不古,哪里还有几个正人君子。即便有的,也只是冠冕堂皇之辈。那些社会精英,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伪装仁德罢了。普罗大众,则直接抛弃了仁德,为了一己私利而奋不顾身。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经曲解成人人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这是多么可悲。“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没有仁德的人,哪里堪称君子呢?当年新中国成立时,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抛却个人利益,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那才是真正的君子。如今的社会,君子真不多见了。趋利避害,明哲保身,这些也是人的本性,我们不能强求“恻隐之心”,但是如果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那么就离仁德太远了。

不过也不要气馁,社会总是朝前发展的,这个过程中难免坎坷和曲折。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终究会看到美好与和谐的到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是孔夫子两千年前的话语,言犹在耳,新一代的年轻人,下一辈的年轻人,总会明白这一点的。

附图:

颠沛的意思(理解《论语》第四篇第5章-如何理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思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

热门文章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